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及国际借鉴
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及国际借鉴[20191212135847]
摘 要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理应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排头兵,但是,自从金融危机以来,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一些阻碍,特别是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经营效果不尽如人意。在现实生活中,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增加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以及为我国劳动人民提供广泛的就业机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目前,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在其经营的过程中,受到的最大障碍就是融资问题。因此本文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对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行描述,并综合运用金融学与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我国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此外,本文还运用了实证研究,通过研究搜集的数据得出影响我国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原因,并且借鉴发达国家及地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长三角地区中小型企业融资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案,希望能破解我国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使它们正常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长期协调发展。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实证分析;融资;对策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第1章 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1
1.1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1
1.2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 3
1.3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特征 3
1.3.1以间接融资为主 3
1.3.2贷款差别大 3
1.3.3贷款需求不能得到全部满足 3
1.3.4恶性循环情况普遍 3
1.3.5“撑死”与“饿死”的冲突 4
第2章 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4
2.1内部原因 4
2.1.1制度缺陷 4
2.1.2信用观念薄弱,信息不透明 5
2.1.3竞争力不强 6
2.1.4缺乏金融工具 6
2.2外部客观原因 7
2.2.1金融体制不健全 7
2.2.2政府支持力度小 7
2.2.3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 7
第3章 实证模型及样本选取 8
3.1实证分析模型 8
3.2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8
3.3实证结果分析 9
3.3.1描述性统计分析 9
3.3.2回归结果分析 10
3.4实证研究结论以及启示 11
第4章 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借鉴 12
4.1美国 12
4.1.1法律法规方面 12
4.1.2设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方面 13
4.1.3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方面 13
4.1.4创新金融产品,扩大直接融资渠道方面 13
4.1.5财税政策方面 13
4.2日本 13
4.2.1法律法规方面 13
4.2.2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方面 14
4.2.3政策性金融公库系统方面 14
4.2.4中小企业投资公司方面 14
4.3台湾 14
4.3.1疏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方面 14
4.3.2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制度方面 15
4.4启示 15
第5章 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决对策 15
5.1努力创新,扩大规模 15
5.2完善法律、法规 16
5.3设立政策性金融机构 16
5.4建立健全的融资担保体系 16
5.5实行积极的财税政策 17
结束语 17
参考文献 18
引 言
中小企业是指人员规模、资本规模和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般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尤其以长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为主,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数量在我国总企业的数量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它们的总产值也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有着很重要的份额。此外,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还增加了我们的税收、居民就业率等等。由此可见,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然而,尽管它们地位特殊、作用之大,它们的发展却受到了阻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融资难的问题。所以,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与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确定了影响我国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因素,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阻碍中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原因,并借鉴国外以及发达地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成功经验,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方针,以保证我国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正常健康的运营,进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长期健康的发展。
