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高新区汽车产业集群对宝鸡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为了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对产业集群这一发展模式重视度不断提高。作为辐射范围广、带动性强的汽车产业集群必然成为这种发展模式的重中之重。随着吉利等一批汽车企业入驻宝鸡,宝鸡市高新区的汽车产业集群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但目前仍然处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自主创新、专业分工协作、发展规划、相关配套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从而影响了整体的竞争实力。本文主要运用产业集群理论,首先从国内外几个比较成熟的汽车产业集群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总结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和规律。再分别从宝鸡市高新区汽车产业集群自身发展的现状、优劣势以及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最终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加快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对策,希望通过本文为管委会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对国内其他开发区发展汽车产业集群也能有所启发。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1.1 研究的目的 1
1.1.2 研究的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2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3
1.4 主要研究方法 3
2 宝鸡市高新区汽车产业园区的概述、现状和优劣势 4
2.1 宝鸡市高新区汽车产业园区的概述 4
2.1.1 宝鸡市高新区的概述 4
2.1.2 宝鸡市高新区汽车产业的概述 4
2.2 宝鸡市高新区汽车产业园区的现状 6
2.2.1 近年来宝鸡市高新区汽车产量与销售情况 6
2.2.2 宝鸡市高新区汽车产业园区就业岗位分析 6
2.2.3 宝鸡市高新区汽车产业集群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 7
2.3 宝鸡市高新区汽车产业园区的优劣势 7
2.3.1 宝鸡市高新区汽车产业园区的优势: 7
2.3.2 宝鸡市高新区汽车产业园区的劣势 8
3 国内外汽车产业集群的经验借鉴 10
3.1 国外汽车产业集群的的概况以及经验借鉴 10
3.2 国内比较典型的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车产业集群城市的概况及经验借鉴 11
3.2.1 长春 11
3.2.2 上海 11
3.2.3 广州 11
4 宝鸡市高新区汽车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2
4.1 模型的建立与说明 12
4.2 实证分析过程 13
4.3 初步结论 15
5 加快汽车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17
5.1 对企业在加快汽车产业集群中的对策建议 17
5.2 对政府在加快汽车产业集群中的对策建议 17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0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2016年3月随着吉利发动机项目落户宝鸡市高新区,填补了陕西省汽车产业链发动机项目上的空白,对宝鸡乃至全陕西省提升装备制造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形成汽车产业生态链具有里程碑意义。
本文就宝鸡市高新区汽车产业集群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对于加快宝鸡市高新区汽车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以帮助政府解决相关问题,带动相关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拉动宝鸡市高新区的GDP增长。
1.1.2 研究的意义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汽车工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专业的汽车工业园区相继建立比如长春、上海和广州。然而,这些园区在运作模式和功能上并不完美。
本论文将以宝鸡市高新区汽车产业园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内外成熟汽车产业园区的管理运营模式,产业配套服务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从中总结出经验和规律,为宝鸡市高新区汽车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当地的调查分析出宝鸡市高新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想法与建议,帮助宝鸡市高新汽车产业园持续健康发展和政府作出正确的决策。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20世纪初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首先研究了产业集群现象,并指出产业集群可以促进外部经济的发展,在马歇尔之后产业集群的研究出现了许多流派,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现象。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外国专家就一直关注汽车产业集群现象,并且重点研究汽车产业集群的绩效机制。
1999年,道尔指出了田纳西州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两种方法:投入产出法和位置系数法来探讨汽车产业集群的问题,并促进了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
马太在道尔基础之上又进行实质性研究,主要研究政府在市场上的行动意义,应该将汽车产业集群进行广泛联系,并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开发、税收的合理利用。Nel,Makuwaza着重以南非为例,探寻了汽车产业集群形成发生的正反两种要素,并进一步证明,政府应制定有效的政策来提升汽车产业集群企业的效率。Dicken分析了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的汽车产业集群,探究了新兴国家应当怎么更好的融入到国际汽车行业。
以上国外学者的研究都促进了本国的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并给予汽车产业集群科学存在的合理解释,为当地汽车产业集群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我国产业集群的研究起步较晚,薛凤轩和刘卫东在上世纪80年代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变化和全球汽车产业规模的变化给予了早期关注。得出企业为追逐最小成本是影响汽车产业布局的最主要原因,这正是基于此种原因产生了汽车行业的汇聚。
2004年,黄水灵整体介绍了全球汽车产业集群的概括,并且以我国为例归纳分析了汽车产业集群关于建设集群内部的重要性。
2005年雷鹏运用SWOT分析法对北京市汽车产业集群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并对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杨宗锦、陈伟玲对广州汽车产业进行了研究,对广州汽车产业集群在基础设施、汽车技术和产业链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进入21世纪后,王彦森阐述了加入WTO后汽车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并指出在我国的长春、武汉、重庆、北京已经形成了汽车产业集群。2007年,高丽和周凌以本国汽车产业的GDP总和以及其他相关指标作为研究对象,指出汽车产业集群的成长路线。
在此之后,吴磊对中国汽车产业集群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研究,认为产业重组是一种提升汽车工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以上学者对汽车产业集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汽车产业集群的一些问题还没有深入研究。特别是很少将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两者结合起来研究,忽视了汽车产业集群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群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两者结合起来。所以,本文重点研究汽车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影响,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来验证汽车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有促进的作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45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