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场化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实证分析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率频繁波动带来的风险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如何有效管理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本文以中国国内发展良好的八家上市商业银行为例,首先运用VaR方法对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总体利率风险进行度量,然后通过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缺口等指标进行衡量,来判断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下利率风险的差异程度。结果表明,我国利率波动受外部冲击的影响较大,并且具有持久性;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不匹配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在大型商业银行中更为严重;大型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运用的是防守型策略,而中小型商业银行对利率敏感性缺口的调整较为灵活,在利率调整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防御利率风险。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一、 引言 4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4
(一)国内研究现状 4
(二)国外研究现状 5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5
(一)利率风险度量的方法 5
1.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法 6
2.持续期分析法 6
3.VaR模型 6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7
(三)可能的创新之处 7
四.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实证分析 7
(一)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总体利率风险的影响 8
1.实证数据的选取 8
2.数据基本分析 8
3.GARCH 模型的建立 11
4.基于GARCH 模型的VaR预测 12
5.同业拆借利率VaR的计算结果 12
(二)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比较分析 13
1.利率上升阶段(2011)的利率风险比较 14
2.利率下降阶段(20122014)的利率风险比较 14
(三)实证分析小结 16
五.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建议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实证分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金 融 学 陈冬梅
引言
引言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利率管制,商业银行面对日益加剧的利率风险往往束手无策。1996年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式拉开序幕后,出现了存款人、银行和贷款方力量的对比。利率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决定市场利率,各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就可能会出现以较高的贷款利率贷给信用等级较低的主体,以及根据金融交易不同,自主决定利率。利率市场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个人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以节约资本和提高利润。从长远看,利率市场化给了银行资金定价权,是金融改革的必由之路,必将有利于我国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林宝荣2013)[1],但从短期看,对银行的财务效益和资产质量将产生较大冲击,经营风险也将加剧。左峥,唐兴国,刘艺哲(2014)认为,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最直接后果为存贷利差收紧带来的风险问题[2]。通过他们的研究,日,美等发达国家在利率市场化后普遍存在存贷利差收紧的现象。利率市场化还会带来流动性风险(李婷2014)[3]以及银行信贷风险(马娇,陈玲2014)[4]。如何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加以研判?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是否不同?本文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现状首先在GARCH模型的基础上,运用VaR方法对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总体利率风险进行度量;然后,通过对上述两种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缺口等四项指标进行衡量,来判断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下利率风险的差异程度,并最终给出结论。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任昌涛(2011)认为,虽然实施利率市场化将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自由化程度,优化金融资本配置,但我国商业银行有可能因尚未做好应对利率市场化风险的准备,而在同国外银行的竞争中处于劣势,面临更多金融风险[5]。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引发商业银行对市场化利率环境的不适应;其次银行的存贷利率都以国库券收益率为基准,其收益曲线的突然变化将使银行净利差收入和资产内在价值发生波动形成收益曲线风险;同时还会诱发选择权风险,道德风险,金融腐败等。
肖欣荣和伍永刚(2011)分析美国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影响,以此折射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未来情况。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会导致存贷利差呈缩窄趋势[6]。刘洁梅(2012)也认为,在利率市场放开之后。利率的水平会显著的提升[7]。这时候那些长期处在利率管制环境中的一些商业银行和经济活动各个方面的主体因为不能适应,从而使得商业银行的风险增大。宋燕,徐茂源(2013)通过构建VaR模型,运用蒙特卡罗方法对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风险进行实证分析[8]。由于贷款利率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运用计量方法拟合贷款利率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政府可以根据计算出的不同置信水平下的VaR值来确定所采取措施,使得贷款利率市场化下的金融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利率风险管理水平。
林乐芬,陈旭阳(2013)运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进行压力测试的方法,通过测算银行在遇到假定的小概率事件影响下可能发生的损失,分析这些损失对银行盈利能力和资本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对银行的脆弱性做出判断[9]。商业银行可以根据测试的结果进行资产负债的调整,采取必要措施,从而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韩爱武(2014)[10]认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可以概括为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测,风险控制四个步骤。在长期的风险管理的实践中,银行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保险管理法、投资管理法、衍生工具管理法三大类。他同时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应当是循序渐进的。可以首先考虑建立两个市场之间金融资源自由流动的机制,并将民间金融机构纳入金融监管之中。
闫晶怡,闫凤祥(2013)认为商业银行应当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对利率风险的管理可从事前、事中、事后来进行。事前指的是对利率风险的识别、计量、评估[11]。要建立利率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建立利率风险预测模型,综合运用衡量利率风险的方法来强化对利率走势的预测和分析,得出利率波动对银行净收益的影响程度,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方法。事中指的是对利率风险的监测和控制,对随时发生的新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事后管理指要建立利率风险补偿机制,当利率风险已经发生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时,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进行补偿。
陈弘强(2013)强调要理顺应对利率市场化管理机制,建立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强化价格管理意识,树立差异化经营理念[12]。这一点得到了林毅夫和徐立新(2012)[13]的证实。他们认为,一方面要优化内外部定价模型,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另一方面通过颁布外部利率定价管理办法,以贷款定价为契机,逐步推广外部定价模型。
综上,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虽然起步较晚,但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利率风险管理的经验,发展迅速,出现了一系列相关的理论如: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利率管制与风险定价、利率市场化中的利率风险管理、利率市场化与利率关系的国际经验、国际金融衍生工具、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析与管理等,初步形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理论框架(欧阳川,伍艳2013)[14]。
(二)国外研究现状
