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现状及满意程度试从供给角度浅析用工荒”与就业难现象共存原因
新生代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现状及满意程度试从供给角度浅析用工荒”与就业难现象共存原因[20200428200349]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新生代农民工、大学生、“用工荒”与就业难、劳动力供给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第一章引言1
第二章 相关定义与理论基础 2
1.1相关概念界定2
1.1.1新生代农民工 2
1.1.2大学生 2
1.1.3结构性失业2
1.2理论基础3
1.2.1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3
1.2.2产业结构理论3
1.2.3人才结构3
1.2.3人才结构3
1.2.4人力资本理论4
第三章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4
3.1样本选择依据4
3.2研究方法4
3.3数据来源5
第四章 新生代农民工与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6
4.1 新生代农民工与大学生的基本特征6
4.1.1新生代农民工基本特征6
4.1.2大学毕业生基本特征7
4.2 新生代农民工与大学生的工作情况7
4.3 新生代农民工与大学生的生活情况8
4.4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8
第五章“用工荒”与就业难现象共存原因浅析9
5.1新生代农民工与大学生的满意程度10
5.2 新生代农民工与大学生的工作期望值11
5.3 样本选择工作考虑因素重要程度排序结果分析12
5.4 基于样本对“用工荒”与就业难现象共存原因综合分析12
第六章 结论 12
第七章 建议13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4
问卷1 14
问卷217
新生代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现状及满意程度
---试从供给角度浅析“用工荒”与就业难现象共存原因
引言
(一)问题提出
自1995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出10份中央一号文件关注“三农”问题。近年来,农民工总量逐年增长,而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民工总量中占有重要比例。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这一名词。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观念,生活习惯和文化技能方面与老一代农民工有较大差别,随着近年来的“用工荒”现象蔓延,社会开始广泛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2014年5月12日发布的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将新生代农民工单独提出与老一代农民工进行比较,提出其就业、消费、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特点。同时,大学生最难就业年屡次被刷新,大学生直呼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造成这种这种劳动力市场的矛盾性现象出现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而那些已经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和大学生他们的工作情况是什么样的,对现在的工作是否满意,这些问题都是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所关心的。同时,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可深刻认识到我国劳动力市场情况,以及市场产业结构的问题,有利于推进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等。
本文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新生代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和满意程度进行了调查,借以了解他们的工作期望值以及决定他们择业的影响因素,以期从问卷调查结果中,得出结论,试从供给角度浅析“用工荒”和就业难共存的现象的原因。
(二)相关文献综述
1.相关的理论研究综述
自近年来“用工荒”与就业难共存矛盾的日益突出,国家和学者开始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于想生代农民工和大学生的研究很多,学者们通过研究他们的就业现状来从不同角度阐述“用工荒”与就业难共存的原因。
2.相关的实证研究综述
关于大学生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具有大量实证分析文献。陈昭玖等(2011)通过Logit 模型分析出年龄、择业机会识别、工资、企业用工环境等多种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有影响。张淼等(2013)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新生代农民工较老一辈更具市民化的意愿。李晓红(2011)通过将我国新生代农民工与国外新生代农民工的对比发现国内独特的户籍制度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主要壁垒。郭秀芬等(2004)对女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通过与男生进行对比,得出女大学生由于性别歧视、工作期望较高等原因就业更难结论。
二、相关定义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定义
1.农民工
农民工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农民工是指在集体企业或者国有单位工作的农村人口。广义的农民工一部分指拥有农村户口,农忙时在家务农,闲暇时外出在乡镇企业或外地从事非农工作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另一部分是指拥有农村户口,且外出就业从事非农活动的农民。
本文研究对象是那些离土又离乡,生活和工作都在城市里的农民工。
2.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这一名词是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是指出生在80、90年后的拥有农村户口,生活和工作在城市的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的文化素质、生活要求、自身定位、职业意向等有较大不同。
本文中研究的新生代农民工是80、90后,拥有农业户口,工作生活在城市里,他们从事的工作工资低、环境差、稳定性差、管理不科学、缺少发展空间。
3.大学毕业生
大学生是指通过高考等进入大学,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即在高等学校注册入学和毕业的群体统称,包括全日制和在职学习两类。大学生是接触并学习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群体、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文中的大学毕业生包括学历从大专到本科、研究生和博士,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但不包括成人教育。他们的都属于80,90后,经历过高考扩招,就业难,并且找到工作有工作经验的人。
