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效率分析

本文选取了城市商业银行中具有代表性的几家银行数据,运用 DEA 理论模型,对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后效率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最终的研究结论为一是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后,随着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张、资本实力的增强,有利于提升银行的效率。二是并不是所有城市商业银行都适合跨区域经营,跨区域经营有多种模式可以采取,城市商业银行只有根据自身特色,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才能更有效地提升银行效率。最后结合前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对如何在跨区域发展战略中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的效率提出了建议。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 words 2
一、文献综述 2
(一)支持观点 2
(二)反对观点 4
二、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相关理论分析 4
(一)跨区域经营对城商行效率的作用机制 4
(二)城市商业银行效率的概念 5
(三) 效率分析方法 6
三、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现状 7
(一)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模式 7
(二)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现状 7
四、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效率的实证分析 8
(一)研究方法简介 8
(二)投入与产出指标选取 8
(三)数据收集 9
( 四)效率测算和数据分析 9
五、提升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效率的建议 15
(一) 坚持合适的市场定位 15
(二) 健全异地分支的管控体系,实现区域性银行的转变 15
(三) 控制规模,差异化经营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6
附录 16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效率分析
引言
一、文献综述
(一)支持观点
1.跨区域经营有利于提高银行的效率
Manuel Illueca等(2009)分析了西班牙储蓄银行地域扩张对银行生产效率的影响。该研究使用的数据1992年至2004年,当大多数储蓄银行扩大地域的时期。他们用非参数回归技术及其自然的补充,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条件的密度估计。结果表明,储蓄银行扩大其地理上的市场而取得更大的生产力效率。但是,也有一些公司的结果是更温和。相反,在储蓄银行扩大到全国范围内或限制其领土扩张至传统市场时生产效率增幅较低。
2. 跨区域经营有利于降低银行风险
William Ogden等(1989)通过采用二次规划方法,根据经验显示,在地理上多样化按揭贷款可以减少50%的抵押贷款投资组合的止赎风险暴露的90%。
SAIYING (ESTHER) DENG等(2008)评估银行控股公司(BHC)的地域多元化价值和风险之间的关联,控制了总部和分支机构之间的距离。作为地域多元化占位置的个数,BHC的工作,每个位置上分支机构的活跃水平和BHC及其分支机构之间的距离的测量距离调整存款分散指数。结果发现,地域多元化和BHC的增值和降低风险是相关的,尤其在更多偏远地区的地域多元化与的更大的价值提升而降低风险相关。
3.跨区域经营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
Jith and Philip(1998)利用每个州的数据对取消地域限制与个人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取消限制后,收入增长成为一个普遍现象。35个解除管制的州中,有29个州的增长速度高于没有解除管制的州。
尹明勇(2003)认为城商行经营业务被限制在一个城市内,而其主要服务对象中小企业分布范围则较广,部分中小企业随着自身业务的不断发展,业务跨行政区域不断向外拓展城商行由于网点设置仅限于城内,汇路不通,结算不便,极易失去这些客户。业务经营的地域限制,已不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曹爱红(2010)认为城市商业银行单一城市经营的有局限性。其一,局限于单一地域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分散风险对于某个城市而言,其资金势必集中到某一行业、产业和项目,造成贷款的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偏高,带来巨大风险隐患。其二,局限于单一地域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资产。由于历史原因,城商行追讨的抵贷资产有很多是借款人在外地投资的资产或债权,且地域分布广泛。城商行在异地没有分支机构。对外地情况不熟悉.也给追讨和管理这些资产带来极高成本。这往往会使城商行面临巨大损失。
4.发展现状要求跨区域经营
姚建军(2008)认为,对城商行尤其是优质城商行来说,其一,地域限制意味着城商行在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会碰到上限,地域限制严重制约其做大做强。其二,现在资金跨地区流动日益频繁,尤其是要求银行能够提供跨区域经营服务,例如异地结算、异地存取款等,一些利润高、风险小的中间业务也无法开展;其三,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是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业务拓展的重点,金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地方性银行本身就相对弱小,需要得到公平的监管政策,否则将在竞争中将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5. 跨区域经营利于解决经济落后地区金融服务不充分的问题
甘霖(2011)认为跨区域经营利于解决经济落后地区金融服务不充分的问题。城市商业银行走出原有地域,将分支机构延伸到省内外特别是地市级城市和县域后,其“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的市场定位对促进经济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6.通过实证分析支持跨区域经营
刘飞(2011)利用CAMEL 评级体系的指标设置,从监管的角度对近几年来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扩张的收益和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发现,总行与新设分行之间的距离对其成本有显著的正影响,但对其他方面没有显著的影响;
杨畅(2011)认为跨区域经营行为要达到效率的提升有赖于城商行选择了合适的跨区域经营模式并能克服跨区域经营过程中的一些负面因素。吸取美国银行业通过跨州经营获得效率提升的经验,我国城商行在跨区域经营过程中应将并购作为跨区域发展的基本实现方式,并注意兼顾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以使跨区域经营行为对于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赵天一(2014)选取了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整个历史时期作为研究区间,通过计量回归分析,从经营绩效和风险水平两个方面研究了跨区域经营对城商行的影响,结论是跨区域经营事实上在微观上提高了经营绩效,降低了风险水平,宏观上过度竞争加剧社会资源错配,违背了城市商业银行服务地方经济的定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55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