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分析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金融体系的结构变得越发错综复杂,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构成,各个方面的风险管理的难度愈发增大,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具有创新性的结构化融资工具,有助于改善银行在资产和负债结构方面的配置,优化“三性”日常管理的能力。文章首先概述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以及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相关理论,然后分析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接着介绍了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现状,最后提出建议。关键词 信贷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
目 录
1 引言 1
2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理论概述 1
2.1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定义 1
2.2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 2
2.3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机制 2
3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理论概述 3
3.1 定义 3
3.2 流动性风险的成因 4
3.3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现状 5
4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 7
4.1 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了流动性 7
4.2 有效化解了不良资产,提高了资本充足率 7
4.3 増强银行的融资能力 8
4.4 转变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 9
5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现状分析 10
5.1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现状 10
5.2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 12
6 推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对策建议 13
6.1 加强基础资产的管理 13
6.2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重点培育信用评级机构 13
6.3 促进中介机构服务的规范化 13
6.4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13
6.5 适当扩大发起者的范围 14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图1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施流程 3
图2 20132017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 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图3 20132017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 7
图4 2015年十家商业银行的流动资产比率和贷款比率 9
图5 2015年十家商业银行的流动资产比率和资产证券化 9
图6 2013至2017年商业银行的净息差 10
图7 2017年信贷ABS产品发行结构 11
表1 2008年2017年我国金融机构的存贷情况 5
表2 2017年部分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8
表3 我国2017年信贷ABS产品发行数量情况 11
1 引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和金融深化,金融体系的结构变得越发错综复杂,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构成,各个方面的风险管理的难度愈发增大,对于银行来讲,金融“脱媒”的压力日趋增加,接收存款的能力日渐削弱,这会导致流动性风险愈发严重,流动性风险会激发信用风险以及一系列损失,有可能造成银行挤兑,甚至会使银行遭受破产,这一系列危机在波及到其他金融机构的同时,甚至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影响,会不利于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以及国家经济的稳健发展。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具有创新性的结构化融资工具,有助于改善银行在资产和负债结构方面的配置,优化“三性”日常管理的能力。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开始于2005年,然而3年后金融危机爆发,由于全球经济、金融日趋一体化,受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相关工作于2008年全面暂停。随着市场状况相对稳定,2012年,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步入第二次试点阶段,次年,进行了第三次试点。在2015年5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表示要进一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和发展[1]。信贷资产证券化通过重组、打包和出售等流程来化解极度缺乏流动性的信贷资产,有助于把银行将来的贷款转换为更具流动性的现金,提高银行的流动性,有利于商业银行融通资金,化解信贷风险;有利于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进一步优化市场的融资结构。因此,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下,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理论概述
2.1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定义
资产证券化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资产证券化指的是出售债务性证券和权益性证券以此来融通资金的过程,另外,把平常可以了解到的商业票据、债券、股票等全部纳入这个范畴;狭义的资产证券化主要是指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对于一部分流动性较差,但是预测可以产生比较稳定的现金流的资产,重新组合这部分资产的风险和收益,进而发行证券以获取市场上的融资的一种过程[2]。本文讨论分析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属于后者,主要探究由商业银行充当发起人的信贷资产证券化。
2.2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
2.2.1 资产重组原理
资产重组原理是指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融资续期,对信贷资产进行重新组合和配置,构建新的资产池的过程。信贷资产重组时须满足三个原则:分散性原则,即资产池里的资产需在区域、行业等方面拥有较强的分散性,避免风险集中的情况,以此来规避风险;可预测性原则,即可以预测到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并且评估其风险,这样评级机构才能对证券化产品准确评级;规模性原则,即成本最低原则,基础资产需要有一定的规模,来分摊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成本[3]。
