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理论模型寻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同农村居民消费的内在联系,探索改革措施可能对居民消费造成的影响,并通过实证模型和宏观经济数据检验这一影响。论文首先对研究养老保险有关居民消费关系的文献按照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观点进行了整合。从理论分析上来看,国外的学者认为养老保险主要通过储蓄和收入两个方面来影响居民的消费;而从实证分析来看,国外学者对于养老保险对于消费的影响主要有养老保险促进居民消费两种观点。其次,论文对于新农保的概念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并对新农保的产生以及发展历程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再次,本文在运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发现新农保以来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消费结构都得到了改善。最后,为了验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是由新农保作用而来,对此使用了实证分析模型,对于我国的宏观数据进行了最基本的实证检验,得出新农保主要通过提高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来提高他们的消费水平,而新农保的养老保险基金对于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影响却很小。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4
一、文献综述4
(一)理论研究 4
(二)应用研究5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5
(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 5
(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 5
(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6
(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8
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模型9
(一)模型的构建9
(二)变量的选取9(三)数据的来源10
(四)实证分析过程及结果11
四、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11
(一)研究结论11
(二)政策建议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研究
引言
Rural Social Endowment;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Consumption Structure;Enge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ls Coefficient;
引言
在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会制约经济的增长。李克强总理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中,提出了要深挖国内需求潜力,开拓发展更大空间,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适应消费升级趋势,破除政策障碍,为我国的消费者提供一个健康的消费环境。
居民消费水平是按国民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总量中用于居民消费的总额除以年平均人口计算的,在现实生活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例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制度、风俗习惯等等。
一般情况下,居民的消费水平主要受收入水平的制约和消费倾向的影响,在一定的收入条件下,居民的消费倾向对实际消费支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收入水平提高的提高会导致平均消费倾向的下降 。随着新农保制度的试点,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大提高,而消费水平虽然随之提高,但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如凯恩斯所说,符合边际效用递减原则不断下降。
除了消费倾向以外,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可以清晰地反应出消费水平的高低,而消费结构中对于不同消费项目的消费代表着不同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究我国在新农保试点以来消费倾向和消费结构的变动,以及新农保关于消费的生命周期模型,来探究新农保究竟对我国的消费水平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一、文献综述
(一)理论研究
1.社会保障通过收入来影响消费
Musgrove(1980)利用多个国家的数据进行了论证, 他采用分组计量的方式将各个国家的消费者分为高收入者以及低收入者,发现高收入者的消费明细显著于低收入者,这也证明了社会保障可以通过改善收入的方式来影响消费。
Franco Modigliani和RBrumberg(1995)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中,强调一个人的一生中,他的预期收入与消费支出都会有所联系,而不同时期时则会有着不同的联系。青年时,收入水平低,不过对未来的收入处于乐观的态度,反而会把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消费,导致消费大于收入。中年时,收入水平有所增加,但因为青年时的负债,以及为了养老会将一部分资金用于储蓄,,所以用于消费的收入会降低不少,以至于收入大于消费。老年时,收入大大下降,不过因为青年时留下来一定的储蓄,消费又会超过收入。
2.社会保障通过储蓄来影响消费
Martin Feldstein(1974)以哈罗德生命周期模型为基础,指出劳动者会因为要让自己在退体后的生活水平仍维持在某个标准所以在工作期间会为此目的而进行储蓄,而养老保险的目标就是要让人们减少储蓄,减少这种为了以后而进行的预防性储蓄,这是因为养老保险可以使人们获得稳定的养老金收入。
Kotlikof(1981) 将生命周期储蓄模型作为分析框架,发现退休效应仅仅是部分抵消了社会保障在资本存量上的替代效应,因此社会保障增加了私人储蓄。
Buiter和Kletzer(1995)从人力资本的角出发,发现养老保险在制度上所承诺提供的晚年生活的保障会提髙人民提高受到保障的信心,而将一部分用于晚年生活进行的储蓄转化为消费。而对于退休后生活的顾虑,则又会导致人民将一部分资金用于储蓄而不会用于消费。
陈树文(2003)认为储蓄意愿与消费倾向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动态的变化过程,它与社会风险程度和社会保障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收入既定的条件下,居民的储蓄意愿与消费倾向呈反比。
应用研究
1.社会保障对消费有积极的影响
H. Yigit Aydede(2007)以土耳其为例,基于扩展的生命周期模型,加入了价格、信贷、人口结构等因素并使用时间序列数据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对总体消费的影响,得出土耳其家庭财富中基本上都源自于社会保证,从而证明了公共养老保险能促进消费的增长。
田建军(2007)提出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和社会保险等制度,有助于树立农村居民消费信心、扩大消费需求。
