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视角的证券投资策略研究以动量交易策略和反向投资策略为例
八十年代中期至今,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研究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应运而生,行为金融以其独特的视角为传统金融理论难以解释的市场异相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投身于对行为金融视角的投资策略的研究中。鉴于目前在投资策略的选择方面,学者们持有着不同的观点。因此本文将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理论进行整合归纳,通过实证来选择出更适合我国金融市场的投资策略。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文献综述2
(一)关于反向投资策略的研究3(二)关于动量交易策略的研究4
基于反向投资策略与动量交易策略的实证分析5
(一)对市场现象进行的检验5
(二)数据的选取与投资组合构建6
(三)收益情况比对实证6
(四)图表分析及得出结论8
三、结论及建议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附录A 用于在聚宽平台上计算投资组合收益率的程序代码13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视角的证券投资策略研究——以动量投资策略和反向交易策略为例
引言
引言
文献综述
(一)关于反向投资策略的研究
反向投资策略又可称为逆向投资策略,是指投资者出售掉过去表现良好的股票并购买表现不佳的股票的一种投资方法。
最早使用具体的指标进行反向实证研究的学者是巴苏(1977),他收集了1957~1971年这段时间内美国证券市场里的数据,选择以股票的市盈率(P/E)为指标来探讨市盈率和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P/E所包含的信息并没有完全反应到股票价格中,在所检验的区间内存在着股价调整滞后的现象,市场对信息的反应比较迟缓,这证明了有效市场假说是无效的。
有关反向投资策略的大量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此时行为金融的研究已经脱离了最初的探索阶段,这时候具有代表性的学者主要是席勒(Thaler)和邦特(Bont)两位。
席勒和邦特(1985)两位学者认为投资市场存在着过度反应。在过度反应的市场中,表现好的股票价格会被高估,表现差的股票价格则会被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估。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表现差的股票股价会向上修正,而表现好的股票股价会向下修正。因此使用反向投资策略的投资者可以凭借这个反转修正来获得超额收益。席勒(1985)在研究1926~1982年的美国股票市场的收入情况时发现,在测试前期阶段(1~3年内),持有比道琼斯指数表现差的投资组合的回报较小,比道琼斯指数表现好的投资组合收益则更好一些。但是到了后期阶段(3年以上),持有前者的收益情况明显超过了后者。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有关反向投资的研究逐渐普及。学者们通过研究进一步地证明了反向投资策略在短期内也可以获得利润。Mcleavey和Rhee(1995)对1975~1991年的日本股票市场的收益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反向投资策略在短期内也存在获利机会。Conrad等人(1998)对反向投资策略和动量投资策略在不同持有期间的获利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反向投资无论是在极短的期间(1周~一个月)还是相对长的期间里(3~5年)都可以获利。
国内学者也对反向投资策略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王永宏、赵学军等人(2001)通过实证得出沪深股票市场存在明显的收益反转现象,因此反向交易策略比较适用。王艳春等人(2003)从实证的角度论证了我国股市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得出结论是反向投资更适合我国股市。曹敏、吴冲锋(2004)认为我国证券市场反应过度,此时需要使用反向投资策略。同时提出我国证券市场的反向周期短于西方证券市场,相比之下不需要很长的调整期便可获利。肖军、徐信忠(2004)通过实证证明了反向投资策略在我国股票市场行之有效。刘晓磊(2011)则认为中国股市存在较为明显的过度反应,大部分采用反向投资策略进行投资的组合都可以获得良好的收益。
通过对过往学者的观点进行整合可以看出。国内外大量学者的实证研究均证明了反向投资策略可以获得较好的收益。然而,在行为投资策略的研究中,动量交易策略也得到了一些学者的支持。
(二)动量交易策略
动量交易策略的理论由Titman在1993年提出。他通过实证表明了在投资过程中采用动量交易策略是可行的,但有效期不到两年。Conard和kaul(1998)采用1926~1989这段时间的美国股票市场数据进行检验,证明了在中等持有期内(3~12个月)内动量交易策略具有显著的收益。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反向投资策略具有更好的收益效果。Rouwen(1998)对欧洲的主要资本市场进行了研究,发现投资者更喜欢动量交易策略,同时也倾向于选择过去有较好回报的股票。Andrew对主要国际股票市场的收益数据进行了研究,证明了动量交易策略是行之有效的。
国内学者在动量交易策略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赵宇龙(1998)分析了1993到1996这三年间上海证券交易所123家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得出结论在利空消息披露的时候,动量交易策略有效。王翼(2007)认为在投资时应该对小公司股票釆取反向投资策略,对大公司股票采取动量交易策略。陈飞(2011)认为对投资策略的选择应当基于对证券市场非理性现象的分析。反向投资策略和动量交易策略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黄卫华(2015)认为,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反应不足,持有期在9~12个月的投资组合可以使用动量交易策略。
