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络融资中借贷成本影响因素研究
近年来,货币政策调整,银行信贷收紧,政府鼓励活跃民间资本,这些因素致使了P2P网络融资平台的迅速发展壮大。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业务与发展方向,降低借款人成本,推动金融行业发展。然而,P2P网络融资效率高的同时也存在着更高的风险,本文旨在研究影响P2P网络融资中借贷成本的因素,分析其与传统信贷市场的差异,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寻找提高融资可获得性和降低融资成本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我国现阶段P2P市场制度设计和市场监管提出有效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或绪论)1
二、文献综述2
(一)传统融资的研究2
1.信息不对称理论2
2.社会网络理论2
(二)P2P网络融资的研究2
1.融资效率研究2
2.融资成本研究3
3.网络融资发展趋势研究3
三、P2P网络融资市场的基本情况3
(一)P2P网络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状况3
1.产生原因3
2.逆向选择问题3
3.道德风险问题4
(二)P2P网络融资中的“赌博式融资”4
(三)P2P网络融资中的“羊群行为”4
四、P2P网络融资中借贷成本实证研究4
(一)数据来源5
(二)指标说明5
(三)数据的描述性统计5
1.借款成本5
2.标的特征6
3.信用特征7
4.个人基本状况7
(四)回归结果分析9
1.标的特征中影响显著的因素9
2.信用特征中影响显著的因素9
3.影响不显著的因素10
4.小结10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10(一)研究结论10
(二)对我国P2P网络融资市场的建议10
1.完善个人信用制度11
2.保障P2P网络融资平台的地位11
3.建立在线征信体系11
(三)对借款人有效降低借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成本的建议11
1.减少每次借款的金额及期限11
2.及时还款,减少并尽量避免逾期情况的发生11
3.提高个人在融资平台的信用水平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3
P2P网络融资中借贷成本影响因素研究
引言
在当今社会,P2P网络融资是一种创新型的金融模式,它是通过人们在互联网社区的有效沟通来达到借贷目的的。在这种模式下,融资效率高,融资速度快,在传统银行等途径难以贷到款的人群,尤其是中低收入的个人在这样的民间融资平台得到了融资的机会,这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是整个社会融资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P2P网络融资平台比起传统金融机构,例如银行和保险公司等,优势十分明显。它不仅聚集了资金短缺的贷款人,也聚集了有投资意愿的投资人,将他们的需求融合,使他们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整个融资过程。在传统金融机构进行贷款时,客户通常会被要求提供身份证、户籍证明、收入证明甚至营业执照等一系列繁琐的材料,整体申请程序复杂,贷款时间长,这导致大量资金短缺的人群无法摆脱困境。而在P2P网络融资平台中,有借款需求的人只需要进行注册并登录这一简单的步骤,就可以把自己的借款信息发布,再由投资人自主选择。借款资金投标成功以后资金会马上进入账户,整个融资行为周期短,速度快,手续简便,资金融通的效率大幅度提高。
然而,P2P网络融资平台虽然具备这些优势,但其却一直存在着借款成功率较低,借贷成本较高,风险高并且难以把控等问题。本文的目的旨在研究在P2P网络融资中不同特征的借款人的借款成本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进一步分析得出提高融资可获得性以及降低P2P网络融资平台中融资成本的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对P2P网络融资市场的监管以及风险控制提出相关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传统融资的研究
1.信息不对称理论
