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在我国经济迅猛增长的同时,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已经成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尤其在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扩大消费需求已经成为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的强有力动力。当前,居民消费需求疲软是扩大内需的严重阻碍,而社会养老保险作为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要素之一,研究我国养老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本篇文章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构建自回归模型,利用我国2000-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养老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显著影响。本文结尾,以研究结论为依据,提出政策性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意义3
(三)研究内容3
二、文献综述3
(一)基于消费模型理论的研究现状分析3
(二)基于倍差分析法的研究现状分析4
(三)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现状分析4
(四)基于迭代模型理论的研究现状分析4
(五)基于赫克曼干预效应模型的研究现状分析5
三、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5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的选择5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6
(三)模型建立7
(四)模型求解9
(五)结果分析10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10
(一)基本结论10
(二)政策建议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我国养老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一)研究背景
自我党召开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新常态”、以及“供给侧改革”等重要论述,为新时期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善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其实早在21世纪以来,我国就取得了值得骄傲的历史发展成果。可是,客观事实依然存在,容不得我们忽视: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整体偏低。2000年我国的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总额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是47.12%,2015年下降至38.7%。与此同时,世界上其他国家居民消费率大约在60%左右。图1说明我国城镇居民20002015年的平均消费倾向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79.59%下降到2015年的68.58%。
图1平均消费倾向
注:平均消费倾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
消费低靡的长期持续,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增长的严重阻碍,因此寻找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方法已经成为我国领导人、经济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十三五”时期,我国的主要工作重心仍然是继续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消费需求,寻找扩大消费的切实可行的办法,促进居民的消费率不断提升。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养老保险进入重建改革时期。90年代初,政府部门公布的《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是全中国掀起再次施行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轨制浪潮的标志。“统帐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自1995年国家建立起职员个人账户一直沿用到今天,不仅如此,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逐年扩大。数据统计至2015年底,在职员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已经有26219.2万人之多,是2000年参加养老保险人数的2.99倍;离退人员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到近1亿人次,是2000年离退人员参保人数的2.88倍;参保总人数占城镇人口的45.85%。同时,我们国家GDP增长速度惊人,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00280.1亿元,2015年则增长至689052.1亿。根据凯恩斯的预期理论,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强劲且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的时候,该国的储蓄率将会下降,因为人们预期未来收入会更好(尼尔森,2010)。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我国城镇居民积累存款的年增加额一直处在向上增长中。因此,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否是处理我国的高储蓄问题的办法之一还有待研究。
除此之外,伴随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显现。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从2000年的6.96%增长至2015年的10.47%。根据联合国2015年《全球人口发展报告》我国老年人口的比例将在2050年达到全国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由于我国年龄处在老年层的人口规模庞大,因而老龄化速度迅速。“银发潮”不仅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和消费结构,还会增加居民对养老负担和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忧。因此,探讨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必须要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现状,即人口老龄化。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解决人们的后顾之虞,继而从影响 降低居民的预防性储蓄等方面拉动居民的消费。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保险毋庸置疑是一项重要内容,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又是占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中占的比重最大的一个险种。2015年,在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养老保险财富所消耗的人民币花费达到25812.7亿,占其他保险基金支出的66.2%。因而,对养老保险如何影响居民消费的研究已经成为中外学者的重要研究方向。
(二)研究意义
扩大内需、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两个重要课题,而养老保险制度与这两个课题都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我国养老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首先,有利于全面即从整体角度了解我国城镇居民受养老保险影响的消费和储蓄行径。虽然全球范围内有很多关于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但是都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无论是从理论方面还是实证分析方面。国内有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对省际宏观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或者地市级的面板数据,使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很少。本文认为我国各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其独特的差异,对某一具体省份的研究并不能普遍的反映我国整体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所产生的作用。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意义3
(三)研究内容3
二、文献综述3
(一)基于消费模型理论的研究现状分析3
(二)基于倍差分析法的研究现状分析4
(三)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现状分析4
(四)基于迭代模型理论的研究现状分析4
(五)基于赫克曼干预效应模型的研究现状分析5
三、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5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的选择5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6
(三)模型建立7
(四)模型求解9
(五)结果分析10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10
(一)基本结论10
(二)政策建议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我国养老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一)研究背景
自我党召开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新常态”、以及“供给侧改革”等重要论述,为新时期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善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其实早在21世纪以来,我国就取得了值得骄傲的历史发展成果。可是,客观事实依然存在,容不得我们忽视: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整体偏低。2000年我国的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总额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是47.12%,2015年下降至38.7%。与此同时,世界上其他国家居民消费率大约在60%左右。图1说明我国城镇居民20002015年的平均消费倾向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79.59%下降到2015年的68.58%。
图1平均消费倾向
注:平均消费倾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
消费低靡的长期持续,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增长的严重阻碍,因此寻找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方法已经成为我国领导人、经济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十三五”时期,我国的主要工作重心仍然是继续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消费需求,寻找扩大消费的切实可行的办法,促进居民的消费率不断提升。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养老保险进入重建改革时期。90年代初,政府部门公布的《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是全中国掀起再次施行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轨制浪潮的标志。“统帐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自1995年国家建立起职员个人账户一直沿用到今天,不仅如此,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逐年扩大。数据统计至2015年底,在职员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已经有26219.2万人之多,是2000年参加养老保险人数的2.99倍;离退人员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到近1亿人次,是2000年离退人员参保人数的2.88倍;参保总人数占城镇人口的45.85%。同时,我们国家GDP增长速度惊人,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00280.1亿元,2015年则增长至689052.1亿。根据凯恩斯的预期理论,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强劲且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的时候,该国的储蓄率将会下降,因为人们预期未来收入会更好(尼尔森,2010)。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我国城镇居民积累存款的年增加额一直处在向上增长中。因此,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否是处理我国的高储蓄问题的办法之一还有待研究。
除此之外,伴随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显现。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从2000年的6.96%增长至2015年的10.47%。根据联合国2015年《全球人口发展报告》我国老年人口的比例将在2050年达到全国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由于我国年龄处在老年层的人口规模庞大,因而老龄化速度迅速。“银发潮”不仅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和消费结构,还会增加居民对养老负担和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忧。因此,探讨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必须要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现状,即人口老龄化。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解决人们的后顾之虞,继而从影响 降低居民的预防性储蓄等方面拉动居民的消费。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保险毋庸置疑是一项重要内容,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又是占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中占的比重最大的一个险种。2015年,在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养老保险财富所消耗的人民币花费达到25812.7亿,占其他保险基金支出的66.2%。因而,对养老保险如何影响居民消费的研究已经成为中外学者的重要研究方向。
(二)研究意义
扩大内需、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两个重要课题,而养老保险制度与这两个课题都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我国养老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首先,有利于全面即从整体角度了解我国城镇居民受养老保险影响的消费和储蓄行径。虽然全球范围内有很多关于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但是都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无论是从理论方面还是实证分析方面。国内有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对省际宏观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或者地市级的面板数据,使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很少。本文认为我国各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其独特的差异,对某一具体省份的研究并不能普遍的反映我国整体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所产生的作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