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安塞腰鼓民间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附件)
摘 要安塞腰鼓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大力发展安塞腰鼓民间文化产业,不仅要致力于保护安塞腰鼓特有的文化价值,还要充分的挖掘其潜在的价值。相比于其它文化产业而言,安塞腰鼓总体的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其具有特色性的文化内容亟待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社会实践,在安塞腰鼓的发展史、辐射价值的基础上掌握了安塞腰鼓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出安塞腰鼓民间文化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下教育水平低下;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发展理念不够先进;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为安塞腰鼓产业化发展略尽一点绵薄之力。
目 录
1绪论 1
1.1选题目的和意义 1
1.1.1选题目的 1
1.1.2选题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1
1.2.2国内研究现状 1
1.2.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2
1.3研究方法 2
2安塞腰鼓的概况 3
2.1安塞腰鼓的发展史 3
2.2安塞腰鼓的辐射价值 4
2.2.1经济价值 4
2.2.2教育价值 4
2.2.3社会价值 4
3 安塞腰鼓产业的发展现状 5
3.1安塞腰鼓在当地知名度分析 5
3.2安塞腰鼓的宣传途径分析 5
3.3安塞腰鼓产业对当地的经济收入的影响 6
3.4安塞腰鼓产业对外表演的形式 6
4 安塞腰鼓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 8
4.1教育水平不足 8
4.2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8
4.3发展理念不够先进 8
4.4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9
5安塞腰鼓民间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0
5.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0
5.2培养人才并带动产业 10
5.3顺应时代发展 10
5.4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 11
结 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附录1:对相关领导和管理人员的访谈提纲 1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附录2:访谈人员的访谈情况表 16
附录3:陕北安塞腰鼓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调查问卷 17
1绪论
1.1选题目的和意义
1.1.1选题目的
自从步入21世纪以来,民间文化产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全面重视,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内外对民间文化产业的定量研究相对来说较少,腰鼓产业在近年来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不合理的产业化发展方式和不完善的产业结构,致使其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很低。本文通过分析安塞腰鼓民间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索相应解决对策,以期对当地经济发展有所借鉴。
1.1.2选题意义
安塞腰鼓民间文化产业是极具我国特色性的民族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安塞腰鼓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安塞腰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能够提升当地旅游业等商业化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和引进人才、重视政府作用的发挥、加强产权意识和品牌观念、民间文化底蕴的传承与发展等问题,以促进安塞腰鼓民间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在关于研究民间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中,日本的日下公人指出:在利用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发展,挖掘出更多文化产业的价值,因为文化产业被视为是日本所有文化产业当中最具有发展前景,并且用文化企业带动其他相关的企业发展。
在关于研究文化产业的意义中,艾伦斯科特(Allen Scott,1997)认为,文化产业不仅仅只是文化,由于在文化产业生产部门的同时会涉及到一些其他相关产,因此它还可以形成了文化产业的价值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1.2.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目前学术界对于民间文化产业的研究较为广泛,例如,李棣就在2010年发表《民间文化艺术产业研究概述》,其中指出:由于各类文化产业的差异性,文化产业的传承工作需要结合产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传承与发展方向。
2013年袁丹学者在《我国文化艺术产业集群与发展路径研究》中明确指出:由于市场环境的日新月异,在发展民间文化产业之前,需要全面考察市场需求,保证产业发展过程中能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关于陕北民间文化产业发展对策方面,1986年著名作家刘成章撰写的散文《安塞腰鼓》极大地宣传了安塞腰鼓这一陕北民间文化。《陕北民间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机制创新研究》的作者吕娜给出的对策:一、应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给予重视;二、创新运营机制,组建民间文化合作组织,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三、充分依靠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区位优势,大力弘扬陕北民间文化。