通过对现有研究理论的梳理,我们发现在基于行为金融角度的投资策略选择上,一部分学者认为反向策略和动量策略在我国投资市场均适用,如王翼、陈飞等人。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只有反向策略适用于我国投资市场,如王永宏、赵学军等人。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文献综述2
(一)关于反向投资策略的研究3(二)关于动量交易策略的研究4
基于反向投资策略与动量交易策略的实证分析5
(一)对市场现象进行的检验5
(二)数据的选取与投资组合构建6
(三)收益情况比对实证6
(四)图表分析及得出结论8
三、结论及建议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附录A 用于在聚宽平台上计算投资组合收益率的程序代码13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视角的证券投资策略研究——以动量投资策略和反向交易策略为例
引言
引言
文献综述
(一)关于反向投资策略的研究
反向投资策略又可称为逆向投资策略,是指投资者出售掉过去表现良好的股票并购买表现不佳的股票的一种投资方法。
最早使用具体的指标进行反向实证研究的学者是巴苏(1977),他收集了1957~1971年这段时间内美国证券市场里的数据,选择以股票的市盈率(P/E)为指标来探讨市盈率和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P/E所包含的信息并没有完全反应到股票价格中,在所检验的区间内存在着股价调整滞后的现象,市场对信息的反应比较迟缓,这证明了有效市场假说是无效的。
有关反向投资策略的大量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此时行为金融的研究已经脱离了最初的探索阶段,这时候具有代表性的学者主要是席勒(Thaler)和邦特(Bont)两位。
席勒和邦特(1985)两位学者认为投资市场存在着过度反应。在过度反应的市场中,表现好的股票价格会被高估,表现差的股票价格则会被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估。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表现差的股票股价会向上修正,而表现好的股票股价会向下修正。因此使用反向投资策略的投资者可以凭借这个反转修正来获得超额收益。席勒(1985)在研究1926~1982年的美国股票市场的收入情况时发现,在测试前期阶段(1~3年内),持有比道琼斯指数表现差的投资组合的回报较小,比道琼斯指数表现好的投资组合收益则更好一些。但是到了后期阶段(3年以上),持有前者的收益情况明显超过了后者。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有关反向投资的研究逐渐普及。学者们通过研究进一步地证明了反向投资策略在短期内也可以获得利润。Mcleavey和Rhee(1995)对1975~1991年的日本股票市场的收益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反向投资策略在短期内也存在获利机会。Conrad等人(1998)对反向投资策略和动量投资策略在不同持有期间的获利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反向投资无论是在极短的期间(1周~一个月)还是相对长的期间里(3~5年)都可以获利。
国内学者也对反向投资策略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王永宏、赵学军等人(2001)通过实证得出沪深股票市场存在明显的收益反转现象,因此反向交易策略比较适用。王艳春等人(2003)从实证的角度论证了我国股市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得出结论是反向投资更适合我国股市。曹敏、吴冲锋(2004)认为我国证券市场反应过度,此时需要使用反向投资策略。同时提出我国证券市场的反向周期短于西方证券市场,相比之下不需要很长的调整期便可获利。肖军、徐信忠(2004)通过实证证明了反向投资策略在我国股票市场行之有效。刘晓磊(2011)则认为中国股市存在较为明显的过度反应,大部分采用反向投资策略进行投资的组合都可以获得良好的收益。
通过对过往学者的观点进行整合可以看出。国内外大量学者的实证研究均证明了反向投资策略可以获得较好的收益。然而,在行为投资策略的研究中,动量交易策略也得到了一些学者的支持。
(二)动量交易策略
动量交易策略的理论由Titman在1993年提出。他通过实证表明了在投资过程中采用动量交易策略是可行的,但有效期不到两年。Conard和kaul(1998)采用1926~1989这段时间的美国股票市场数据进行检验,证明了在中等持有期内(3~12个月)内动量交易策略具有显著的收益。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反向投资策略具有更好的收益效果。Rouwen(1998)对欧洲的主要资本市场进行了研究,发现投资者更喜欢动量交易策略,同时也倾向于选择过去有较好回报的股票。Andrew对主要国际股票市场的收益数据进行了研究,证明了动量交易策略是行之有效的。
国内学者在动量交易策略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赵宇龙(1998)分析了1993到1996这三年间上海证券交易所123家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得出结论在利空消息披露的时候,动量交易策略有效。王翼(2007)认为在投资时应该对小公司股票釆取反向投资策略,对大公司股票采取动量交易策略。陈飞(2011)认为对投资策略的选择应当基于对证券市场非理性现象的分析。反向投资策略和动量交易策略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黄卫华(2015)认为,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反应不足,持有期在9~12个月的投资组合可以使用动量交易策略。
通过对现有研究理论的梳理,我们发现在基于行为金融角度的投资策略选择上,一部分学者认为反向策略和动量策略在我国投资市场均适用,如王翼、陈飞等人。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只有反向策略适用于我国投资市场,如王永宏、赵学军等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