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政策下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研究(附件)【字数:16909】

摘 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主席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经济治理层面的重要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主席主席及党中央的领导下,各地区及部门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思路,以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为主要目标。近年来,由于上一阶段主要发展方向是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消费在国民经济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相对应的对供给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需求侧对供给侧的反向压力下,供给侧改革的执行是否高质高效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是否能够顺利转型。供给侧改革的推行使得经济增长动力的结构发生转变,而江苏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又将推动全省经济顺利进入下一发展阶段。本文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了供给侧改革对江苏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深化供给侧改革壮大新兴动能等来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分析了目前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及措施。摘 要 Ⅰ
目 录
ABSTRACT Ⅱ
第一章 导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文献综述 1
第二章 经济增长与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概述 4
2.1经济增长理论 4
2.2供给侧改革内涵 5
2.3供给侧改革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 6
第三章 江苏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7
3.1江苏经济发展存在区域性差异 7
3.2产业发展不均衡问题显著 10
3.3产能利用率低,产能过剩问题严重 12
第四章 供给侧改革促进江苏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14
4.1江苏经济增长的必然途径 14
4.2供给侧改革与江苏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7
第五章 供给侧改革促进江苏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政策建议 21
5.1增强创新力度 21
5.2建立创新机制 21
5.3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22
结 论 24
致 谢 25
参考文献 26
导论
1.1研究背景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制度方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十三五”阶段前夕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重要举措。创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度不断增强,供给和需求两侧共同发力,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生了良性转变,基于市场驱动已经明显形成良好的格局;可在形成良好格局的同时物价水平也不可避免地在上涨,虽然政府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遏制物价的上涨,但是收效甚微。既然要谋求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有合理的增长速度,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江苏经济已由高速增长步入中高速增长阶段,2014年到2016年GDP增长速度分别是9.0%、8.5%和7.4%, GDP增长速度开始放缓,经济增长动力开始转换,从量的增长向质的增长转变。
另一方面,正如习主席总书记所提出的,我国经济现已经进入“新常态”,目前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时期。为此,中央提出了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建议中指出需要“加快实现动力转换”,“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1.2研究意义
供给侧改革不仅是在提高宏观调控效率中的作用关键,也是实现市场资源合理配置的核心策略。无论国家还是地区想要不囿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局限,都必定要借助供给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本文基于供给侧改革政策背景下,分析了供给侧改革与江苏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研究供给侧改革与江苏经济增长关系有助于准确掌握江苏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促进江苏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创造江苏经济新的增长点。
1.3文献综述
1.3.1国内研究现状
贾康、苏京春(2016)以“新供给经济学”理论创新为基础,从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创新、问题导向下引领新常态的动力体系再造创新、通盘规划的系统工程式全局长远创新、以改革为核心、以现代化为主轴攻坚克难的制度供给创新等4个层面系统论述供给侧改革及相关认识。
中国领导决策案例研究中心(2015)研究了江苏版的供给侧改革的与众不同之处。研究表示在全国实施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结合江苏经济发展实际,江苏省制定了三去、一降、一补五个实施意见,提出刚性目标和100多条重点举措,在三“去”方面要到位彻底,在一“降”上要贯彻落实,在一“补”方面要抓住关键,追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与其他地区版本的供给侧改革相比,指向明确,加大了实施力度,措施落实也更加具体。
我国经济高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以后,供给侧改革和创新驱动战略都是适应当下国情的相关规划,两者虽并不相同,但彼此影响、相互融合,二者结合共同作用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成为现实。肖文圣、周荣荣(2017)首先从供给侧、需求侧、创新驱动等方面进行供给侧与创新驱动战略联动效应分析, 后从资源要素、需求条件、辅助行业、企业战略等方面进行关键要素分析,最后从机会、政府、创新三个方面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林涛(2016)先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现状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然后研究了其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理论基础及传导途径;最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背景,提出了关于促进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政策建议。
周小亮(2015)以经济增长学术史为研究方向,整理了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研究的相关理论,并以“新常态”为背景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了评论。通过该评论,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动力转化研究提出了框架设计和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最后,就研究中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提出了初步思考。
周荣荣、吴熙云、郭家欣(2013)主要研究了江苏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特征,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稳定增长意义十分重大。借助新古典增长模型索洛模型基础上人力资本扩展模型,研究出江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并分析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难点。
张二震、戴翔(2016)分析了“新常态”下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点,其次研究了“新常态”下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难点,最后给出了关于“新常态”下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3.2国外研究现状
Xiaohan Li(2017)从供给侧改革与社会治理模式转型升级的耦合关系、供给侧改革领域社会治理模式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供应方改革领域传统社会管理模式的主要弊端、“加、减、乘、除”一体化:供给方改革领域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型与升级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4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