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20200428200922]
摘要: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深刻变革,也推动的一项重要措施。从2000年开始,历时八年,江苏省农村信用社大力推行的改革,是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试验。经过八年的实践,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令人较为满意的结果。江苏省农村信用社立足农村,是许多农民经济生活的重要部分,这次改革的措施全面,因此从不同方面对农民收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基于农村信用社在江苏省的改革为基础,重点放在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对农民收入的作用,通过农民经济收入、农业存款、农业贷款、农民个人储蓄存款、可分配净收入、存款总额等方面的分析,找出其中的相关性及数据变化趋势,找出内在关系,并以此为依据,从政府、农村信用社、农民三个角度提出建议,实现江苏省农村信用社更好发展和农民经济收入进一步提高。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江苏省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改革;农民收入;农业经济
目录
摘要 5
关键词 5
Abstract 5
Key words 5
一、 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6
(一)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6
1.理论框架 6
2.研究方法 7
二、 提出猜想 7
三、 改革的主要措施 7
(一)、改革的主要措施 7
1、体制改革 7
2、财务改革 8
3、支农改革 8
4、小结 8
三、实证分析 8
(一)、纵向分析 8
1、贷款总额与农民个人储蓄存款的分析 8
2、农业贷款占贷款总额的分析 9
3、存款总额与农业存款的分析 9
4、农业存款和农业贷款的分析 10
(二)、相关性与线性函数分析 10
1、存款总额、可分配净收入与农民收入三者的关系 10
2、农业贷款与农民收入的分析 12
3、农民收入对存款总额的影响 12
4、存款总额与农业存款的关系 13
5、农民收入对农业存款的影响 13
6、农民个人储蓄存款与农民收入的分析 13
7、农业贷款和农业存款的分析 14
8、农民个人储蓄存款和农业贷款的分析 14
四、基本结论 15
(一)、纵向分析的结论 15
1、农民个人储蓄存款、贷款总额和农民收入10年间的比较 15
2、存款总额、农业存款和农民收入在10年间的比较 15
3、农民收入在10年间的变化 15
4、农业存款和农业贷款在10年期间的数量关系 15
5、农民个人储蓄存款和存款总额在10年间的数量关系 15
6、农业存款和存款总额在10年间的数量关系 15
(二)、相关性与线性函数分析的结论 15
1、农业贷款、农民个人储蓄存款和农民收入三者的关系 15
2、农民收入、农业存款和存款总额三者的关系 16
3、农业贷款和农业存款两者的关系 16
4、农民个人储蓄存款和存款总额两者的关系 16
(三)、将上述左右的相关性分析整合成图表 16
1、图表整合 16
五、原因分析 16
(一)、农村信用社贷款与农民经济收入的紧密型降低 16
(二)、非农产业发展使得农村信用社不同资金来源比重发生变化 16
(三)、农民对农村信用社的依赖性降低 17
六、几点建议 17
(一)、金融机构角度 17
1、不断完善借贷机制,减少农村信用社对农民接待的障碍 17
2、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拓宽资金支农渠道 17
(二)、政府角度 17
1、扶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促进其改革向更好更快方向前进 17
2、适当引导民间金融的发展,给农村非正式金融发展空间 17
3、鼓励农民发展农产品期货交易 18
4、鼓励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 18
5、强化财政支农的力度 18
6、避免农村资金的“倒流” 18
(三)、农民角度 18
1、积极学习新技术,创新生产方式 18
2、进一步改变传统理财方式和融资方式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19
附录 19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农民收入影响
指导老师 朱战国
引言
农村金融是农业经济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多位学者运用不同的数据和研究方法几乎都得出了农村金融与农民收入有强烈的正相关关系。方金兵等(2009)使用VECM和Granger研究方法得出在长期,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学校流程与农民收入、农村投资存在协整关系;而在短期,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与农民收入增长呈现双向的Grange因果关系,而农村金融发展的结构、效率并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Grange原因。因此,扩大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对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而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目前中国农村信贷分配效率非常之低;增加乡镇企业贷款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同样用到了Grange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刘丹等(2010)发现江苏省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长,同时进行的协整关系检验结果分析显示,江苏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联系是密切但不是强烈正相关的。因此,他们建议,通过优化农村金融制度安排,重塑江苏省农村金融市场主体,从而防止农村金融资源的流逝,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功能,实现江苏省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提高江苏省农村金融对江苏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温涛等(2005)调查了1952——2003年间中国金融的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数据并且运用计量模型分析研究得出:在中国,农民收入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和金融发展的重要目标是不应动摇的,金融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正向相关作用关系不仅在理论和逻辑上是应该的和存在的,而且对中国经济发展也是必须的。