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金融发展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20191212144108]
摘 要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部门与贸易部门的联系日益紧密。理论和实践都可以证明,金融业的发展不仅能扩大一国的出口规模,还能改善出口商品的结构。在我国出口贸易受阻和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大背景下,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显然比扩大出口规模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金融发展对于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主要在于金融体系对出口企业的资金支持。金融市场不仅可以为一国的筹资者提供较低风险的资金来源,并且利用灵活高效的融资渠道为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融资支持,还能激励企业进行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因而导致一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的增加,出口结构得以优化。
本文从金融功能论的角度对金融发展与出口商品结构的关系进行阐述,并利用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作为中介渠道,对金融发展影响出口商品结构的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实证分析部分分为现状分析和计量经济分析,先选取典型指标来衡量我国金融发展(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和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再挑选分别代表金融发展规模和出口商品结构的指标进行协整检验。最后,通过分析实证检验得出的结论,提出如何发展我国金融业从而更好的促进出口商品贸易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金融发展;出口商品结构;资本积累;技术进步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第1章 引 言 1
第2章 研究综述 1
2.1理论基础 1
2.1.1金融发展理论 1
2.1.2出口商品结构的概念 2
2.2文献综述 2
2.2.1国外相关研究 2
2.2.2国内相关研究 3
第3章 金融发展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影响理论分析 3
3.1金融发展在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中的作用 3
3.2金融发展通过促进“资本积累”影响出口商品结构 5
3.3金融发展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影响出口商品结构 5
第4章 金融发展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影响实证分析 7
4.1现状分析 7
4.1.1我国金融发展的现状 7
4.1.2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 10
4.1.3我国金融发展在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中的作用 12
4.2计量经济分析 13
4.2.1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13
4.2.2单位根检验 13
4.2.3协整检验 14
4.2.4误差修正模型 14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15
5.1研究结论 15
5.2政策建议 15
参考文献 17
第1章 引 言
一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国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利益地位。因此,对外贸易结构,特别是出口商品结构成为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证研究中学者们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并且,越来越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逐渐意识到,一国的金融发展水平,是一种制度因素也是比较优势的一种重要成因,并通过推动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使之成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两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具体说来,我国的金融总量日益增加,金融支持功能日益完善,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加快,快于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增长和同期世界经济贸易增长。但是,我国金融发展水平与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显落后;出口贸易方面,面对严峻的国际竞争,当前我国的高出口额仍凭借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而贸易结构的优化,需要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大力支持,在目前我国企业自我积累明显缺乏的前提下,金融发展可以为这些企业提供大额度的融资支持,使其拥有较低的资金使用成本,从而有效提升这些产业的竞争力,促使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得以优化。因此,相对于出口规模而言,探究金融发展是如何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利用价值。
第2章 研究综述
2.1理论基础
2.1.1金融发展理论
金融发展理论(Financial Development Theory)主要用来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即研究金融体系(包括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怎样建立有效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政策组合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增长,以及怎样有效利用金融资源来实现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金融发展理论是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们争论的焦点。1973年,麦金农(R.I.Mckinnon)和肖(E.S.Show)首次提出“金融深化论”,标志着现代金融发展理论的正式建立,其指出一国的金融体系与该国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其后,以卡普尔和马西森(1980)为代表的一批麦金农和肖的追随者对他们的理论进行论证和扩展,但没有突破原本的理论框架。20世纪90年代后,金融发展理论有了较大突破,主要在于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内生形成和对经济增长关系的严密论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有关金融发展的政策主张。
2.1.2出口商品结构的概念
出口商品结构(Export Commodities Structure)又称出口商品构成,是狭义的对外贸易结构,指在报告期内出口 的各类商品 在出口商品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一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及资源情况等,并为出口 战略的调整提供依据。
出口产品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按照商品的原料成分,分为食物、农业原材料、燃料、制成品等;第二,按照商品的加工程度,分为初级产品和制成品;第三,按照产品要素密集度,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等;第四,根据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标准(SITC),为反映出口商品的产业部门来源和加工程度,将出口商品按照原料、半制品和制成品分类。
2.2文献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上升,核心作用不断增强,金融发展与出口贸易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更多的学者将研究重点从金融发展或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转向两者之间内在关系的研究。
