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对经济的影响研究
摘 要在世界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速自2010年以来波动下行,持续时间已达五年,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日益凸显。供给侧存在结构性问题,导致市场无法自动实现平衡。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需回归本原,大道至简。在这一复杂的大背景下,本文讨论供给侧改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供给侧改革和经济领域资料的研究,分析了我国供给侧经济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实施供给侧改革面临的挑战,切实了解供给侧改革情况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为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要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加速国企改革步伐、大力度减税、简政放权、提升创新意识,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公布之时,国内外一片欢呼雀跃、激情飞扬。然而两年过后,改革进展大大逊于预期,甚至连改革方向出现了摇晃。基于这样的改革形势下,笔者对未来供给侧改革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引言 1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 1
1.2 本文研究的意义 1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框架 2
第二章 供给侧改革概述 3
2.1 供给侧改革内涵 3
2.2 供给侧改革发展 4
第三章 我国供给侧经济存在的问题分析 6
3.1 地方债务激增,出现偿付危机 6
3.2 产能过剩,有效供给不足 7
3.3 各类成本高 8
3.4 股市不稳定,投资者利益缺乏保障 9
3.5 大量亏损、僵尸企业待出清 9
第四章 我国实施供给侧改革面临的挑战 10
4.1 房地产去库存问题亟待解决 10
4.2 官员不作为 10
4.3 官员机制不完善 10
4.4 去产能方面任务艰巨 11
4.5 改革难在触动政府利益 11
第五章 对策研究 12
5.1 建立威权领导和集权机制 12
5.2 借助股市去杠杆,推行IPO注册制 12
5.3 加速国企改革步伐 13
5.4 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少政府管制 15
5.5 大力度减税 15
结束语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第一章 引言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摸索中前行,力图尽早令经济企稳。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三期叠加概念,以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即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消化期。2015年初,习近平提出新常态这一概念来引导预期,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金融危机后的美国,中国引入这一概念意味着中国承认在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过程中,中国无法独善其身。但无论三期叠加还是新常态都不过是对现状的分析而已,更重要的是应对。经过长期的摸索,中国政府终于在2015年底明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长期以来,很多人将投资、出口、消费看作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当下,我们更需要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这三大动力来提升经济质量,而供给侧改革是关键出发点。习近平主席在去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此后供给侧一词不胫而走。在随后的G20峰会及APEC会议上,习近平将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作为中国智慧贡献给了世界。
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取决于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平衡。以前一提到经济增长我们的措施就是扩大需求刺激消费,在供给这一块发力不够。中国当前情况是,有效需求不足,诸多领域供给过剩,供给结构不均衡。中央有顶层战略设计。目前中国当前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还不错,同时国际经济形势在逐步好转。
1.2 本文研究的意义
我国的供给体系总体水平偏低,供给体系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支持率不足。外部崛起当然重要,但内部的转型更为关键,如果没有一个稳健的内部转型。外部崛起可能最终也难以持续的推进,或者最终它会遇到一些底线,甚至有可能会昙花一现。内部转型首先就是经济,其次就是社会形态的转型,包括化解社会矛盾,所以如果内部的矛盾转型处理的好了,即使外部崛起稍微缓慢一点,反而也许我们会走得更加稳健。
内部转型重中之重,就是经济转型。中国社会矛盾频发,社会矛盾上升的速度也很快,但是我们之所以还能够掌控,甚至还能够掩盖、还能够拖延,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在成长。中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经济改革、经济转型现在已经正式提上议事日程。从宏观经济的角度上来说,有三驾马车,就是出口、消费、投资,推动宏观经济向前发展,而且长达几十年向前发展,不是出口,不是消费,也不是基建投资,而是供给侧。供给侧的三驾马车非常明显,一是劳动力的数量,第二是固定资本,第三是劳动生产率,或者说全要素生产率。过去关注于出口、消费、投资,现在经济进入瓶颈,出口拉不动,消费拉不动,投资效率越来越低。今天和未来中国不光是要提高劳动生产率,还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我们要有创新,要有知识品牌,我们要有劳动生产率、上游知识产权、下游的营销权和定价权。有品牌,同时生产类的服务业在经济中占主导,是供给侧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供给侧涉及到中国政府,政府的作用很关键。政府的作用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政府能减税,能给企业松绑,能给老百姓松绑,能通过政府的一系列的扶持措施使经济的整个活力上去,这些都不是需求端,是供给侧。
供给侧改革意味着指导中国多年的凯恩斯学派被弃用。凯恩斯主义有其局限性,中国经济根本解决之道在于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我们不得不采取的重大举措。所以,为实现由经济大国转变为经济强国的伟大理想,供侧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框架
本文分析了供给侧现状与我国经济现状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供给侧改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章引言。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并简单列举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内容及成果。
第二章供给侧改革概述。介绍了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及发展,从理论角度分析,我国进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
第三章我国供给侧经济存在的问题分析。分析了我国供给侧经济存在的问题,从实际情况说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
第四章中国实施供给侧改革面临的挑战。分析改革中遇到的情况,有预见性的深化与改革。
第五章对策研究。根据前文分析,提出要更好的进行供给侧改革对策和方法,为供给侧改革对我国经济产生正面影响提供政策建议。
第二章 供给侧改革概述
