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返乡创业分析及对策研究天津滨海新区为例

农民工返乡创业分析及对策研究天津滨海新区为例[20200428200936]
摘 要:21世纪以来,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步伐正在明显加快。鼓励并且帮助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不仅可以缓解大城市的就业压力,还能带动农村经济的增长,实现农民工自身价值,同时也对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滨海新区返乡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法,借鉴国内学者关于本领域研究经验,通过对滨海新区部分村落返乡农民工的走访,分析滨海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特点。研究发现,滨海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中主要存在融资困难,个人素质低,软硬件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最后,针对滨海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所存在以上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农民工;返乡创业;对策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words 2
引言 2
一、相关概念 2
(一)农民工 2
(二)返乡农民工 2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 2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作用分析 3
1.返乡农民工创业有利于个体经济的发展 3
2.返乡农民工创业有利于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 3
3.返乡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推动实现就业率增长 3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3
四、滨海新区农民工返工创业的现状及特征 5
(一)滨海新区概况 5
(二)滨海新区返乡创业农民工概况 5
(三)滨海新区返乡向农民工创业特征分析 7
五、返乡农民工创业经验和面临的困境 7
(一)经验分析 7
(二)面临的困境 9
1.融资能力不足 9
2.自身条件约束 10
3.创业环境缺失 11
六、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11
(一)主要结论. 11
(二)政策建议 ..12
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12
2.增加资金供给 12
3.完善创业环境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4
农民工返乡创业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
引言
一、相关概念
(一)农民工
农民工,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特有的产物,这一社会群体出现在我国特殊的历史时期。农民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民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在本地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离土不离乡;另一部分是外出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离土又离乡。狭义的农民工主要是指后一部分人。本文主要讨论狭义概念。
(二)返乡农民工
返乡农民工是指那些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并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的,因各种原因返回家乡的农村劳动力,这里的“家乡"范围界定为农村劳动力户籍所在的区域。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
许多学者经过自身和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身份的相互对调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行了解释。农民工返回到自己的故乡,一部分人在外出务工过程中获得了一些经验和技能,这样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拥有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优势,同时与外界建立了较稳定的人际关系;还有一部分找不到适宜的工作或者被辞退的,无法承受城市生活的高额成本,只能回到故土开始创业的被迫回乡的农民工。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作用分析
(一)返乡农民工创业有利于促进个体经济的发展
个体经济引领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30多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在树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个体经济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推进了中国的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推进了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事业的开展。中国的中小企业在全国企业的所占比例在90%左右,中小企业产出,附加值,财物总额,和销售收入都占60%以上,利润总额的比例占50%以上。依靠自身优势创业的返乡农民工以市场为导向,凭借自身灵活的特点,加上政府恰当的扶持,深入发掘自己家乡现有的资源和产出要素,进行有计划的创业活动。这种创业活动,变成推进中国的个体经济向前发展的动力。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有利于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
返乡农民工创业主要集中于农业生产以及种植养殖业制造业,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主要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的调整。据资料显示农村地区粮食生产所占的比重过高,农副产品后期加工以及运销所占的比重较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欠发达,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增大和农民增收难问题的出现。有关资料表明,随着全中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再加上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的兴起,都促进了中国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有利于实现就业率增长
工作本身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主创业,另一种是被聘用。从二者联系来看,创业的社会回报远远高于被聘到某一岗位上的回报。创业的成功,不仅能增加农民工自身处理问题能力,还能为他人提供工作机会,增加就业率。
(四)返乡农民工创业有利于吸引人才回流
新农村的建设需要优秀人才,而恰巧回乡创业使农民工中的部分优秀人才又重新回到农村,这些人在城市经过历炼,使人力资本又得到了提升,可以视为一种吸引人才回流的途径。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研究很少,只有关于创业的研究,要追溯到18世纪中期,法国经济学家Camilon在经济学界把Entrepreneur(创业者)这一词汇的引入,他将Entrepreneur视为商品购销过程中的市场风险承担者。从20世纪80年代起,围绕返乡创业农民工这一主题国内学者展开了研究。
第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研究。白南生等(2002)对安徽、四川两省1999年抽样调查的有效样本计62县5484户22402人,共14561个劳动力,其中回流劳动力共计912人(安徽471人,四川441人), 占外出劳动力总数(2286人)的近40%。刘光明等(2002)通过对安徽、四川两省四县71位回乡创业者的案例分析,认为是有能力的外出务工人员为了改变当前的状况并且对当前所处的现状不满意的情况下,积极外出务工以求实现经济收益的最大化。崔传义等(2004)在《中国农民工流动调查》一书中,估计了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规模大小, 可参见以下一组数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研究员崔传义等人1998年通过对山东省桓台县2镇10村的调查指出,1998年当地有回流劳动力737人,相当于外出总劳动力的23%。孙丽丽,李富忠 (2009)利用 FAB 模型对其特点和优势益处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农民工创业具有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创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创业实体多样化等特点;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势就在于创业是对于自身人力资本的提升,带回了技术资本,而且返乡创业成本低,对当地的益处在于改善产业结构,吸引劳动力回流,带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等。徐晋,骆建艳(2010)用SWOT分析法发现农民工返乡创业既有其自身优势,又有其自身劣势,假如没有外界支持与引导的情况下,很难获得创业成功。应该构建一个全面完善的完善的返乡农民工创业支持体系,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成功率。
第二,返乡创业动因研究。华兴顺(2009)认为,三个方面原因促使返乡农民工创业,包括:首先,由于打工而引起思想意识的进步;其次,“外出务工地劳动力市场的激烈竞争,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及户籍管理制度”造成外出务工人员成本增加,同时自己家乡的投资环境及基础设施的改善,促使农民工返乡创业;回乡农民工创业成功的示范效应为指明了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大致方向。陈园(2010)运用博弈均衡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农民工创业动因。他指出,要激发返乡农民工创业,在降低其创业的成本和风险的基础上,增加其创业所带来的净收益。
第三,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因素研究,包括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陶海东(2010)指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农民在本地就业,但是参与创业的农民工大部分素质低下,缺乏创业方面的经营管理知识,应把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放到重要的战略地位。他把创业培训分为五个阶段:包括创业分析、政策解读、项目分析、案例分析及针对性指导,并指出应该抓住重点,一一解决每个环节的问题。肖陆军(2010)认为农民工的创业意识、技能、心理素质等创业基本素质严重影响着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活动,而当前返乡农民工的这些素质都较低,降低了创业的成功率,因此应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创业需要资金,但返乡农民工资金有限,融资渠道狭窄,受到金融机构的排斥,最明显的是地理排斥、评估排斥及条件排斥,隋艳颖(2010)从创业资金的角度分析出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缺乏,融资困难,提出可以通过改革农村土地金融制度,对那些给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进行风险补偿,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来克服金融排斥现象。
在以上的研究中,无论是现状、动因、影响因素,都是从返乡创业农民工自身出发得出研究结论,将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自身因素放在首位,很少研究政府责任缺失。而本文从返乡创业农民工自身问题出发的同时,也将政府自身的问题考虑在内。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80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