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出口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问题研究以对日本出口为例
农产品出口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问题研究以对日本出口为例[20200428201239]
摘要:在国际贸易中,我国农产品出口极为重要,进口国实行的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产生了深远影响。本论文以对日本出口为例,根据相关理论和数据分析,研究了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日本绿色贸易壁垒这一问题。最近几年来,日本实施了一系列绿色壁垒措施,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直接增加了出口风险,降低了农产品出口量,同时也影响了农产品上游产业及其他部门经济发展、对其他国家的贸易壁垒产生示范效应、改变了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所以,我国应通过微观、中观、宏观手段的运用,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进行调整,以便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有效地避免负面影响,对遭遇绿色贸易壁垒进行合理的应对。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农产品出口;绿色贸易壁垒;国际贸易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相关文献综述2
三、日本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现状3
(一)《食品卫生法的制定》3
(二)《肯定列表制度》的出台4
(三)复杂的检验检疫制度4
(四)命令检查制度4(五)标签制度和包装要求4
四、日本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5
(一)直接影响 5
1、农产品出口风险增大5
2、农产品出口量下降5
3、国内农产品出口企业和农民利益受损6
(二)间接影响6
1、影响到农产品上游产业及其他部门经济发展6
2、示范效应6
3、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变化 6
(三)绿色贸易壁垒宏观经济效益分析6
五、日本农产品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实证分析8
(一)引力模型的概述8
(二)引力模型的构建和数据选取8 六、日本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产生影响的原因10
(一)对环保及食品安全的关注10
(二)技术水平、环境标准差异10
(三)国内农产品标准体系落后10
(四)国内农产品出口企业竞争力不强10
七、结论与政策建议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问题研究
——以对日本出口为例
指导老师 范永俊
引言
1、选题的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农产品生产大国,也是农产品出口大国之一。在我国加入WTO后,已减弱关税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阻碍,但特别是非关税壁垒的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影响却非常大。日本一直都是中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农业也是日本受保护最严重的其中产业之一。日本积极保护国内农业,依据原来的“食品卫生法”和一系列法律,在关于农药残留方面,又实施了“肯定列表制度”,其规定更为严格,所以,日本一直在提升对其农产品出口的门槛,同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也产生显著影响。
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显示,自2002年至2007年,我国农产品对日本出口总额逐年增加,但在2008年和2009年却一直在降低,这是由于金融危机与日本农产品绿色壁垒的双重影响造成的。2010年和2012年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总量再次上升,2010年为91.4亿美元,2012年为112.3亿美元。但是,日本占我国农产品总出口额的比重却不断降低,尽管出口金额在增长,但所占的比重已从1996年的41%下降到2012年的17.7%。日本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所占比重的下降,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所面临的困境。
2、选题的意义
(1)有利于更好的研究日本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日本是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第一大国,然而最近几年,我国农产品对日本出口的增长速度较为缓慢,本文从绿色贸易壁垒的角度出发,有利于掌握日本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和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2)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为农民增收,促进农民就业。
研究日本的绿色贸易壁垒对减少中日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摩擦有借鉴意义,能提高我国农产品自我保护的能力,有利于农民增收,促进农民就业。
