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模式下海南澄迈县槟榔产业链的优化与发展(附件)
摘 要我国农业由于政府的关注与支持,这几年我国农业的发展较为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的农业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和发展的空间,现在我国的农业正在向科技化、生态化、安全化转型,我国现代农业将会成为七千年农耕文明的新亮点。澄迈县作为海南省农业转型的先锋,正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的前进步伐。槟榔种植面积略少于橡胶,是海南省第二大热带经济作物,在农业中的价值十分重要,槟榔其在药用、食用领域的加工可以使青果槟榔的附加值成倍提升,槟榔果通过种苗培植的利润更高;而槟榔的种植过密导致产量适得其反,槟榔果不规范采摘会落蒂而影响价格,黄化病会使槟榔树成片枯黄而死,烘烤槟榔技术良莠不齐使价格各异,没有组成信息共享的合作社集体来应对风险、协调价格,槟榔产量占全国的95%,却没有发展本省的槟榔深加工企业,这些都是发展中的不足。本文以海南省澄迈县槟榔产业链为入手点,研究农业生态化发展与产业链的优化,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生态模式下,槟榔产业链中还是有许多可以改进之处,如槟榔的种植、产果、采摘、加工等环节是可以进行优化的,进行合理的等距种植提高产量、充分利用槟榔林下空地发展副业、运用科学手段防治槟榔树黄化病害、完善加工环节来减少加工环节的价值流失,品牌化策略来提升产品质量与知名度,信息网络、市场价格与供求机制相互联动,来解决收购价格的滞后问题。通过对槟榔产业链进行SWOT分析,找出问题所在,解决问题,提出优化的建议与方案,来完善生态模式,优化产业链。
目 录
摘 要 I
1 绪 论 1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
1.1.1 选题背景 1
1.1.2 选题意义 1
1.2 主要研究方法 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1.3.1 国外研究现状 2
1.3.2 国外研究现状 2
2海南省澄迈县槟榔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4
2.1生态模式与产业链的概念 4
2.2澄迈槟榔产业发展规模 4
2.3海南省槟榔产业加工现状 5
2.4澄迈县槟榔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6
2.4.1 槟榔收购价格信息滞后 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4.2 槟榔树种植过密、黄化病要防治 6
2.4.3槟榔林下空地未实现有效利用 6
2.4.4 采摘、加工环节的价值流失 7
2.4.5 台风灾害、偷盗造成损失 7
3澄迈县槟榔产业的SWOT分析 8
3.1 优势 8
3.1.1政府对槟榔产业的扶持 8
3.1.2 农业局的资金支持 8
3.1.3地理区位优势 8
3.1.4槟榔产业活力重现 8
3.2 劣势 9
3.2.1种植规模小 9
3.2.2槟榔果上市晚 9
3.3机遇 9
3.3.1政府对农业的重视 9
3.3.2品牌化战略 10
3.3.3资金、技术的注入 10
3.3.4电商时代的契机 10
3.4 挑战 10
3.4.1东南亚槟榔的进口 10
3.4.2自身发展不足 11
4 海南省澄迈县槟榔产业链的优化与发展 12
4.1 澄迈县槟榔产业的优化模式 12
4.1.1 产业结构升级为特点 12
4.1.2生态模型应用于产业链 12
4.1.3以农户+合作社+公司的合作模式 13
4.2澄迈县槟榔产业链的发展建议 13
4.2.1 建立槟榔产品的检验机构 13
4.2.2 充分利用槟榔林的土地资源 13
4.2.3提升产品知名度 14
4.2.4规范化种植、加工 14
4.2.5 加强田间槟榔管理 14
4.2.6 统一合作社 14
4.2.7 引进、发展槟榔加工企业 15
5 结 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8
1 绪 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海南省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陆地面积为3.54万平方公里,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广布,槟榔在海南是仅次于橡胶的第二大热带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140万亩,槟榔青果年产量58.31万吨,其槟榔产量占中国槟榔产量95%的份额,在海南省有230万人约50万户农民从事槟榔的种植,可以说橡胶和槟榔是海南省经济作物中的支柱;然而槟榔产业及与槟榔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并不完善,从合理种植、施肥、病虫防治、安全采摘、运输加工、半成品与成品出售、利用槟榔林下空地等诸多方面还没有做到生态化,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式发展,管理措施上有不足之处还没有进行改进,价格机制也没有运用到位,造成每年都有大量农户的经济上的遗失,所以本论文将从海南省澄迈县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在槟榔产业发展中的不足,对海南省槟榔产业链进行分析及优化,为促使当地农民增收及推动我国槟榔产业的发展而努力。