4.“用工荒”
“用工荒”是指用工短缺现象。中国一方面是人口大国,另一方面又出现劳动力人数短缺现象。“用工荒”包括“普工荒”和“技工荒”,但无论哪种类型,反映出“荒”的特征都可以概括为一种劳动力结构性短缺。
“用工荒”这一名词在引用时大多会打上双引号,原因在于很多人认为当前我国社会出现的用工荒并不是指劳动力数量上的短缺,而是由于供求双方意见不统一而出现“用工荒”。如企业招工的工资和待遇满足不了劳动力的要求,而劳动力自身技能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这样双方不能达成统一需求,于是出现“用工荒”的现象。
本文中提到的“用工荒”是指劳动力由于自身技能或者个人职位要求等自身因素得不到满足而放弃劳动力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机会,从而造成劳动力市场出现暂时找不到劳动者的“用工荒”的现象。
5.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的定义很多,概括来说就是指由于经济的结构、增长方式、体制、等的变动,使劳动力在包括技能、经验、工种、知识、年龄、性别、主观意愿、地区等方面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一致而导致的失业。结构性是一种自然性失业,持续时间较长。结构性失业的产生因素有:产业结构不合理、技能不符太单一、性别歧视、地区歧视、年龄歧视等。
本文拟将从结构性失业的大方向研究当前“用工荒”与就业难这两种矛盾现象共存原因。
(二)理论基础
1.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多林格尔和皮奥里提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他们认为:社会和制度性因素使得劳动力市场部门之间存在差异;不同人群获得劳动力市场信息以及进入劳动力市场渠道的差别,导致不同人群在就业部门、职位以及收入模式上的明显差异,他们根据这种差异,将劳动力市场分为一级和二级劳动力市场及内部和外部劳动力市场。一级市场具有高工资、工作条件好、工作稳定、管理过程规范、升迁机会多等特征,而相比较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则显得工资低,工作条件恶劣,工作变动性大,企业管理不规范,不平等。
从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2014年发布第一季度发布数据来看,各地区岗位空缺大于求职人数缺口最大的职业包括:简单体力劳动人员、保育、家庭和餐厅服务员、厨工、治安保卫人员等。岗位空缺小于求职人数缺口的职业包括:行政人员、财会人员、保管人员、管理人员等。这些职位需求分别构成的劳动力市场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本文将样本中的新生代农民工归属于二级市场,而大学毕业生则大多数来自一级市场。
2.产业结构理论
17世纪,配第发现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世界各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差异形成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克拉克在配第的研究基础上得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第一产业中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的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逐渐上升。这就是“配第-克拉克定理”。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新生代农民工、大学生、“用工荒”与就业难、劳动力供给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第一章引言1
第二章 相关定义与理论基础 2
1.1相关概念界定2
1.1.1新生代农民工 2
1.1.2大学生 2
1.1.3结构性失业2
1.2理论基础3
1.2.1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3
1.2.2产业结构理论3
1.2.3人才结构3
1.2.3人才结构3
1.2.4人力资本理论4
第三章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4
3.1样本选择依据4
3.2研究方法4
3.3数据来源5
第四章 新生代农民工与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6
4.1 新生代农民工与大学生的基本特征6
4.1.1新生代农民工基本特征6
4.1.2大学毕业生基本特征7
4.2 新生代农民工与大学生的工作情况7
4.3 新生代农民工与大学生的生活情况8
4.4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8
第五章“用工荒”与就业难现象共存原因浅析9
5.1新生代农民工与大学生的满意程度10
5.2 新生代农民工与大学生的工作期望值11
5.3 样本选择工作考虑因素重要程度排序结果分析12
5.4 基于样本对“用工荒”与就业难现象共存原因综合分析12
第六章 结论 12
第七章 建议13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4
问卷1 14
问卷217
新生代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现状及满意程度
---试从供给角度浅析“用工荒”与就业难现象共存原因
引言
(一)问题提出
自1995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出10份中央一号文件关注“三农”问题。近年来,农民工总量逐年增长,而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民工总量中占有重要比例。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这一名词。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观念,生活习惯和文化技能方面与老一代农民工有较大差别,随着近年来的“用工荒”现象蔓延,社会开始广泛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2014年5月12日发布的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将新生代农民工单独提出与老一代农民工进行比较,提出其就业、消费、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特点。同时,大学生最难就业年屡次被刷新,大学生直呼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造成这种这种劳动力市场的矛盾性现象出现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而那些已经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和大学生他们的工作情况是什么样的,对现在的工作是否满意,这些问题都是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所关心的。同时,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可深刻认识到我国劳动力市场情况,以及市场产业结构的问题,有利于推进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等。