2.1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供给侧改革这个词从2015年11月10号到18号,被中央9天4提,这一概念成为中国经济领域最热的词,它的全称是供给侧的经济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是相对于需求侧,涉及供给侧的方方面面,也就是供方、供应面、供应方。所谓供给侧,即供给方面思维的概念,是宏观政策的新的认识,同时也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与往届不同的是,把供给侧和需求侧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的说法风头无两。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引言 1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 1
1.2 本文研究的意义 1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框架 2
第二章 供给侧改革概述 3
2.1 供给侧改革内涵 3
2.2 供给侧改革发展 4
第三章 我国供给侧经济存在的问题分析 6
3.1 地方债务激增,出现偿付危机 6
3.2 产能过剩,有效供给不足 7
3.3 各类成本高 8
3.4 股市不稳定,投资者利益缺乏保障 9
3.5 大量亏损、僵尸企业待出清 9
第四章 我国实施供给侧改革面临的挑战 10
4.1 房地产去库存问题亟待解决 10
4.2 官员不作为 10
4.3 官员机制不完善 10
4.4 去产能方面任务艰巨 11
4.5 改革难在触动政府利益 11
第五章 对策研究 12
5.1 建立威权领导和集权机制 12
5.2 借助股市去杠杆,推行IPO注册制 12
5.3 加速国企改革步伐 13
5.4 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少政府管制 15
5.5 大力度减税 15
结束语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第一章 引言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摸索中前行,力图尽早令经济企稳。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三期叠加概念,以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即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消化期。2015年初,习近平提出新常态这一概念来引导预期,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金融危机后的美国,中国引入这一概念意味着中国承认在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过程中,中国无法独善其身。但无论三期叠加还是新常态都不过是对现状的分析而已,更重要的是应对。经过长期的摸索,中国政府终于在2015年底明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长期以来,很多人将投资、出口、消费看作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当下,我们更需要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这三大动力来提升经济质量,而供给侧改革是关键出发点。习近平主席在去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此后供给侧一词不胫而走。在随后的G20峰会及APEC会议上,习近平将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作为中国智慧贡献给了世界。
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取决于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平衡。以前一提到经济增长我们的措施就是扩大需求刺激消费,在供给这一块发力不够。中国当前情况是,有效需求不足,诸多领域供给过剩,供给结构不均衡。中央有顶层战略设计。目前中国当前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还不错,同时国际经济形势在逐步好转。
1.2 本文研究的意义
我国的供给体系总体水平偏低,供给体系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支持率不足。外部崛起当然重要,但内部的转型更为关键,如果没有一个稳健的内部转型。外部崛起可能最终也难以持续的推进,或者最终它会遇到一些底线,甚至有可能会昙花一现。内部转型首先就是经济,其次就是社会形态的转型,包括化解社会矛盾,所以如果内部的矛盾转型处理的好了,即使外部崛起稍微缓慢一点,反而也许我们会走得更加稳健。
内部转型重中之重,就是经济转型。中国社会矛盾频发,社会矛盾上升的速度也很快,但是我们之所以还能够掌控,甚至还能够掩盖、还能够拖延,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在成长。中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经济改革、经济转型现在已经正式提上议事日程。从宏观经济的角度上来说,有三驾马车,就是出口、消费、投资,推动宏观经济向前发展,而且长达几十年向前发展,不是出口,不是消费,也不是基建投资,而是供给侧。供给侧的三驾马车非常明显,一是劳动力的数量,第二是固定资本,第三是劳动生产率,或者说全要素生产率。过去关注于出口、消费、投资,现在经济进入瓶颈,出口拉不动,消费拉不动,投资效率越来越低。今天和未来中国不光是要提高劳动生产率,还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我们要有创新,要有知识品牌,我们要有劳动生产率、上游知识产权、下游的营销权和定价权。有品牌,同时生产类的服务业在经济中占主导,是供给侧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供给侧涉及到中国政府,政府的作用很关键。政府的作用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政府能减税,能给企业松绑,能给老百姓松绑,能通过政府的一系列的扶持措施使经济的整个活力上去,这些都不是需求端,是供给侧。
供给侧改革意味着指导中国多年的凯恩斯学派被弃用。凯恩斯主义有其局限性,中国经济根本解决之道在于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我们不得不采取的重大举措。所以,为实现由经济大国转变为经济强国的伟大理想,供侧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框架
本文分析了供给侧现状与我国经济现状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供给侧改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章引言。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并简单列举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内容及成果。
第二章供给侧改革概述。介绍了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及发展,从理论角度分析,我国进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
第三章我国供给侧经济存在的问题分析。分析了我国供给侧经济存在的问题,从实际情况说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
第四章中国实施供给侧改革面临的挑战。分析改革中遇到的情况,有预见性的深化与改革。
第五章对策研究。根据前文分析,提出要更好的进行供给侧改革对策和方法,为供给侧改革对我国经济产生正面影响提供政策建议。
第二章 供给侧改革概述
2.1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供给侧改革这个词从2015年11月10号到18号,被中央9天4提,这一概念成为中国经济领域最热的词,它的全称是供给侧的经济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是相对于需求侧,涉及供给侧的方方面面,也就是供方、供应面、供应方。所谓供给侧,即供给方面思维的概念,是宏观政策的新的认识,同时也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与往届不同的是,把供给侧和需求侧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的说法风头无两。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