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场化对中国农业银行的影响研究以中国农业银行分行为例

1一、引言 3二、文献综述 3(一)国外研究 3(二)国内研究 4三、 利率市场化概述 4(一)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4(二)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 5 1. 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经验 5 2. 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经验 5(三)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6 1. 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6 2. 缓解利率管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6 3. 利率市场化能满足企业和居民金融服务需求 6(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6四、利率市场化对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的影响研究 9(一)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影响的定性分析 9 1. 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农业银行主动匹配资产与负债 9 2. 农业银行面临更大的利率风险 9 3. 经营模式亟需转变 9(二)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影响的定量分析 10 1. 数据来源 10 2. 变量定义 10 3. 样本数据基本分析 10 4. 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11五、中国农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对策建议 12 (一) 引进先进的利率风险管理手段 12(二)提高农业银行的定价能力 13(三)加强金融创新 13(四)降低银行的经营成本 13(五)积极引进和培育人才,重视基础研究 13参考文献 16附录 17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农业银行的影响研究——以中国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为例摘 要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当今金融领域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也对此作出明确说明。利率市场化旨在使政府和货币当局放松和取消对利率的管制,使利率水平根据资金的市场供求关系自行来决定。我国利率市场化政策始于1978年,1996年真正开始实施。本文首先对利率市场化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之后在了解我国银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其中,定量分析使用的是对118家营业网点的调查数据,使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最后得出利率变动影响中国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营业网点经营绩效,利率市场化会影响到中国农业银行的净利润、净资产等的结论。
目录
引言
引言
2013年7月19日,我国正式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这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也意味着银行业正式进入“准利率市场化”时代。2013年10月25日,我国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运行,这意味着我国利率市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场化改革基本步入正轨。近年来,“推进利率市场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频繁被提及。在划定范围、提供激励、加强自律的原则下,推行利率市场化也是“十二五”的战略规划之一。对于以存贷利差收入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商业银行来说,既是一项重大挑战,也存在着机遇。
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核心,利息收入是其主要来源,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无疑增加了其经营中的利率风险。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将会实现利率管制放开,如此银行生存的需求也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存贷利差收入,而必须在此基础上调整业务结构及经营战略,这对商业银行整体的发展也是一种机遇。而中国农业银行怎样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地处长三角地区的江苏省,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行业如今正处于挑战与机遇的关键时期,相信以中国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为例研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对于国内银行业如何应对这次利率政策改革的浪潮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目前不管是国内外学者还是各商业银行都在热议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旨在系统性地说明利率市场化,包括其定义、国际经验、实施的必要性以及改革进程,并以中国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为例,使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说明利率市场化政策对中国农业银行的影响,最后为中国农业银行的风险防范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文献综述
自20世纪70以来,国内外学者已经从不同角度对包括利率在内的金融管制与自由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国外研究成果中,着重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而国内研究中,关于利率市场化的研究较为零散。
(一)国外研究
在经典经济学著作中,很多经济学家对利率市场化政策做了分析。1973年,麦金农和肖提出“解除利率管制,消除利率上限”的金融深化论,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贫穷的原因除资本稀缺外,更多的是因为资本使用率低下,因此,为了促进经济的增长,应该实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方案。该理论这为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金融自由化和利率自由化提供给了理论支持,尽管后来遭到了新凯恩斯主义、新制度主义多方面的批评,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为利率市场化理论提供了一个好的开端。之后,麦金农对其原有理论进行修改和完善,提出“金融控制论”。他认为,在资本市场不发达、缺乏由中央银行承担最后贷款人和存款保险制度的情况下,解除利率管制很容易使银行因过度追逐风险贷款而倒闭,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在加强对银行监管的基础上,逐渐地、有序地放开利率管制。?
1994年,斯蒂格利茨等人指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政府可以在金融部门设立租金,从而实现对存贷利率的控制,这种做法会影响银行体系的稳定,因而不主张发展中国家完全放开利率。?
Williamson和Mahar(1998)对3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实证研究后,认为在所有工业化国家已经实现资本流动完全自由的情况下,“金融约束”政策并不切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
Williamson、Mahar和Arten(2002)等人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应当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采取各项自由化的改革措施。
(二)国内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国内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20世纪末,学术界着重探讨利率的决定因素。有学者认为利率主要由资金供应情况决定,利率有着公平、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金家宝(1993)认为当市场上资金供小于求,利率就会上扬,而市场调节的成分越高,利率市场化的程度越强。而也有学者利率是由政府调控下的市场决定。陈志弘(1993)从方法论出发去研究利率,认为利率市场化实质上是一个利率自由化的过程,这是中央银行对于金融机构存款和放款利率缓和或者消除管制的过程,因此,利率是由个别金融机构结合资金供应状况来决定。
关于利率市场化的含义,白晓峰(1993)认为金融界的利率市场化,应严格进行理论界定,即利率市场化是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趋势,是在确定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时,逐步扩大市场确定的比重,最后过渡到全部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即实现利率自由化。利率市场化是一种以市场发挥作用的间接金融管理手段取代以行政力量确定利率的方式。
关于利率市场化给农业银行所带来的影响,毛文彬(2004)认为利率市场化的目标是形成以中央银行调控的基准利率为基础,以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市场利率为主的利率体系,农业银行的改革始于商业银行业实行差别利率和一定的利率浮动权,直到今天,中国银行协会曾连续九次下调小额外币贷款利率,这说明农业银行已经面临利率波动的风险。张月(2006)也指出,利率市场化会广泛引起银行体系的不稳定,这也加大了农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综合上述文献可以看出,政策控制下的金融市场没有活力,甚至可能导致银行的经营风险增大,而利率市场化能够有效提高银行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但是这并不代表利率自由化,利率市场化的实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精心设计。总的来说,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银行间竞争激烈、利率风险变大、传统业务利差变小、银行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加大,各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科学管理利率风险、发展中间业务等措施来应对利率市场化这一挑战。
利率市场化概述
(一)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利率市场化是一项政府或货币当局逐步放松,甚至放弃对利率直接控制的金融体制改革,通过这种方式,利率水平可以通过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因此,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任何单一的经济主体是利率的接受者。具体地,利率市场化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
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
利率市场化下,资金盈余方和资金赤字方享有对资金交易的价格、偿还期限、规模等讨价还价,也可以在不服务提供商之间反复权衡后再行选择。因此,金融市场中的交易更为自由化,交易主体对利率享有决定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59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