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企业创新影响微观层面数据分析
本文从理论层面分析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同时因为样本存在显著性偏差问题,所以运用PSM处理法对2005年-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两个微观企业面板数据进行合并匹配处理,再运用匹配后的数据库进行分析,得出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企业创新水平提高产生了正面影响的实证结论。此外,本文进行了相应的回归分析,得出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系数。在此基础上我们深入研究了行业效应与地域效应的影响,观察发现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企业所受到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影响程度不同知识密集型行业受到的影响最深,资本密集型行业次之,劳动密集型行业最少;西部地区受到的影响最大,中部地区最少,东部地区次之。最后本文为如何更好利用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从而提高企业创新提出了相应建议。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 1
一、 引言 2
二.文献综述 2
三. 理论作用机制 4
(一) 技术要素溢出机制: 4
(二) 经营信息交流机制: 4
(三) 成本分摊机制: 4
四. 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4
(一) 模型设定: 4
(二) 变量说明 5
(三)数据来源 5
(四)数据处理: 6
五.实证分析 7
(一)倾向得分的Logit估计: 7
(二)倾向得分匹配法估计结果 7
(三) 匹配的平稳性检验: 10
六.结论与建议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表1 OFDI企业与非OFDI企业描述性统计 6
表2 实施OFDI行为概率的Logit估计 7
表3 PSM处理法的估计结果 8
表4 OFDI溢出效应对企业创新影响的估计结果 8
表5 匹配的平稳性检验 10
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企业创新影响
——基于微观层面数据分析
引言
中国自20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6年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要在2020年进入高水平创新型国家行列。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而言,创新型企业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依据《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5》显示,我国技术创新的能力仍然只是处于中端水平,创新指数排名位于全球第18位,只是位于创新集团的第二梯队位置,距离高水平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仍有一定的距离。若想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国家,可从建设创新型企业入手,正是因为有无数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国家的创新水平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创新实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的立足之本。一般而言,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创新型企业有两个主要途径,一是企业内部的自主研发水平,二是外部的技术引进或技术溢出(孔晓妮和邓峰,2016 )。OFDI属于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它能帮助企业快速获得东道国的先进知识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等,再结合自身的吸收能力,进行进一步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过程,进而提升企业自身的创新水平(周乐意和殷群,2016)。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活动的迅猛开展,我国OFDI投资量在逐年上涨。根据最我国最新的OFDI投资公报记载,到2016年为止,中国OFDI总额达到1900亿美元以上,创造历史最高记录,相比去年同期增幅达30%左右,占全球OFDI总投资量13.5%。中国已成为OFDI重要的来源地之一,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力也愈加被学界所关注。符磊(2015)的研究表明中国OFDI技术溢出效应整体显著,对企业的创新能力有助推作用;Coe等(2009)也分析了中国OFDI行为对企业的创新影响主要是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得出的观点是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不仅有正面影响作用,还可能有负面效应,因此存在复杂多变的可能。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在理论界在现实也有着重大意义。在目前中国企业OFDI投资量不断上涨的情势下,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思考,如从微观角度出发,OFDI行为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关系如何?行业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企业OFDI行为对企业创新发挥的效应是否相同?哪些要素能让企业更好地发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从而提升自身的创新水平?
