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以江都农商行为例
摘 要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然。随着2013年7月20日贷款利率的放开,商业银行受到巨大影响。农村商业银行作为身处“对尾”、规模小、实力弱的农村金融机构的代表,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本文基于利率市场化的背景,研究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经营绩效、利率风险等方面受到的影响,并以农商行为例,对其存贷款余额及利润变动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为农商行及更多的商业银行的发展找到突破口,化危机为转机,更好地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 利率市场化的理论研究 2
(二)国内外关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 2
三、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3
(一)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影响的定性分析 3
1、商业银行存款和贷款的竞争压力增加 3
1)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竞争压力增加 3
2)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竞争压力增加 3
3)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缩小 4
2、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增加 4
3、传统的业务结构将遭到冲击 4
(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及影响 5
(三)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影响的案例分析——以农商行为例 6
1、利率市场化对农商银行存款的影响 6
2、利率市场化对农商银行贷款的影响 8
3、利率市场化对农商银行利润的影响 9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以江都农商行为例
引言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健增长,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人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这就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步伐、扩大范围,并且逐渐向市场化方向推进。金融改革作为经济体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改革的重要部分,对我国经济向市场化方向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其中具有重要代表性的就是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是政府和中央银行放松和取消对利率的管制,使利率水平根据资金的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可以追溯到1996年6月1日,我国在学习借鉴国外利率市场化的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国情和发展需求,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的步骤逐步推进,并于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2014 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表示,存款利率市场化应该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中最后一步,而且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就能够实现。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同时,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往往也是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商业银行自身运营及管理机制的完备程度和对利率市场化的态度,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收入模式仍是以存贷利差收入为主的单一盈利模式,存贷利差所占的收入比重高达90%,而非利息收入仅占10%左右。一旦存贷款利率能自由浮动后,存贷款市场竞争加剧,银行间开展价格战,通过提高存款利率以吸引更多资金,同时可能会降低贷款利率以追逐优质客户,结果使得存贷利差缩小,进而影响到银行的盈利水平及资产负债状况。除盈利能力外,银行还将面临更严峻的利率风险,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也将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为此,本文考察利率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及运营管理的影响,对改善商业银行经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我国金融市场与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利率市场化的理论研究
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逐步放松和消除对利率的管制,由市场自主决定利率换言之,利率的生成机制、利率的传导途径、利率的风险和期限结构以及利率的管理方式都交由市场来决定,货币当局不再直接决定利率,而是通过公开市场交易的方式来间接影响利率的变动,达到实施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目的。
20世纪70年代罗纳德麦金农的金融抑制理论指出,非常低的实际利率水平是金融抑制的本质,它直接导致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有选择信贷分配,从而阻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而爱德华肖提出的金融深化理论则会给经济的发展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即政府放弃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严格管制,使利率和汇率充分反映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并有效控制通货膨胀,从而有利于增加储蓄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新制度金融学的利率决定理论认为,利率的决定的实质是产权界定、产权交易的方式,利率水平直接受到资金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银行和企业作为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决定着资金的供求关系。
(二)国内外关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
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利率变动究竟如何影响银行的经营绩效,利率上升或下降将会对银行绩效产生正向影响或负向影响,或者相互抵消,许多国外学者研究结论不尽相同。
SamuelSon(1945)的结论是利率上升能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且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要强于储蓄银行。可能正是基于此结论,2007年我国在改革邮政储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组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从以前的储蓄银行发展为可经营贷款、理财等综合业务的商业银行。HanCock(1985)也得到类似结论,利率上升将会增加银行的盈利空间。
而Silverberg(1973)的研究则表明利率上升会使银行的利润减少,风险增加。这可能与不同时期采取的不同金融政策和存贷款利差的大小有关。
Flannery(1981)运用部分调整模型实证分析了1959年至1978年市场利率的较大变动如何影响美国30家大银行(总资产大于20亿美元)的经营绩效。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利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短期及长期净利息收益并无显著的影响,或者说是大规模银行能够有效规避利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Flannery(1983)在1981年的研究基础上,利用相似的模型对1960年至1978年美国60家小型银行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为:(1)市场利率的变动会影响银行的收益及成本,但由于存贷利率近乎同方向变动,所以利率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可以视为相互抵销;(2)利率变动对收入的长短期影响方面,有39家银行的短期收入受利率变动影响显著,只有7家的长期收入受利率变动的影响显著,且这7家银行的净息差收入与利率呈同方向变动。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 利率市场化的理论研究 2
