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5年,央行开放利率管控,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政策推进的基本完成,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利差水平的因素和程度也随之改变。文章从宏观经济因素、金融行业因素、银行自身经营状况、利率市场化政策四个方面,通过广义最小二乘法模型,对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利差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马歇尔k值、成本收入比和时间变量对商业银行的利差水平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商业银行净利差呈现正相关关系;而马歇尔k值、成本收入比和时间变量与商业银行净利差呈现负相关关系。本文最后,在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对政策和商业银行发展的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理论模型2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变动趋势 2
(三)商业银行利差影响因素3
三、净利差影响因素的理论解释4
(一)利差概念界定4
(二)宏观经济的影响4
(三)银行业的影响 4
(四)银行自身经营状况的影响4
(五)利率政策的影响5
四、净利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5
(一)变量选取5
(二)模型构建5
(三)数据来源5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6
1.实证检验6
2.实证结果分析6
五、小结与建议7
致谢7
参考文献8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的影响因素研究
引言
引言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深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商业的存贷款利率水平不受国家管制,而完全取决于市场供需。我国逐步放开管制,逐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变革。中国从1996年起逐年放松了对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境内外币利率的管制。2013年7月,央行不再设置贷款利率的下限,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2015年10月,央行放开存款利率的管制,不再设置浮动下线,我国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商业银行理论上对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的定价可以完全自主,国家不再对其控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银行作为金融市场上的中介服务机构,对资金的供给和需求起着纽带作用。利差水平反映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利差收入是商业银行的传统获利来源,利差水平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存贷利差可分为名义利差和实际利差两类。实际利差是使用利息净收入来计算的,计算结果不包含信用风险对收入的影响,这体现的是商业银行真实的准确的利息收支状况,是银行控制风险水平和经营盈利的能力的直观反映,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实际利差比名义利差指标更有研究意义。
利差水平受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波及很深。利率市场化会使银行间的竞争更加严重,存贷利差会随之下降。存贷利差作为商业银行的传统盈利渠道,其为商业银行带来的利息收入将大量减少。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存贷利差影响因素的研究,对研究银行业发展和银行经营有重大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理论研究
对于商业银行利差的影响因素研究,学者们提出一些理论解释。
由于利率市场化程度不同,国内外研究的侧重点也有所偏差。国外学者认为,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差更多地取决于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交易规模、市场结构、利率水平变化、经营违约风险等是影响利差的主要因素。
领导模型最早由HoSaunders提出( Ho & Saunders,1981)。模型的前提假设为,商业银行普遍厌恶风险,而且是作为贷款人与借款人之间的交易中间人存在的。商业银行对存贷款利率自主定价,调整,以在贷款需求和存款供给寻求平衡。利差反映商业银行对风险所要求的补偿。研究结果显示,交易规模、违约风险、市场结构、以及利率水平波动等因素都对存贷利差有显著影响。
Allen(1988)的多产品模型基于领导模型,引入利差会受产品交叉弹性影响而降低的考量。Angbazo(1997)把信用风险因素补入模型之中,研究表明信用风险偏高时,为了补偿信用风险的损失,利差会提高。Guevara (2004) 提出该模型并没有离开实体经济行业的影响。中国银行业利润增长率和盈利能力只在很短的时期超越国际水平,利差没有明显超越国际的趋势。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差变动趋势
国内学者对我国存贷款利差水平十分关注。?一些学者对存贷利差水平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存贷利差一直处于适中水平,在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之前偏高,利率市场完成之后偏低于国际水平:
赵旭(2009)研究了中国商业银行 1998—2006年的利差水平,研究显示,我国银行利差水平适中偏高,正在逐年上升,将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改革有不利影响。
盛松成,童士清(2007)我国商业银行2007年的利差为前二十年最高,略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提高,不良贷款的减少、资本充足率的增加、盈利的快速提高,使商业银行不是必须维持高水平利差。
陆岷峰,王虹(2013)表示,当前,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依旧是存贷利差。我国存贷利差并非人们认为的一本万利,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利差仅在平均水平,并有趋势收窄。
宋海林(2014)认为,几年来中国银行业飞速增加的利润仅因为基础的利差水平长期较低。
韩振国,王亚军(2017)采用中国28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基于银行公司微观模型,研究不同类型的影响因素,实证显示,影响存贷利差的显著变量是经营成本和市场集中程度,以及有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银行种类不同,存贷利差影响变量也有所不同。
还有一些学者,根据我国特殊情况,引入了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条件,得出以下结论:
陈宗胜等(2009)实证研究了我国0008年的面板数据,结果显示,由于利率市场化的渐进式改革,利差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利率政策。利率市场化政策的发布,显著增加了利差水平,并弥补了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带来的损失。而弥补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并不明显;大银行比中小银行获取的利差更低;其他影响因素还有银行运营能力和融资制度。
林深(2014)实证研究了中国2016家上市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结果表明,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对净利差有影响的因素有GDP增长率、CPI增长率、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拨备覆盖率、流动性比例、非利息收入占比成本收入比。
(三)商业银行利差的影响因素
