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中劳动份额估计

目 录
1 引言 1
2 相关文献综述 2
2.1我国GDP中劳动贡献的现状 2
2.2劳动要素对GDP贡献的影响因素及其理论 3
3. 我国GDP中劳动份额的测度及相关分析 3
3.1 C-D生产函数法3
3.2以劳动者报酬占比衡量劳动份额法6
4.主要结论与对策15
结论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19
图1中国劳动份额(1993-2012)图2
图2 log人均GDP与劳动份额的关系图2
图3 GDP及相关数据线性图5
图4模型回归结果 5
图5(4)式劳动份额走势图9
图6(5)式劳动份额走势图10
图7劳动份额实际估计值走势图10
图8劳动者报酬与产业类型关系(2000-2012)图13
图9劳动者报酬与产业类型关系(2000-2007)图13
图10劳动者报酬与产业类型关系(2007-2012)图14
图11 两种产业产值及劳动者报酬走势比对图14
表1GDP等相关数据表4
表2雇员报酬等数据情况统计表8
表3中国OSPUE表 8
表4(4)式劳动份额估计结果表9
表5(5)式劳动份额估计结果表9
表6 中国劳动份额实际估计值10
表7雇员报酬、劳动密集型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业产值、资本密集型产业产值统计表12
1 引言 
2007年6月29日,第九届“中国与世界经济”年会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稻葵教授说,在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劳动的份额正处于下降趋势中。其中,国内生产总值(GDP)即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生产出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是权衡一国经济情况的最佳指标。因此,弄清楚我国GDP中劳动的实际份额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根据李稻葵教授的预测方向,研究清楚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资本密集型产业与劳动份额的实际关系也是有其必要性的。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异仍然非常明显,其生活水平并没有达到经济发展所预想到的高度,因此着力找出我国产业当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找出如何提高劳动者报酬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但由于我国产业的发展情况与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政府的重视程度等不同,我国整体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上升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因此,如何在不同类型产业间作出合理的选择以实现劳动份额的增长,从而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难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论文正是基于这一问题,运用劳动份额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成果,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结合国内的相关情况,对我国GDP中劳动份额的实际情况作出估计,同时集中在资本与劳动密集型产业间,试图对其所带来的劳动份额的变化进行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剖析,着重解析我国GDP中劳动份额的实际情况,并对其产生的原因作出合理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为提升劳动者报酬,实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从而有助于了解和把握我国GDP中劳动份额的变化趋势以及实际情况,认识其变化产生的原因,以此在两种密集型产业间作出合理的选择,达到带动劳动者报酬增加的目的,使宏观调控更加有效。
经过大量相关文献的搜集和阅读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劳动份额的演变规律研究的较多,并给出了其演变的原因分析,同时也有学者提出了GDP中劳动份额的实际影响,并给予了提高劳动份额的相关建议与政策,但是研究我国GDP中劳动份额与产业类型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及按照实际情况来在产业类型之间作出合理的选择的并不多。因此,本文在这一点上进行了相关的研究,选取这两种类型的产业作为主要的研究因素,试图从这两种不同产业的产值情况进行研究,从产业层面更深入地了解劳动份额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影响,以及产业类型与劳动占比的关系,为进一步了解我国产业的选择与发展以及劳动者报酬的提高,提出更加合适更加具体化的政策建议。
在数据搜集及处理上,除了特别的说明外,数据搜集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在研究内容上,由于掌握的数据资料有限,本文对我国GDP中劳动份额的研究仅仅从劳动者报酬、国内生产总值、OSPUE、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本密集型产业进行实证研究,研究不全面不深入,有待于以后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
2 相关文献综述
2.1我国GDP中劳动份额的现状
根据相关的数据研究显示,我国GDP中劳动份额的变化以U型规律的趋势在发展,也就是说劳动占比先降低再升高,并且证实了中国经济符合U型规律,2000至2008年左右处于劳动份额的下降期,即我国处在U型曲线下降的一边。详见图1、图2.
图1显示了1993年至2012年中国GDP中劳动占比的演变规律,能看出来我国GDP中劳动占比大抵呈U型进行变化,到2012年左右,劳动份额是略有上升迹象的,但并不明显。图2是李稻葵教授在论文中用另一种数学关系所表示出来的中国GDP中劳动份额的演变规律,其研究模型考虑了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作相应变换后所得出的较为精准的模型图。综合二者的研究情况来看,它们均说明了劳动占比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之间有着正U型的关系,而我国目前GDP中的劳动份额到底是什么样的水平,与学者们的研究是否一致,这还有待于本文的研究与认证。以下是相关学者研究出来的数据关系图。
log人均GDP
图1 中国劳动份额(1993-2012) 图2. log人均GDP与劳动份额的关系
2.2 劳动要素对GDP贡献的影响因素及其理论
根据相关学者对我国GDP中劳动份额的研究内容来看,劳动要素对GDP贡献的影响因素及相关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Marshall觉得在整体国民经济中,劳动份额的变化取决于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它会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6]。Blanchard和Giavazzi(2003)在资本以及劳动的谈判角度上,发现劳动份额的大小,其实是与劳动和资本、权力互相博弈有关系的。在资本流动频繁的时代,帮助强化了资本的谈判力量,使得劳动呈现弱势现象,从而使得劳动收入份额会降低[6]。
表1 GDP等相关数据表
年份 GDP(亿元) 劳动投入(万人) 资本投入(亿元)
2000 98562.2 72085 33844.4
2001 108683.4 72797 37754.5
2002 119765 73280 43632.1
2003 135718.9 73736 53490.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28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