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讨(附件)【字数:14468】
摘 要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作为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其主要作用是帮助个人进行财富积累、财产增值、避免遗产纠纷等。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在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均有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大科技投入,在产品创新方面着手,如品牌的建立、产品的创新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努力打造具有银行特色的理财产品并建立属于自己的个人理财平台,从而增加个人理财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外资银行逐渐涌入我国金融市场,而作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薄弱环节,个人理财业务更成为各大外资银行之间抢占市场份额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这一行为的发生无疑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市场考验。本文首先阐述了个人理财的概念以及所应用的理论基础,介绍了个人理财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其次运用PEST分析和SWOT分析,来进一步说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目前的发展状况。紧接着选取浦发银行作为案例分析其理财产品及运作情况,来进一步说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目前的发展状况。与此同时找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第二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3
2.1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3
2.2 PEST分析法 6
2.3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7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情况——以浦发银行为例 9
3.1浦发银行发展简介 9
3.2浦发银行的产品现状 9
3.3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SWOT分析 12
3.4浦发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问题及对策 13
3.5浦发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服务渠道 13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15
4.1受传统观念影响,消费者对理财产品的接受度较低 15
4.2理财人员素质较低,专业程度低 15
4.3理财产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缺乏创新性 15
4.4银行对产品的风险控制不足 16
第五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对策 17
5.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居民个人理财观念 17
5.2培养复合型理财人员 17
5.3不断创新理财产品 17
5.4强化风险意识,完善风险控制机制 17
结束语 19
致 谢 20
参考文献 21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金融创新的背景下,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这一业务在西方国家被称为私人银行业务。个人理财业务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社会条件的变化,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外资银行也不断扩大在我国的市场份额,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其次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逐渐过渡,导致各银行之间的原有分工变得模糊,业务交叉现象深化。再者是由于商业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百分之九十都是存贷利差,这导致商业银行的盈利不高。同时居民日益增长的投资理财需求也是促使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我国的发展进程比较缓慢,但是随着金融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发展潜力也不断展现。我们既要看到发展,也要注意到产品质量、创新等不完善的地方,并提出解决方案。
深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可以推动个人理财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能够促进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来了解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通过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浦发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进行详细概述,同时结合SWOT和PEST分析法,其中PEST分析是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探索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历程,能够发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深层次的进行研究,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提出解决方案,为有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1.2文献综述
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个人理财业务在不断发展并完善,路美洁(2016)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进行了剖析,并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将不同生命周期居民对于理财的各种需求做了诠释,认为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外部市场竞争和内部潜在需求。通过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指出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不足之处在于品牌和格局的建设,并且提出改善宏观外部环境和提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水平两个方面的建议。
在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逐渐进入我国金融市场,何茂松(2015)认为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而言是一种挑战。通过运用对比分析,以国外和国内发展作比较找出差距,用民生银行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介绍其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针对性意见。最后运用系统分析和理论分析得出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产品创新力提升的关键,本文还从政治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探讨,忽诗佳(2012)认为我国目前的政治文化的大背景不利于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金融业目前还处于分业经营的状态,这导致商业银行资产组合单一,无法利用证券和保险两个市场的优势和功能进行操作来实现人民币的增值。其次是外部环境和银行内部的制约。因此必须加大产品宣传力度,加快产品创新,实行混业经营,建设高端客户服务渠道。
除此之外,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较为缓慢,张丽(2014)在研究上选取了选取了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较为先进的香港银行、瑞士银行和花旗银行进行对比,认为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追求服务的个性化综合化等尤为重要。并且采取了PEST分析法,从政策、经济、技术、社会四个宏观方面进行探究,从中选取了建设银行M支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我国应该找准定位、提升服务质量等来提高核心竞争力。而张伟、李静、石晓燕(2014)运用SWOT分析,客观的介绍个人理财业务的优劣势以及机会和威胁。同时将个人理财客户分为一般客户、重要客户、未来潜在客户和战略客户并分别进行介绍。并且构建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优化模式,一方面进行多样化的理财产品与差异化服务,另一方面注重个人理财产品的品牌化,再者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等。