(二)国内外关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 2
三、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3
(一)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影响的定性分析 3
1、商业银行存款和贷款的竞争压力增加 3
1)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竞争压力增加 3
2)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竞争压力增加 3
3)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缩小 4
2、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增加 4
3、传统的业务结构将遭到冲击 4
(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及影响 5
(三)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影响的案例分析——以农商行为例 6
1、利率市场化对农商银行存款的影响 6
2、利率市场化对农商银行贷款的影响 8
3、利率市场化对农商银行利润的影响 9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以江都农商行为例
引言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健增长,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人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这就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步伐、扩大范围,并且逐渐向市场化方向推进。金融改革作为经济体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改革的重要部分,对我国经济向市场化方向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其中具有重要代表性的就是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是政府和中央银行放松和取消对利率的管制,使利率水平根据资金的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可以追溯到1996年6月1日,我国在学习借鉴国外利率市场化的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国情和发展需求,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的步骤逐步推进,并于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2014 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表示,存款利率市场化应该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中最后一步,而且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就能够实现。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同时,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往往也是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商业银行自身运营及管理机制的完备程度和对利率市场化的态度,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收入模式仍是以存贷利差收入为主的单一盈利模式,存贷利差所占的收入比重高达90%,而非利息收入仅占10%左右。一旦存贷款利率能自由浮动后,存贷款市场竞争加剧,银行间开展价格战,通过提高存款利率以吸引更多资金,同时可能会降低贷款利率以追逐优质客户,结果使得存贷利差缩小,进而影响到银行的盈利水平及资产负债状况。除盈利能力外,银行还将面临更严峻的利率风险,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也将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为此,本文考察利率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及运营管理的影响,对改善商业银行经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我国金融市场与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利率市场化的理论研究
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逐步放松和消除对利率的管制,由市场自主决定利率换言之,利率的生成机制、利率的传导途径、利率的风险和期限结构以及利率的管理方式都交由市场来决定,货币当局不再直接决定利率,而是通过公开市场交易的方式来间接影响利率的变动,达到实施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目的。
20世纪70年代罗纳德麦金农的金融抑制理论指出,非常低的实际利率水平是金融抑制的本质,它直接导致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有选择信贷分配,从而阻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而爱德华肖提出的金融深化理论则会给经济的发展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即政府放弃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严格管制,使利率和汇率充分反映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并有效控制通货膨胀,从而有利于增加储蓄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新制度金融学的利率决定理论认为,利率的决定的实质是产权界定、产权交易的方式,利率水平直接受到资金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银行和企业作为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决定着资金的供求关系。
(二)国内外关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
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利率变动究竟如何影响银行的经营绩效,利率上升或下降将会对银行绩效产生正向影响或负向影响,或者相互抵消,许多国外学者研究结论不尽相同。
SamuelSon(1945)的结论是利率上升能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且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要强于储蓄银行。可能正是基于此结论,2007年我国在改革邮政储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组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从以前的储蓄银行发展为可经营贷款、理财等综合业务的商业银行。HanCock(1985)也得到类似结论,利率上升将会增加银行的盈利空间。
而Silverberg(1973)的研究则表明利率上升会使银行的利润减少,风险增加。这可能与不同时期采取的不同金融政策和存贷款利差的大小有关。
Flannery(1981)运用部分调整模型实证分析了1959年至1978年市场利率的较大变动如何影响美国30家大银行(总资产大于20亿美元)的经营绩效。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利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短期及长期净利息收益并无显著的影响,或者说是大规模银行能够有效规避利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Flannery(1983)在1981年的研究基础上,利用相似的模型对1960年至1978年美国60家小型银行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为:(1)市场利率的变动会影响银行的收益及成本,但由于存贷利率近乎同方向变动,所以利率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可以视为相互抵销;(2)利率变动对收入的长短期影响方面,有39家银行的短期收入受利率变动影响显著,只有7家的长期收入受利率变动的影响显著,且这7家银行的净息差收入与利率呈同方向变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