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通江县银耳产业发展研究
摘 要通江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占总人口80%以上,劳动力资源丰富。通江县农业资源十分充沛,林业资源丰富、山场广阔,具有发展银耳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银耳种植周期短,获得效益快,是通江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近几年来,通江县政府大力扶持银耳产业,通江县银耳产业迅速发展,但是与全国的银耳产量相比较,还是微乎其微,当前银耳市场供不应求,通江银耳占据的市场份额依然不高,耳农仍然没有摆脱贫困的现状,为了进一步促进通江县银耳产业健康发展,因而对银耳产业发展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需要结合通江县实际,进一步研究通江县银耳产业生产模式,一方面可以明确通江县现有的银耳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建立更加有效的通江县银耳产业组织模式;另一方面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借鉴。首先根据国内外银耳产业组织模式的研究理论,结合通江县实际情况,界定本文关于通江县银耳产业的研究范围,其次分析通江县银耳产业组织模式的发展现状,然后对通江银耳种植、加工、营销、运输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通江县银耳产业组织模式进行优劣势分析。主要运用比较分析法,将通江银耳与古田银耳做比较,并结合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得出通江银耳的优势和劣势所在,并根据现存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统计县银耳产业组织模式的对策建议打造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的生产基地;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大力开展科技创新;着力品牌建设。
目 录
1 绪 论 8
1 . 1 通 江 县 及 通 江 银 耳 概 况 8
1 . 2 研 究 的 目 的 和 意 义 9
1 . 3 国 内 外 研 究 现 状 1 0
1 . 4 论 文 的 主 要 内 容 、 研 究 方 法 和 技 术 路 线 1 1
2 . 通 江 银 耳 产 业 发 展 的 基 本 理 论 1 2
2 . 1 银 耳 产 业 的 内 涵 1 2
2 . 2 银 耳 产 业 的 特 征 1 4
2 . 3 银 耳 产 业 研 究 的 理 论 基 础 1 4
3 . 通 江 银 耳 产 业 的 特 色 优 势 与 现 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发 展 水 平 1 5
3 . 1 通 江 银 耳 产 业 的 特 色 优 势 1 5
3 . 2 通 江 银 耳 产 业 现 有 发 展 水 平 1 8
4 . 通 江 银 耳 产 业 发 展 过 程 中 存 在 的 主 要 问 题 2 2
4 . 1 银 耳 栽 培 的 组 织 化 程 度 较 低 2 2
4 . 3 科 技 支 撑 不 足 2 2
4.4品牌保护意识不强。 22
5.通江银耳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23
5.1打造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的生产基地 23
5.2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23
5.3大力开展科技创新 23
5.4 加强品牌建设 24
参考文献 25
致 谢 27
1 绪论
通江县及通江银耳概况
通江县位于四川的东北部,处于中国的中心位置,全县面积有4116.58平方公里,与陕西省、重庆市、青海省均接壤,西南郑、西乡、镇巴三县,从古至今都是四川通往陕西的必经之地,在历史上是交通要地。全县有72个乡(镇),总人口有8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了全县人口的80%,是典型的农业县,通江县地处秦岭山脚下,全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土质肥沃,空气湿润,植被生长十分茂盛,全县都处于海拔在500米至1500米的中低山区,平均气温处于16.6℃,是银耳生长的理想之地,通江银耳素有 “三朝皇家之贡品,帝王碗中之羹汤”的美誉。
银耳是通江县的特色产业之一,但是却没有成为通江县支柱产业,通江县政府为了恢复银耳的主导地位,以此将银耳发展壮大,在研究后马上提出了"银耳产业倍增计划",努力实现"银耳百亿产业"的目标,希望能让银耳单产量增加、生产规模扩大、行业产值提升、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产业形象不断扩大。本文打算对通江银耳的资源做出相应的分析,希望能够为通江银耳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近年来我国国民生活水平在不断上升,消费者的消费结构也变的越来越多样化,总体说来是粮食消费量在不断下降、居民更加在乎食品的安全和卫生。饮食结构呈现出营养化、原生态化。银耳作为既绿色又健康的食品,除了拥有水果蔬菜的营养外,还有医疗保健的效果。根据媒体报道,2009年我国银耳产量已达2020.6万吨[2],其年产值已经达1103.3亿元,食用菌出口就达到了52.86万吨,国际贸易收入13.07亿美元;在2010年我国出口了49.1万吨的食用菌,创下了17.5亿美元的国际贸易收入。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的目的
