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淀粉期货的市场有效性研究(附件)
本文针对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期货新品种玉米淀粉期货,运用随机游走检验与协整检验两类方法,结合三年来的交易数据来检验市场的信息有效性与价格发现功能。实证结果显示,随机游走检验虽然游程检验的结果不能拒绝原假设,但序列相关性检验的结果已经表明了玉米淀粉期货市场不满足随机游走假设,并未达到弱式的信息有效性市场要求;游程检验随着时间跨度的增加,玉米淀粉期货上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在减弱,交割前1周和1月的期货合约满足有效性的要求,3月与6月合约不满足有效性要求。综合来说,玉米淀粉期货市场的有效性程度较低,效率有待提升。
目录
摘要 4
关键词 4
Abstract. 4
Key words 4
引言 4
一、 文献综述 5
(一)期货市场有效性理论 5
(二)随机游走检验的实证结果 5
(三)协整检验结果 6
二、 实证检验方法介绍 7
(一)随机游走检验 7
1.基于不相关增量过程的检验——序列相关检验(Autocorrelation Test) 7
2.基于独立同分布增量过程的检验——游程检验(Run Test) 7
(二)协整性检验 8
1.单整检验——单位根检验 8
2.协整检验 8
3、误差修正模型 9
三、 数据的获取 9
(一)随机游走数据的选取 9
1.数据的选取原则 9
2.数据的选取以及样本量 9
(二)协整性检验数据的获取 10
1.数据的选取原则 10
2.数据的选取以及样本量 10
四、 实证检验 10
(一)随机游走实证检验结果 10
1.序列相关性检验结果 11
2.游程检验结果 12
(二)协整性检验实证结果 13
1.单整检验——检验单位根 13
2.协整检验 13
3.误差修正模型检验 14
五、 结论 15
(一)随机游走检验的实证结果 15
(二)协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检验实证结果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6
玉米淀粉期货市场有效性研究
金融学 陆磊
引言
引言
我国期货市场在过去的十年来发展迅速,期货品种不断扩充,交易量逐步增大。2012年,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接连上市了其两种农产品期货新品种——菜籽与菜粕期货。在其后的一年粳稻期货也被推出。除了郑商所的两种之外,2013年大商所也开始了鸡蛋期货的正式交易。2014年7月推出了晚稻期货(代码LR),同年12月19日大商所推出了玉米淀粉期货(代码CS)。期货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功能在资源配置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期货市场的有效性决定着期货功能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对新产品的市场有效性进行专门研究。
一、 文献综述
(一)期货市场有效性理论
对于有效市场的定义是,一个市场不管何时都能充分地反映所有可得信息,那么这个市场就是有效的。这个定义最初针对的是股票市场的股价,后来延伸到了期货市场。
有效市场理论最先提出是在1959年,之后的数年间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逐渐广为接受。70年代,经济学家Fama对原本相对简单的有效市场定义作了更详细的分类,依据能否依据市场交易信息、所有公开信息、所有信息获得超额收益将市场分为弱式、半强式和强式有效市场。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理论上的还有马科维茨(Markowitz)资产组合理论、威廉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斯蒂芬罗斯的套利定价模型等。这些理论针对的是股票市场,但也可以作为本文有效市场定义的一个部分。他们对于市场有效性侧重于无法获得超过风险报酬的非正常收益,因此,有了更具要求,即价格满足随机游走条件。
对期货市场的检验不只要单纯从价格是否随机游走角度,还需要结合现货市场进行分析,期限结合检验的就是期货市场能否准确地预期现货价格,也就是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
(二)随机游走检验的实证结果
信息有效性的检验是通过检验价格序列随机游走性质,方法有BoxPierce检验、自相关检验、技术分析、游程检验、随机游走模型的方差比率检验法、技术分析、非线性研究中的R/S分析、BDS检验等。
Lo A(1991)通过分析美国股票价格指数数据,运用非线性研究中的R/S分析,得出其符合弱有效的研究结论,依据是没有发现长记忆性。之后,Cheung and Lai(1995)则使用了修正过后的非线性研究R/S分析法,分析美国股票市场数据,得出市场达到弱式有效性的结论。
国内较早的期货市场有效性研究见于王志强、徐亚范和朱丽红(1998)研究大商所的大豆期货合约,运用最常见的序列相关检验和游程检验,得出了市场有效的检验结果。其后,对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和铝两种期货,商如斌和伍旋(2000)做了研究,统计方法与前者完全一致,使用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收盘价序列作为研究数据得出了一样市场有效的结论。
其后几年的研究,学者们开始转向更高级的统计检验方法,但本质上并没有超出随机游走的范畴。陈梦根(2003)使用的是修正过的R/S方向,结合使用了ARFIMA模型,数据使用的是我国的股票价格数据,结果发现大盘整体是达到弱式有效性的,但是部分个股有效性有待提高。之后的罗登跃、王玉华(2005),用了GPH法建立的模型,使用相同的数据得出相同的结论,即市场是符合有效性的,他们的突破在于不只研究的收益率本身,还研究了收益率的波动,发现其有长记忆性。因此也就违反了随机游走的要求,判定未达到有效性。