1.2.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重要的意义,但是他们主要针对的是宏观层面,而区域调查研究较少,缺乏针对性。陕北民间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安塞腰鼓为研究对象,从安塞腰鼓的概念和辐射作用入手,全面分析安塞腰鼓这一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情况,结合实际的调查研讨结论,为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指导性意见。通过这一研究,为陕北民间文化产业的发展略尽一份绵薄之力。
1.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论文的参考资料主要依靠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及著作,根据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为自己的论文打好扎实的基础。
(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形式是通过对文化产业相关的领导人员以及本地民众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对相关领导进行访谈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设计了300份调查问卷,分别发放于沿河湾镇、安塞县、边墙村并对其进行了回收,这三个地方各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最终回收问卷280份,回收率为93%。
2安塞腰鼓的概况
2.1安塞腰鼓的发展史
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学艺术座谈会上针对社会文艺生化、文化政治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讲话,主要内容指向传统文化产业需要融合现代元素进行批判性继承模式。在此基础上,鲁迅艺术学院的教育工作者将目光放到安塞腰鼓这一文化产业上,通过对安塞腰鼓发源地进行全面的走访调查,对老一辈的舞者进行腰鼓问题的咨询,对安塞腰鼓的历史以及其表演形式有了大概的了解,在不改变安塞腰鼓表演特点与形式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文化模式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创新,革新后的安塞腰鼓文化产业更加符合现在人的审美特征,现代精神文化元素逐渐取代了原有的老旧文化运动,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与艺术风格的文化体系。1947年到1949年期间,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革命组织将安塞腰鼓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此时正值抗日战争胜利使其,在举国欢庆的大背景下,安塞腰鼓成为了“胜利的鼓声”,安塞腰鼓文化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安塞腰鼓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在现代黄土高原文化中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1986年举行的安塞腰鼓全国民间文化舞蹈比赛上取得了最高奖项;1990年,在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上,安塞腰鼓也得到了全面发展。1997年,在香港回归的庆祝仪式上,安塞腰鼓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1999年,在澳门回归与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跨世纪庆典上,安塞腰鼓文化产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同年,德国柏林的亚太活动上第一次将安塞腰鼓文化带到了国外,为中华文化的推广打下了初步基础。2006年,国务院下达正式条例,安塞腰鼓文化成为了陕西省第一批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安塞腰鼓的表演在开幕式的表演上掀起社会各界学习传统文化产业的风潮。2008年9月,安塞县举办了首届“中国安塞黄土风情文化艺术节”,黄土风情文化活动的主体就是进行安塞腰鼓表演 [19]。
目 录
1绪论 1
1.1选题目的和意义 1
1.1.1选题目的 1
1.1.2选题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1
1.2.2国内研究现状 1
1.2.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2
1.3研究方法 2
2安塞腰鼓的概况 3
2.1安塞腰鼓的发展史 3
2.2安塞腰鼓的辐射价值 4
2.2.1经济价值 4
2.2.2教育价值 4
2.2.3社会价值 4
3 安塞腰鼓产业的发展现状 5
3.1安塞腰鼓在当地知名度分析 5
3.2安塞腰鼓的宣传途径分析 5
3.3安塞腰鼓产业对当地的经济收入的影响 6
3.4安塞腰鼓产业对外表演的形式 6
4 安塞腰鼓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 8
4.1教育水平不足 8
4.2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8
4.3发展理念不够先进 8
4.4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9
5安塞腰鼓民间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0
5.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0
5.2培养人才并带动产业 10
5.3顺应时代发展 10
5.4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 11
结 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附录1:对相关领导和管理人员的访谈提纲 1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附录2:访谈人员的访谈情况表 16
附录3:陕北安塞腰鼓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调查问卷 17
1绪论
1.1选题目的和意义
1.1.1选题目的
自从步入21世纪以来,民间文化产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全面重视,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内外对民间文化产业的定量研究相对来说较少,腰鼓产业在近年来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不合理的产业化发展方式和不完善的产业结构,致使其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很低。本文通过分析安塞腰鼓民间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索相应解决对策,以期对当地经济发展有所借鉴。
1.1.2选题意义