本文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新生代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和满意程度进行了调查,借以了解他们的工作期望值以及决定他们择业的影响因素,以期从问卷调查结果中,得出结论,试从供给角度浅析“用工荒”和就业难共存的现象的原因。
(二)相关文献综述
1.相关的理论研究综述
自近年来“用工荒”与就业难共存矛盾的日益突出,国家和学者开始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于想生代农民工和大学生的研究很多,学者们通过研究他们的就业现状来从不同角度阐述“用工荒”与就业难共存的原因。
2.相关的实证研究综述
关于大学生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具有大量实证分析文献。陈昭玖等(2011)通过Logit 模型分析出年龄、择业机会识别、工资、企业用工环境等多种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有影响。张淼等(2013)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新生代农民工较老一辈更具市民化的意愿。李晓红(2011)通过将我国新生代农民工与国外新生代农民工的对比发现国内独特的户籍制度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主要壁垒。郭秀芬等(2004)对女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通过与男生进行对比,得出女大学生由于性别歧视、工作期望较高等原因就业更难结论。
二、相关定义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定义
1.农民工
农民工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农民工是指在集体企业或者国有单位工作的农村人口。广义的农民工一部分指拥有农村户口,农忙时在家务农,闲暇时外出在乡镇企业或外地从事非农工作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另一部分是指拥有农村户口,且外出就业从事非农活动的农民。
本文研究对象是那些离土又离乡,生活和工作都在城市里的农民工。
2.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这一名词是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是指出生在80、90年后的拥有农村户口,生活和工作在城市的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的文化素质、生活要求、自身定位、职业意向等有较大不同。
本文中研究的新生代农民工是80、90后,拥有农业户口,工作生活在城市里,他们从事的工作工资低、环境差、稳定性差、管理不科学、缺少发展空间。
3.大学毕业生
大学生是指通过高考等进入大学,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即在高等学校注册入学和毕业的群体统称,包括全日制和在职学习两类。大学生是接触并学习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群体、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文中的大学毕业生包括学历从大专到本科、研究生和博士,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但不包括成人教育。他们的都属于80,90后,经历过高考扩招,就业难,并且找到工作有工作经验的人。
4.“用工荒”
“用工荒”是指用工短缺现象。中国一方面是人口大国,另一方面又出现劳动力人数短缺现象。“用工荒”包括“普工荒”和“技工荒”,但无论哪种类型,反映出“荒”的特征都可以概括为一种劳动力结构性短缺。
“用工荒”这一名词在引用时大多会打上双引号,原因在于很多人认为当前我国社会出现的用工荒并不是指劳动力数量上的短缺,而是由于供求双方意见不统一而出现“用工荒”。如企业招工的工资和待遇满足不了劳动力的要求,而劳动力自身技能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这样双方不能达成统一需求,于是出现“用工荒”的现象。
本文中提到的“用工荒”是指劳动力由于自身技能或者个人职位要求等自身因素得不到满足而放弃劳动力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机会,从而造成劳动力市场出现暂时找不到劳动者的“用工荒”的现象。
5.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的定义很多,概括来说就是指由于经济的结构、增长方式、体制、等的变动,使劳动力在包括技能、经验、工种、知识、年龄、性别、主观意愿、地区等方面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一致而导致的失业。结构性是一种自然性失业,持续时间较长。结构性失业的产生因素有:产业结构不合理、技能不符太单一、性别歧视、地区歧视、年龄歧视等。
本文拟将从结构性失业的大方向研究当前“用工荒”与就业难这两种矛盾现象共存原因。
(二)理论基础
1.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多林格尔和皮奥里提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他们认为:社会和制度性因素使得劳动力市场部门之间存在差异;不同人群获得劳动力市场信息以及进入劳动力市场渠道的差别,导致不同人群在就业部门、职位以及收入模式上的明显差异,他们根据这种差异,将劳动力市场分为一级和二级劳动力市场及内部和外部劳动力市场。一级市场具有高工资、工作条件好、工作稳定、管理过程规范、升迁机会多等特征,而相比较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则显得工资低,工作条件恶劣,工作变动性大,企业管理不规范,不平等。
从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2014年发布第一季度发布数据来看,各地区岗位空缺大于求职人数缺口最大的职业包括:简单体力劳动人员、保育、家庭和餐厅服务员、厨工、治安保卫人员等。岗位空缺小于求职人数缺口的职业包括:行政人员、财会人员、保管人员、管理人员等。这些职位需求分别构成的劳动力市场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本文将样本中的新生代农民工归属于二级市场,而大学毕业生则大多数来自一级市场。
2.产业结构理论
17世纪,配第发现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世界各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差异形成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克拉克在配第的研究基础上得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第一产业中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的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逐渐上升。这就是“配第-克拉克定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