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支付的发展和风险研究(附件)【字数:11252】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产业发展的不断融合,使得我国传统支付业务得到了一定的改变,由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逐渐转为以互联网为媒介,虚拟资金为主要内容的互联网支付方式。“互联网+支付”的普惠性、基础性,使得互联网支付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历史角度来看,具有进步性的意义与价值。而共享经济以及传统经济在实现“互联网+”之后,更是与互联网支付彼此互推互依,给予我国经济发展新活力。但是,任何新兴事物在发展时都会遇到风险与挑战,互联网支付也不例外,而支付宝公司作为互联网支付的巨头企业,其先进的技术,广泛的用户群,使得对其风险研究具有典型性意义。因此,本文利用案例分析法对支付宝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以便能够对互联网支付有更好的理解。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背景与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1.3研究内容、方法 2
第二章 互联网支付概述 4
2.1互联网支付的概念界定 4
2.2互联网支付的发展过程 4
2.3互联网支付的现状研究 4
第三章 互联网支付的风险研究分析 7
3.1风险类型 7
3.2风险形成原因 8
3.3风险案例分析 9
第四章 互联网支付的风险防范对策 13
4.1对互联网支付平台的有关建议 13
4.2对政府监管的有关建议 13
结束语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 绪论
1.1背景与意义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中国经济亟需新的发展动力,使得“互联网+”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人们对便捷优质生活的追求,又使得作为互联网经济中间连接作用的互联网支付贯穿于整个互联网经济发展。
互联网支付的发展对于人类支付历史上而言无疑是一个新的变革点,人们的支付方式从现金交易逐渐过渡。无现金理念遍布中国的大小街头,小到街头的红薯摊,大到家电器具的购买,互联网支付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还促生了新兴经济的产生,如共享经济。对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中国现行经济低速运行,有着非凡的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国内研究现状
卢骋(2013)认为互联网支付是由第三方支付所引申出来的概念,在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中,卢骋以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作为研宄对象,并在分析其分类中引出了互联网支付的概念,而针对风险方面的研究,卢骋则以互联网支付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定量分析。
在互联网支付发展方面,叶文辉(2016)则将国内互联网支付工具与ApplePay进行了比较分析。他认为中国目前正处于O2O电子商务支付向近场支付过渡的阶段,并认为近场支付是未来线下移动支付的主流趋势。
王哲(2017)通过探讨互联网支付在电子金融中的应有地位和发展趋势,结合H公司的支付系统项目现状,探索互联网支付的风险控制,进而对H公司互联网支付项目起到完善的作用。
王韦雯和田蓉(2016)认为安全技术风险、流动性风险、用户道德风险和互联网支付法律法规滞后引起的法律风险是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据此对第三方支付企业、行业和国家监管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杨玲、帅青红(2014)在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的盈利分析中提出,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渐趋成熟的今天,应从法律法规和定价机制两个方面规范整个市场的运行,而在学术研究方面,提出如何将多归属问题纳入模型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陈梦娇(2016)则认为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属于互联网线上支付领域的分支。并且在问题分析方面将关注点放在第三方支付上。通过将我国对第三方支付市场的监管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国际上的金融监管模式进行横向分析,从而提出改革我国金融监管模式对解决目前混业经营状态下的监管困境的重要性。
蒋先玲、徐晓兰(2014)也以第三方支付为主体研究了互联网支付的风险。文章主要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方面做出了研究。认为在监管方面我国存在立法、机构空缺,且监管有效性不足。指出我国可以在结合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有关先进经验,尽快完善法律匹配度。
苗文龙(2015)则在分析互联网支付的风险时,不仅对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也对相关支付机构陈述乐观点。他认为支付机构在粗放式拓展支付市场业务的同时,要更为努力地进军互联网金融。但这些行为会直接引致现实中支付机构的系列违规操作,导致较高的洗钱风险漏洞,并对金融风险积累埋下隐患。因此,注重互联网支付机构的业务实质,开展功能监管、风险监管很有必要。
新华社《金融世界》与中国互联网协会(2014)从萌芽期、培育期、启动期和快速成长期详细介绍了我国互联网支付的发展,并在其中贯穿介绍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历程。提出由于第三方支付在互联网支付中所占份额具有绝对优势,因此在大多数场合,习惯将第三方支付与互联网支付作为一定程度上等同的概念。
李二亮(2016)则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对互联网支付的归类,将互联网支付分为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两种,认为有必要对其风险进行分别归类研究。在探讨互联网支付风险的传导路径时,从政策法律风险、信息安全风险和信用风险对两者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认为进一步防范互联网支付系统的风险应对应该是多方协调、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从支付厂商、支付行业的行业自律和消费者的安全教育提出了相关建议。
1.2.2国外研究现状
Yao Lei(2014)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政策探讨中重点分析了中国典型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对移动支付的前景予以认可,认为移动互联网支付是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L Kanniainen(2010)认为目前移动支付中安全是最大的问题,针对银行提供了备选方案使移动支付具有安全性。
1.2.3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因为互联网支付是一个处于迅猛发展阶段的新兴行业,所以国内外有很多关于其发展过程、现状以及风险分析的研究。但是从整体来看缺少一定的系统性,部分概念存在交叉不清的情况,且许多研究并没有突出研究主体,即互联网支付机构。因此本文在进行风险分析时明确了研究对象为支付宝公司,并且在研究方面有一个创新点是以国家政策执行对互联网支付风险的研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2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