Thai John Kofi PLN, Nan Julius quite special, Ai Tai Kesi(2010)[15]对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行了比较和借鉴,文章对存款利率市场化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认为中国存在所谓的金融抑制现象,存款利率市场化必然会使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导致融资成本增加,从而会抑制边际投资,利率市场化还会带来金融脱媒现象,同时可以显著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在利率市场化中,中小银行、成本管理效率更高的银行将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一、 引言 4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4
(一)国内研究现状 4
(二)国外研究现状 5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5
(一)利率风险度量的方法 5
1.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法 6
2.持续期分析法 6
3.VaR模型 6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7
(三)可能的创新之处 7
四.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实证分析 7
(一)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总体利率风险的影响 8
1.实证数据的选取 8
2.数据基本分析 8
3.GARCH 模型的建立 11
4.基于GARCH 模型的VaR预测 12
5.同业拆借利率VaR的计算结果 12
(二)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比较分析 13
1.利率上升阶段(2011)的利率风险比较 14
2.利率下降阶段(20122014)的利率风险比较 14
(三)实证分析小结 16
五.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建议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实证分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金 融 学 陈冬梅
引言
引言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利率管制,商业银行面对日益加剧的利率风险往往束手无策。1996年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式拉开序幕后,出现了存款人、银行和贷款方力量的对比。利率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决定市场利率,各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就可能会出现以较高的贷款利率贷给信用等级较低的主体,以及根据金融交易不同,自主决定利率。利率市场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个人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以节约资本和提高利润。从长远看,利率市场化给了银行资金定价权,是金融改革的必由之路,必将有利于我国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林宝荣2013)[1],但从短期看,对银行的财务效益和资产质量将产生较大冲击,经营风险也将加剧。左峥,唐兴国,刘艺哲(2014)认为,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最直接后果为存贷利差收紧带来的风险问题[2]。通过他们的研究,日,美等发达国家在利率市场化后普遍存在存贷利差收紧的现象。利率市场化还会带来流动性风险(李婷2014)[3]以及银行信贷风险(马娇,陈玲2014)[4]。如何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加以研判?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是否不同?本文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现状首先在GARCH模型的基础上,运用VaR方法对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总体利率风险进行度量;然后,通过对上述两种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缺口等四项指标进行衡量,来判断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下利率风险的差异程度,并最终给出结论。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任昌涛(2011)认为,虽然实施利率市场化将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自由化程度,优化金融资本配置,但我国商业银行有可能因尚未做好应对利率市场化风险的准备,而在同国外银行的竞争中处于劣势,面临更多金融风险[5]。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引发商业银行对市场化利率环境的不适应;其次银行的存贷利率都以国库券收益率为基准,其收益曲线的突然变化将使银行净利差收入和资产内在价值发生波动形成收益曲线风险;同时还会诱发选择权风险,道德风险,金融腐败等。
肖欣荣和伍永刚(2011)分析美国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影响,以此折射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未来情况。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会导致存贷利差呈缩窄趋势[6]。刘洁梅(2012)也认为,在利率市场放开之后。利率的水平会显著的提升[7]。这时候那些长期处在利率管制环境中的一些商业银行和经济活动各个方面的主体因为不能适应,从而使得商业银行的风险增大。宋燕,徐茂源(2013)通过构建VaR模型,运用蒙特卡罗方法对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风险进行实证分析[8]。由于贷款利率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运用计量方法拟合贷款利率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政府可以根据计算出的不同置信水平下的VaR值来确定所采取措施,使得贷款利率市场化下的金融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利率风险管理水平。
林乐芬,陈旭阳(2013)运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进行压力测试的方法,通过测算银行在遇到假定的小概率事件影响下可能发生的损失,分析这些损失对银行盈利能力和资本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对银行的脆弱性做出判断[9]。商业银行可以根据测试的结果进行资产负债的调整,采取必要措施,从而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韩爱武(2014)[10]认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可以概括为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测,风险控制四个步骤。在长期的风险管理的实践中,银行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保险管理法、投资管理法、衍生工具管理法三大类。他同时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应当是循序渐进的。可以首先考虑建立两个市场之间金融资源自由流动的机制,并将民间金融机构纳入金融监管之中。
闫晶怡,闫凤祥(2013)认为商业银行应当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对利率风险的管理可从事前、事中、事后来进行。事前指的是对利率风险的识别、计量、评估[11]。要建立利率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建立利率风险预测模型,综合运用衡量利率风险的方法来强化对利率走势的预测和分析,得出利率波动对银行净收益的影响程度,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方法。事中指的是对利率风险的监测和控制,对随时发生的新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事后管理指要建立利率风险补偿机制,当利率风险已经发生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时,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进行补偿。
陈弘强(2013)强调要理顺应对利率市场化管理机制,建立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强化价格管理意识,树立差异化经营理念[12]。这一点得到了林毅夫和徐立新(2012)[13]的证实。他们认为,一方面要优化内外部定价模型,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另一方面通过颁布外部利率定价管理办法,以贷款定价为契机,逐步推广外部定价模型。
综上,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虽然起步较晚,但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利率风险管理的经验,发展迅速,出现了一系列相关的理论如: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利率管制与风险定价、利率市场化中的利率风险管理、利率市场化与利率关系的国际经验、国际金融衍生工具、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析与管理等,初步形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理论框架(欧阳川,伍艳2013)[14]。
(二)国外研究现状
Thai John Kofi PLN, Nan Julius quite special, Ai Tai Kesi(2010)[15]对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行了比较和借鉴,文章对存款利率市场化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认为中国存在所谓的金融抑制现象,存款利率市场化必然会使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导致融资成本增加,从而会抑制边际投资,利率市场化还会带来金融脱媒现象,同时可以显著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在利率市场化中,中小银行、成本管理效率更高的银行将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