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选择影响因素分析以为例

科技型小微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也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融资难、融资成本高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鉴于此,本文选取江苏省省会——南京市作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实地走访,在全面了解南京市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现状的前提下,对影响其选择融资渠道的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分析显示,规模越大,所需融资期限越长,经营状况越好的企业越倾向于选择银行融资和民间组织借贷;缺乏质、抵押物是制约企业向银行融资的首要因素。对此我们从企业自身、商业银行和政府的角度分别提出建议,为其他地区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国外研究状况 2
(二)国内研究状况 2
三、南京市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现状3
(一)数据来源3
(二)调查结果3
1.南京市科技型小微企业基本情况3
2.南京市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现状4
(1)所需融资类型4
(2)主要融资渠道5
(3)目前资金状况6
四、南京市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选择的影响因素6
1.融资成本6
2.企业规模7
3.所需融资期限8
4.企业净利润变动状况8
5.能否提供银行接受的质、抵押物9
五、结论及对策建议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附录13
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以南京市为例
引言
引言
2012年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小微企业发展写入党的报告,明确提出要“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这说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小微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它已经成为新生代企业家成长的平台。
在当前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大背景下,科技创新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科技型小微企业作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群体,对提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区域科技创新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科技型小微企业在资金融通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融资市场化水平较低、渠道单一及社会化支撑体系不完善等,严重制约着它们的发展、壮大。因此,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选择对其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南京作为经济强省——江苏省的省会,地处我国经济最发达的苏南地区。这里的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在各区县形成了众多企业集群。同时,南京作为全国首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不断优化各种软硬件环境,从海内外吸引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到南京创新创业,积极促进产学研合作。近年来,南京市为了加强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结合,促进金融资本要素向科技型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制定了科技创业投融资体系建设计划。身处融资环境良好、融资渠道很完善的南京市,这里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可以接触到各种金融机构。对南京市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情况进行分析,能够很好地反映出科技型小微企业选择融资渠道时所考虑的因素,以及相应采取的措施。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状况
Myers(1984)的融资次序理论认为,小微企业并不是以传统的以最优资本结构为目标的方式进行融资,由于担心控制权的稀释和丧失,企业更倾向于对企业干涉程度最小的融资方式,表明小微企业融资方式内源先于外源,债券先于股权。[14]Robert Watson(2003)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这个观点,他认为小微企业难以获得外部融资,资金主要来源是创业者自筹资金,产品销售或是上下游企业的商品贸易融资。[16]
在Berger和Udell(1998)的金融成长周期理论中,研究者又将小微企业对融资资金来源的需求按照成长周期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种类,在小微企业发展相对幼稚的时期,企业的确采用内源、债券等方式融资,但在小微企业发展较为成熟时,开始较多采用外源和股权以及银行等金融中介的融资方式。[18]
Haynes等(1999)实证分析得出:相对于那些成立时间长、财务有保障的企业,小微企业难以从大银行获得融资,但相对容易从小银行获得关系型贷款。[17]Berger和Benfratello等人的研究也支持了这一观点。Berger(2004)所做的国际比较分析表明,小银行在金融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越大,小微企业融资越多。[15]Benfratello(2006)对意大利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地方银行的发展对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有显著的积极影响。[19]
Berger(2005)的研究对上述观点进行了阐释,他认为小企业一般没有完整的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信用记录较短,缺乏抵押资产,很难向银行提供正式的财务信息。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决策依赖于企业家经营能力与个人品质、企业所处市场环境等难以量化的信息。而小银行在信贷决策中对非正规信息的处理具有比较优势,能够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所以小微企业能够从小银行的得到更好的服务,选择融资时也更倾向于小银行。
(二)国内研究状况
中国目前的科技金融体系目前处于银行和资本并重的金融体系演变的进程中。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全社会金融资源配置中仍起着主要作用。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时间短,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正在建立,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投资工具和金融监管都很不成熟,科技型小微企业在选取这些融资渠道时,往往存在一些门槛。
王新红(2007)发现在银行存贷款差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对科技创新贷款的总量没有增加,反映出银行并不是中国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的核心力量。[1]樊刚等(1999)研究表明,我国银行由于所有制歧视,科技型小微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方面的支持。[2]
赵昌文(2006)的研究发现,科技型小微企业形成以下融资状况:(1)融资结构以自筹资金为主(2)融资状况呈现马太效应(3)绝大多数企业无法上市融资(4)民间借贷成主要融资渠道。[3]金融市场对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状况亟待改善。(贺武,2012)[4]
从企业自身与外部环境两个层面分析这一状况的原因。一方面,科技型小微企业存在先天筹资劣势,企业不注重财务制度建设,而且缺乏对相关政策的关注。马胜祥(2012)指出,小微企业不规范的信息结构增加了信息对外披露的模糊度及外部投资人获取利用信息的成本,降低了小微企业外源融资的能力。[5]另一方面,科技型小微企业外部环境存在缺陷,一是金融支持体系不健全,二是法律法规不健全,三是政府支持不够。(田高良,2012)、成力为等人(2013)分析发现:金融结构相对规模越小,金融活跃程度越低的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对资金安全性要求严格,风险较高的科技型企业在这种金融体系下面临更多的融资约束;而金融结构相对规模越大,金融活跃程度越高的市场为主导的金融系统,投资者可选择的投资工具种类更多、风险更小,此时企业从市场中获得融资较为容易,受到融资约束相对较小,资源更有效的配置。[6] [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68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