第1章 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1.1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一般而言,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两种,即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会产生一定的盈余,企业再利用这些盈余进行融资,这就是内源性融资,它是企业的一种自我积累机制,也就是企业利用自身拥有的资金来满足内部的资金需求。而外源性融资则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向企业之外的其他经济主体筹集资金,并将这些资金转化为自己所有,进而进行投资,它主要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
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众所周知,储蓄可以通过两种形式转化为投资:一种是在同一经济体内的转化,我们称之为内部融资,第二种是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转化,这种形式则叫做外部融资。内部融资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资本金(除股本)、折旧基金转化为重置投资和留存收益转化为新增投资。而所谓的企业外部融资,则是指企业采取一定的方法或手段从外部获取资金并将其用于自身的生产经营或者投资,它主要包括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租赁融资、商业信用、开发银行贷款和非正规金融机构等形式。相对于内部融资而言,外部融资更容易引发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等问题,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当然,内部融资也有弊端,它的融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净资产规模和未来收益预期等方面。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又叫做“直接金融”,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资金盈余的单位通过直接方式和资金需求单位协商,或在金融市场上购买资金需求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等等,将资金融通给需求方使用的融资方式。企业、个人之间的借贷、发行股票或者债券等等都属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则是指企业通过金融中介机构的介入,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资金需求者发行的有价证券,向资金需求者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在评判一项融资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的时候,我们不能单看是否有中介机构的介入,而是要看中介机构在融资过程中所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直接融资中,通常也有中介机构的介入,但是这些金融机构往往只是一个“配角”,执行协调者的功能,中间机构的作用仅仅是沟通,并因此收取佣金,获得盈利,它本身既不是一个资金供给主体也不是需求主体,不发行任何金融凭证。而在间接融资中,中介机构都是“主角”,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一个资金供给主体或者需求主体,它们可以发行金融凭证,将资金从最终供给者手中引导到最终需求者手中。
各融资方式及相互关系:
资金性质 融资渠道或融资方式 来源
自有资金 资本金 内部融资
折旧基金
留存利润
发行股票 直接融资 外部融资
发行债券
借入资金 其他企业资金(各种商业信用)
民间资金(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
银行信贷资金 间接融资
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租赁、典当)
1.2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
融资结构被定义为企业所有的资金来源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就是企业通过不同的渠道筹集资金的组合以及这些组合中各种资金所占的比例。它反映的是企业各项资金来源的组合情况,通常由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组成,一般而言,企业融资的顺序为内源融资、债权融资,最后为股权融资。
1.3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特征
1.3.1以间接融资为主
中小企业对金融机构的资金依赖程度非常高,谭瑞华(2009)指出:根据国家有关机关近期的调查显示,我国东部地区的中小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比例非常高,大约为60%。民间贷款能成为中小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但是由于国家的金融市场没有完全开放,通过这种渠道获得的资金来源非常有限。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获取外部资金的渠道除了金融机构外,通过直接融资渠道的数额极小。
1.3.2贷款差别大
尹永健(2009)指出,目前在我国各类的金融机构中,只有一些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援助,中小企业的大部分贷款主要是来自这些银行,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除了中国农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贷款外,中小企业从其余三家银行获得的贷款份额均较小,而从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比例则更加少的可怜。
1.3.3贷款需求不能得到全部满足
唐丽桂(2006)提出,根据先前的调查,总结得出,影响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经营的最大问题是资金不足的问题。有相关资料显示,长三角地区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贷款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或只得到部分满足。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他们只能艰难勉强度日,直至被“饿死”的那一天。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这种现象更是愈演愈烈,导致一大批中小企业关门歇业。
1.3.4恶性循环情况普遍
陈爱早(2008)提出,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由于负债较多,所以企业无法正常经营,进而导致经营业绩进一步恶化,为了维持日常经营,部分企业不得不采用极端手法筹集资金,最终大多数中小企业信用急剧下价,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信用下降,银行等金融机构就觉得贷款给它们风险会提高,自然会选择贷款给信用等级相对较好的大企业,而不愿意提供贷款给中小企业。这就使得长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陷入了资金缺乏、信用差的恶性循环。最终,企业有可能会因为资金缺乏而破产或倒闭。
1.3.5“撑死”与“饿死”的冲突
目前,我国社会总供给相对宽裕,但是,另一方面,新兴行业,光伏产业等国家扶持产业得到了国家、银行等金融机构大量的贷款,可谓富足而有余,但是大批的中小企业却很难分到一杯羹,最终被活活“饿死”,其原因大概是:中小企业数量多,贷款要的急且频率较高,而每次贷款的数额较少。最主要的是,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的限制,它们投资的项目稳定性很差,这就增加了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的风险,所以,虽然社会资金总供给相对富足,但是提供给中小企业的贷款却很少。