随着农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产品市场营销水平低下、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等新问题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国家还对西部贫困地区的农业结构进行了新的调整,即西部地区要加快退耕还林的速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节水农业[3][3]。这符合西部地区资源禀赋的现实和农村现有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助于充分发挥西部的农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对于西部各地而言,如何依据本地的现有发展水平对农业经济进行结构调整就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了思索和回答农业结构调整这一问题。笔者选取通江县进行研究,根据最近的市场运动趋势,以银耳这一特色产业为研究对象,寻找与通江县现有发展水平相匹配的产业化发展之路,为银耳产业发展提供借鉴,也为通江县农业结构调整与特色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2.2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发展壮大区域优势特色产业
通江县一直以来都有"中国银耳之乡"的称呼,银耳产业是通江县的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本文基于现阶段已有的银耳产业的研究,从生态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作为切入点,全面掌握通江银耳现阶段的发展情况, 提 出 要 通 过 提 高 农 村 的 交 通 便 捷 度 、 增 强 技 术 研 发 和 银 耳 产 品 的 精 深 加 工 、 扩 大 品 牌 辨 识 度 等 , 大 力 促 进 通 江 县 县 域 经 济 水 平 的 提 高 。
虽然通江银耳的特色十分突出,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但和市场需求的增加状况相比,产业优势依旧不够明显,在运营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项研究目的是通江银耳优势特色产业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可以增加传统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2)发展通江银耳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通江县距离发达的大城市非常远,从通江县城到成都市有500多公里的距离,全县有三万多农户种植食用菌,在2015年时,种植银耳的农户收人达到了人均3000元,很多农户靠着种植银耳而脱贫致富,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制约因素,阻碍了银耳产业的发展,本研究可以准确找到通江银耳在生产中的问题,让农户减少投入,多获取回报。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银耳产业的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保健和相关技术指标和营养成分等方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国外的其他特色农业研究成果也能够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研究依据。以美国大豆和甜玉米产业的研究为例,国外学者在价格、生产技术、政策等多个维度上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基于供应响应模型以及生产函数模型。
目 录
1 绪 论 8
1 . 1 通 江 县 及 通 江 银 耳 概 况 8
1 . 2 研 究 的 目 的 和 意 义 9
1 . 3 国 内 外 研 究 现 状 1 0
1 . 4 论 文 的 主 要 内 容 、 研 究 方 法 和 技 术 路 线 1 1
2 . 通 江 银 耳 产 业 发 展 的 基 本 理 论 1 2
2 . 1 银 耳 产 业 的 内 涵 1 2
2 . 2 银 耳 产 业 的 特 征 1 4
2 . 3 银 耳 产 业 研 究 的 理 论 基 础 1 4
3 . 通 江 银 耳 产 业 的 特 色 优 势 与 现 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发 展 水 平 1 5
3 . 1 通 江 银 耳 产 业 的 特 色 优 势 1 5
3 . 2 通 江 银 耳 产 业 现 有 发 展 水 平 1 8
4 . 通 江 银 耳 产 业 发 展 过 程 中 存 在 的 主 要 问 题 2 2
4 . 1 银 耳 栽 培 的 组 织 化 程 度 较 低 2 2
4 . 3 科 技 支 撑 不 足 2 2
4.4品牌保护意识不强。 22
5.通江银耳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23
5.1打造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的生产基地 23
5.2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23
5.3大力开展科技创新 23
5.4 加强品牌建设 24
参考文献 25
致 谢 27
1 绪论
通江县及通江银耳概况
