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瑞典制造业的启示

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再次受到广泛重视,成为各国竞相角逐的产业领域。而瑞典有着制造精良产品的传统,同时也具有卓越的研发与创新能力。在全球?“再工业化”的趋势下,如何将传统的研发与创新优势与不断升级的制造业有机结合,提高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成为我国制造业必须严肃思考的一项重要议题。本文将阐述瑞典制造业的转型和发展历程,并分析研究其可以给我国制造业以启示,这样我国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并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去,加快产业升级优化。同时本文将阐述我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未来发展之路提出具体对策。 关键词 制造业转型升级,全球化,瑞典
目 录
1 引言1
2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分析1
2.1 现状分析1
2.2 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遭遇的挑战3
3 对典制造业转型升级成功案例分析6
3.1 瑞典制造业转型背景6
3.2 瑞典制造业三次转型升级中的具体措施9
3.3 瑞典制造业转型的对中国制造业的启示10
4 对我国制造业业转型升级的探索11
4.1 将产业的转型升级作为经济战略中心11
4.2 宣扬创新精神带导企业创新12
4.3 加大培养人才力度和高等教育连接13
5 对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调整对策的建议14
5.1 政府层面14
5.2 企业层面15
结论16
致谢17 参考文献18
表1 2000~2015年我国制造业法人单位数变化图2
表2 2015年我国制造业城镇单位从业人数饼图2
表3 2006~2015年我国制造业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情况3
表4 2001~2015年我国PCT申请量变化图7
表5 2006~2015年我国三产业就业人数柱状图7
1 引言
我国作为工业型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尤为重要。1978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化的趋向下出现了一种井喷式发展,中国在加入WTO后对外贸易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发展更是得到了极大地提升。自此,“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能见到。
虽然中国制造业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今年来由于中国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提升以及土地成本的飞速飙升,我国制造业长久以来赖以生存的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地位不断降低,发达国家纷纷将加工厂撤出中转而寻找越南、印度等周边国家。多年来我国制造业的扩张方式呈现出粗放式倾向,并且工厂流水线规模化生产造成产品价格低但毫无创新的缺陷并且复制黏贴式的生产造成商品同质化严重,产能严重过剩,供需错配问题严重。
本文总结全球化环境下,我国制造业所遇到的问题、大环境背景,肯定我国制造业的优势以及提出其劣势所在。其次,通过与瑞典制造业的比对,总结其在转型中的经验以及如何恰当的被我国制造业吸纳利用。最后,具体分析江苏已做的转型升级措施的利弊以及如何继续改良的决策提出建议,并对相应问题具体分析。该项研究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优化升级起到促进的作用。
2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与挑战
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地位正在逐渐从内部和外部被削减,一方面我国的土地价格正在不断非理性攀升中,我国劳动力数量正在减少,劳动力成本也在逐年上升中。另一方面东南亚国家正在逐渐发展,不少发达国家纷纷将工厂迁往越南等国。
2. 1 现状分析
2.1.1 中国制造业基本内容介绍
制造业掌握经济命脉,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有力武器,一国的制造业的稳定发展是国家安定的经济后盾。自2006年开始,我国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就在30%以上,可以看出制造业重要性。制造业在改革开放以来,不管是在市场规模、整体竞争实力、抗风险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国制造业的产业规模已经跃居世界领先地位,机械产品的产量也是名列前茅。产业结构升级的效益已经逐步凸显,西部和中部工业的崛起,仅东北地区产值就达50%以上。
我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扩大可以从制造业法人单位数的变化来体现,通过统计近二十年的数据,得出以下柱状图:

来源:2000~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图1 2000~2015年我国制造业法人单位数变化图
通过以上柱状图,可以明显看出,近15年来我国制造业法人的数量在不断上升。分别在2010首次突破200万个,随即2013便超过两万,2015年更是高达近三万件。说明我国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

来源: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图2 2015年我国制造业城镇单位从业人数饼图
通过以上饼图,很直接的可以看出来,我国制造业从业人数相较其他产业占多数,占全国城镇单位从业人数的28.06%,解决了很多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因此,制造业对工业化进程以及我国财政收入至关重要。
2. 2 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遭遇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先前的劳动力优势地位以及能源优势地位正在被逐步削弱。我国制造业需要针对自生存在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施可行的对策,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2.2.1 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降低
中国制造业素来的优势地位在于劳动力价格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多。随着近些年由于计划生育的影响,劳动力数量减少由此职工所拥有的工资谈判地位升高导致劳动力价格提高,成本优势已经不断减弱。在制造业领域排名前列的是中国和美国,那我们可以用他们作比较,不难发现,二者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别越来越小,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降低,而美国的生产率正在大幅提升中远远超过我国的基本水平。许多外资企业在此种形式下,渐渐的将产业从中国移除,纷纷转向东南亚等国,例如三星就把他旗下的工厂从中国退出,转向投向越南。这一点可由我国直接利用外资总额来证明。
来源:2006~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94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