在传统金融业中,信息不对称时常发生,特别是会发生在机构与借款人之间,这类问题不仅被行业关注也受到了全社会的瞩目。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此也很容易发生。谢平,邹传伟(2012)在对传统金融机构,例如银行和保险公司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他们提出在传统金融机构中,生产信息的人,以及监管借款者的人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负有主要责任。Diamond(1989)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银行在监管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监管借款人的事后行为。这是因为,与投资者直接监管借款人相比,金融机构拥有大量信息,它们监管借款人的成本会低很多,但这也同时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监管不力等。平新乔(2009)认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方式是非常多样化的,举例而言,在银行等机构面临着数目众多借款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市场回报率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需要每个投资者亲自监管。因此,传统金融机构的存在有效地规避了投资者面临的“可靠性问题”和“实用性问题”。
2.社会网络理论
郑良芳(2013)认为信贷配给问题在金融机构中是首当其冲的,这是因为银行和保险公司等无法完全有效并准确地辨别客户的风险高低与否,这不仅导致了借款利率居高不下,也导致了真正的优质借款人存在融资困难。李东卫(2014)通过研究发现如果借款人之间形成一个借款团队并使每个成员承担对贷款的责任,即一个人的违约行为需要团队里其他人来承担偿还义务,同时整个团队会因为一个人的违约被金融机构拒绝下一次的贷款,通过这样的团队模型,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并且信贷配给的问题也能同时得到解决。诸如此类的还款机制虽然还不十分流行,但在某些传统金融机构中已经有一些体现了,并且这将是未来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
(二)P2P网络融资的研究
1.融资效率研究
Lin(2013)发现借款利率和借款人的整体信用水平之间是有关的,平台对于借款人的信用认定水平越低,该借款人面临的借款成本就越高,所以该借款人借款成功可能性越小且违约率也越高。郑联盛,刘亮,徐建军(2014)运用2013年的部分借贷数据研究发现,借款人的生理特征,比如外表或者种族,对借款的成功率以及借贷成本的高低也有显著的影响。具体而言,黑人常常会被认为信誉差风险高并且违约率高,所以黑人借款的成功率都比较低。Pope(2008)研究的结论同样证实了在P2P网络融资市场种族歧视行为普遍存在,并且难以避免。尤瑞章,张晓霞(2010)的研究结果则发现,投资人性别的差异会对他们选择借款人产生影响,女性往往更不愿意承受风险,比起男性,她们会愿意选择风险小的借款人,所以在贷款人性别为女性时,需要融资的人提供的利率水平无需过高就能获得融资。Stijn Claessens(2002)分析了美国一家P2P网络融资平台发布的数据,发现借款人如果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那他们的风险较低,违约的可能性也较小。Lin(2013)等认为提高融资效率的一个方法是利用社交网络,这不仅会提高成功的概率,还能降低事后违约率。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或绪论)1
二、文献综述2
(一)传统融资的研究2
1.信息不对称理论2
2.社会网络理论2
(二)P2P网络融资的研究2
1.融资效率研究2
2.融资成本研究3
3.网络融资发展趋势研究3
三、P2P网络融资市场的基本情况3
(一)P2P网络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状况3
1.产生原因3
2.逆向选择问题3
3.道德风险问题4
(二)P2P网络融资中的“赌博式融资”4
(三)P2P网络融资中的“羊群行为”4
四、P2P网络融资中借贷成本实证研究4
(一)数据来源5
(二)指标说明5
(三)数据的描述性统计5
1.借款成本5
2.标的特征6
3.信用特征7
4.个人基本状况7
(四)回归结果分析9
1.标的特征中影响显著的因素9
2.信用特征中影响显著的因素9
3.影响不显著的因素10
4.小结10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10(一)研究结论10
(二)对我国P2P网络融资市场的建议10
1.完善个人信用制度11
2.保障P2P网络融资平台的地位11
3.建立在线征信体系11
(三)对借款人有效降低借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成本的建议11
1.减少每次借款的金额及期限11
2.及时还款,减少并尽量避免逾期情况的发生11
3.提高个人在融资平台的信用水平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3
P2P网络融资中借贷成本影响因素研究
引言
