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融资风险管理研究(附件)【字数:10352】
摘 要伴随着中国投融资管理体系改革的推进,PPP作为一种新型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而掘起。它更加关注的是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强调项目建设与实施的效率,实现双赢或多赢的局面,而不是政府向私人部门转移风险的途径。风险是每个项目实施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本文通过对风险成因的深入研究,结合PPP融资模式运用于基础设施案例,仔细探究如何对项目融资风险进行有效管控,针对其风险分担提出适当的建议。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研究内容 1
第二章 PPP融资模式概述 3
2.1 PPP 融资模式的概念 3
2.2 PPP 融资模式的运作方式 4
第三章 PPP模式融资风险的分析 5
3.1PPP模式融资风险类型 6
3.2造成风险的原因分析 7
第四章 北京地铁4号线案例分析 8
4.1项目概况 9
4.2具体运作的模式 9
4.3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风险 10
4.4借鉴价值 11
第五章 PPP模式融资风险管理对策 12
5.1政府方面 13
5.2私人资本方面 14
结束语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 引言
1.1研究背景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即为公私合伙制,简单点说就是政府与社会资本进行合作,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它的优点在于政府的融资渠道被拓宽,相应的政府财政方面的压力得到一定的缓解。因此,越来越多的PPP项目受到政府的重视。
大量的PPP项目随之产生,根据财政部的统计,截至2017年9月份,全国入库的PPP项目共计14220个,投资额累计达到17.8万亿元。其中,已签约落地的2388个,投资额4.1万亿元,落地率为35.2%。[]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由于国务院颁发一系列的文件,导致各级地方政府融资渠道被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阻碍,融资陷入困境,整个社会开始热衷于研究PPP模式的应用当中,因此产生了大量的PPP项目。
伴随着PPP项目在中国逐渐的开始推广应用,它得到了很多国内学者的关心。虽然我国掀起了关于PPP的一股热潮,但真正意义上我们国家将PPP模式运用于实际的话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都不太成熟,相关方面的经验借鉴也不是太多,再加上PPP项目投资数额巨大、项目周期长、冒的风险大,因此实行起来比较困难。在这样的形势下,PPP模式的引入,一来能够解决政府目前所面临的财政困难,二来吸引社会资本,加快其进入市场竞争的脚步,使得公共领域的服务质量得到提高。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对风险有清晰地认识,怎样规避风险,特别是在各利益主体之间进行恰当的风险分担是一个难题。
1.2研究意义
PPP项目顺利的运作,离不开巨大资金的支持,而采取PPP融资模式,能够吸引私人资本的加入,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适当的分散了风险。我国对于PPP融资模式的运用虽然还在起步状态,受到了国内多数大型公共准经营项目的青睐,在项目没有竣工验收之前都有遭受融资风险的可能性,这对于是否能够收回投资实现项目的盈利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促进PPP融资模式在公共服务中的推广与运用。完善PPP项目运行中的风险防范机制,推动PPP项目健康持续运行、对提高融资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1.3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是PPP模式融资的风险管理,本文从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着手,将PPP项目和PPP模式结合起来,在对PPP融资模式相关概念及理论的基础上,对项目运行中所遇到风险进行成因分析。结合北京地铁四号线这一案例分析,为之后的公共服务建设提供相关的经验借鉴,最后对于目前PPP融资模式的风险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第二章 PPP融资模式概述
2.1 PPP 融资模式的概念
2.1.1 PPP融资模式的内涵
关于PPP的定义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看:
广义上的PPP项目融资模方式主要是指政府与私人部门建立在提供有效公共产品或者服务的各种关系的总和。简单的来说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指私人部门和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另一个是指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公共产品或服务满意的情况下的。
狭义中的PPP项目融资模式表示的是项目融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投融资模式的总称。PPP它可以说是进一步改善了BOT融资模式,更加侧重于分流项目融资的风险以及创造资金的时间价值,它可以说已经逐渐变成我国城镇化过程中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比较重要的融资模式。
2.1.2 PPP融资模式的优缺点
第一,采用PPP融资模式的项目一般都会有两个特征,一是需要耗费的资金数额巨大,二是项目周期持续的时间较长(基本是二三十年起步),并且通常伴随着比较复杂的运营及管理。在此之前,都是由政府的公共部门来主导此类的项目,但是在资金和技术上难免会对政府造成困难。况且在项目运营过程中,由于政府本身的问题,可能会导致项目建设和经营成本的增加,不能够完全保证可以获得预期的收益。此外,由于资金、时间周期方面的问题,能够有这个能力承担这种压力的很少,很难吸引到私人部门对其进行投资,这就导致社会资本很难进入,政府的压力就很大。而采取PPP模式有利于改善项目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情况,不仅可以提高项目运行的效率,保证预期收益的获得,也向社会资本敞开了参与到项目建设中的大门。
第二,PPP 融资模式可以缓解政府资金上负担,有助于政府转变职能。当基础设施阻碍经济的发展时,政府就要想办法采取高效的措施,例如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不过,如果当时政府的资金困难时,就可以采用PPP模式来引进社会资本,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债务负担。
第三,将资源进行整合,提高运作的灵活性。私有部门可以充分利用它本身在商业运作和项目技术上的优势,可以不用受政府采购、制度方面的制约,大大提高了项目运转的效率,缩短了项目建设的时间。而政府可以利用自身的条件优势为私人部门争取更加优惠的条件,这样项目合作的双方可以发挥自身的长处来互相帮助,社会公众也可以通过基础设施的使用来体会PPP模式带来的便利之处。
