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在搜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整理后,运用Eviews软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我国2002年至2014年的城投债发行规模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国内生产总值、政府财政收入、政府财政支出和财政赤字均对城投债的发行规模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研究结论与建议。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一、 引言 1
二、 文献综述 2
三、 研究设计 3
(一)因变量设置 3
(二)解释变量设置 3
(三)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4
(四)模型建立与假设 4
四、 实证分析 5
(一)描述性统计 5
(二)多元回归分析 5
五、 研究结论与建议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城投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
引言
引言
1994起我国全面实行分税制改革即财权上收、事权下放,地方财政自给能力逐年下降。但是同时政府承担着公共建设的职能,这在无形中加大了政府的财政压力。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在经济形势出现逆境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国内经济的萎缩,这为我国地方建设融资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使得融资平台成为了拉动国内投资需求的强大力量。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与负债规模的爆发式增长的局面。
2009年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截至2012年11月份,统计显示,前三季度城投债发行额度累计高达5500多亿元,包括城投类短融、中票和PPN(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远远超过去年同期的总发行额。2012年,城投债发行量是去年的两倍多。由此可见,城投债的发展是十分迅猛的。
2012年“十八大”以来,城镇化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且城镇化的推进离不开资金的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持。近年来,随着平台贷款的“降旧控新”,债券市场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融资渠道,由此推助了2012年城投债的井喷。基于稳增长和城镇化的需要,城投债的发行或许还将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
地方融资平台是我国特殊经济政治体制下的产物,目前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完善,相关数据也不能完全找到。所以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近几年来城投债发行规模出发,利用宏观数据评估影响城投债发行规模的因素,通过经验数据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文献综述
十八大之后,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但是政府的财政投入是无法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巨大的资金需求的。城投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进行城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重要载体,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实现平台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王伟华(2005)认为,我国应该积极探索并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在满足地方政府城市基础设施等公益性或准公益性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郭文英和李江波(2008)充分肯定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对促进我国地方城市基础设施等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金融市场发展的积极作用。邓晓兰(2006)从我国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果方面对我国分税体制进行了讨论,认为我国分税制改革初步形成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力分配格局,但这一体制却未充分考虑帮助地方政府形成自身财政收入来源。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收入来源依赖与地方经济的持续、快速的发展,因此地方政府为获取更多的地方财政收入要求,满足自身财政支出的需要,更热衷于投资快速实现盈利的项目。
刘优辉(2004)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建议中央政府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择优部分大中城市政府发行市政债券,并在总结试点经验后予以逐步推广。彭玉华(2011)根据安徽省H市地方政府债务的实际规模,通过简单比较分析,认为安徽省H市政府存在过度负债,同时选取经济发展水平(GDP)、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支出和贷款利息四个因素,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安徽省H市政府的适度债务规模。
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说明城投债在我国的发展是可行的,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地方融资平台正处于成长阶段且发展历史还很短暂,虽然发展已有一段时间但是此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彻底。而且地方融资平台是中国社会特有的产物,国外并没有专门的研究,只有关于地方政府债券方面的研究和涉及到政府干预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发展经济学家 PanlN.Rosenstein 一 Rodan(1966)认为只有通过政府干预才能顺利完成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强调“基础设施这个具有汇聚性特点的范畴毫无疑问要求计划化,一般的市场机制无法提供最合适的供应”。 Hayek(1945)认为对比中央政府,一国的地方政府更了解什么样的公共产品能够满足本地的群众,符合其偏好。
地方政府债券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已经发展为较为成熟的债券市场。希尔德雷思和左恩(Hildreth & Zorn,2005)通过对美国近25年来市政债券发展的全面性分析,总结了市政债券在美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肯定了美国市政债券的发展在过去25年的良好表现。波特和吕本(Poterba & Rueben,1997)对美国各州市政债券市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专题研究。认为美国各州市政债券的发行成本的影响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各州对债券发行的法律约束,二是各州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政策。迈尔(Mier,2010)对美国市政债券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探究中,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得出国债发行量、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及市政债券和国债的受利率之比对债券发行规模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作用。
中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较晚,尚未开展市政债券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主要分为三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城投类债券、部分国家允许的省市自行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和由财政部代理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务。其中城投类债券占据了地方政府债券的大部分比例,越占总规模的67%。
巴曙松(2009)认为广义的融资平台概念包括地方政府组建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投融资公司,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城建开发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等。狭义的融资平台被定义为:是指由各级政府出资设立,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债券、税费返还等资产(其中主要是通过划拨土地),组建成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均可达到融资标准的地方国有企业或企业集团,这些地方国有企业或企业集团实际上由政府控制,具体形式可以是城市建设投资类公司、交通运输投资类公司、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各类开发区(园区)投资类公司和土地储备类公司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55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