在当今社会,P2P网络融资是一种创新型的金融模式,它是通过人们在互联网社区的有效沟通来达到借贷目的的。在这种模式下,融资效率高,融资速度快,在传统银行等途径难以贷到款的人群,尤其是中低收入的个人在这样的民间融资平台得到了融资的机会,这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是整个社会融资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P2P网络融资平台比起传统金融机构,例如银行和保险公司等,优势十分明显。它不仅聚集了资金短缺的贷款人,也聚集了有投资意愿的投资人,将他们的需求融合,使他们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整个融资过程。在传统金融机构进行贷款时,客户通常会被要求提供身份证、户籍证明、收入证明甚至营业执照等一系列繁琐的材料,整体申请程序复杂,贷款时间长,这导致大量资金短缺的人群无法摆脱困境。而在P2P网络融资平台中,有借款需求的人只需要进行注册并登录这一简单的步骤,就可以把自己的借款信息发布,再由投资人自主选择。借款资金投标成功以后资金会马上进入账户,整个融资行为周期短,速度快,手续简便,资金融通的效率大幅度提高。
然而,P2P网络融资平台虽然具备这些优势,但其却一直存在着借款成功率较低,借贷成本较高,风险高并且难以把控等问题。本文的目的旨在研究在P2P网络融资中不同特征的借款人的借款成本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进一步分析得出提高融资可获得性以及降低P2P网络融资平台中融资成本的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对P2P网络融资市场的监管以及风险控制提出相关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传统融资的研究
1.信息不对称理论
在传统金融业中,信息不对称时常发生,特别是会发生在机构与借款人之间,这类问题不仅被行业关注也受到了全社会的瞩目。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此也很容易发生。谢平,邹传伟(2012)在对传统金融机构,例如银行和保险公司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他们提出在传统金融机构中,生产信息的人,以及监管借款者的人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负有主要责任。Diamond(1989)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银行在监管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监管借款人的事后行为。这是因为,与投资者直接监管借款人相比,金融机构拥有大量信息,它们监管借款人的成本会低很多,但这也同时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监管不力等。平新乔(2009)认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方式是非常多样化的,举例而言,在银行等机构面临着数目众多借款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市场回报率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需要每个投资者亲自监管。因此,传统金融机构的存在有效地规避了投资者面临的“可靠性问题”和“实用性问题”。
2.社会网络理论
郑良芳(2013)认为信贷配给问题在金融机构中是首当其冲的,这是因为银行和保险公司等无法完全有效并准确地辨别客户的风险高低与否,这不仅导致了借款利率居高不下,也导致了真正的优质借款人存在融资困难。李东卫(2014)通过研究发现如果借款人之间形成一个借款团队并使每个成员承担对贷款的责任,即一个人的违约行为需要团队里其他人来承担偿还义务,同时整个团队会因为一个人的违约被金融机构拒绝下一次的贷款,通过这样的团队模型,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并且信贷配给的问题也能同时得到解决。诸如此类的还款机制虽然还不十分流行,但在某些传统金融机构中已经有一些体现了,并且这将是未来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
(二)P2P网络融资的研究
1.融资效率研究
Lin(2013)发现借款利率和借款人的整体信用水平之间是有关的,平台对于借款人的信用认定水平越低,该借款人面临的借款成本就越高,所以该借款人借款成功可能性越小且违约率也越高。郑联盛,刘亮,徐建军(2014)运用2013年的部分借贷数据研究发现,借款人的生理特征,比如外表或者种族,对借款的成功率以及借贷成本的高低也有显著的影响。具体而言,黑人常常会被认为信誉差风险高并且违约率高,所以黑人借款的成功率都比较低。Pope(2008)研究的结论同样证实了在P2P网络融资市场种族歧视行为普遍存在,并且难以避免。尤瑞章,张晓霞(2010)的研究结果则发现,投资人性别的差异会对他们选择借款人产生影响,女性往往更不愿意承受风险,比起男性,她们会愿意选择风险小的借款人,所以在贷款人性别为女性时,需要融资的人提供的利率水平无需过高就能获得融资。Stijn Claessens(2002)分析了美国一家P2P网络融资平台发布的数据,发现借款人如果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那他们的风险较低,违约的可能性也较小。Lin(2013)等认为提高融资效率的一个方法是利用社交网络,这不仅会提高成功的概率,还能降低事后违约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