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的贸易效应分析

摘 要中国自打开改革开放的大门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对外贸易也随之快速增长。近年来,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经济增速放缓的新情况下,经济增长带来的贸易效应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因此,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贸易效应的研究尤为必要。本文运用规范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借助生产和消费函数曲线,分析了经济增长下国内生产均衡和消费均衡的变化、贸易规模的变动,得出中国经济增长的三种贸易效应,即顺贸易效应、逆贸易效应和中性贸易效应。进而提出了转变进出口贸易增长方式、引导进出口贸易协调发展和建立公平贸易工作协调机制的对策建议,利用对外贸易进一步促进经济的更好发展。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2
(四)相关理论概述 3
二、中国经济生产增长的贸易效应 3
(一)生产增长的贸易效应 4
(二)中国经济生产增长贸易效应的显性分析 5
三、中国经济消费增长的贸易效应 8
(一)消费增长的贸易效应 8
(二)中国经济消费增长的贸易效应显性分析 9
四、中国经济增长的综合贸易效应分析 10
(一)中国经济增长的总贸易规模变动 10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贸易条件总效应 12
五、结论 12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6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亚当斯密在其“比较优势论”中就开始研究经济增长与贸易的相互关系,改革开放以来,贸易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经济发展也带来不同的贸易效应。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经济发展的新情况,使得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贸易效应也随之变化,因此,探讨我国经济增长的贸易效应。关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有诸多的阐述。从国民收入、贸易规模考察经济增长对贸易效应的影响,从可进口产品和可出口产品两个角度去研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结论;从生产曲线、消费曲线均衡的角度出发研究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对策建议。
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研究意义
根据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许多学者都在研究经济增长与贸易的相互关系或者对外贸易对推动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忽视了经济增长带来的贸易效应,本文研究的则是经济增长的贸易效应分析,其有意义之处体现在两个方面:
理论意义方面,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对贸易的不同效应,说明经济增长的贸易效应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利用最近几年的经济数据,定量的分析经济增长对贸易效应的影响,加快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现实意义方面,一个国家应在发展适合本国外贸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经济增长与贸易效应的关系,联系本国基本经济状况,使国民经济增长对外贸发展起更大的作用。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定性定量地分析经济增长在什么程度和多大程度上影响对外贸易,重新认识二者的关系,并且由此得出一个关于我国经济增长与贸易协调发展的结论。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近年,已经有一些国内学者从服务贸易的角度,探讨了经济增长与贸易的关系,如,张华勇(2015)[1]运用微观经济学原理,从大小国的角度,分析经济增长的总贸易效应,以及其带来的贸易条件和社会福利的改变。信红玉(2013)[2]借助生产函数,定量分析了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强度、劳动和资本要素的价格、生产量、贸易条件的关系,以及技术进步对国民福利的影响。范玉华(2015)[3]以渔业的贸易数据为基础,阐述了中国渔业增长的特点和水产品加工方式。根据生产贸易效应和消费贸易效应解释了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特征,提出了促进我国渔业平衡发展。杨丽娇(2016)[4]从各个贸易价格条件数据入手,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贸易效应,提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升外贸效益的迫切要求。孟庆雷和湛柏明(2017)[5]通过数理模型证明美国产品的相对价格变化形成了逆贸易生产效应,发现了多种因素影响贸易和非贸易部门的投资,并且贸易部门的受影响程度高于非贸易部门。
2.国外研究综述
Burgess(2016)[6]的观点是:即使服务产品不能交易,服务技术的国际传播也会影响收入分配和贸易条件;Gary R.Saxonhouse(2015)[7]利用计量工具研究了日本经济增长对其国内贸易条件和贸易结构的影响;Ka Zeng(2016)[8]也运用绝对数动态数列和静态数据的计量方法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区域优势和贸易比较优势,研究了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对贸易结构的影响;Richardson(2016)[9]则剖析了美国各行业和产业政策的制定对本国的贸易结构影响的贡献程度。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本文以经济增长为着手点,以西方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理论为基本,从可进口产品和可出口产品两种产品入手,考察经济增长带来的三种贸易表现形式,即中性贸易效应、顺贸易效应和逆贸易效应。要素增加带来的生产贸易效应和生产变动带来的消费贸易效应两方面,通过生产和消费函数在经济增长后的变动,对比贸易效应与实际进出口量,得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贸易效应结论,以提出应对策略。
2.研究方法
(1)规范分析法
主要是借鉴宏微观经济理论和国际贸易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2)定量分析法
对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两种产品的生产曲线等方面展开的,具体分析时则采用举例数据分析为依据,重点分析产品数量的发展变化。
(3)文献分析法
本人通过收集和阅读大量国内外有关经济增长和贸易效应的文章和书籍方法,了解国内外经济增长与贸易的关系的理论和文献,深入剖析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
(四)相关理论概述
1.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要素(劳动和资本要素)的增加,社会技术的进步,体制的约束,在剔除国家体制因素的影响和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劳动和资本要素的增加使生产函数曲线发生变动,继而厂商生产发生变化。
2.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是在一个时间段内,一个国家每出口一单位商品与出口这一单位商品能够得到多少单位的进口商品的比值。它是用来衡量一国的贸易状况,以贸易条件指数来表示。进口价格指数用PX表示,出口价格指数用PM表示,贸易条件指数=PX/PM。
二、中国经济生产增长的贸易效应
经济增长的贸易效应,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增长的贸易效应,生产能力发生变动对贸易产生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消费增长的贸易效应,国内消费需求变动产生的间接影响,经济增长通过生产效应和消费效应共同对贸易产生影响,并影响国家的贸易流量。
(一)生产增长的贸易效应
在生产技术条件既定下,市场能够调整生产要素的投入,即市场为长期生产函数,L为劳动要素,K为资本要素,生产两种产品为X和Y,X为劳动密集型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19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