通江县位于四川的东北部,处于中国的中心位置,全县面积有4116.58平方公里,与陕西省、重庆市、青海省均接壤,西南郑、西乡、镇巴三县,从古至今都是四川通往陕西的必经之地,在历史上是交通要地。全县有72个乡(镇),总人口有8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了全县人口的80%,是典型的农业县,通江县地处秦岭山脚下,全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土质肥沃,空气湿润,植被生长十分茂盛,全县都处于海拔在500米至1500米的中低山区,平均气温处于16.6℃,是银耳生长的理想之地,通江银耳素有 “三朝皇家之贡品,帝王碗中之羹汤”的美誉。
银耳是通江县的特色产业之一,但是却没有成为通江县支柱产业,通江县政府为了恢复银耳的主导地位,以此将银耳发展壮大,在研究后马上提出了"银耳产业倍增计划",努力实现"银耳百亿产业"的目标,希望能让银耳单产量增加、生产规模扩大、行业产值提升、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产业形象不断扩大。本文打算对通江银耳的资源做出相应的分析,希望能够为通江银耳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近年来我国国民生活水平在不断上升,消费者的消费结构也变的越来越多样化,总体说来是粮食消费量在不断下降、居民更加在乎食品的安全和卫生。饮食结构呈现出营养化、原生态化。银耳作为既绿色又健康的食品,除了拥有水果蔬菜的营养外,还有医疗保健的效果。根据媒体报道,2009年我国银耳产量已达2020.6万吨[2],其年产值已经达1103.3亿元,食用菌出口就达到了52.86万吨,国际贸易收入13.07亿美元;在2010年我国出口了49.1万吨的食用菌,创下了17.5亿美元的国际贸易收入。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的目的
随着农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产品市场营销水平低下、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等新问题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国家还对西部贫困地区的农业结构进行了新的调整,即西部地区要加快退耕还林的速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节水农业[3][3]。这符合西部地区资源禀赋的现实和农村现有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助于充分发挥西部的农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对于西部各地而言,如何依据本地的现有发展水平对农业经济进行结构调整就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了思索和回答农业结构调整这一问题。笔者选取通江县进行研究,根据最近的市场运动趋势,以银耳这一特色产业为研究对象,寻找与通江县现有发展水平相匹配的产业化发展之路,为银耳产业发展提供借鉴,也为通江县农业结构调整与特色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2.2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发展壮大区域优势特色产业
通江县一直以来都有"中国银耳之乡"的称呼,银耳产业是通江县的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本文基于现阶段已有的银耳产业的研究,从生态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作为切入点,全面掌握通江银耳现阶段的发展情况, 提 出 要 通 过 提 高 农 村 的 交 通 便 捷 度 、 增 强 技 术 研 发 和 银 耳 产 品 的 精 深 加 工 、 扩 大 品 牌 辨 识 度 等 , 大 力 促 进 通 江 县 县 域 经 济 水 平 的 提 高 。
虽然通江银耳的特色十分突出,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但和市场需求的增加状况相比,产业优势依旧不够明显,在运营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项研究目的是通江银耳优势特色产业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可以增加传统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2)发展通江银耳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通江县距离发达的大城市非常远,从通江县城到成都市有500多公里的距离,全县有三万多农户种植食用菌,在2015年时,种植银耳的农户收人达到了人均3000元,很多农户靠着种植银耳而脱贫致富,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制约因素,阻碍了银耳产业的发展,本研究可以准确找到通江银耳在生产中的问题,让农户减少投入,多获取回报。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银耳产业的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保健和相关技术指标和营养成分等方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国外的其他特色农业研究成果也能够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研究依据。以美国大豆和甜玉米产业的研究为例,国外学者在价格、生产技术、政策等多个维度上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基于供应响应模型以及生产函数模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