当然PPP不可能说完美到没有任何问题,当你进行实际操作时,便会发现它的弊端。
首先,由于众多的参与方,构成了PPP复杂的组织结构,导致管理项目的难度系数扩大。每一个参与方对于利益的要求都各不相同,为了避免之后就利益方面造成分歧,需要各参与方的配合,在项目投入实施前,明确界定彼此的权力与义务并签订相关协议。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研究内容 1
第二章 PPP融资模式概述 3
2.1 PPP 融资模式的概念 3
2.2 PPP 融资模式的运作方式 4
第三章 PPP模式融资风险的分析 5
3.1PPP模式融资风险类型 6
3.2造成风险的原因分析 7
第四章 北京地铁4号线案例分析 8
4.1项目概况 9
4.2具体运作的模式 9
4.3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风险 10
4.4借鉴价值 11
第五章 PPP模式融资风险管理对策 12
5.1政府方面 13
5.2私人资本方面 14
结束语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 引言
1.1研究背景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即为公私合伙制,简单点说就是政府与社会资本进行合作,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它的优点在于政府的融资渠道被拓宽,相应的政府财政方面的压力得到一定的缓解。因此,越来越多的PPP项目受到政府的重视。
大量的PPP项目随之产生,根据财政部的统计,截至2017年9月份,全国入库的PPP项目共计14220个,投资额累计达到17.8万亿元。其中,已签约落地的2388个,投资额4.1万亿元,落地率为35.2%。[]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由于国务院颁发一系列的文件,导致各级地方政府融资渠道被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阻碍,融资陷入困境,整个社会开始热衷于研究PPP模式的应用当中,因此产生了大量的PPP项目。
伴随着PPP项目在中国逐渐的开始推广应用,它得到了很多国内学者的关心。虽然我国掀起了关于PPP的一股热潮,但真正意义上我们国家将PPP模式运用于实际的话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都不太成熟,相关方面的经验借鉴也不是太多,再加上PPP项目投资数额巨大、项目周期长、冒的风险大,因此实行起来比较困难。在这样的形势下,PPP模式的引入,一来能够解决政府目前所面临的财政困难,二来吸引社会资本,加快其进入市场竞争的脚步,使得公共领域的服务质量得到提高。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对风险有清晰地认识,怎样规避风险,特别是在各利益主体之间进行恰当的风险分担是一个难题。
1.2研究意义
PPP项目顺利的运作,离不开巨大资金的支持,而采取PPP融资模式,能够吸引私人资本的加入,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适当的分散了风险。我国对于PPP融资模式的运用虽然还在起步状态,受到了国内多数大型公共准经营项目的青睐,在项目没有竣工验收之前都有遭受融资风险的可能性,这对于是否能够收回投资实现项目的盈利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促进PPP融资模式在公共服务中的推广与运用。完善PPP项目运行中的风险防范机制,推动PPP项目健康持续运行、对提高融资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1.3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是PPP模式融资的风险管理,本文从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着手,将PPP项目和PPP模式结合起来,在对PPP融资模式相关概念及理论的基础上,对项目运行中所遇到风险进行成因分析。结合北京地铁四号线这一案例分析,为之后的公共服务建设提供相关的经验借鉴,最后对于目前PPP融资模式的风险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第二章 PPP融资模式概述
2.1 PPP 融资模式的概念
2.1.1 PPP融资模式的内涵
关于PPP的定义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看:
广义上的PPP项目融资模方式主要是指政府与私人部门建立在提供有效公共产品或者服务的各种关系的总和。简单的来说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指私人部门和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另一个是指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公共产品或服务满意的情况下的。
狭义中的PPP项目融资模式表示的是项目融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投融资模式的总称。PPP它可以说是进一步改善了BOT融资模式,更加侧重于分流项目融资的风险以及创造资金的时间价值,它可以说已经逐渐变成我国城镇化过程中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比较重要的融资模式。
2.1.2 PPP融资模式的优缺点
第一,采用PPP融资模式的项目一般都会有两个特征,一是需要耗费的资金数额巨大,二是项目周期持续的时间较长(基本是二三十年起步),并且通常伴随着比较复杂的运营及管理。在此之前,都是由政府的公共部门来主导此类的项目,但是在资金和技术上难免会对政府造成困难。况且在项目运营过程中,由于政府本身的问题,可能会导致项目建设和经营成本的增加,不能够完全保证可以获得预期的收益。此外,由于资金、时间周期方面的问题,能够有这个能力承担这种压力的很少,很难吸引到私人部门对其进行投资,这就导致社会资本很难进入,政府的压力就很大。而采取PPP模式有利于改善项目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情况,不仅可以提高项目运行的效率,保证预期收益的获得,也向社会资本敞开了参与到项目建设中的大门。
第二,PPP 融资模式可以缓解政府资金上负担,有助于政府转变职能。当基础设施阻碍经济的发展时,政府就要想办法采取高效的措施,例如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不过,如果当时政府的资金困难时,就可以采用PPP模式来引进社会资本,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债务负担。
第三,将资源进行整合,提高运作的灵活性。私有部门可以充分利用它本身在商业运作和项目技术上的优势,可以不用受政府采购、制度方面的制约,大大提高了项目运转的效率,缩短了项目建设的时间。而政府可以利用自身的条件优势为私人部门争取更加优惠的条件,这样项目合作的双方可以发挥自身的长处来互相帮助,社会公众也可以通过基础设施的使用来体会PPP模式带来的便利之处。
当然PPP不可能说完美到没有任何问题,当你进行实际操作时,便会发现它的弊端。
首先,由于众多的参与方,构成了PPP复杂的组织结构,导致管理项目的难度系数扩大。每一个参与方对于利益的要求都各不相同,为了避免之后就利益方面造成分歧,需要各参与方的配合,在项目投入实施前,明确界定彼此的权力与义务并签订相关协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