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客户群分析
互联网金融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日渐密切,对互联网金融的客户群进行分析有利于更好更健康地发展互联网企业。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客户的年龄、文化水平、收入水平等因素对客户参与互联网金融的意愿的影响,最终得出基本特征中的年龄、文化程度、年收入明显影响借贷意愿,而是否有较多的闲置资金对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意愿也有一定的影响,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收益的了解也较明显地影响其使用意愿。在推动互联网金融环境改革的进程中,要充分考虑客户群的特点,了解其使用意愿,以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使用意愿为导向有针对地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words............................................................ 3
一、引言 .3
二、文献综述 3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基本发展情况.......................................5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5
(二)主要发展模式...................................................5
1.互联网支付模式....................................................5
2.众筹模式..........................................................5
3. 金融产品互联网销售模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
四、我国居民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意愿实证分析 5
(一)数据来源及特征分析 5
1.数据来源 5
2.样本使用互联网金融意愿特征分析 5
(二)变量定义及描述统计 6
1.因变量 6
2.自变量 6
(三)模型假设 7
(四)互联网金融产品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Logit回归分析 8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附录(调查问卷) 11
我国互联网金融客户群分析
引言
引言
随着互联网概念、技术向金融行业的高度渗透,以余额宝、微信理财通、宜信、阿里小贷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引起市场高度重视。特别是最近由是否应该取缔余额宝所带来的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和监管的争议,一度成为社会热门话题,而非仅仅局限于金融业内。互联网金融在我国高速发展,企业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逐渐掌握了用户金融服务的需求和偏好,并将其提供的金融服务由最初的简单支付渗透到转账汇款、小额信贷、现金管理、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代销基金和保险产品等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因此,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客户群,有利于帮助企业更加理性更加科学地从事市场活动。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来分析研究客户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使用意愿。
二、 文献综述
2.1 互联网金融国内外研究概况
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以依靠于支付、与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手机app等工具,实现资金流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
互联网金融对于我国来说是新兴行业。Eric Edward Westley(2000)在他的文章中提到,互联网的概念是超越计算机技术本身的,代表着交往、联系、网络。其中的主语或者核心是参与人,而不是技术。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的金融参与形式,而不是传统金融技术、金融服务的升级。Nicholas Economides(2001)认为,互联网金融并不是简单的“互联网技术的金融”,而是“基于互联网思想的金融”,技术作为必要支撑工具。否则可以称之为科技金融或者新技术金融。高效共享、平等自由,网格化的共享互联,从而形成信息交互,资源共享,并从这些数据信息中挖掘出价值。张文涛(2012)指出互联网金融是指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模式。
如今具有颠覆性的互联网金融,一般指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为代表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金融行业深度融合所形成的金融新业态,具有融资、支付和交易中介等金融功能。陈建与郭钇杉(2014)均认为互联网金融通过移动支付、供应链金融和大数据服务营造互联网金融生态圈,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帮助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大幅减少交易成本,从而创新性地破解融资难题,并推动金融行业加快变革。
冯军政,陈英英(2013)总结出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主要衍生和发展三种模式,分别是互联网支付模式、众筹模式和金融产品互联网销售。
2.2 互联网客户群
客户群的概念来自于目标客户群体定位,又称客户细分,是营销理念的产物。客户细分的概念是美国市场学家温德尔史密斯(Wendell R. Smith)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是指根据生产市场和消费市场上顾客的差异,以影响顾客的某些因素为依据,将整个市场划分为多个子市场。其作用是指导企业进行目标市场定位,从而可以更容易地将产品推向市场上。所以对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来讲,客户群分析的意义尤为重要。
董雅丽、张强(2011)在他们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实证文中提到,认为最直接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有:人们的购买力水平、社会的经济政策、人们的心理、企业制定的营销组合策略等四个方面。企业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立足点是使其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能够最大地给消费者带来某种利益。由此可见,对于互联网金融市场上消费者的研究分析相当重要。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words............................................................ 3
一、引言 .3
二、文献综述 3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基本发展情况.......................................5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5
(二)主要发展模式...................................................5
1.互联网支付模式....................................................5
2.众筹模式..........................................................5
3. 金融产品互联网销售模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
四、我国居民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意愿实证分析 5
(一)数据来源及特征分析 5
1.数据来源 5
2.样本使用互联网金融意愿特征分析 5
(二)变量定义及描述统计 6
1.因变量 6
2.自变量 6
(三)模型假设 7
(四)互联网金融产品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Logit回归分析 8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附录(调查问卷) 11
我国互联网金融客户群分析
引言
引言
随着互联网概念、技术向金融行业的高度渗透,以余额宝、微信理财通、宜信、阿里小贷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引起市场高度重视。特别是最近由是否应该取缔余额宝所带来的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和监管的争议,一度成为社会热门话题,而非仅仅局限于金融业内。互联网金融在我国高速发展,企业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逐渐掌握了用户金融服务的需求和偏好,并将其提供的金融服务由最初的简单支付渗透到转账汇款、小额信贷、现金管理、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代销基金和保险产品等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因此,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客户群,有利于帮助企业更加理性更加科学地从事市场活动。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来分析研究客户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使用意愿。
二、 文献综述
2.1 互联网金融国内外研究概况
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以依靠于支付、与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手机app等工具,实现资金流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
互联网金融对于我国来说是新兴行业。Eric Edward Westley(2000)在他的文章中提到,互联网的概念是超越计算机技术本身的,代表着交往、联系、网络。其中的主语或者核心是参与人,而不是技术。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的金融参与形式,而不是传统金融技术、金融服务的升级。Nicholas Economides(2001)认为,互联网金融并不是简单的“互联网技术的金融”,而是“基于互联网思想的金融”,技术作为必要支撑工具。否则可以称之为科技金融或者新技术金融。高效共享、平等自由,网格化的共享互联,从而形成信息交互,资源共享,并从这些数据信息中挖掘出价值。张文涛(2012)指出互联网金融是指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模式。
如今具有颠覆性的互联网金融,一般指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为代表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金融行业深度融合所形成的金融新业态,具有融资、支付和交易中介等金融功能。陈建与郭钇杉(2014)均认为互联网金融通过移动支付、供应链金融和大数据服务营造互联网金融生态圈,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帮助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大幅减少交易成本,从而创新性地破解融资难题,并推动金融行业加快变革。
冯军政,陈英英(2013)总结出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主要衍生和发展三种模式,分别是互联网支付模式、众筹模式和金融产品互联网销售。
2.2 互联网客户群
客户群的概念来自于目标客户群体定位,又称客户细分,是营销理念的产物。客户细分的概念是美国市场学家温德尔史密斯(Wendell R. Smith)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是指根据生产市场和消费市场上顾客的差异,以影响顾客的某些因素为依据,将整个市场划分为多个子市场。其作用是指导企业进行目标市场定位,从而可以更容易地将产品推向市场上。所以对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来讲,客户群分析的意义尤为重要。
董雅丽、张强(2011)在他们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实证文中提到,认为最直接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有:人们的购买力水平、社会的经济政策、人们的心理、企业制定的营销组合策略等四个方面。企业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立足点是使其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能够最大地给消费者带来某种利益。由此可见,对于互联网金融市场上消费者的研究分析相当重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