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股权结构的含义为股份制企业中每个股东其所占持股份占股权总额中的关系和或比例,衡量股权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是公司经营绩效,良好的股权结构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最大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2011年-2015年10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对商业银行绩效与股权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使用了计量软件Stata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选取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以及资本充足率作为解释变量,以及设立了两个自变量。得出了股权结构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之间影响的结果。且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构,对如何优化股权结构,提高盈利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三、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分析 4
(一)资本充足率对绩效的影响 5
(二)股权集中度对绩效的影响 6
三、我国商业银行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 6
1.样本选取7
2.变量选取与定义7
3.描述性分析7
4.作出假设8
5.实证结果8
四、研究结果与政策建议9
致谢9
参考文献10
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绩效的影响
金融134 张炜婧
引言
引言
自从进入21世纪,随着银行业的发展更为迅速,更多商业银行陆续在境内上市,一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实现A+H同步上市,截止至2016年12月31日,目前已有22家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成功上市,不但扩充了资本,也完善了我国商业银行体系。银行上市促进了国家银行业的蓬勃发展,上市银行进入了高速扩张规模、持续发展的阶段,尽管如此,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外资企业的不断涌入正向国有商业银行施压,加剧了行业内的竞争,比起国内的银行,外资银行具有资金雄厚、管理经验领先、信誉优良且服务更人性化的优势,赢得了大量的客户资源。而且国际银行一向对股权结构高度重视,不少国外银行通过科技成果完成对股权结构调节的主动管理。
其次,金融危机带来的风暴对商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银行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如何提高银行业的竞争能力,加强金融监管的有效性,防范化解市场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应从中吸取教训,重视问题,应摒弃过去一贯通过垄断市场、只注重于经营利润的目标,而注重于良好的内部结构以及抵御外来风险的能力,上市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经营和优良的盈利能力根基源于优良的股权结构,而治理结构也是由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企业最终做出的决策以及企业能达成的绩效也因此而影响,所以优化内部结构应该放在首位。
且股权结构的含义是指股份制企业的股本中的各个股东所占股权总额中的比例或关系,股权结构理论认为,一方面,企业股权结构直接影响风险状况和资本成本,另一方面,股权结构不仅作为银行抵御外部风险的重要指标,也更是反应筹资成本和银行的资产价值的指标。目前的研究成果证实,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确实被股权结构影响。
本文通过收集数据,进行假设,然后进行回归并总结,得出股权结构如何影响商业银行,以及是否有显著关系的结论,为如何改善、调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以提高经营绩效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 文献综述
(一)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
1.关于股权结构对于绩效影响的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因为外国研究股权结构对绩效的关系相对较早,最早由理论开始,后来逐渐基础于实证部分得出结论。Jensen和MEckling(1976)提出了代理成本的理论,其认为,企业在两权分立状况下,会存在两种不同的代理成本,在经营人和股东、债权人和股东间。在委托人和经营人目的不想符时,就会产生矛盾,矛盾从而引发代理问题,导致绩效水平下降。且后来发表的论文《企业理论:代理成本、管理行为和所有权结构中》进一步将股东划分为内部股东与外部股东,有决策权投票权的为内部股东,为公司实际的控股者,而外部股东只有股份所有权,却没有实际控股权利。所以提高内部股东的持股率,就能降低经营过程中需要耗费在外部股东上的代理成本,从而提升公司的管理,提高经营绩效。Shleifer和Vishny(1986)提出观点,当股权比例呈高集中度时,大股东有权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且更有能力,可以激励股东追求公司的利益最大化,所以高股权集中度的企业,具有更高的盈利能力。
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学者在这些理论基础上,加以考虑了商业银行的特殊性,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得出了银行经营理论。
Stein(1998)以法国的两个银行的数据为例,做了实证的分析,发现兴业银行的股权结构相对分散,因为兴业银行公开出售国有股份,所以股权集中度比较低,且股权结构优化度很高,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业务能力和经营绩效就处于前端的位置,并不断提高,得出银行的股权结构对其经营绩效有很大的影响的结论。而La Porty(1999)通过研究发现,因为国有银行受政府的监管与调控,不能纯粹以银行自身利益为出发点,政府在银行参股的现象已不鲜见,而政府作为银行的大股东,其对市场的调控都影响银行的决策和未来的发展。 LISV(1999)在27个相对富裕的国家进行考察研究,实证分析后发现,大部分公司股权集中度相对高,而一些有非常好的投资者保护的国家,股权相对分散,而股权集中的公司的公司治理矛盾就是大股东对持股较少的股东的收益剥削还有冲突。Mik和Li(2001)选取了19911995年新加坡上市公司的五年数据,采取托宾Q值与平均资产回报率当做重要的衡量绩效的指标,得出结论,企业的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结构,与公司的价值没有关系。Marques和Santos(2003)通过以葡萄牙银行为样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商业银行的负债与权益比和银行绩效有直接关系,管理者也偏好被权衡的资产结构。证实了代理、监管冲突和信息部队称等因素在股权结构中起的作用,从而为如何优化股权结构提供了市政支持。