现今,我国基于微观层面的数据角度,论述分析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企业创新影响的文献相对较少,此外有关影响技术效应发挥因素的论述还停留在表面。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分析的视角立足于微观层次,来探索验证OFDI行为是否对企业有正面影响作用,更加细致地分析讨论了OFDI行为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企业创新的影响关系如何,从而为异质性企业提供更加贴切自身实际情况的优化建议,希望能创造出更大的实用价值。
二.文献综述
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有关研究与FDI相比在上世纪末才刚刚起步,研究成果相对而言也较少。Kogut and Chang(1991)最早提出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存在,并探讨了OFDI的目的主要在于提升自我的技术能力。他们发现日本在美国的OFDI行为主要集中在高科技产业,证实了此前的猜想。从此开始,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有关理论研究日趋增多。经由回顾以往的文献可知,有关的研究大抵具有如下几类特征:
第一,研究的数据层面,已有的分析成果更多采用宏观角度的省际数据。李思慧,于津平(2016)采用2013年江苏省省际面板的高新技术企业数据,通过建立实证模型分析得出,企业实施OFDI能让其创新行为更加活跃。许多OFDI企业进入国外的研发密集区是为了学习有关创新技术的知识,进而激发自身技术实力的增长。罗良文,梁圣蓉(2017)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基础上了构建非线性结构模型,详尽分析了OFDI行为的首次溢出和二次溢出的不同所在。尹冬冬,张清(2016)凭借PMM估计法,应用十年跨度的宏观面板数据,提出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应与企业创新的正向相关性并不明显的观点,影响吸收能力的各项因素如国内研发投入、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等是对溢出效应的影响举足轻重。分地区的检验也会使得OFDI的溢出效应发生差别。
第二,研究的视角方面主要集中在门槛效应视角、空间视角、企业的吸收能力三大视角,门槛效应视角出发的研究所占比例最大。Chen(2012)通过在新兴市场经济方面的逆向溢出研究,发现了OFDI的目的在于技术寻求,虽然它们对于新兴市场的经济发展都起到相应的推动作用,出口规模也受其影响,但需跨过一定的门槛才能发挥效应,这就是所谓的门槛效应。叶红雨等(2017)则采取48个海外机构的面板数据,利用分位数回归进行研究,发现门槛高低是决定企业获得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决定性因素,为我国如何更好地利用OFDI的溢出效应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参考意见。马述忠,刘梦恒(2017)也是从企业能否跨越门槛的角度出发,认为OFDI行为是企业嵌入国际,晋升自我创新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空间视角的研究占总体比例次之。李东坤,邓敏(2016)根据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得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不仅可以提高本产业的创新水平,同时还可以影响周边省份的产业创新水平,东部地区的产业O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更为显著。从吸收能力的角度出发,研究OFDI行为与企业创新二者之间的成果最少。王雷,桂成权(2015)基于20022012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基础吸收能力的角度出发,将地域大致划为东、中西部三个板块,详细分析OFD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与创新能力之间的调节关系,得出了正向调节的结论。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 1
一、 引言 2
二.文献综述 2
三. 理论作用机制 4
(一) 技术要素溢出机制: 4
(二) 经营信息交流机制: 4
(三) 成本分摊机制: 4
四. 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4
(一) 模型设定: 4
(二) 变量说明 5
(三)数据来源 5
(四)数据处理: 6
五.实证分析 7
(一)倾向得分的Logit估计: 7
(二)倾向得分匹配法估计结果 7
(三) 匹配的平稳性检验: 10
六.结论与建议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表1 OFDI企业与非OFDI企业描述性统计 6
表2 实施OFDI行为概率的Logit估计 7
表3 PSM处理法的估计结果 8
表4 OFDI溢出效应对企业创新影响的估计结果 8
表5 匹配的平稳性检验 10
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企业创新影响
——基于微观层面数据分析
引言
中国自20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6年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要在2020年进入高水平创新型国家行列。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而言,创新型企业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依据《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5》显示,我国技术创新的能力仍然只是处于中端水平,创新指数排名位于全球第18位,只是位于创新集团的第二梯队位置,距离高水平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仍有一定的距离。若想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国家,可从建设创新型企业入手,正是因为有无数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国家的创新水平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创新实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的立足之本。一般而言,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创新型企业有两个主要途径,一是企业内部的自主研发水平,二是外部的技术引进或技术溢出(孔晓妮和邓峰,2016 )。OFDI属于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它能帮助企业快速获得东道国的先进知识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等,再结合自身的吸收能力,进行进一步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过程,进而提升企业自身的创新水平(周乐意和殷群,2016)。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活动的迅猛开展,我国OFDI投资量在逐年上涨。根据最我国最新的OFDI投资公报记载,到2016年为止,中国OFDI总额达到1900亿美元以上,创造历史最高记录,相比去年同期增幅达30%左右,占全球OFDI总投资量13.5%。中国已成为OFDI重要的来源地之一,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力也愈加被学界所关注。符磊(2015)的研究表明中国OFDI技术溢出效应整体显著,对企业的创新能力有助推作用;Coe等(2009)也分析了中国OFDI行为对企业的创新影响主要是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得出的观点是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不仅有正面影响作用,还可能有负面效应,因此存在复杂多变的可能。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在理论界在现实也有着重大意义。在目前中国企业OFDI投资量不断上涨的情势下,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思考,如从微观角度出发,OFDI行为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关系如何?行业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企业OFDI行为对企业创新发挥的效应是否相同?哪些要素能让企业更好地发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从而提升自身的创新水平?