(3)有利于提升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绿色贸易壁垒的压力下,我国需要从企业和行业组织以及国家政策等方面进行改进,要为出口商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帮助出口方规避风险,提升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3、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实证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对绿色壁垒进行了相关研究。在理论方面运用了宏观经济学知识,对日本设置的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实证分析上,加入了引力模型,用数据分析了日本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二、相关文献综述
1、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和特征的研究
薛荣久(2008)指出,绿色贸易壁垒,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也叫做环境壁垒、绿色壁垒,指进口国凭其科技优势,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国民身心的健康与安全为理由,制定对进口商品带有繁杂性和强制性的技术规定、卫生安全标准,从而限制进口的措施。
2、对绿色壁垒影响的研究
邓竞成(2003)提出了绿色壁垒的两面性:首先是保护了国民、环境、生态的健康,其次是阻碍了其他国家不达标商品进入国内市场。孙本芝、赵世伟,冷崇总(2003)提出了绿色壁垒对出口的消极影响,他们认为,绿色壁垒不利于贸易全球化,降低了全球总福利。单宝(2010)认为,绿色贸易壁垒的实质就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另外,尚未完善的国际环境保护公约和WTO规则中的环境保护条款也给了一些国家滥用贸易保护主义的机会。廖进中(2003)用“以人为本”的观点来看待绿色壁垒,认为它有利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外国学者也对绿色壁垒进行了研究,Patrick和Alexander(1995)的发现,乌拉圭回合谈判有效的抑制了绿色壁垒,保护了发展中国家在农业和纺织服装业出口方面的利益。Paul和Robert(2001)采用分析案例的方法,他们认为绿色壁垒提高了国内外企业的环境标准。
3、绿色壁垒的价格效应和数量效应的研究
张媛媛(2009)运用经济福利效应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的长期和短期效应。从出口国的角度来看,出口国的福利是否增加取决于出口国企业的福利是否增加。从短期来看,出口国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转移保持一部分的收益,但是从长期来看,市场转移并非长久之计,因此,在长期内出口企业必须进行技术升级,强化企业的绿色管理,增强绿色环境意识,才能在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另外,出口企业也可以考虑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借此直接跨越绿色贸易壁垒。张海东(2004)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分析了在国际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对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影响。曾凡银(2003)利用空间梯度场模型对绿色贸易壁垒的价格效应做了研究,结果发现,绿色贸易壁垒的价格梯度场对污染物品的控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日本绿色贸易壁垒的研究
由于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独特重要性,因而国内学者对于日本绿色贸易壁垒的关注较多。王绍媛(2010)分析了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本体系,并且以辽宁省的动植物食品为例,提出了应对贸易壁垒的政策建议。程昆、陈润华(2008)研究了中国主要对日农产品的出口如蔬菜、茶叶、水产品等,均受到日本绿色壁垒的影响。并以冷冻菠菜为例定量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出口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日本对菠菜农药残留标准的设定限制了我国对日菠菜的出口。
郭江等(2010)分析了中日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与以往的研究不同,作者认为,中国企业应该更多的苦练内功,提升技术水平以应对贸易壁垒。杨光、崔路、王力舟(2006)从法律体系和执行机构两方面,全面的分析了日本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体系的构成。日本绿色贸易壁垒涉及的法律体系包括《食品卫生法》、《食品卫生法执行令》、《食品安全基本法》,涉及的执行机构包括食品安全局、卫生检疫所和食品卫生协会。日本“肯定列表制度”颁布后,较多的学者关注了此制度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三、日本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现状
(一)《食品卫生法》的制定
《食品卫生法》是日本用于规定和控制食品卫生安全最重要的法律,是日本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最重要依据。它规定了食品、食品添加剂、加工设施、包装与容器需要符合有关标准。这部法律禁止生产、进口或销售不健康的食物,或者没有按照现有的生产和食品配料的存储标准,及不符合规定规格、标准的设备和包装容器。规定还要求食品和其他商品进口商应向检疫机构提交进口报关单,如果进口食品不符合有关标准,绝不允许进入日本。这样一来,这部法律不仅提升了食品安全的卫生标准和农药残标准,还增设了相关限定条例,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进口农产品的检验标准。
在《食品卫生法》修订的过程中,1995年,日本建立了以食品检验和临界控制点(HACCP)为基础的的食品安全控制系统,确保了农产品从种植到进口的卫生安全。2002年11月,对进口食品中农药残留多处违规的,违约率达到5%以上的,不通过检疫就可以禁止进口食品。2001年,《食品卫生法》提出要将保证食品卫生这一概念进行修改,将其转化为保证食品安全,同时明确了日本政府在食品卫生与安全中所应承担的责任。2003年,日本在这部法律的基础上制定并且实施了《食品安全基本法》。该法着重明确了在食品卫生事故后的补救措施,强调了食品安全与卫生对国民身体健康的影响程度,并建立“食品安全委员会”,监管涉及食品卫生安全的相关事务。
