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支付对大消费行为影响的分析与引导研究

2017年1月22日下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2016年,我国手机网上在线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4.69亿,年增长率为31.2%,网民使用手机进行网上支付的比例由57.7%提升至67.5%。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7年6月发布的《2016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77亿,占整体网民的42.7%,占青少年总体的79.6%。其中,大学生对于各种商品交易类应用的使用率均高于青少年总体以及网民总体水平。在商品交易类应用中,大学生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最高,为73.5%,比青少年总体高出16.6个百分点,较总体网民高17.8%。本文主要通过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大学生在线支付情况相关数据,分析在线支付方式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提出大学生消费者在线上支付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给出在线支付条件下对大学生消费行为产生消极影响因素的解决措施及相关建议,希望可以对大学生线上支付的行为发展以及大学生消费行为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目录
1绪论 3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3
1.1.1选题的目的 3
1.1.2研究的背景 4
1.2.3研究的意义 4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5
1.2.1国外研究现状 5
1.2.2国内研究现状 5
1.2.3文献综述 5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6
1.3.1研究内容 6
1.3.2研究方法 6
2在线支付的基本概述 6
2.1在线支付的概念 6
2.2在线支付的发展过程 7
3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大学生在线支付情况调查 7
3.1调查的过程 7
3.2调查的样本概述 8
3.3调查的结果分析 8
3.3.1受访者基本情况 8
3.3.2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大学生网络支付基本情况 9
3.3.3大学生对网络支付方式的认可度 12
3.3.4大学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消费心理分析 14
4在线支付方式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17
4.1在线支付方式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积极作用 17
4.2在线支付方式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消极影响 17
5大学生消费者在线支付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8
5.1网络支付安全性问题 18
5.2支付方式的便捷培养学生的惰性 18
5.3在线支付的便捷促使大学生过度消费 18
6在线支付消极影响的解决措施及相关建议 19
6.1大学生安全支付的相关建议 19
6.2大学生生活方式转变的建议 19
6.3倡导合理消费的建议 20
7结论 21
8参考文献 22
9致谢 23
10附录 24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选题的目的
为了对在线支付方式下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做出了何种改变,从大学生在线支付交易的基本情况、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分析、在线支付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等方面对这一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大学生在线支付相关数据为依托,以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大学生为例,分析其消费行为的主要特点及在线支付对其消费心理的影响程度,从而引申到高校学生。着重研究在几年前还默默无闻的在线支付,如今却司空见惯,到底支付方式的变革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分析给出在线支付条件下对大学生消费行为产生消极影响因素的解决措施及相关建议。
1.1.2研究的背景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大多数处于较为安逸的成长环境,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生活压力较小,一方面现阶段还不能自食其力;另一方面在生活中花销较大,并且其消费特点、消费形态尚未完全形成,还有很大的教育引导空间。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逐渐采用线上支付的消费方式,而这些方式也彻底改变了生活,以前需要随时给身上备上现金,现在一部手机就可以搞定。大到网购,小到路边的小摊贩,都开启了线上支付的热潮,人们沉浸在支付方式变革带来的便利,消费行为和消费敏感度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然而,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受到社会上消费主义的影响而产生了不良影响,故从在线支付对大学生的消费影响来对这方面进行全面研究。
1.2.3研究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物流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在线支付方式更迭加快。从传统的纸币交易到在线支付的兴起对社会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经济发展到消费方式的转变,皆受此影响。当前,在线支付的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互联网技术的发达、手机的高普及率、网络安全技术及有关网络安全性法规的日渐成熟,加之逐步成熟的支付宝、微信,让支付方式更加方便快捷。二维码扫码支付、电子现金NFC近场支付等多样性的支付方式也为其深入生活各个领域提供了便利。因此,研究在线支付方式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Ivatury,Gautam;Pickens,Mark(2012),着重阐明手机在三种不同的方式:微支付、电子货币和银行渠道可以用于金融服务的情况。报告说明谁能为贫穷的客户提供手机银行服务,这个报告是扶贫协商小组(CGAP)、沃达丰集团合作基金会和联合国(UN)基金会,现在在菲律宾和南非进行研究找出是什么让穷人拒绝使用这些服务和远程手机银行的。这个研究可以帮助银行、小额信贷机构、移动电话公司、监管机构和捐助者引导贫穷的人群使用移动支付功能,进而提高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
(美)迈克尔oRo所罗门.消费者行为。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本书侧重研究消费者的一些潜在的消费行为习惯。各章节都有与当时新闻报道话题联系较紧密且客观真实的内容,还展示了新闻报道时的相关录影内容,从全方位比较细致的研究消费者行为习惯,具有很强的理论学习性。
1.2.2国内研究现状
周婷、孟庆祎、杨文瑄(2016),通过设计制造调查问卷,分析问卷结果,得到受众在线支付的相关数据,重点分析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了解大学生对于在线支付目前存在的不足有何建议,从而引申到普通社会群体,并且提出了在线支付势必可以推动无纸化货币的发展进程,并就此提出推动该进程的相关方案。
王文斌,秦越,汪晓意(2016),通过分析大学生思想、个性,了解其洒脱的消费观,作为社会的特殊个体,在其消费观尚未完全成型时,应注意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解决其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消费、从众消费等问题,提出并回答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观等问题,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1.2.3文献综述
由于支付方式的快速转变,使得人们的支付观念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线支付以灵活便捷,节省时间等优点吸引了越来越多人们,然而在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支付方式的变革对消费者带来了哪些改变,是否这些改变都是有利的改变,在线支付所面对的信用体系、安全性、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支付方式的发展。研究在线支付方式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文章却并不多见,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方向。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46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