从农民收入增长角度,只有改进现行中国金融的结构和功能,通过优化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促进农村正规金融的适应性改革,引导农村民间金融的规范化成长,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重塑农村金融市场主体,推动农村金融市场正常发育,从而防止农村金融资源的流失,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功能,实现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提高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孔令超等(2012)采用协整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民人均纯收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完善为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了衡量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民增收的作用, ,发现我国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大并没有促进农民增收,而农村金融结构和效率的改进推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武卫敬(2012)详细分析了农村金融贷款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农村金融贷款增加的投入与农民增收存在着毋庸置疑的促进关系,主要表现在资金投入增长的水平在很大程度决定了农民增收的幅度,增大农村金融贷款效率可以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和种类,解决农民后顾之忧。虽然不同国家的农村有不同的情况,但是Franz Heidhues(2000)以罗马尼亚的农村为研究对象,分析出金融市场的动态对农村变革的重要性,并且得出农村金融市场对农村农业和非农业都会至关重要。
一、 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1.理论框架
本文抓住两条线进行研究:一是对改革的措施的分析,找出相关措施在制定时的目的,二是对改革结果的分析,找出数据反映出的问题实质,再将两条线汇合,比较当前改革的目标和结果,江苏省农村信用社在农民收入的改革,改革措施,其主要目的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因此,本文的框架为:对改革措施及其目的进行分析——找到改革八年期间农民收入和银行相关存贷款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eviews分析找出其相关性——找出数据中反映出的现实影响,得出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农民收入之间关系的结论——与改革初衷相比较,对改革措施不足之处提出相关建议。
2.研究方法
根据使用方向的不同,可以将农民经济收入分为存款总额和可分配净收入,农民经济收入在银行体系内的反应主要是农业存款、农业贷款和农民个人储蓄存款。本文主要通过改革前后八年中农民经济收入的变化趋势、农民收入各指标与银行各项资金的相关性分析,依据图表和线性函数的构建,寻找其中的关系和问题,并与改革的初衷比较,得出改革措施的积极影响和不足,最终从农村信用社、政府、农民三个角度为农民收入提高、农村信用社更好发展和农村经济市场更加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二、提出猜想
本文的主要研究是将农民收入作为因变量y,将江苏省农村信用社的存款总额、农业存款、农业贷款、农民个人储蓄存款、作为自变量,分析相关性和数量关系。
因此,提出的猜想为:农业存款与存款总额变化一致,且与农民收入具有相关性,呈现正相关关系。农业贷款和贷款总额作为农民再投资和再生产的重要来源,与农民收入具有更加强烈的相关性,猜测农业贷款的数额在改革后会不断增加,并与农民收入的联系更加紧密。农民个人储蓄存款会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有所增加,其变化趋势与农民收入保持一致。农业收入和农民个人储蓄存款额对农业存款和存款总额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农业贷款和贷款总额具有反向的发展趋势。
三、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改革的主要措施
摘要: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深刻变革,也推动的一项重要措施。从2000年开始,历时八年,江苏省农村信用社大力推行的改革,是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试验。经过八年的实践,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令人较为满意的结果。江苏省农村信用社立足农村,是许多农民经济生活的重要部分,这次改革的措施全面,因此从不同方面对农民收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基于农村信用社在江苏省的改革为基础,重点放在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对农民收入的作用,通过农民经济收入、农业存款、农业贷款、农民个人储蓄存款、可分配净收入、存款总额等方面的分析,找出其中的相关性及数据变化趋势,找出内在关系,并以此为依据,从政府、农村信用社、农民三个角度提出建议,实现江苏省农村信用社更好发展和农民经济收入进一步提高。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江苏省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改革;农民收入;农业经济
目录
摘要 5
关键词 5
Abstract 5
Key words 5
一、 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6
(一)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6
1.理论框架 6
2.研究方法 7
二、 提出猜想 7
三、 改革的主要措施 7
(一)、改革的主要措施 7
1、体制改革 7
2、财务改革 8
3、支农改革 8
4、小结 8
三、实证分析 8
(一)、纵向分析 8
1、贷款总额与农民个人储蓄存款的分析 8
2、农业贷款占贷款总额的分析 9
3、存款总额与农业存款的分析 9
4、农业存款和农业贷款的分析 10
(二)、相关性与线性函数分析 10
1、存款总额、可分配净收入与农民收入三者的关系 10
2、农业贷款与农民收入的分析 12
3、农民收入对存款总额的影响 12
4、存款总额与农业存款的关系 13
5、农民收入对农业存款的影响 13
6、农民个人储蓄存款与农民收入的分析 13
7、农业贷款和农业存款的分析 14
8、农民个人储蓄存款和农业贷款的分析 14
四、基本结论 15
(一)、纵向分析的结论 15
1、农民个人储蓄存款、贷款总额和农民收入10年间的比较 15
2、存款总额、农业存款和农民收入在10年间的比较 15
3、农民收入在10年间的变化 15
4、农业存款和农业贷款在10年期间的数量关系 15
5、农民个人储蓄存款和存款总额在10年间的数量关系 15
6、农业存款和存款总额在10年间的数量关系 15
(二)、相关性与线性函数分析的结论 15
1、农业贷款、农民个人储蓄存款和农民收入三者的关系 15
2、农民收入、农业存款和存款总额三者的关系 16
3、农业贷款和农业存款两者的关系 16
4、农民个人储蓄存款和存款总额两者的关系 16
(三)、将上述左右的相关性分析整合成图表 16
1、图表整合 16
五、原因分析 16
(一)、农村信用社贷款与农民经济收入的紧密型降低 16
(二)、非农产业发展使得农村信用社不同资金来源比重发生变化 16
(三)、农民对农村信用社的依赖性降低 17
六、几点建议 17
(一)、金融机构角度 17
1、不断完善借贷机制,减少农村信用社对农民接待的障碍 17
2、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拓宽资金支农渠道 17
(二)、政府角度 17
1、扶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促进其改革向更好更快方向前进 17
2、适当引导民间金融的发展,给农村非正式金融发展空间 17
3、鼓励农民发展农产品期货交易 18
4、鼓励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 18