许多学者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商业银行利差的影响因素。这些学者大致都进行了宏观经济、银行业、银行自身经营这三方面的因素的研究。
张丽华(2007)研究结果表示,显著影响银行净利差的因素包括,上一年净利差、信用风险、风险厌恶程度、银行大小和XSY增长率。违约风险和XSY增长率对对股份制银行有较大影响,但对国有商业银行影响不大;银行规模机会成本相比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对五大国有银行有较大影响。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理论模型2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变动趋势 2
(三)商业银行利差影响因素3
三、净利差影响因素的理论解释4
(一)利差概念界定4
(二)宏观经济的影响4
(三)银行业的影响 4
(四)银行自身经营状况的影响4
(五)利率政策的影响5
四、净利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5
(一)变量选取5
(二)模型构建5
(三)数据来源5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6
1.实证检验6
2.实证结果分析6
五、小结与建议7
致谢7
参考文献8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的影响因素研究
引言
引言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深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商业的存贷款利率水平不受国家管制,而完全取决于市场供需。我国逐步放开管制,逐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变革。中国从1996年起逐年放松了对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境内外币利率的管制。2013年7月,央行不再设置贷款利率的下限,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2015年10月,央行放开存款利率的管制,不再设置浮动下线,我国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商业银行理论上对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的定价可以完全自主,国家不再对其控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银行作为金融市场上的中介服务机构,对资金的供给和需求起着纽带作用。利差水平反映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利差收入是商业银行的传统获利来源,利差水平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存贷利差可分为名义利差和实际利差两类。实际利差是使用利息净收入来计算的,计算结果不包含信用风险对收入的影响,这体现的是商业银行真实的准确的利息收支状况,是银行控制风险水平和经营盈利的能力的直观反映,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实际利差比名义利差指标更有研究意义。
利差水平受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波及很深。利率市场化会使银行间的竞争更加严重,存贷利差会随之下降。存贷利差作为商业银行的传统盈利渠道,其为商业银行带来的利息收入将大量减少。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存贷利差影响因素的研究,对研究银行业发展和银行经营有重大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理论研究
对于商业银行利差的影响因素研究,学者们提出一些理论解释。
由于利率市场化程度不同,国内外研究的侧重点也有所偏差。国外学者认为,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差更多地取决于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交易规模、市场结构、利率水平变化、经营违约风险等是影响利差的主要因素。
领导模型最早由HoSaunders提出( Ho & Saunders,1981)。模型的前提假设为,商业银行普遍厌恶风险,而且是作为贷款人与借款人之间的交易中间人存在的。商业银行对存贷款利率自主定价,调整,以在贷款需求和存款供给寻求平衡。利差反映商业银行对风险所要求的补偿。研究结果显示,交易规模、违约风险、市场结构、以及利率水平波动等因素都对存贷利差有显著影响。
Allen(1988)的多产品模型基于领导模型,引入利差会受产品交叉弹性影响而降低的考量。Angbazo(1997)把信用风险因素补入模型之中,研究表明信用风险偏高时,为了补偿信用风险的损失,利差会提高。Guevara (2004) 提出该模型并没有离开实体经济行业的影响。中国银行业利润增长率和盈利能力只在很短的时期超越国际水平,利差没有明显超越国际的趋势。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差变动趋势
国内学者对我国存贷款利差水平十分关注。?一些学者对存贷利差水平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存贷利差一直处于适中水平,在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之前偏高,利率市场完成之后偏低于国际水平:
赵旭(2009)研究了中国商业银行 1998—2006年的利差水平,研究显示,我国银行利差水平适中偏高,正在逐年上升,将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改革有不利影响。
盛松成,童士清(2007)我国商业银行2007年的利差为前二十年最高,略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提高,不良贷款的减少、资本充足率的增加、盈利的快速提高,使商业银行不是必须维持高水平利差。
陆岷峰,王虹(2013)表示,当前,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依旧是存贷利差。我国存贷利差并非人们认为的一本万利,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利差仅在平均水平,并有趋势收窄。
宋海林(2014)认为,几年来中国银行业飞速增加的利润仅因为基础的利差水平长期较低。
韩振国,王亚军(2017)采用中国28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基于银行公司微观模型,研究不同类型的影响因素,实证显示,影响存贷利差的显著变量是经营成本和市场集中程度,以及有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银行种类不同,存贷利差影响变量也有所不同。
还有一些学者,根据我国特殊情况,引入了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条件,得出以下结论:
陈宗胜等(2009)实证研究了我国0008年的面板数据,结果显示,由于利率市场化的渐进式改革,利差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利率政策。利率市场化政策的发布,显著增加了利差水平,并弥补了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带来的损失。而弥补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并不明显;大银行比中小银行获取的利差更低;其他影响因素还有银行运营能力和融资制度。
林深(2014)实证研究了中国2016家上市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结果表明,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对净利差有影响的因素有GDP增长率、CPI增长率、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拨备覆盖率、流动性比例、非利息收入占比成本收入比。
(三)商业银行利差的影响因素
许多学者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商业银行利差的影响因素。这些学者大致都进行了宏观经济、银行业、银行自身经营这三方面的因素的研究。
张丽华(2007)研究结果表示,显著影响银行净利差的因素包括,上一年净利差、信用风险、风险厌恶程度、银行大小和XSY增长率。违约风险和XSY增长率对对股份制银行有较大影响,但对国有商业银行影响不大;银行规模机会成本相比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对五大国有银行有较大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