现今,我国基于微观层面的数据角度,论述分析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企业创新影响的文献相对较少,此外有关影响技术效应发挥因素的论述还停留在表面。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分析的视角立足于微观层次,来探索验证OFDI行为是否对企业有正面影响作用,更加细致地分析讨论了OFDI行为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企业创新的影响关系如何,从而为异质性企业提供更加贴切自身实际情况的优化建议,希望能创造出更大的实用价值。
二.文献综述
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有关研究与FDI相比在上世纪末才刚刚起步,研究成果相对而言也较少。Kogut and Chang(1991)最早提出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存在,并探讨了OFDI的目的主要在于提升自我的技术能力。他们发现日本在美国的OFDI行为主要集中在高科技产业,证实了此前的猜想。从此开始,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有关理论研究日趋增多。经由回顾以往的文献可知,有关的研究大抵具有如下几类特征:
第一,研究的数据层面,已有的分析成果更多采用宏观角度的省际数据。李思慧,于津平(2016)采用2013年江苏省省际面板的高新技术企业数据,通过建立实证模型分析得出,企业实施OFDI能让其创新行为更加活跃。许多OFDI企业进入国外的研发密集区是为了学习有关创新技术的知识,进而激发自身技术实力的增长。罗良文,梁圣蓉(2017)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基础上了构建非线性结构模型,详尽分析了OFDI行为的首次溢出和二次溢出的不同所在。尹冬冬,张清(2016)凭借PMM估计法,应用十年跨度的宏观面板数据,提出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应与企业创新的正向相关性并不明显的观点,影响吸收能力的各项因素如国内研发投入、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等是对溢出效应的影响举足轻重。分地区的检验也会使得OFDI的溢出效应发生差别。
第二,研究的视角方面主要集中在门槛效应视角、空间视角、企业的吸收能力三大视角,门槛效应视角出发的研究所占比例最大。Chen(2012)通过在新兴市场经济方面的逆向溢出研究,发现了OFDI的目的在于技术寻求,虽然它们对于新兴市场的经济发展都起到相应的推动作用,出口规模也受其影响,但需跨过一定的门槛才能发挥效应,这就是所谓的门槛效应。叶红雨等(2017)则采取48个海外机构的面板数据,利用分位数回归进行研究,发现门槛高低是决定企业获得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决定性因素,为我国如何更好地利用OFDI的溢出效应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参考意见。马述忠,刘梦恒(2017)也是从企业能否跨越门槛的角度出发,认为OFDI行为是企业嵌入国际,晋升自我创新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空间视角的研究占总体比例次之。李东坤,邓敏(2016)根据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得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不仅可以提高本产业的创新水平,同时还可以影响周边省份的产业创新水平,东部地区的产业O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更为显著。从吸收能力的角度出发,研究OFDI行为与企业创新二者之间的成果最少。王雷,桂成权(2015)基于20022012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基础吸收能力的角度出发,将地域大致划为东、中西部三个板块,详细分析OFD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与创新能力之间的调节关系,得出了正向调节的结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