第2章 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中小企业融资难并不是近年来才出现的问题,也并不是只发生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在二战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外的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着外源性融资渠道狭窄、中小企业银行和资本市场排斥、投资资金的主体来源主要依靠自我积累以及存在少量“友情借贷”等情况,学术界从信息不对称等多个角度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我国的陈晓红、郭声琨等人从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个方面本最早研究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状况,其次,李扬、林毅夫等人也有相关的研究,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反而越演越烈,所以,本文在先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对我国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分析。
2.1内部原因
2.1.1制度缺陷
一般而言,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经营信息闭塞,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记录不完善,当企业面临经营困难的时候,一般总是想方设法拖延还款,这就给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造成了很大的安全威胁。此外,由于从银行贷款的难度比较大,并且银行贷款审批手续比较复杂繁琐、耗用时间长,而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大多是生产个性商品,企业急需资金,有可能当银行拨款的时候,企业的产品已经成为了过气商品,银行的贷款不足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因而,企业往往倾向于求助民间借贷等非正规的融资渠道,而民间借贷等非正规融资渠道往往要求它们支付较高的利息,一些中小企业最终会因为还不起借款而破产。所以,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应该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做法,宜未雨而筹谋,勿临渴而掘井,事先划拨专项资金,切勿在出现问题之后而匆忙借款。相对于大企业而言,小企业产业层次比较低、规模也相对比较小,对经营能力的要求不太高,所以经常是所有权和管理权集中于一个人或一部分人,两权分离不太明显,这样,在公司做决策的时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主观的臆断。如果企业所有者有很强的经营能力,那么企业自然会良好的运营,但是,如果企业所有者经营能力低下,对企业的事情又亲力亲为,那么必然会使得企业受到重创,经营受到阻碍,导致企业效益低下。这样,企业就难以发展,甚至于会面临破产的威胁。除此之外,因为中小企业一般都是私人企业,在招聘人员时就免不了任人唯亲。在中国,由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会面临一定的风险性,部分中小企业主目光短浅,不愿冒风险进行再投资,所以他们仅凭借开始的投资进行生产,将生产的效益现金存放于银行中,未参加资金周转,这样企业规模就难以扩大;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从而使得财务陷入困境。这些都是对企业经营产生的不利影响,甚至产生现金流的中断,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最终走向破产。所以,一个企业,若想正常的健康发展,改革自身的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摘 要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理应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排头兵,但是,自从金融危机以来,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一些阻碍,特别是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经营效果不尽如人意。在现实生活中,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增加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以及为我国劳动人民提供广泛的就业机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目前,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在其经营的过程中,受到的最大障碍就是融资问题。因此本文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对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行描述,并综合运用金融学与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我国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此外,本文还运用了实证研究,通过研究搜集的数据得出影响我国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原因,并且借鉴发达国家及地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长三角地区中小型企业融资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案,希望能破解我国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使它们正常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长期协调发展。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实证分析;融资;对策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第1章 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1
1.1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1
1.2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 3
1.3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特征 3
1.3.1以间接融资为主 3
1.3.2贷款差别大 3
1.3.3贷款需求不能得到全部满足 3
1.3.4恶性循环情况普遍 3
1.3.5“撑死”与“饿死”的冲突 4
第2章 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4
2.1内部原因 4
2.1.1制度缺陷 4
2.1.2信用观念薄弱,信息不透明 5
2.1.3竞争力不强 6
2.1.4缺乏金融工具 6
2.2外部客观原因 7
2.2.1金融体制不健全 7
2.2.2政府支持力度小 7
2.2.3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 7
第3章 实证模型及样本选取 8
3.1实证分析模型 8
3.2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8
3.3实证结果分析 9
3.3.1描述性统计分析 9
3.3.2回归结果分析 10
3.4实证研究结论以及启示 11
