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融资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电子信息产业上市公司的研究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知识的共享化,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发展,以其高投资、高创新的特点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股权融资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渠道对于所有上市公司,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上市公司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我国100家电子信息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股权融资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用总资产收益率这一财务指标反映企业绩效,以股权融资率与融资规模为解释变量,选取企业的规模、用于研究的资金以及资产与负债的比率作为控制变量进行逐步回归检验。结果表明,股权融资率的提高和融资规模的扩大会降低电子信息产业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增加也对企业绩效也起到负面影响,而企业规模越大企业的实际绩效越高。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国外股权融资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2
(二)国内股权融资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2
(三)文献评述3
三、股权融资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机理3
四、实证模型与数据说明4
(一)实证模型4
1.被解释变量4
2.解释变量5
3.控制变量5
(二)数据来源与数据统计描述5
五、实证检验结果6
(一)回归结果6
(二)结果分析7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7
(一)优化股权结构和债权结构7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7
(三)建立完善的股权融资监督体系8
(四)引导多元化融资方式8
致谢8
参考文献8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5
表2 样本检验结果6
股权融资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基于电子信息产业上市公司的研究
引言
引言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知识的共享化,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发展,以其高投资、高创新的特点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电子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创新,领头企业的实力大幅提升,也进一步完善了整个生态体系,对于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晚而成长迅速,使得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发展质量不高、自主研发能力存在不足、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不高等。为了使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增加对于创新的投资力度,提升自有品牌的竞争力。目前企业的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量极大,单纯依靠公司内部融资远远不够。再由于电子信息产业高风险的特点,从银行和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对这些发展中的电子信息企业有诸多限制。因此,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多会选择股权融资来保证发展所需资金。
相较于其他方式,股权融资的成本较低,且能为企业提供相对稳定的资金保证,因此股权融资受到中国政府和企业重视,在我国存在股权融资偏好。但近年来一些电子信息产业上市公司发生财务亏损,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因此,研究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股权融资和企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股权融资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选取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上市企业的财务数据,实证研究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以期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发挥股权融资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持作用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股权融资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国外对于股权融资的研究起步较早,大部分学者认为增加股权融资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例如,Edwards和Weichenrieder(1999)研究资本发展比较早的德国,结果表明虽然股权集中于少数股东手中时可能会出现一股独大的现象,但是可以更好的管理公司的生产运营,从而使股东投资获取更大收益。该结论同样适用于整个欧洲市场。Torben和Steen(2003)考察了欧洲规模较大公司的股权结构,得出控股股东是金融机构时,股权集中度与企业价值正相关的结论。著名学者Brown Fazzari和Petersen(2009)研究表明,股票市场的发展前景越好则企业在进行融资时所花费的费用越少,公司的平均融资成本下降,从而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Lewis和Tan(2016)发现,在公司发展满足预期时,应当适当增加股权融资,来提高公司利润。
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增加股权融资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上世纪中叶,Miller和Modigliani(1963)研究表明,融资结构的差异会造成企业税收负担的差异,所以股权融资率越高,企业的利润和价值越低,二者存在负相关性。在后来的研究中,更多方面的研究证实了股权融资会对企业绩效产生负相关效应,比如Limpaphayom和Ngamwutikul(2004)的研究发现,股权越集中则企业经营业绩越差。随后的Booth(2008)也提出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中,股权结构会对公司价值造成不利影响的观点。
Morck,Shleifer和Vishny(1988)通过研究1980年全球五百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实验结果表明公司中股东持有股份的占比和结构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没有呈现线性关系。学者Gilson和Schizer(2003)也对这一方向进行了研究,发现股权融资可以从多种方面影响企业的发展,当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不同时通过股权融资会出现不同的影响,而且这一影响值是随着时间和区域的变化而变化的,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Mcconnell,Servaes和Lins(2008)认为公司内部持有股份与公司价值的高低常常被解释为持有股份所有权的变化会导致公司价值的改变,但这却忽视了潜在的内生性。他们通过进行试验以验证这个假设,结论显示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这一解释。
(二)国内股权融资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有些学者认为股权融资与公司经营绩效存在正相关性。张红军(2000)从股权结构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股权集中于少数股东手中时,可以更好的管理企业的生产运营,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当存在很多分散的小股东时,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程度降低,从而产生公司治理问题,所以,公司的经营绩效受到公司股权结构的影响,股权融资数额越大公司发展的越好。在这之后,徐晓东、陈小悦(2003)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个人或者机构的民间资本相比国有资金对于企业绩效的推动作用更大。王岭(2010)考察102家中小企业板上市企业的数据,得出机构投资者持有股份的比重与公司业绩起正效应的结论。蔚利芝和郭淑娟(2016)研究得出股权融资对上市公司绩效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与传统的银行借贷相比,股权融资不需要承受还本付息的压力,产生财务风险的几率较低。于津平,许咏(2016)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出股权融资率和总融资率都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69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