摘要:在国际贸易中,我国农产品出口极为重要,进口国实行的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产生了深远影响。本论文以对日本出口为例,根据相关理论和数据分析,研究了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日本绿色贸易壁垒这一问题。最近几年来,日本实施了一系列绿色壁垒措施,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直接增加了出口风险,降低了农产品出口量,同时也影响了农产品上游产业及其他部门经济发展、对其他国家的贸易壁垒产生示范效应、改变了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所以,我国应通过微观、中观、宏观手段的运用,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进行调整,以便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有效地避免负面影响,对遭遇绿色贸易壁垒进行合理的应对。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农产品出口;绿色贸易壁垒;国际贸易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相关文献综述2
三、日本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现状3
(一)《食品卫生法的制定》3
(二)《肯定列表制度》的出台4
(三)复杂的检验检疫制度4
(四)命令检查制度4(五)标签制度和包装要求4
四、日本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5
(一)直接影响 5
1、农产品出口风险增大5
2、农产品出口量下降5
3、国内农产品出口企业和农民利益受损6
(二)间接影响6
1、影响到农产品上游产业及其他部门经济发展6
2、示范效应6
3、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变化 6
(三)绿色贸易壁垒宏观经济效益分析6
五、日本农产品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实证分析8
(一)引力模型的概述8
(二)引力模型的构建和数据选取8 六、日本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产生影响的原因10
(一)对环保及食品安全的关注10
(二)技术水平、环境标准差异10
(三)国内农产品标准体系落后10
(四)国内农产品出口企业竞争力不强10
七、结论与政策建议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问题研究
——以对日本出口为例
指导老师 范永俊
引言
1、选题的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农产品生产大国,也是农产品出口大国之一。在我国加入WTO后,已减弱关税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阻碍,但特别是非关税壁垒的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影响却非常大。日本一直都是中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农业也是日本受保护最严重的其中产业之一。日本积极保护国内农业,依据原来的“食品卫生法”和一系列法律,在关于农药残留方面,又实施了“肯定列表制度”,其规定更为严格,所以,日本一直在提升对其农产品出口的门槛,同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也产生显著影响。
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显示,自2002年至2007年,我国农产品对日本出口总额逐年增加,但在2008年和2009年却一直在降低,这是由于金融危机与日本农产品绿色壁垒的双重影响造成的。2010年和2012年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总量再次上升,2010年为91.4亿美元,2012年为112.3亿美元。但是,日本占我国农产品总出口额的比重却不断降低,尽管出口金额在增长,但所占的比重已从1996年的41%下降到2012年的17.7%。日本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所占比重的下降,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所面临的困境。
2、选题的意义
(1)有利于更好的研究日本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日本是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第一大国,然而最近几年,我国农产品对日本出口的增长速度较为缓慢,本文从绿色贸易壁垒的角度出发,有利于掌握日本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和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2)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为农民增收,促进农民就业。
研究日本的绿色贸易壁垒对减少中日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摩擦有借鉴意义,能提高我国农产品自我保护的能力,有利于农民增收,促进农民就业。
(3)有利于提升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绿色贸易壁垒的压力下,我国需要从企业和行业组织以及国家政策等方面进行改进,要为出口商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帮助出口方规避风险,提升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3、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实证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对绿色壁垒进行了相关研究。在理论方面运用了宏观经济学知识,对日本设置的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实证分析上,加入了引力模型,用数据分析了日本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二、相关文献综述