2.2.1国外相关研究
Kletzer 和Bardhan(1987)论证了信贷市场约束水平较低的国家在使用外部融资的部门更容易实现专业化,而信贷市场约束水平较高的国家在不需要外部融资和营运资本的部门更易实现专业化,原因是信贷市场约束较高国家的企业会面对较高的外部融资价格和者信贷配给[1]。Carlin和Mayer(2003)证明了企业的R&D受金融发展的影响[2]。Manova 等(2008)针对中国的研究认为外资企业进出口占中国金融敏感部门进出口的大部分,在那些对金融条件不敏感的部门中,合资企业、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的区别不大[3]。Beck(2003)提取了全球65个国家的数据证明, 代表金融发展的私人信贷指标与制造业的出口比重及其贸易顺差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佐证了金融发展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4]。Chaney(2005)将流动性约束和金融发展引入了Melitz(2003)模型[5],说明信贷约束与生产率共同决定了厂商是否从事出口的选择[6]。Hur、Raj and Riyanto(2006)融合了金融体系的发展、生产者调节技术、投资者保护程度、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等来分析金融制度是如何对一国比较优势产生影响[7]。
综上,国外学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对金融发展影响出口商品结构进行论证,其一是以金融发展影响贸易增长的机制入手进行研究,其二是在微观数据层面认证金融发展对贸易具有正向影响。这些研究都说明了外部融资获取的难易是异质性厂商出口行为的重要决定性因素。
2.2.2国内相关研究
马静和王自峰(2006)通过对金融体系的储蓄、资金配置功能以及对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分析,得出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国内资本禀赋提高,改变一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促进整个对外贸易结构升级的结论[8]。沈坤荣(2004)通过验证金融发展通过影响投资效率和资本形成来影响经济增长[9]。赖明勇(2007)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框架,进一步考察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探讨如何提高储蓄——投资转化效率,优化资源配置[10]。董景荣(2001)依据我国出口贸易的统计数据和资料,系统分析了传统出口商品的结构水平、技术含量和竞争力水平等,提出了利用技术创新推动传统出口商品革新的相关对策和措施[11]。史龙祥(2008)认为,融资能力改善存在优化出口结构的作用,但在不同制造业存在较大差异[12]。包群(2008)的研究表明金融发展水平是影响工业制成品比较优势的重要变量[13]。
综上,国外学者对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关系的研究起步早于国内学者,且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并没有太多突破国外学者的研究范围和框架。目前国内主要的研究集中在实证层面。
第3章 金融发展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影响理论分析
3.1金融发展在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中的作用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的出口商品结构由其比较优势决定,即应出口拥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使该国获利。要素均等化理论则进一步说明,比较优势还来源于一国资源禀赋条件的差异和不同商品的生产技术系数,并最终将决定出口商品的结构,即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丰富要素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稀有要素的商品。
但是,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一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在一定期间内,数量、质量和结构上都会有很大改变。因此,比较优势应该是动态的,相应的出口商品结构也应该是动态的。比较优势由于要素积累和技术进步引发比较优势因素和部门的动态变化,导致要素质量提高,从而使得比较优势部门升级,提高分工地位。具体来看,资本积累改变了一国劳动和资本的比率,可以为新的生产技术创造条件,从而为比较优势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动创造物质条件。技术进步则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在一国要素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来改变生产函数,从而导致比较优势的变迁以及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变。
而金融发展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主要在于金融发展对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金融发展理论指出,金融发展可以动员和最优配置稀缺资金,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而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关系的研究可视为“金融——经济增长的联系”研究的延伸。金融发展对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通常被隐含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一般影响之中。Levine提出的“金融功能论”(1997)[14]通过说明金融体系的发展主要通过以下五个方面来促进一国经济的增长,并指出,每一种功能都可以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这两个渠道来影响经济增长,从而改变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偏向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实现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
第一,为可能的投资生产事前信息并进行资源分配。金融中介能够降低信息获取的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本积累,并对最有可能使用新技术、发展新产品和生产过程的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以此促进技术创新;
第二,在提供融资后监管投资并进行公司治理。金融中介和企业通过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降低企业监管成本,减少信贷配给,并提高生产率水平、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
第三,分散风险、管理以及便利风险交易。通过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金融市场以及金融中介可以便利风险交易,帮助风险保值和分散风险,从而促进资源配置和增长。此外,金融发展也能降低流动性风险,消除信息不对称,促进技术进步和革新;
第四,动员储蓄。金融合约安排能降低储蓄者筹集资金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来促进资源和储蓄分配,以此促进技术创新。因为只有充足的资金支持,生产过程才能达到规模经济,形成出口优势;
第五,便利商品和劳务的交换。金融发展通过促使降低交易成本的金融合约安排,来促进专业化、技术创新以及经济增长。专业化水平越高,则交易次数就越多。由于每次交易成本较大,金融合约安排能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促进专业化分工。
综上,由于金融发展具有的这五大功能,可以改进一国的资源配置,有效利用稀缺资本并促进技术发展,从而改变一国要素禀赋,促进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从而改善贸易结构。因此,金融发展对于一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具有积极的影响。
3.2金融发展通过促进“资本积累”影响出口商品结构
在金融功能论中,金融部门通过动员储蓄、资金配置、降低风险、监督控制和便利交易这五大功能来促进资本积累,其中最重要且最直接影响资本积累的是动员储蓄与提高资金配置效率这两个功能。本文运用内生金融简约模型来分析金融发展是如何通过这两个功能促进资本积累,进而影响出口商品结构的。
设总产出Y是总资本存量K的线性函数,其中A表示资本边际生产率。
(3.1)
假设人口规模不变,总产出用于消费或者投资,I为总投资, 为资本折旧率,则: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62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