类似的文章还有史代敏、罗来东和庞皓(2006)为了分离开长记忆性与短记忆性的影响,先使用了序列分解的方法,接着使用R/S分析法,结果表明上证综指与深圳指数收益率存在长记忆性。
目录
摘要 4
关键词 4
Abstract. 4
Key words 4
引言 4
一、 文献综述 5
(一)期货市场有效性理论 5
(二)随机游走检验的实证结果 5
(三)协整检验结果 6
二、 实证检验方法介绍 7
(一)随机游走检验 7
1.基于不相关增量过程的检验——序列相关检验(Autocorrelation Test) 7
2.基于独立同分布增量过程的检验——游程检验(Run Test) 7
(二)协整性检验 8
1.单整检验——单位根检验 8
2.协整检验 8
3、误差修正模型 9
三、 数据的获取 9
(一)随机游走数据的选取 9
1.数据的选取原则 9
2.数据的选取以及样本量 9
(二)协整性检验数据的获取 10
1.数据的选取原则 10
2.数据的选取以及样本量 10
四、 实证检验 10
(一)随机游走实证检验结果 10
1.序列相关性检验结果 11
2.游程检验结果 12
(二)协整性检验实证结果 13
1.单整检验——检验单位根 13
2.协整检验 13
3.误差修正模型检验 14
五、 结论 15
(一)随机游走检验的实证结果 15
(二)协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检验实证结果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6
玉米淀粉期货市场有效性研究
金融学 陆磊
引言
引言
我国期货市场在过去的十年来发展迅速,期货品种不断扩充,交易量逐步增大。2012年,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接连上市了其两种农产品期货新品种——菜籽与菜粕期货。在其后的一年粳稻期货也被推出。除了郑商所的两种之外,2013年大商所也开始了鸡蛋期货的正式交易。2014年7月推出了晚稻期货(代码LR),同年12月19日大商所推出了玉米淀粉期货(代码CS)。期货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功能在资源配置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期货市场的有效性决定着期货功能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对新产品的市场有效性进行专门研究。
一、 文献综述
(一)期货市场有效性理论
对于有效市场的定义是,一个市场不管何时都能充分地反映所有可得信息,那么这个市场就是有效的。这个定义最初针对的是股票市场的股价,后来延伸到了期货市场。
有效市场理论最先提出是在1959年,之后的数年间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逐渐广为接受。70年代,经济学家Fama对原本相对简单的有效市场定义作了更详细的分类,依据能否依据市场交易信息、所有公开信息、所有信息获得超额收益将市场分为弱式、半强式和强式有效市场。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理论上的还有马科维茨(Markowitz)资产组合理论、威廉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斯蒂芬罗斯的套利定价模型等。这些理论针对的是股票市场,但也可以作为本文有效市场定义的一个部分。他们对于市场有效性侧重于无法获得超过风险报酬的非正常收益,因此,有了更具要求,即价格满足随机游走条件。
对期货市场的检验不只要单纯从价格是否随机游走角度,还需要结合现货市场进行分析,期限结合检验的就是期货市场能否准确地预期现货价格,也就是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
(二)随机游走检验的实证结果
信息有效性的检验是通过检验价格序列随机游走性质,方法有BoxPierce检验、自相关检验、技术分析、游程检验、随机游走模型的方差比率检验法、技术分析、非线性研究中的R/S分析、BDS检验等。
Lo A(1991)通过分析美国股票价格指数数据,运用非线性研究中的R/S分析,得出其符合弱有效的研究结论,依据是没有发现长记忆性。之后,Cheung and Lai(1995)则使用了修正过后的非线性研究R/S分析法,分析美国股票市场数据,得出市场达到弱式有效性的结论。
国内较早的期货市场有效性研究见于王志强、徐亚范和朱丽红(1998)研究大商所的大豆期货合约,运用最常见的序列相关检验和游程检验,得出了市场有效的检验结果。其后,对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和铝两种期货,商如斌和伍旋(2000)做了研究,统计方法与前者完全一致,使用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收盘价序列作为研究数据得出了一样市场有效的结论。
其后几年的研究,学者们开始转向更高级的统计检验方法,但本质上并没有超出随机游走的范畴。陈梦根(2003)使用的是修正过的R/S方向,结合使用了ARFIMA模型,数据使用的是我国的股票价格数据,结果发现大盘整体是达到弱式有效性的,但是部分个股有效性有待提高。之后的罗登跃、王玉华(2005),用了GPH法建立的模型,使用相同的数据得出相同的结论,即市场是符合有效性的,他们的突破在于不只研究的收益率本身,还研究了收益率的波动,发现其有长记忆性。因此也就违反了随机游走的要求,判定未达到有效性。
类似的文章还有史代敏、罗来东和庞皓(2006)为了分离开长记忆性与短记忆性的影响,先使用了序列分解的方法,接着使用R/S分析法,结果表明上证综指与深圳指数收益率存在长记忆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