1.1.2 选题意义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毒大米、地沟油、瘦肉精、早熟奶粉、染色剂等事件层出不穷,我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食品安全化、绿色化、环保化,因此生态化农业产业升级成了农业发展的重头戏,海南省政府积极推进农业改革并推行试点,加大宣传力度,这为研究海南省澄迈县槟榔产业链的升级与优化提供了契机,探索出一条槟榔生态化产业链,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突破传统槟榔产业发展常规,为促进槟榔加工企业和槟榔产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态化农业与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主题,可持续发展是三农政策贯彻的依据,我国近年来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农业优化升级与现代化势在必行,本论文将以海南省澄迈县的槟榔产业为切入点,研究四大南药之首——槟榔,从而发现槟榔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这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药用价值化、农产品食用药用价值化等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还为我国农业的革新升级、优化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理论意义。
1.2 主要研究方法
论文初期通过文献研究法,利用图书馆查阅与槟榔产业相关的资料、书刊、论文、期刊、文献、网页等,对论文要写的内容进行了初步的了解,还了解了现阶段我国槟榔的加工企业的加工情况。
后面采用调查分析法,对海南省及澄迈县槟榔种植规模、产量、农户、加工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了实地调查,得出调查数据,根据实地调查得出的结果,对槟榔产业的区域性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不同地区的槟榔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时用SWOT法,把海南省发展槟榔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系统的研究,充分系统性的对比出优势与不足。
本文通过海南省澄迈县作为切入点,调查研究了槟榔产业链的发展,并对当地农民、合作社、政府、企业进行走访,寻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优化槟榔产业。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3.1 国外研究现状
邓秀成(2008)在《海南省槟榔产业链优化研究》中解决了槟榔的产业定位的问题,再应用产业链的理论分析海南槟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更好的发展海南槟榔产业提供参考。 张融(2012)通过测算海南槟榔的生产比较优势与国际竞争力,分析海南槟榔产业发展落后的原因,找出影响槟榔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通过构建模型分析海南槟榔产业区域发展状况,为海南槟榔产业化道路提供数据支持,协调槟榔区域发展战略,实现槟榔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朱莉(2011)在《超临界CO2萃取槟榔籽油的研究》课题中利用超临界萃取技术从槟榔籽中提取槟榔籽油,将槟榔加工的废弃物一槟榔籽作为原料加以利用,延长了产业链,对挖掘槟榔活性成分利用价值,促进海南槟榔深加工产业发展有重要社会和经济意义。 倪依东(2011)综述了槟榔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及生殖系统的药理作用,槟榔的药学成分进行了科学分析。 卢琨综述了我国槟榔生产情况,槟榔品种选育及种质资源保护概况, 槟榔病虫害综合防治, 槟榔综合加工技术研究和槟榔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相关研究,发展了槟榔产业理论。? 罗枭分析了我国槟榔产业的发展现状,槟榔产业对环境保护的影响,槟榔加工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目 录
摘 要 I
1 绪 论 1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
1.1.1 选题背景 1
1.1.2 选题意义 1
1.2 主要研究方法 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1.3.1 国外研究现状 2
1.3.2 国外研究现状 2
2海南省澄迈县槟榔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4
2.1生态模式与产业链的概念 4
2.2澄迈槟榔产业发展规模 4
2.3海南省槟榔产业加工现状 5
2.4澄迈县槟榔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6
2.4.1 槟榔收购价格信息滞后 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4.2 槟榔树种植过密、黄化病要防治 6
2.4.3槟榔林下空地未实现有效利用 6
2.4.4 采摘、加工环节的价值流失 7
2.4.5 台风灾害、偷盗造成损失 7
3澄迈县槟榔产业的SWOT分析 8
3.1 优势 8
3.1.1政府对槟榔产业的扶持 8
3.1.2 农业局的资金支持 8
3.1.3地理区位优势 8
3.1.4槟榔产业活力重现 8
3.2 劣势 9
3.2.1种植规模小 9
3.2.2槟榔果上市晚 9
3.3机遇 9
3.3.1政府对农业的重视 9
3.3.2品牌化战略 10
3.3.3资金、技术的注入 10
3.3.4电商时代的契机 10
3.4 挑战 10
3.4.1东南亚槟榔的进口 10
3.4.2自身发展不足 11
4 海南省澄迈县槟榔产业链的优化与发展 12
4.1 澄迈县槟榔产业的优化模式 12
4.1.1 产业结构升级为特点 12
4.1.2生态模型应用于产业链 12
4.1.3以农户+合作社+公司的合作模式 13
4.2澄迈县槟榔产业链的发展建议 13
4.2.1 建立槟榔产品的检验机构 13
4.2.2 充分利用槟榔林的土地资源 13
4.2.3提升产品知名度 14
4.2.4规范化种植、加工 14
4.2.5 加强田间槟榔管理 14
4.2.6 统一合作社 14
4.2.7 引进、发展槟榔加工企业 15