1、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和特征的研究
薛荣久(2008)指出,绿色贸易壁垒,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也叫做环境壁垒、绿色壁垒,指进口国凭其科技优势,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国民身心的健康与安全为理由,制定对进口商品带有繁杂性和强制性的技术规定、卫生安全标准,从而限制进口的措施。
2、对绿色壁垒影响的研究
邓竞成(2003)提出了绿色壁垒的两面性:首先是保护了国民、环境、生态的健康,其次是阻碍了其他国家不达标商品进入国内市场。孙本芝、赵世伟,冷崇总(2003)提出了绿色壁垒对出口的消极影响,他们认为,绿色壁垒不利于贸易全球化,降低了全球总福利。单宝(2010)认为,绿色贸易壁垒的实质就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另外,尚未完善的国际环境保护公约和WTO规则中的环境保护条款也给了一些国家滥用贸易保护主义的机会。廖进中(2003)用“以人为本”的观点来看待绿色壁垒,认为它有利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外国学者也对绿色壁垒进行了研究,Patrick和Alexander(1995)的发现,乌拉圭回合谈判有效的抑制了绿色壁垒,保护了发展中国家在农业和纺织服装业出口方面的利益。Paul和Robert(2001)采用分析案例的方法,他们认为绿色壁垒提高了国内外企业的环境标准。
3、绿色壁垒的价格效应和数量效应的研究
张媛媛(2009)运用经济福利效应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的长期和短期效应。从出口国的角度来看,出口国的福利是否增加取决于出口国企业的福利是否增加。从短期来看,出口国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转移保持一部分的收益,但是从长期来看,市场转移并非长久之计,因此,在长期内出口企业必须进行技术升级,强化企业的绿色管理,增强绿色环境意识,才能在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另外,出口企业也可以考虑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借此直接跨越绿色贸易壁垒。张海东(2004)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分析了在国际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对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影响。曾凡银(2003)利用空间梯度场模型对绿色贸易壁垒的价格效应做了研究,结果发现,绿色贸易壁垒的价格梯度场对污染物品的控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日本绿色贸易壁垒的研究
由于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独特重要性,因而国内学者对于日本绿色贸易壁垒的关注较多。王绍媛(2010)分析了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本体系,并且以辽宁省的动植物食品为例,提出了应对贸易壁垒的政策建议。程昆、陈润华(2008)研究了中国主要对日农产品的出口如蔬菜、茶叶、水产品等,均受到日本绿色壁垒的影响。并以冷冻菠菜为例定量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出口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日本对菠菜农药残留标准的设定限制了我国对日菠菜的出口。
郭江等(2010)分析了中日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与以往的研究不同,作者认为,中国企业应该更多的苦练内功,提升技术水平以应对贸易壁垒。杨光、崔路、王力舟(2006)从法律体系和执行机构两方面,全面的分析了日本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体系的构成。日本绿色贸易壁垒涉及的法律体系包括《食品卫生法》、《食品卫生法执行令》、《食品安全基本法》,涉及的执行机构包括食品安全局、卫生检疫所和食品卫生协会。日本“肯定列表制度”颁布后,较多的学者关注了此制度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三、日本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现状
(一)《食品卫生法》的制定
《食品卫生法》是日本用于规定和控制食品卫生安全最重要的法律,是日本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最重要依据。它规定了食品、食品添加剂、加工设施、包装与容器需要符合有关标准。这部法律禁止生产、进口或销售不健康的食物,或者没有按照现有的生产和食品配料的存储标准,及不符合规定规格、标准的设备和包装容器。规定还要求食品和其他商品进口商应向检疫机构提交进口报关单,如果进口食品不符合有关标准,绝不允许进入日本。这样一来,这部法律不仅提升了食品安全的卫生标准和农药残标准,还增设了相关限定条例,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进口农产品的检验标准。
在《食品卫生法》修订的过程中,1995年,日本建立了以食品检验和临界控制点(HACCP)为基础的的食品安全控制系统,确保了农产品从种植到进口的卫生安全。2002年11月,对进口食品中农药残留多处违规的,违约率达到5%以上的,不通过检疫就可以禁止进口食品。2001年,《食品卫生法》提出要将保证食品卫生这一概念进行修改,将其转化为保证食品安全,同时明确了日本政府在食品卫生与安全中所应承担的责任。2003年,日本在这部法律的基础上制定并且实施了《食品安全基本法》。该法着重明确了在食品卫生事故后的补救措施,强调了食品安全与卫生对国民身体健康的影响程度,并建立“食品安全委员会”,监管涉及食品卫生安全的相关事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