鲁莉(2009)相对而言比较全面的介绍了个人理财发展理论基础,分析了所面临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并结合浦发银行零收益事件与大部分银行系QDII大幅亏损事件,得出风险是存在的。在此之后,张雅珺(2012)提出重视理财意识的培养、加快银行信息化建设、培育和选拔专业化的理财人员,加快业务创新。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于如何解决个人理财产品中存在的理财人员素质问题、产品创新性问题和风险收益等问题,刘润佳(2014)、郭俊华(2009)、崔龙(2011)等提出详细的对策和建议。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第二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3
2.1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3
2.2 PEST分析法 6
2.3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7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情况——以浦发银行为例 9
3.1浦发银行发展简介 9
3.2浦发银行的产品现状 9
3.3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SWOT分析 12
3.4浦发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问题及对策 13
3.5浦发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服务渠道 13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15
4.1受传统观念影响,消费者对理财产品的接受度较低 15
4.2理财人员素质较低,专业程度低 15
4.3理财产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缺乏创新性 15
4.4银行对产品的风险控制不足 16
第五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对策 17
5.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居民个人理财观念 17
5.2培养复合型理财人员 17
5.3不断创新理财产品 17
5.4强化风险意识,完善风险控制机制 17
结束语 19
致 谢 20
参考文献 21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金融创新的背景下,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这一业务在西方国家被称为私人银行业务。个人理财业务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社会条件的变化,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外资银行也不断扩大在我国的市场份额,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其次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逐渐过渡,导致各银行之间的原有分工变得模糊,业务交叉现象深化。再者是由于商业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百分之九十都是存贷利差,这导致商业银行的盈利不高。同时居民日益增长的投资理财需求也是促使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我国的发展进程比较缓慢,但是随着金融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发展潜力也不断展现。我们既要看到发展,也要注意到产品质量、创新等不完善的地方,并提出解决方案。
深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可以推动个人理财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能够促进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来了解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通过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浦发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进行详细概述,同时结合SWOT和PEST分析法,其中PEST分析是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探索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历程,能够发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深层次的进行研究,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提出解决方案,为有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1.2文献综述
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个人理财业务在不断发展并完善,路美洁(2016)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进行了剖析,并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将不同生命周期居民对于理财的各种需求做了诠释,认为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外部市场竞争和内部潜在需求。通过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指出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不足之处在于品牌和格局的建设,并且提出改善宏观外部环境和提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水平两个方面的建议。
在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逐渐进入我国金融市场,何茂松(2015)认为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而言是一种挑战。通过运用对比分析,以国外和国内发展作比较找出差距,用民生银行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介绍其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针对性意见。最后运用系统分析和理论分析得出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产品创新力提升的关键,本文还从政治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探讨,忽诗佳(2012)认为我国目前的政治文化的大背景不利于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金融业目前还处于分业经营的状态,这导致商业银行资产组合单一,无法利用证券和保险两个市场的优势和功能进行操作来实现人民币的增值。其次是外部环境和银行内部的制约。因此必须加大产品宣传力度,加快产品创新,实行混业经营,建设高端客户服务渠道。
除此之外,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较为缓慢,张丽(2014)在研究上选取了选取了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较为先进的香港银行、瑞士银行和花旗银行进行对比,认为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追求服务的个性化综合化等尤为重要。并且采取了PEST分析法,从政策、经济、技术、社会四个宏观方面进行探究,从中选取了建设银行M支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我国应该找准定位、提升服务质量等来提高核心竞争力。而张伟、李静、石晓燕(2014)运用SWOT分析,客观的介绍个人理财业务的优劣势以及机会和威胁。同时将个人理财客户分为一般客户、重要客户、未来潜在客户和战略客户并分别进行介绍。并且构建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优化模式,一方面进行多样化的理财产品与差异化服务,另一方面注重个人理财产品的品牌化,再者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等。
鲁莉(2009)相对而言比较全面的介绍了个人理财发展理论基础,分析了所面临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并结合浦发银行零收益事件与大部分银行系QDII大幅亏损事件,得出风险是存在的。在此之后,张雅珺(2012)提出重视理财意识的培养、加快银行信息化建设、培育和选拔专业化的理财人员,加快业务创新。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于如何解决个人理财产品中存在的理财人员素质问题、产品创新性问题和风险收益等问题,刘润佳(2014)、郭俊华(2009)、崔龙(2011)等提出详细的对策和建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