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识别与控制(附件)【字数:11357】

摘 要在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当下,创业型互联网企业也在开始大规模的兴起和发展。随着互联网行业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发展逐渐趋于成熟,企业的发展模式也在发生改变,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在当前世界第六次并购热潮中,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成为了这次全球性的并购浪潮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很多创业型互联网企业为了生存,开始选择发展多项业务,通过并购来增强竞争力。但是,在并购作为创业型互联网企业中资金支持和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创业型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隐患。本文将对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并购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进行对比,从我国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并购前、并购中、并购后三个阶段入手,进行并购风险识别与控制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文献综述 2
第二章 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并购概述 4
2.1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并购的动因 4
2.2我国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并购现状 4
第三章 并购成功与失败案例对比分析 8
3.1成功案例 8
3.2失败案例 9
3.3对比总结 9
第四章 创业型互联网并购风险识别 10
4.1并购前风险识别 10
4.2并购中风险识别 10
4.3并购后风险识别 11
第五章 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控制及相关建议 13
5.1并购前风险控制 13
5.2并购中风险控制措施 13
5.3并购后风险控制措施 14
结束语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在2015年3月5日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推进“互联网+”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支持推动下,我国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开始大规模的兴起和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与“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并购重组的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时代悄然到来。2011年,中国的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达到1513亿2000万元。3年后,中国并购市场公开交易6967宗,2574起交易最终达成,交易涉及金额1898亿美元。在我国互联网并购交易稳步增长的势头下,2015年达到一个小高峰。
互联网金融渐渐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市场上的中流砥柱,同时创业型互联网企业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出并飞速发展。百度公司、阿里巴巴集团、腾讯公司在这波浪潮中抓住时机不断发展,成为我国互联网企业的三大巨头,在这20年的发展中俨然形成了BAT领头的互联网行业格局。经济领域的权威学者乔治斯蒂格勒认为,大公司的成长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不同方式的并购融合进行的。这一点从互联网企业并购市场飞速发展的近5年间BAT投资的方向就不难看出,在这段时间里,三巨头投资了30家上市公司以及几百家还未上市但都是具有一定潜力的公司。在这其中,我国创业型互联网企业估值在前30名的公司,有80%背后都有BAT的干预。虽然前有2015年美团大众点评合并,2016年滴滴优步合并,2017年饿了么与百度外卖合,2018年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联合收购合并后的饿了么等成功案例,但是同样存在腾讯收购易迅等失败案例,而在BAT独大的互联网企业背景下,大多数创业型企业难以生存,最后不得不走上并购的道路,而在这类并购中所蕴含的风险也是巨大的。汉能投资CEO陈宏在采访中表示在并购行为中70%的企业最终会失败,但是,如果不去并购,企业终将会被市场所淘汰。
1.1.2研究意义
在当今的互联网市场上,BAT独大的局面让许多创业型互联网企业的发展艰难,大浪淘沙,淘去了大部分根基不稳,难以发展的创业企业,其余的小部分为了生存发展,不得不采取抱团的方法,进行并购重组,但是在并购的过程中所隐藏的风险也是不容小觑的,国内外从事相关研究的机构经过对大量相关案例研究得出在互联网企业并购中只有大概三成的大型企业并购可以带给企业经济利益与长久发展,而剩下的七成大多无法达到想要的结果,由此得出,并购虽然是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但这其中所隐藏的风险也是巨大的,在这过程中,有效的识别控制风险可以为企业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保障并购后的企业长久发展。为了我国创业型互联网企业的良性发展,也是为了提升创业者创业激情,促进我国互联网经济市场新血液新技术的注入与成长,有效识别与控制并购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对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并购后的发展来说有着重大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我国互联网经济起步较国外晚,虽然发展速度快,但是相关研究相较于国外的成果还是略显浅显稚嫩。国外的学者Junior William(2000)在对并购前的风险产生及控制提出可采取的措施有通过并购前双方签订的协议进行风险回避和购买保险服务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的风险转移两种途径。Jeffery.S.Perry(2004)则是指出并购前对目标公司的调查的重要性。同时Yukse(2004)提出法律方面的风险对并购结果的巨大影响,在并购前的合约和并购后的整合中法律层面的失误将会导致难以预估的风险。
1.2.2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并购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识别问题,孙慧敏(2014)具体以优酷并购土豆为案例对互联网企业并购前、并购中、并购后三个阶段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风险识别控制方法。柏诚一(2016)也是同样也是运用三段识别法对企业并购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进行识别,提出在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并购前存在战略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并购中存在法律和政治政策风险、财务风险和谈判风险,并购后存在人力资源整合风险、业务整合风险、文化整合风险。齐麟(2017)则是对互联网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并购目标的选择与估值风险、并购中的融资和支付风险、并购后的财务风险。对并购方的事前调查作出建议。崔海燕(2011)提出环境分析法、流程分析法、财务报表法等常用方法及时确认并了解创业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及其特征,分析产生这些风险的成因、发展趋势和潜在风险源,而这些风险因素在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并购中风险的识别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创业型互联网企业的风险控制对策,孙慧敏(2014)提出紧急性与重要性相结合、短期与长期风险防范相结合、快速整合的三大原则,认为降低风险的方法是正确定位企业,制定合理的战略目标,同时对并购的目标企业进行分析,以确定其是否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柏诚一(2016)在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的控制上也是从并购前,并购中,并购后三个阶段入手。张月(2016)对创业型企业的风险控制方面提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并用实证证明。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0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