第4章 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借鉴 12
4.1美国 12
4.1.1法律法规方面 12
4.1.2设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方面 13
4.1.3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方面 13
4.1.4创新金融产品,扩大直接融资渠道方面 13
4.1.5财税政策方面 13
4.2日本 13
4.2.1法律法规方面 13
4.2.2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方面 14
4.2.3政策性金融公库系统方面 14
4.2.4中小企业投资公司方面 14
4.3台湾 14
4.3.1疏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方面 14
4.3.2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制度方面 15
4.4启示 15
第5章 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决对策 15
5.1努力创新,扩大规模 15
5.2完善法律、法规 16
5.3设立政策性金融机构 16
5.4建立健全的融资担保体系 16
5.5实行积极的财税政策 17
结束语 17
参考文献 18
引 言
中小企业是指人员规模、资本规模和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般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尤其以长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为主,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数量在我国总企业的数量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它们的总产值也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有着很重要的份额。此外,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还增加了我们的税收、居民就业率等等。由此可见,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然而,尽管它们地位特殊、作用之大,它们的发展却受到了阻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融资难的问题。所以,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与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确定了影响我国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因素,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阻碍中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原因,并借鉴国外以及发达地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成功经验,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方针,以保证我国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正常健康的运营,进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长期健康的发展。
第1章 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1.1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一般而言,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两种,即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会产生一定的盈余,企业再利用这些盈余进行融资,这就是内源性融资,它是企业的一种自我积累机制,也就是企业利用自身拥有的资金来满足内部的资金需求。而外源性融资则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向企业之外的其他经济主体筹集资金,并将这些资金转化为自己所有,进而进行投资,它主要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
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众所周知,储蓄可以通过两种形式转化为投资:一种是在同一经济体内的转化,我们称之为内部融资,第二种是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转化,这种形式则叫做外部融资。内部融资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资本金(除股本)、折旧基金转化为重置投资和留存收益转化为新增投资。而所谓的企业外部融资,则是指企业采取一定的方法或手段从外部获取资金并将其用于自身的生产经营或者投资,它主要包括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租赁融资、商业信用、开发银行贷款和非正规金融机构等形式。相对于内部融资而言,外部融资更容易引发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等问题,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当然,内部融资也有弊端,它的融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净资产规模和未来收益预期等方面。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又叫做“直接金融”,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资金盈余的单位通过直接方式和资金需求单位协商,或在金融市场上购买资金需求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等等,将资金融通给需求方使用的融资方式。企业、个人之间的借贷、发行股票或者债券等等都属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则是指企业通过金融中介机构的介入,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资金需求者发行的有价证券,向资金需求者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在评判一项融资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的时候,我们不能单看是否有中介机构的介入,而是要看中介机构在融资过程中所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直接融资中,通常也有中介机构的介入,但是这些金融机构往往只是一个“配角”,执行协调者的功能,中间机构的作用仅仅是沟通,并因此收取佣金,获得盈利,它本身既不是一个资金供给主体也不是需求主体,不发行任何金融凭证。而在间接融资中,中介机构都是“主角”,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一个资金供给主体或者需求主体,它们可以发行金融凭证,将资金从最终供给者手中引导到最终需求者手中。
各融资方式及相互关系:
资金性质 融资渠道或融资方式 来源
自有资金 资本金 内部融资
折旧基金
留存利润
发行股票 直接融资 外部融资
发行债券
借入资金 其他企业资金(各种商业信用)
民间资金(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
银行信贷资金 间接融资
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租赁、典当)
1.2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