张继海(2008)以辽宁省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社会养老保障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的截面数据,通过实证检验得出社会保障中的养老金财富会对人均消费支出产生正面的影响。
尹华北(2011)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得出养老保险对于消费有着积极的影响,但影响力较少。
段景辉(2011)运用了面板数据模型,发现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对居民消费需求存在显著的挤入效应,社会保障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和消费能力,从而增加消费需求。
2.社会保证对消费有消极的影响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4
一、文献综述4
(一)理论研究 4
(二)应用研究5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5
(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 5
(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 5
(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6
(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8
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模型9
(一)模型的构建9
(二)变量的选取9(三)数据的来源10
(四)实证分析过程及结果11
四、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11
(一)研究结论11
(二)政策建议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研究
引言
Rural Social Endowment;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Consumption Structure;Enge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ls Coefficient;
引言
在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会制约经济的增长。李克强总理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中,提出了要深挖国内需求潜力,开拓发展更大空间,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适应消费升级趋势,破除政策障碍,为我国的消费者提供一个健康的消费环境。
居民消费水平是按国民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总量中用于居民消费的总额除以年平均人口计算的,在现实生活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例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制度、风俗习惯等等。
一般情况下,居民的消费水平主要受收入水平的制约和消费倾向的影响,在一定的收入条件下,居民的消费倾向对实际消费支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收入水平提高的提高会导致平均消费倾向的下降 。随着新农保制度的试点,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大提高,而消费水平虽然随之提高,但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如凯恩斯所说,符合边际效用递减原则不断下降。
除了消费倾向以外,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可以清晰地反应出消费水平的高低,而消费结构中对于不同消费项目的消费代表着不同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究我国在新农保试点以来消费倾向和消费结构的变动,以及新农保关于消费的生命周期模型,来探究新农保究竟对我国的消费水平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一、文献综述
(一)理论研究
1.社会保障通过收入来影响消费
Musgrove(1980)利用多个国家的数据进行了论证, 他采用分组计量的方式将各个国家的消费者分为高收入者以及低收入者,发现高收入者的消费明细显著于低收入者,这也证明了社会保障可以通过改善收入的方式来影响消费。
Franco Modigliani和RBrumberg(1995)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中,强调一个人的一生中,他的预期收入与消费支出都会有所联系,而不同时期时则会有着不同的联系。青年时,收入水平低,不过对未来的收入处于乐观的态度,反而会把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消费,导致消费大于收入。中年时,收入水平有所增加,但因为青年时的负债,以及为了养老会将一部分资金用于储蓄,,所以用于消费的收入会降低不少,以至于收入大于消费。老年时,收入大大下降,不过因为青年时留下来一定的储蓄,消费又会超过收入。
2.社会保障通过储蓄来影响消费
Martin Feldstein(1974)以哈罗德生命周期模型为基础,指出劳动者会因为要让自己在退体后的生活水平仍维持在某个标准所以在工作期间会为此目的而进行储蓄,而养老保险的目标就是要让人们减少储蓄,减少这种为了以后而进行的预防性储蓄,这是因为养老保险可以使人们获得稳定的养老金收入。
Kotlikof(1981) 将生命周期储蓄模型作为分析框架,发现退休效应仅仅是部分抵消了社会保障在资本存量上的替代效应,因此社会保障增加了私人储蓄。
Buiter和Kletzer(1995)从人力资本的角出发,发现养老保险在制度上所承诺提供的晚年生活的保障会提髙人民提高受到保障的信心,而将一部分用于晚年生活进行的储蓄转化为消费。而对于退休后生活的顾虑,则又会导致人民将一部分资金用于储蓄而不会用于消费。
陈树文(2003)认为储蓄意愿与消费倾向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动态的变化过程,它与社会风险程度和社会保障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收入既定的条件下,居民的储蓄意愿与消费倾向呈反比。
应用研究
1.社会保障对消费有积极的影响
H. Yigit Aydede(2007)以土耳其为例,基于扩展的生命周期模型,加入了价格、信贷、人口结构等因素并使用时间序列数据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对总体消费的影响,得出土耳其家庭财富中基本上都源自于社会保证,从而证明了公共养老保险能促进消费的增长。
田建军(2007)提出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和社会保险等制度,有助于树立农村居民消费信心、扩大消费需求。
张继海(2008)以辽宁省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社会养老保障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的截面数据,通过实证检验得出社会保障中的养老金财富会对人均消费支出产生正面的影响。
尹华北(2011)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得出养老保险对于消费有着积极的影响,但影响力较少。
段景辉(2011)运用了面板数据模型,发现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对居民消费需求存在显著的挤入效应,社会保障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和消费能力,从而增加消费需求。
2.社会保证对消费有消极的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