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的不断发展,绿色贸易壁垒已然成为发达国家阻碍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常用手段。农产品贸易在中国出口贸易中始终占有一定的比重,对于中国农业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对于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广度和深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实现农产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研究绿色贸易壁垒,分析中国农产品贸易出口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要提高中国农产品质量,发展绿色农业,开拓中国农产品出口新市场,发挥中国农产品出口行业协会作用等对策,使中国农产品贸易更好更快地发展。关键词 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及对策
目 录
1 引言 1
2 绿色贸易壁垒的概述 1
2.1 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 1
2.2 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2
2.3 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4
3 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 4
3.1 出口规模稳中有升 5
3.2 供求结构不平衡 5
3.3 苛刻的国际市场准入条件严重制约农产品出口 5
3.4 农产品出口的社会效益明显 6
3.5 农产品出口的产品集中度和市场集中度都比较高 6
3.6 日本市场比重下降,美国市场比重上升 6
4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 6
4.1 出口贸易数额巨大 7
4.2 环保意识淡薄 7
4.3 加工技术薄弱 7
4.4 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客观差异悬殊 8
4.5 农产品出口贸易未达到国际标准 8
5 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8
5.1 消极影响 8
5.2 积极影响 9
6 中国应对绿色壁垒的相关措施10
6.1 依据原则,据理力争10
6.2 强化对产品质量的监管10
6.3 加强国家政策的扶持11
6.4 增强企业的绿色经济意识11
6.5 健全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多边贸易合作关系11
结论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表1:2002年—2016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数据统计 5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同步上升,就以物质方面而言,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绿色的饮食。日常生活消费中农产品已然必不可少,且消费量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自古以来中国就以农业闻名世界,农产品的出口量当仁不让地走在世界前列,农产品出口对中国的国民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人口基数的不断扩大,也导致了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上升,为了餍足日益膨胀的市场需求, 利益驱使一些不法农户、商贩等常常将那些农药残留超标或者其他方面不符合标准的农产品流入市场,这样便与绿色健康饮食相违背,同样也让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不断地遭受各国绿色壁垒措施的阻击,这些各式各样的贸易壁垒严重地威胁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许多国家纷纷投机,趁此实施绿色壁垒政策来压制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进而从中谋取利益。这样的状况一直备受国内外相关研究学者的重点关注。在此背景下,改进并完善中国贸易壁垒的相关法规条例和研究并应对国外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此研究基础上对相关原因进行比较分析,提出相关应对措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
2 绿色贸易壁垒的概述
2.1 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
绿色贸易壁垒(Green Trade Barriers)作为一种新兴的非关税壁垒,又被称做环境壁垒(Environment Trade Barriers)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家或地区为了达到对人类的健康、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采取的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研究中国的国际贸易方面的专家对此定义是:“绿色贸易壁垒是指那些借保护环境的名义,直接或间接实行的限制甚至是禁止贸易的措施。主要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别环保法规、标准和环境标志等宏观性措施[1]。”
绿色贸易壁垒所含内容宽泛,即使各国在实施的细致措施上有所不同,但是从生产开始到使用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环境保护限制,可划分为:(1)生产加工过程的限制措施。大多数国家都意识到,仅仅依靠对产品本身污染的末端控制已经不再适宜,所以纷纷制定了相关产品的加工过程和加工方法必须符合特定的环境要求的PPM(Processing & Product Method)标准。并且在乌拉圭达成的《技术贸易壁垒协议》中作出突破,即如果该标准影响产品功能,进口国有权限制进口。(2)包装贮运的限制措施。这是指通过对包装物的成分、可再装性、环境标志图案以及运输中有关危险品不得靠岸甚至不得运输等方面的规定,PPM有关产品组分、性能及使用的限制措施。这些方面的限制措施涉及面较广,所含的内容也比较多,而且多变,往往难以适应。例如,日本在对进口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规定不得超过30.5mg/kg;法国严禁含有高力霉素的糖果进口;美国等国家规定禁止包装材料中使用稻草,以防止植物病虫危害的传播等等[3]。
2.2 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2.2.1 绿色关税
在绿色贸易壁垒形成初期,绿色关税是最常用的保护措施,是发达国家借保护环境的名义,在一些影响或污染生态环境的进口商品中附增的税别[4]。1993年3月,安理会的15个理事国赞成票达到9张以上,且其中5大常任理事国一致表决通过,成立环境政策委员会。环境政策委员会在各国环境政策基础上进行研究,并进行追加,积极支持引进环境附加税。在发达国家中,为保全环境而采取的课税制度已超过200例。
2.2.2 绿色技术标准