5、强化财政支农的力度 18
6、避免农村资金的“倒流” 18
(三)、农民角度 18
1、积极学习新技术,创新生产方式 18
2、进一步改变传统理财方式和融资方式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19
附录 19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农民收入影响
指导老师 朱战国
引言
农村金融是农业经济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多位学者运用不同的数据和研究方法几乎都得出了农村金融与农民收入有强烈的正相关关系。方金兵等(2009)使用VECM和Granger研究方法得出在长期,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学校流程与农民收入、农村投资存在协整关系;而在短期,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与农民收入增长呈现双向的Grange因果关系,而农村金融发展的结构、效率并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Grange原因。因此,扩大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对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而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目前中国农村信贷分配效率非常之低;增加乡镇企业贷款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同样用到了Grange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刘丹等(2010)发现江苏省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长,同时进行的协整关系检验结果分析显示,江苏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联系是密切但不是强烈正相关的。因此,他们建议,通过优化农村金融制度安排,重塑江苏省农村金融市场主体,从而防止农村金融资源的流逝,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功能,实现江苏省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提高江苏省农村金融对江苏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温涛等(2005)调查了1952——2003年间中国金融的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数据并且运用计量模型分析研究得出:在中国,农民收入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和金融发展的重要目标是不应动摇的,金融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正向相关作用关系不仅在理论和逻辑上是应该的和存在的,而且对中国经济发展也是必须的。从农民收入增长角度,只有改进现行中国金融的结构和功能,通过优化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促进农村正规金融的适应性改革,引导农村民间金融的规范化成长,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重塑农村金融市场主体,推动农村金融市场正常发育,从而防止农村金融资源的流失,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功能,实现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提高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孔令超等(2012)采用协整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民人均纯收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完善为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了衡量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民增收的作用, ,发现我国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大并没有促进农民增收,而农村金融结构和效率的改进推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武卫敬(2012)详细分析了农村金融贷款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农村金融贷款增加的投入与农民增收存在着毋庸置疑的促进关系,主要表现在资金投入增长的水平在很大程度决定了农民增收的幅度,增大农村金融贷款效率可以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和种类,解决农民后顾之忧。虽然不同国家的农村有不同的情况,但是Franz Heidhues(2000)以罗马尼亚的农村为研究对象,分析出金融市场的动态对农村变革的重要性,并且得出农村金融市场对农村农业和非农业都会至关重要。
一、 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1.理论框架
本文抓住两条线进行研究:一是对改革的措施的分析,找出相关措施在制定时的目的,二是对改革结果的分析,找出数据反映出的问题实质,再将两条线汇合,比较当前改革的目标和结果,江苏省农村信用社在农民收入的改革,改革措施,其主要目的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因此,本文的框架为:对改革措施及其目的进行分析——找到改革八年期间农民收入和银行相关存贷款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eviews分析找出其相关性——找出数据中反映出的现实影响,得出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农民收入之间关系的结论——与改革初衷相比较,对改革措施不足之处提出相关建议。
2.研究方法
根据使用方向的不同,可以将农民经济收入分为存款总额和可分配净收入,农民经济收入在银行体系内的反应主要是农业存款、农业贷款和农民个人储蓄存款。本文主要通过改革前后八年中农民经济收入的变化趋势、农民收入各指标与银行各项资金的相关性分析,依据图表和线性函数的构建,寻找其中的关系和问题,并与改革的初衷比较,得出改革措施的积极影响和不足,最终从农村信用社、政府、农民三个角度为农民收入提高、农村信用社更好发展和农村经济市场更加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二、提出猜想
本文的主要研究是将农民收入作为因变量y,将江苏省农村信用社的存款总额、农业存款、农业贷款、农民个人储蓄存款、作为自变量,分析相关性和数量关系。
因此,提出的猜想为:农业存款与存款总额变化一致,且与农民收入具有相关性,呈现正相关关系。农业贷款和贷款总额作为农民再投资和再生产的重要来源,与农民收入具有更加强烈的相关性,猜测农业贷款的数额在改革后会不断增加,并与农民收入的联系更加紧密。农民个人储蓄存款会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有所增加,其变化趋势与农民收入保持一致。农业收入和农民个人储蓄存款额对农业存款和存款总额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农业贷款和贷款总额具有反向的发展趋势。
三、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改革的主要措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