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影响分析

目 录
1 引言 1
2 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理论 1
2.1 国内学者的研究理论 1
2.2 国外学者的研究理论 2
3 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省出口贸易的影响 3
3.1 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3
3.2 江苏省出口贸易的基本情况 5
3.3 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省出口的贡献 6
4 外商直接投资与江苏省出口贸易总量关系的实证分析 8
4.1 模型的建立与变量的选取 8
4.2 模型的分析 9
4.3 模型的检验 11
5 结论及对策 15
5.1 结论 15
5.2 扩大外商投资规模的对策 16
结 论 18
致 谢 19
参?考?文?献 20
图1 1985-2013年江苏省出口贸易总额 6
图2 自相关图 10
图3 外商直接投资与江苏省出口折线图 11
表1 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金额 4
表2 三大地区外商直接投资额分布表 5
表3 2003到2013年江苏省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与江苏省商品出口总额 7
表4 2003-2013年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额和出口总额 9
表5 为一元回归模型 9
表6 对m的单位根检验 12
表7 对R的单位根检验 13
表8 残差序列对象单位根检验结果 14
表9 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15
1 引言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 江苏省出口贸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易总额就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增长趋势,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在江苏省出口贸易总额增长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原因是:2001年后,大批的外商直接投资者涌入江苏,对江苏省的经济产生了推动作用,促进了江苏省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正是有了这良好的开端,江苏省才更加积极的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作为了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到2014年底,江苏省的出口总额就已经达到了341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4%,比2003年增长了约5.6倍。通过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省出口贸易的影响,了解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能够更合理的运用外商直接投资,推动江苏省出口贸易额的发展。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与当地的资本相结合,可以优化江苏省出口贸易结构,促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另一方面,江苏省合理利用外资以及外资企业带来的先进的技术,经验和管理方法,营销的渠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可以更好促进江苏省经济的良性的发展。总而言之,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省出口贸易的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2 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理论
2.1 国内学者的研究理论
在全球化经济的背景下,开放型经济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对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出口贸易方面进行学术研究,通过研究了解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以及对经济的作用,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
通过对裴长虹的研究专著《利用外资与产业贸易》阅读,我了解到:在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中,外商直接投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1]。这本书中,作者把这些影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我国的出口贸易的增长中,外商直接投资有没有起到一定的影响;另一类是,对于我国的出口贸易结构而言,外商直接投资是否能产生影响。通过阅读这本专著,我们可以对这两类影响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随后在1999年,作者刘恩专也在对外商投资企业对中国出口总额和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研究中有了发现[2]。该发现表明,外商投资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改善出口结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他觉得,随着经济的增长,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贸易与投资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世界经济贸易的增长的主要力量就是外国资本。因此,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的促进因素,在他看来就是外商投资的增加。
随后几年,也有一些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但主要是做理论研究,因此不做详细介绍。直到2007年,张云辉和张凯利用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做了详细的回归分析,该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3]。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方面是结论产生偏差,而导致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研究的角度不同,另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是产生了替代效应而不是创造效应是我国目前的主要原因。同时他们建议在对这个方面我们不应该对外商直接投资盲目的遵从,应该要理性的分析选择。此后,2010年,陈元清运用协整分析与格兰杰因果检验这些计量经济学检验方式对天津1980至2007年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其短期内变化反应明显,长期则有着明显替代的结论[4]。
2011年,王全意和喻后勇先后运用EVIEWS软件对重庆市的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5]。因此针对这个分析,他们得到了外商直接投资不仅使得重庆市的出口结构得到优化,并且也对重庆市的出口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的结论。
2.2 国外学者的研究理论
在国内有很多的学者对外商直接投资关于出口方面进行研究,在国外自然也有一些学者研究外商投资。
早在1957年,《国际贸易与要素流动》的作者蒙代尔就在他这篇文章中提出了著名的贸易与投资替代模型理论[6]。在两个产品和两种生产要素的标准国际贸易模型是这个理论建立的基础。他利用标准的国际贸易模型考察了贸易与投资相互替代的两种极端情况,即禁止性投资能不能刺激贸易,以及禁止性贸易对于刺激投资该怎么做。作者的这个理论虽然框架非常完美,有严密的论证推理,但是这个理论如果要成立就必须有一系列的严格的假设前提。而在现实经济中,这种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的替代现象虽然确实存在着,但其替代的程度却跟芒德尔模型有很大程度的差距。
随后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日本学者小岛清发表了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方面的大量论著,在这些论著中作者提出了著名的贸易与投资互补理论[7]。国际分工在作者眼中有一定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如果要能解释国际直接投资就属国际分工了,因此在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可以统一在国际分工原则的基础上。小岛清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并根据当时的日本和美国企业跨国投资的实证分析,进一步提出如何实现与贸易互补的直接投资。小岛清随后将其称为边际产业扩张论。而他
提出的边际产业扩张的基本思想是:对于投资国的国际直接投资而言,这个国家首先应该从本国具有的比较优势小或已处于劣势的边际产业方面依次开始进行投资,主要原始是由于这些产业具有较小的技术差距,从而使得这些技术就更容易被东道国所吸收和普及,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把东道国潜在的比较优势挖掘出来;最后该国就可以通过产业转移投资国这种方式集中力量创造和开发新的技术和比较优势,使两国间的比较成本差距扩大,创造更大规模的贸易。在作者看来简单的代替似乎不是国际值机的主要关系,一定程度的互补关系才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在许多情况下,国际直接投资就对创造和扩大对外贸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中才有所发现,该理论是以罗默、卢卡斯等人为代表,他们认为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贸易可以产生一种外溢效应,从而可以加速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8]。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35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