安塞腰鼓民间文化产业是极具我国特色性的民族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安塞腰鼓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安塞腰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能够提升当地旅游业等商业化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和引进人才、重视政府作用的发挥、加强产权意识和品牌观念、民间文化底蕴的传承与发展等问题,以促进安塞腰鼓民间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在关于研究民间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中,日本的日下公人指出:在利用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发展,挖掘出更多文化产业的价值,因为文化产业被视为是日本所有文化产业当中最具有发展前景,并且用文化企业带动其他相关的企业发展。
在关于研究文化产业的意义中,艾伦斯科特(Allen Scott,1997)认为,文化产业不仅仅只是文化,由于在文化产业生产部门的同时会涉及到一些其他相关产,因此它还可以形成了文化产业的价值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1.2.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目前学术界对于民间文化产业的研究较为广泛,例如,李棣就在2010年发表《民间文化艺术产业研究概述》,其中指出:由于各类文化产业的差异性,文化产业的传承工作需要结合产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传承与发展方向。
2013年袁丹学者在《我国文化艺术产业集群与发展路径研究》中明确指出:由于市场环境的日新月异,在发展民间文化产业之前,需要全面考察市场需求,保证产业发展过程中能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关于陕北民间文化产业发展对策方面,1986年著名作家刘成章撰写的散文《安塞腰鼓》极大地宣传了安塞腰鼓这一陕北民间文化。《陕北民间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机制创新研究》的作者吕娜给出的对策:一、应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给予重视;二、创新运营机制,组建民间文化合作组织,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三、充分依靠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区位优势,大力弘扬陕北民间文化。
1.2.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重要的意义,但是他们主要针对的是宏观层面,而区域调查研究较少,缺乏针对性。陕北民间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安塞腰鼓为研究对象,从安塞腰鼓的概念和辐射作用入手,全面分析安塞腰鼓这一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情况,结合实际的调查研讨结论,为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指导性意见。通过这一研究,为陕北民间文化产业的发展略尽一份绵薄之力。
1.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论文的参考资料主要依靠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及著作,根据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为自己的论文打好扎实的基础。
(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形式是通过对文化产业相关的领导人员以及本地民众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对相关领导进行访谈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设计了300份调查问卷,分别发放于沿河湾镇、安塞县、边墙村并对其进行了回收,这三个地方各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最终回收问卷280份,回收率为93%。
2安塞腰鼓的概况
2.1安塞腰鼓的发展史
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学艺术座谈会上针对社会文艺生化、文化政治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讲话,主要内容指向传统文化产业需要融合现代元素进行批判性继承模式。在此基础上,鲁迅艺术学院的教育工作者将目光放到安塞腰鼓这一文化产业上,通过对安塞腰鼓发源地进行全面的走访调查,对老一辈的舞者进行腰鼓问题的咨询,对安塞腰鼓的历史以及其表演形式有了大概的了解,在不改变安塞腰鼓表演特点与形式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文化模式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创新,革新后的安塞腰鼓文化产业更加符合现在人的审美特征,现代精神文化元素逐渐取代了原有的老旧文化运动,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与艺术风格的文化体系。1947年到1949年期间,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革命组织将安塞腰鼓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此时正值抗日战争胜利使其,在举国欢庆的大背景下,安塞腰鼓成为了“胜利的鼓声”,安塞腰鼓文化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安塞腰鼓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在现代黄土高原文化中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1986年举行的安塞腰鼓全国民间文化舞蹈比赛上取得了最高奖项;1990年,在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上,安塞腰鼓也得到了全面发展。1997年,在香港回归的庆祝仪式上,安塞腰鼓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1999年,在澳门回归与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跨世纪庆典上,安塞腰鼓文化产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同年,德国柏林的亚太活动上第一次将安塞腰鼓文化带到了国外,为中华文化的推广打下了初步基础。2006年,国务院下达正式条例,安塞腰鼓文化成为了陕西省第一批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安塞腰鼓的表演在开幕式的表演上掀起社会各界学习传统文化产业的风潮。2008年9月,安塞县举办了首届“中国安塞黄土风情文化艺术节”,黄土风情文化活动的主体就是进行安塞腰鼓表演 [19]。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