融资结构被定义为企业所有的资金来源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就是企业通过不同的渠道筹集资金的组合以及这些组合中各种资金所占的比例。它反映的是企业各项资金来源的组合情况,通常由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组成,一般而言,企业融资的顺序为内源融资、债权融资,最后为股权融资。
1.3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特征
1.3.1以间接融资为主
中小企业对金融机构的资金依赖程度非常高,谭瑞华(2009)指出:根据国家有关机关近期的调查显示,我国东部地区的中小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比例非常高,大约为60%。民间贷款能成为中小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但是由于国家的金融市场没有完全开放,通过这种渠道获得的资金来源非常有限。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获取外部资金的渠道除了金融机构外,通过直接融资渠道的数额极小。
1.3.2贷款差别大
尹永健(2009)指出,目前在我国各类的金融机构中,只有一些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援助,中小企业的大部分贷款主要是来自这些银行,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除了中国农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贷款外,中小企业从其余三家银行获得的贷款份额均较小,而从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比例则更加少的可怜。
1.3.3贷款需求不能得到全部满足
唐丽桂(2006)提出,根据先前的调查,总结得出,影响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经营的最大问题是资金不足的问题。有相关资料显示,长三角地区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贷款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或只得到部分满足。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他们只能艰难勉强度日,直至被“饿死”的那一天。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这种现象更是愈演愈烈,导致一大批中小企业关门歇业。
1.3.4恶性循环情况普遍
陈爱早(2008)提出,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由于负债较多,所以企业无法正常经营,进而导致经营业绩进一步恶化,为了维持日常经营,部分企业不得不采用极端手法筹集资金,最终大多数中小企业信用急剧下价,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信用下降,银行等金融机构就觉得贷款给它们风险会提高,自然会选择贷款给信用等级相对较好的大企业,而不愿意提供贷款给中小企业。这就使得长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陷入了资金缺乏、信用差的恶性循环。最终,企业有可能会因为资金缺乏而破产或倒闭。
1.3.5“撑死”与“饿死”的冲突
目前,我国社会总供给相对宽裕,但是,另一方面,新兴行业,光伏产业等国家扶持产业得到了国家、银行等金融机构大量的贷款,可谓富足而有余,但是大批的中小企业却很难分到一杯羹,最终被活活“饿死”,其原因大概是:中小企业数量多,贷款要的急且频率较高,而每次贷款的数额较少。最主要的是,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的限制,它们投资的项目稳定性很差,这就增加了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的风险,所以,虽然社会资金总供给相对富足,但是提供给中小企业的贷款却很少。
第2章 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中小企业融资难并不是近年来才出现的问题,也并不是只发生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在二战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外的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着外源性融资渠道狭窄、中小企业银行和资本市场排斥、投资资金的主体来源主要依靠自我积累以及存在少量“友情借贷”等情况,学术界从信息不对称等多个角度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我国的陈晓红、郭声琨等人从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个方面本最早研究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状况,其次,李扬、林毅夫等人也有相关的研究,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反而越演越烈,所以,本文在先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对我国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分析。
2.1内部原因
2.1.1制度缺陷
一般而言,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经营信息闭塞,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记录不完善,当企业面临经营困难的时候,一般总是想方设法拖延还款,这就给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造成了很大的安全威胁。此外,由于从银行贷款的难度比较大,并且银行贷款审批手续比较复杂繁琐、耗用时间长,而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大多是生产个性商品,企业急需资金,有可能当银行拨款的时候,企业的产品已经成为了过气商品,银行的贷款不足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因而,企业往往倾向于求助民间借贷等非正规的融资渠道,而民间借贷等非正规融资渠道往往要求它们支付较高的利息,一些中小企业最终会因为还不起借款而破产。所以,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应该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做法,宜未雨而筹谋,勿临渴而掘井,事先划拨专项资金,切勿在出现问题之后而匆忙借款。相对于大企业而言,小企业产业层次比较低、规模也相对比较小,对经营能力的要求不太高,所以经常是所有权和管理权集中于一个人或一部分人,两权分离不太明显,这样,在公司做决策的时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主观的臆断。如果企业所有者有很强的经营能力,那么企业自然会良好的运营,但是,如果企业所有者经营能力低下,对企业的事情又亲力亲为,那么必然会使得企业受到重创,经营受到阻碍,导致企业效益低下。这样,企业就难以发展,甚至于会面临破产的威胁。除此之外,因为中小企业一般都是私人企业,在招聘人员时就免不了任人唯亲。在中国,由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会面临一定的风险性,部分中小企业主目光短浅,不愿冒风险进行再投资,所以他们仅凭借开始的投资进行生产,将生产的效益现金存放于银行中,未参加资金周转,这样企业规模就难以扩大;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从而使得财务陷入困境。这些都是对企业经营产生的不利影响,甚至产生现金流的中断,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最终走向破产。所以,一个企业,若想正常的健康发展,改革自身的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