各国经济技术发展的水平层次不同,进口国通常根据其本国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通过法律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的环境保护技术标准,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产品将被限制或禁止进出口,甚至规定:入境货物的港口检测,凡是不符合规定的产品一律禁止进口、退回原产国或就地销毁。这是被采用最多的环境管制措施[5]。
目 录
1 引言 1
2 绿色贸易壁垒的概述 1
2.1 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 1
2.2 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2
2.3 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4
3 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 4
3.1 出口规模稳中有升 5
3.2 供求结构不平衡 5
3.3 苛刻的国际市场准入条件严重制约农产品出口 5
3.4 农产品出口的社会效益明显 6
3.5 农产品出口的产品集中度和市场集中度都比较高 6
3.6 日本市场比重下降,美国市场比重上升 6
4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 6
4.1 出口贸易数额巨大 7
4.2 环保意识淡薄 7
4.3 加工技术薄弱 7
4.4 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客观差异悬殊 8
4.5 农产品出口贸易未达到国际标准 8
5 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8
5.1 消极影响 8
5.2 积极影响 9
6 中国应对绿色壁垒的相关措施10
6.1 依据原则,据理力争10
6.2 强化对产品质量的监管10
6.3 加强国家政策的扶持11
6.4 增强企业的绿色经济意识11
6.5 健全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多边贸易合作关系11
结论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表1:2002年—2016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数据统计 5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同步上升,就以物质方面而言,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绿色的饮食。日常生活消费中农产品已然必不可少,且消费量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自古以来中国就以农业闻名世界,农产品的出口量当仁不让地走在世界前列,农产品出口对中国的国民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人口基数的不断扩大,也导致了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上升,为了餍足日益膨胀的市场需求, 利益驱使一些不法农户、商贩等常常将那些农药残留超标或者其他方面不符合标准的农产品流入市场,这样便与绿色健康饮食相违背,同样也让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不断地遭受各国绿色壁垒措施的阻击,这些各式各样的贸易壁垒严重地威胁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许多国家纷纷投机,趁此实施绿色壁垒政策来压制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进而从中谋取利益。这样的状况一直备受国内外相关研究学者的重点关注。在此背景下,改进并完善中国贸易壁垒的相关法规条例和研究并应对国外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此研究基础上对相关原因进行比较分析,提出相关应对措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
2 绿色贸易壁垒的概述
2.1 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
绿色贸易壁垒(Green Trade Barriers)作为一种新兴的非关税壁垒,又被称做环境壁垒(Environment Trade Barriers)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家或地区为了达到对人类的健康、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采取的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研究中国的国际贸易方面的专家对此定义是:“绿色贸易壁垒是指那些借保护环境的名义,直接或间接实行的限制甚至是禁止贸易的措施。主要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别环保法规、标准和环境标志等宏观性措施[1]。”
绿色贸易壁垒所含内容宽泛,即使各国在实施的细致措施上有所不同,但是从生产开始到使用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环境保护限制,可划分为:(1)生产加工过程的限制措施。大多数国家都意识到,仅仅依靠对产品本身污染的末端控制已经不再适宜,所以纷纷制定了相关产品的加工过程和加工方法必须符合特定的环境要求的PPM(Processing & Product Method)标准。并且在乌拉圭达成的《技术贸易壁垒协议》中作出突破,即如果该标准影响产品功能,进口国有权限制进口。(2)包装贮运的限制措施。这是指通过对包装物的成分、可再装性、环境标志图案以及运输中有关危险品不得靠岸甚至不得运输等方面的规定,PPM有关产品组分、性能及使用的限制措施。这些方面的限制措施涉及面较广,所含的内容也比较多,而且多变,往往难以适应。例如,日本在对进口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规定不得超过30.5mg/kg;法国严禁含有高力霉素的糖果进口;美国等国家规定禁止包装材料中使用稻草,以防止植物病虫危害的传播等等[3]。
2.2 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2.2.1 绿色关税
在绿色贸易壁垒形成初期,绿色关税是最常用的保护措施,是发达国家借保护环境的名义,在一些影响或污染生态环境的进口商品中附增的税别[4]。1993年3月,安理会的15个理事国赞成票达到9张以上,且其中5大常任理事国一致表决通过,成立环境政策委员会。环境政策委员会在各国环境政策基础上进行研究,并进行追加,积极支持引进环境附加税。在发达国家中,为保全环境而采取的课税制度已超过200例。
2.2.2 绿色技术标准
各国经济技术发展的水平层次不同,进口国通常根据其本国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通过法律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的环境保护技术标准,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产品将被限制或禁止进出口,甚至规定:入境货物的港口检测,凡是不符合规定的产品一律禁止进口、退回原产国或就地销毁。这是被采用最多的环境管制措施[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