2.关于股权结构对绩效影响的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国内对股权结构问题的研究要没有国外起步早,所以国内很多的研究都是基于国外外国的研究理论基础进行。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三、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分析 4
(一)资本充足率对绩效的影响 5
(二)股权集中度对绩效的影响 6
三、我国商业银行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 6
1.样本选取7
2.变量选取与定义7
3.描述性分析7
4.作出假设8
5.实证结果8
四、研究结果与政策建议9
致谢9
参考文献10
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绩效的影响
金融134 张炜婧
引言
引言
自从进入21世纪,随着银行业的发展更为迅速,更多商业银行陆续在境内上市,一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实现A+H同步上市,截止至2016年12月31日,目前已有22家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成功上市,不但扩充了资本,也完善了我国商业银行体系。银行上市促进了国家银行业的蓬勃发展,上市银行进入了高速扩张规模、持续发展的阶段,尽管如此,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外资企业的不断涌入正向国有商业银行施压,加剧了行业内的竞争,比起国内的银行,外资银行具有资金雄厚、管理经验领先、信誉优良且服务更人性化的优势,赢得了大量的客户资源。而且国际银行一向对股权结构高度重视,不少国外银行通过科技成果完成对股权结构调节的主动管理。
其次,金融危机带来的风暴对商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银行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如何提高银行业的竞争能力,加强金融监管的有效性,防范化解市场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应从中吸取教训,重视问题,应摒弃过去一贯通过垄断市场、只注重于经营利润的目标,而注重于良好的内部结构以及抵御外来风险的能力,上市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经营和优良的盈利能力根基源于优良的股权结构,而治理结构也是由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企业最终做出的决策以及企业能达成的绩效也因此而影响,所以优化内部结构应该放在首位。
且股权结构的含义是指股份制企业的股本中的各个股东所占股权总额中的比例或关系,股权结构理论认为,一方面,企业股权结构直接影响风险状况和资本成本,另一方面,股权结构不仅作为银行抵御外部风险的重要指标,也更是反应筹资成本和银行的资产价值的指标。目前的研究成果证实,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确实被股权结构影响。
本文通过收集数据,进行假设,然后进行回归并总结,得出股权结构如何影响商业银行,以及是否有显著关系的结论,为如何改善、调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以提高经营绩效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 文献综述
(一)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
1.关于股权结构对于绩效影响的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因为外国研究股权结构对绩效的关系相对较早,最早由理论开始,后来逐渐基础于实证部分得出结论。Jensen和MEckling(1976)提出了代理成本的理论,其认为,企业在两权分立状况下,会存在两种不同的代理成本,在经营人和股东、债权人和股东间。在委托人和经营人目的不想符时,就会产生矛盾,矛盾从而引发代理问题,导致绩效水平下降。且后来发表的论文《企业理论:代理成本、管理行为和所有权结构中》进一步将股东划分为内部股东与外部股东,有决策权投票权的为内部股东,为公司实际的控股者,而外部股东只有股份所有权,却没有实际控股权利。所以提高内部股东的持股率,就能降低经营过程中需要耗费在外部股东上的代理成本,从而提升公司的管理,提高经营绩效。Shleifer和Vishny(1986)提出观点,当股权比例呈高集中度时,大股东有权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且更有能力,可以激励股东追求公司的利益最大化,所以高股权集中度的企业,具有更高的盈利能力。
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学者在这些理论基础上,加以考虑了商业银行的特殊性,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得出了银行经营理论。
Stein(1998)以法国的两个银行的数据为例,做了实证的分析,发现兴业银行的股权结构相对分散,因为兴业银行公开出售国有股份,所以股权集中度比较低,且股权结构优化度很高,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业务能力和经营绩效就处于前端的位置,并不断提高,得出银行的股权结构对其经营绩效有很大的影响的结论。而La Porty(1999)通过研究发现,因为国有银行受政府的监管与调控,不能纯粹以银行自身利益为出发点,政府在银行参股的现象已不鲜见,而政府作为银行的大股东,其对市场的调控都影响银行的决策和未来的发展。 LISV(1999)在27个相对富裕的国家进行考察研究,实证分析后发现,大部分公司股权集中度相对高,而一些有非常好的投资者保护的国家,股权相对分散,而股权集中的公司的公司治理矛盾就是大股东对持股较少的股东的收益剥削还有冲突。Mik和Li(2001)选取了19911995年新加坡上市公司的五年数据,采取托宾Q值与平均资产回报率当做重要的衡量绩效的指标,得出结论,企业的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结构,与公司的价值没有关系。Marques和Santos(2003)通过以葡萄牙银行为样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商业银行的负债与权益比和银行绩效有直接关系,管理者也偏好被权衡的资产结构。证实了代理、监管冲突和信息部队称等因素在股权结构中起的作用,从而为如何优化股权结构提供了市政支持。
2.关于股权结构对绩效影响的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国内对股权结构问题的研究要没有国外起步早,所以国内很多的研究都是基于国外外国的研究理论基础进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