5 结 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8
1 绪 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海南省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陆地面积为3.54万平方公里,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广布,槟榔在海南是仅次于橡胶的第二大热带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140万亩,槟榔青果年产量58.31万吨,其槟榔产量占中国槟榔产量95%的份额,在海南省有230万人约50万户农民从事槟榔的种植,可以说橡胶和槟榔是海南省经济作物中的支柱;然而槟榔产业及与槟榔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并不完善,从合理种植、施肥、病虫防治、安全采摘、运输加工、半成品与成品出售、利用槟榔林下空地等诸多方面还没有做到生态化,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式发展,管理措施上有不足之处还没有进行改进,价格机制也没有运用到位,造成每年都有大量农户的经济上的遗失,所以本论文将从海南省澄迈县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在槟榔产业发展中的不足,对海南省槟榔产业链进行分析及优化,为促使当地农民增收及推动我国槟榔产业的发展而努力。
1.1.2 选题意义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毒大米、地沟油、瘦肉精、早熟奶粉、染色剂等事件层出不穷,我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食品安全化、绿色化、环保化,因此生态化农业产业升级成了农业发展的重头戏,海南省政府积极推进农业改革并推行试点,加大宣传力度,这为研究海南省澄迈县槟榔产业链的升级与优化提供了契机,探索出一条槟榔生态化产业链,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突破传统槟榔产业发展常规,为促进槟榔加工企业和槟榔产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态化农业与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主题,可持续发展是三农政策贯彻的依据,我国近年来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农业优化升级与现代化势在必行,本论文将以海南省澄迈县的槟榔产业为切入点,研究四大南药之首——槟榔,从而发现槟榔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这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药用价值化、农产品食用药用价值化等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还为我国农业的革新升级、优化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理论意义。
1.2 主要研究方法
论文初期通过文献研究法,利用图书馆查阅与槟榔产业相关的资料、书刊、论文、期刊、文献、网页等,对论文要写的内容进行了初步的了解,还了解了现阶段我国槟榔的加工企业的加工情况。
后面采用调查分析法,对海南省及澄迈县槟榔种植规模、产量、农户、加工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了实地调查,得出调查数据,根据实地调查得出的结果,对槟榔产业的区域性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不同地区的槟榔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时用SWOT法,把海南省发展槟榔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系统的研究,充分系统性的对比出优势与不足。
本文通过海南省澄迈县作为切入点,调查研究了槟榔产业链的发展,并对当地农民、合作社、政府、企业进行走访,寻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优化槟榔产业。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3.1 国外研究现状
邓秀成(2008)在《海南省槟榔产业链优化研究》中解决了槟榔的产业定位的问题,再应用产业链的理论分析海南槟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更好的发展海南槟榔产业提供参考。 张融(2012)通过测算海南槟榔的生产比较优势与国际竞争力,分析海南槟榔产业发展落后的原因,找出影响槟榔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通过构建模型分析海南槟榔产业区域发展状况,为海南槟榔产业化道路提供数据支持,协调槟榔区域发展战略,实现槟榔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朱莉(2011)在《超临界CO2萃取槟榔籽油的研究》课题中利用超临界萃取技术从槟榔籽中提取槟榔籽油,将槟榔加工的废弃物一槟榔籽作为原料加以利用,延长了产业链,对挖掘槟榔活性成分利用价值,促进海南槟榔深加工产业发展有重要社会和经济意义。 倪依东(2011)综述了槟榔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及生殖系统的药理作用,槟榔的药学成分进行了科学分析。 卢琨综述了我国槟榔生产情况,槟榔品种选育及种质资源保护概况, 槟榔病虫害综合防治, 槟榔综合加工技术研究和槟榔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相关研究,发展了槟榔产业理论。? 罗枭分析了我国槟榔产业的发展现状,槟榔产业对环境保护的影响,槟榔加工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