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薪酬对公司绩效影响研究

我国市场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高级管理人员已成为企业不可忽视的人力资本,在企业的运行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以25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网上获取各公司近三年公开披露的年度报告,并选取其中一年的财务数据运用Eviews软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管薪酬的各项指标与企业业绩的相关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高管薪酬与高管持股比例负相关。最终依照论文研究的结果,提出了完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性建议。
目录
摘要.......................................................... .. ........ 1
关键词......................................................... .. ....... 1
Abstract...................................................... .. ........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国外文献综述 2
(二)国内文献综述 2
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体系的基本情况以及相关理论 3
(一)上市公司高管基本资料 3
(二)25家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情况 3
(三)公司治理理论 4
1.超产权理论 4
四、高管薪酬对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5
(一)提出假设 5
1.数据来源 5
(二)变量定义以及描述性分析 6
1.因变量 6
2.自变量 6
3.描述统计 7
(三)变量间相关性检验 7
(四)模型假设 7
(五)多元线性回归回归分析 8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9
(一)研究主要结论 9
(二)相关建议 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高管薪酬对公司绩效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目前股份制经营是企业普遍选择的一种方式,在企业发展中,高管人员往往能够影响企业的存亡,他们全权代理企业的运行。由于代理人的道德、能力等各方面因素不能确定,再加上股东与高管之间的信息没有办法对称,就会产生代理的成本。并且随着我国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管人员的薪酬激励问题也随之凸显,我国学术界关于高管薪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也日益活跃。
高管可以说是企业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往往被他们所控制,所以有些人就利用这种权力去为自己谋求利益,同时不可避免的损害了股东的权益。每个公司都想去解决这种和企业绩效相关的问题,让这种现象慢慢减少,于是股东为了平衡这种委托代理问题,采取了一种既能够约束又激励员工的机制,这样一方面可以不断提高高管的工作热情,又可以最大程度上的满足股东的权益。所以从各个角度来讲,公司业绩都是一个很好地衡量高管薪酬的标尺。因此,对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的研究可以很有效的帮公司解决代理成本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二、文献综述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背景文化的差异,关于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研究,国内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此类研究最初开始与西方,后来东方才慢慢引进并发展此类理论。
(一)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对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的研究也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得益于国外的资本市场相对而言起步早于国内,经过工业革命的刺激,迅速成长,企业制度也越来越完善。早在1920年,Bake和Taussings Bake可以说是研究高管薪酬和公司绩效的第一人,企业经理人的报酬和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很小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并且由于资本市场经历了一个渐趋成熟的过程,学者们更加热衷于去探讨企业绩效和高管薪酬的问题,并且通过更为先进的手段去获得更为全面的结论。
探究初期,专家们主要是研究高管薪酬和公司业绩的相关性:赖威纶和哈兹曼(1970)通过总括性的描述性统计得出利润与高管的薪酬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并且之间的影响非常持久,但是由于技术问题,这一结果被证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之后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便进行了广泛的探索,致力于从不同的角度对于企业与高管薪酬之间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细致的研究。 马森(1971)以股票的价值作为业绩衡量的一个指标,得出结论:高管薪酬和公司股票价值存在正相关的关系。约思考、罗斯和谢帕德(1993)得出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正相关这一结论。科尔和莱克把公司的治理结构作为公司业绩的一个衡量的指标,揭示了高管薪酬对企业绩效提高的重要作用。另外,在1980年以后,股权激励也被专家纳入到高管薪酬这一体系之中,因为高管的持股数量和比重逐渐增加,而高管薪酬和公司绩效的这种正相关关系正在逐渐增强。凯斯勒(2007)把离职倾向作为衡量企业业绩的一种表现的形式,提出公司应当制定完善的激励制度来保证高管的工作效率。Lucian 和 Yaniv(2005)把公司的规模最为衡量的指标最后得出结论:高管薪酬与企业的规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二)国内文献综述
由于西方研究的发展为我们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再加上先进的研究工具,研究方法,基本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所以我们的研究进程与国外有很大的不同。如刘斌、刘星(2003)对于CEO薪酬的影响因素和决定因素等方面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CEO薪酬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较大,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的结论。张正堂(2007)通过实证研究得出高管团队薪酬与公司绩效负相关的结论。郭昱、顾海英(2008)进行实证研究得出薪酬结构与企业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区域差异,导致我国高管的薪酬也出现了区域的差异,因此相关学者以薪酬差距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如张国华(2005)等人采用净资产收益率为业绩指标,考察高管薪酬结构差异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得出制造业薪酬差异的激励效果好于非制造业。2006年陈震 (2006)研究高管薪酬差距和公司绩效的关系,得出高管薪酬差距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同时,我国关于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研究紧跟时代的潮流。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股权激励也逐渐成为一种较为重要的激励手段,以持股比例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文献大量涌现。李增泉(2000)选取1500多家上市公司于1999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当高管人员的持股比例达到一定数量后,将显著影响公司绩效。魏刚(2000)为了得出高管货币性薪酬、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无关的结论,进行了相应的实证分析研究。陈志广(2002)通过研究发现公司绩效与高管持股比例正相关。张晖明和陈志广(2002)选取500多家上市公司2000年的年报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回归分析得出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张俊瑞、赵进文、张健(2003)得出高管人员年薪、高管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堪新民、刘善敏(2003)研究高管人员的年薪和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得出薪酬的确定与公司绩效无关。胡铭(2003)将2002年度上市公司的年报中披露的高管人员持股、年度薪酬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不存在正相关关系。陈树文、刘念贫(2006)以高新技术行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类比较和回归分析的方法,最终发现当高管人员持股比例低于27.93%时,公司绩效与高管人员持股比例正相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37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