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投资对新三板挂牌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本文以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的183家企业为研究对象,建立引入和未引入私募股权资本投资的公司的面板数据模型,针对私募股权投资对新三板挂牌企业的绩效表现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特征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对企业绩效研究的方向及程度。最终得出结论有 PE 参股的企业绩效优于无 PE 参股的企业;PE机构股权比例越高,也能够提高企业绩效表现;PE多家共同出资比单个PE参股更能提高企业绩效;有国有背景的PE比民营背景的PE更能够提升企业绩效。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关于私募股权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的研究 2
(二)关于私募股权投资的不同特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3
三、研究设计 4
(一)研究假设4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5
(三)变量定义及说明5
1. 被解释变量5
2.解释变量5
3.控制变量6
(四)研究模型6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7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7
(二)变量间相关性检验8
(三)多元回归分析8
1、PE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8
2、PE股权比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9
3、PE 多家共同出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 10
4、PE的国有背景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 11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12
(一)结论12
(二)建议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3
私募股权投资对新三板挂牌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以下简称PE)自上世纪80年代萌生于美国后,随着金融市场和资本流动的全球化发展逐渐蓬勃壮大起来,很快成为世界第三大融资市场。PE的发展不仅仅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更对微观企业的价值增值起到了推动作用,成功的对社会闲散资金进行了高效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配置。
当下国内PE发展尚未成熟,国内外学者对于PE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有学者认为PE持股能够有效减少企业的代理成本,从而达到激励其经营绩效作用,也有学者认为国内PE机构更看重IPO给其带来的短期经济效益,而忽略长期的企业成长性,在获得期望利润后逐步减持至撤出,对成长中的企业而言不利于其有效的利用持有的资金,导致绩效在PE撤出后反而锐减。并且,在当前国内经济新阶段下,PE机构面临资本能力、产业深度、创新思维等方面的新要求。而新三板的挂牌条件较为宽松,其挂牌企业大多具有成长性高、中小规模、处于创业阶段等特点。由当下PE行业内的讨论,可以发现PE对新三板企业的介入是否能促进其发展、改善其经营绩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对PE持股对新三板挂牌企业是否具有改善其经营绩效的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同时,结合PE在新三板挂牌企业中的股权比例、国有背景和多家共同出资状况等PE特征来探讨其对新三板挂牌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论将为寻找PE与新三板企业间的更好的连接点、契合点提出建设性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
(一)私募股权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综述
国内外学者关于PE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由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与角度、衡量绩效的指标及企业样本特征等不同,除了认为私募股权投资对企业绩效具有正效应的观点(朱静,2011;梁建敏、吴江,2012;雷菁、吕晓蔚、赵玉林,2012;赵世奇、蔡锐,2013;李盼盼、刘胜题,2014;胡妍、阮坚,2017)之外,还有私募股权投资对企业绩效具有负效应(侯建仁、李强、曾勇,2009;谈毅等,2009;吴继忠,谢晶晶,2012)、无显著影响(赵炎,卢颖,2009;孙洁,2014;黄涛,王琦,2014)等研究成果出现。
1、私募股权投资对企业绩效具有正效应
在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于PE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中,认为PE对企业绩效有正效应的观点占主流。
选取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朱静(2011)通过回归分析得出PE与公司价值和公司经营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上市公司引入PE能够起到改善公司经营绩效的作用。Wilson、Wright(2012)以英国上千笔PE交易为样本量,研究发现PE控股后公司的财务和经营绩效有明显的提高。
徐新阳(2011)观察了PE机构在公司上市后的股权减持状况,结果发现PE在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方面的影响是正面的,但是其影响随着PE减持而不断减弱。类似的还有,国外一些研究侧重企业首次公开募股(IPO)前后三年的各项业务和财务指标的分析,对影响企业业绩的PE周期的特征进行分析:Luiz Egydio Malamud Rossi & Roy Martelanc(2013)观察了吸引PE的企业的特征表现,发现从PE获得投资的企业的绩效表现优于无PE的企业,得出了结论PE提高被投资公司业绩。
国内一些学者另辟蹊径,基于PE的已有理论,侧重从被投资公司的最大股东股权比例、资产负债率、公司规模等特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入手:雷菁、吕晓蔚,赵玉林(2012)将PE作为虚拟变量引入模型,在此之前,很少有学者这样做。他们以高新技术产业公司的绩效为对象进行实证,结果表明PE确实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赵世奇、蔡锐(2013)以深圳上市的31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得出:PE能够对公司的绩效带来显著的正向影响。
理论上,不同的PE公司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别,而以上研究对PE公司本身特征的考虑较少。以下学者针对不同特征的PE机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69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