2.2.2 风险隔离原理
风险隔离原理是指证券化资产的风险不受商业银行其他资产的风险的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中的一个特有的环节就是发起人必需将基础资产确确实实地出售给SPV[4]。因为真实出售以后便形成了破产隔离,这样该基础资产不再存在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当商业银行破产清算时不会影响资产池。
目 录
1 引言 1
2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理论概述 1
2.1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定义 1
2.2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 2
2.3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机制 2
3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理论概述 3
3.1 定义 3
3.2 流动性风险的成因 4
3.3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现状 5
4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 7
4.1 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了流动性 7
4.2 有效化解了不良资产,提高了资本充足率 7
4.3 増强银行的融资能力 8
4.4 转变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 9
5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现状分析 10
5.1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现状 10
5.2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 12
6 推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对策建议 13
6.1 加强基础资产的管理 13
6.2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重点培育信用评级机构 13
6.3 促进中介机构服务的规范化 13
6.4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13
6.5 适当扩大发起者的范围 14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图1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施流程 3
图2 20132017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 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图3 20132017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 7
图4 2015年十家商业银行的流动资产比率和贷款比率 9
图5 2015年十家商业银行的流动资产比率和资产证券化 9
图6 2013至2017年商业银行的净息差 10
图7 2017年信贷ABS产品发行结构 11
表1 2008年2017年我国金融机构的存贷情况 5
表2 2017年部分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8
表3 我国2017年信贷ABS产品发行数量情况 11
1 引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和金融深化,金融体系的结构变得越发错综复杂,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构成,各个方面的风险管理的难度愈发增大,对于银行来讲,金融“脱媒”的压力日趋增加,接收存款的能力日渐削弱,这会导致流动性风险愈发严重,流动性风险会激发信用风险以及一系列损失,有可能造成银行挤兑,甚至会使银行遭受破产,这一系列危机在波及到其他金融机构的同时,甚至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影响,会不利于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以及国家经济的稳健发展。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具有创新性的结构化融资工具,有助于改善银行在资产和负债结构方面的配置,优化“三性”日常管理的能力。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开始于2005年,然而3年后金融危机爆发,由于全球经济、金融日趋一体化,受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相关工作于2008年全面暂停。随着市场状况相对稳定,2012年,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步入第二次试点阶段,次年,进行了第三次试点。在2015年5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表示要进一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和发展[1]。信贷资产证券化通过重组、打包和出售等流程来化解极度缺乏流动性的信贷资产,有助于把银行将来的贷款转换为更具流动性的现金,提高银行的流动性,有利于商业银行融通资金,化解信贷风险;有利于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进一步优化市场的融资结构。因此,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下,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理论概述
2.1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定义
资产证券化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资产证券化指的是出售债务性证券和权益性证券以此来融通资金的过程,另外,把平常可以了解到的商业票据、债券、股票等全部纳入这个范畴;狭义的资产证券化主要是指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对于一部分流动性较差,但是预测可以产生比较稳定的现金流的资产,重新组合这部分资产的风险和收益,进而发行证券以获取市场上的融资的一种过程[2]。本文讨论分析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属于后者,主要探究由商业银行充当发起人的信贷资产证券化。
2.2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
2.2.1 资产重组原理
资产重组原理是指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融资续期,对信贷资产进行重新组合和配置,构建新的资产池的过程。信贷资产重组时须满足三个原则:分散性原则,即资产池里的资产需在区域、行业等方面拥有较强的分散性,避免风险集中的情况,以此来规避风险;可预测性原则,即可以预测到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并且评估其风险,这样评级机构才能对证券化产品准确评级;规模性原则,即成本最低原则,基础资产需要有一定的规模,来分摊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成本[3]。
2.2.2 风险隔离原理
风险隔离原理是指证券化资产的风险不受商业银行其他资产的风险的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中的一个特有的环节就是发起人必需将基础资产确确实实地出售给SPV[4]。因为真实出售以后便形成了破产隔离,这样该基础资产不再存在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当商业银行破产清算时不会影响资产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