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对工业效率的影响研究

近些年来,工业效率增长依旧是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已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力度的提高促使工业企业为了满足规制要求而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技术进步带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在这时我国在“十二五”计划中也再次强调了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型社会道路。因此本文试图通过研究环境规制对工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来达到环境保护和提高产业经济增长的双重成效。显然,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是加强环境规制,促使环境成本内部化。 本文通过选取我国2004-2013年30个省区的的样本,利用DEA模型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环境效率建立公式,然后通过《中国统计年鉴》的面板数据使用DEAP2.1软件分析环境规制对我国工业效率的影响研究,从而来进一步分析保护环境对企业效益的影响,提出相关建议,使企业效益增长与保护环境方面实现双赢。关键词 环境规制,工业效率,环境效率,DEA模型 目 录
1 引言1
2 环境规制与技术效率的一般理论研究2
2.1 环境规制界定与规制工具 2
2.2 环境规制对技术效率影响的理论研究2
3 环境规制对工业效率的影响机制 5
3.1 环境规制对工业效率的直接影响 5
3.2 环境规制对工业效率的间接影响 7
4 对我国工业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9
4.1 DEA模型的基本思路 9
4.2 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 10
5 政策建议18
5.1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适当提高环境规制标准19
5.2 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19
5.3 增加研发投入,培养为科技人才,提高技改效益19
5.4 加强政府政策法规扶持力度20
5.5 制定适合该地区的政策法规20
结论21
致谢22
参考文献23
图一 环境规制对工业效率直接影响SCP图5
图二 环境规制对工业效率间接影响SCP图6
表1 投入和产出各类变量名称及单位10
表2 各指标的统计描述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5.4 加强政府政策法规扶持力度20
5.5 制定适合该地区的政策法规20
结论21
致谢22
参考文献23
图一 环境规制对工业效率直接影响SCP图5
图二 环境规制对工业效率间接影响SCP图6
表1 投入和产出各类变量名称及单位10
表2 各指标的统计描述11
表3 考虑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下的各省环境效率值13
表4 考虑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三大区域环境效率值14
图三 东部考虑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效率值15
图四 中部考虑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效率值15
图五 西部考虑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效率值16
图六 全国考虑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效率值16
图七 部分省份的环境效率17

1 引言
从19世纪末开始,那些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国家都选择了以工业经济发展作为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后多就是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环境遭受污染不仅会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体验。伴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作为普通民众的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许多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将环境规制作为本国的重要规制,并在保护环境和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中选择平衡点,尽量达到最优化选择。就在最近几年,我国领导人也在不同的场合明确的提出要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识。然而,问题的根本是,推动工业化的基本经济机制是市场经济制度,过度自由化的市场经济显然难以自发地解决环境保护与工业增长的矛盾,这就必须求助于政府的干预。其中,政府进行干预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环境规制。
中国凭借开放的经济政策使得经济高速发展并且迅速迈向了工业化的进程, 也为世界经济大市场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但是从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来看,依靠工业增长带动国民经济发展模式依然是主要方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稀缺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污染,而且也会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不小的压力。这种增长模式与我国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型社会的要求相背离,因此,把中国工业结构从根本上改变,对工业企业进行环境规制是非常必要的。但另一方面,政府的环境规制措施实施后可能会对工业企业产生不小的负作用,例如,工业企业为了降低污染排放而进行工业技术革新,可能都会造成一定的成本增加。
1991年,迈克尔波特就在他的研究中提出,政府通过制定恰当的环境规制政策可以刺激企业来进行工业技术上面的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业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后来这种研究结果被称为修正观点,也就是著名的“波特假说”(Porter hypothesis)。环境规制可以促进企业技术效率,创新的技术效率降低了环境污染,减少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增加企业的赢利能力,这就弥补了环境规制带来的成本提高。波特假说的提出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争议,因此,本文试图通过研究环境规制对工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来探讨如何达到环境保护和提高产业经济增长的双重成效。
2 环境规制与技术效率的一般理论研究
2.1 环境规制界定及规制工具
环境规制,从字面上理解也被叫做是环境管制,它是以个体为对象,以保护环境为目的,通过有形制度或无形意识的一种约束性力量。在现在对环境规制的最新理论研究中,不少学者都同意将环境规制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另一个就是基于市场的环境规制政策[1]。
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Command and Control,简称CAC)是一种传统的环境规制工具,其特点是,由于信息不完全,政府不会考虑也不可能考虑每个企业的差异性问题,致使每个企业都要承担相同的污染控制负担。企业生产者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被动的接受政策或制度的要求,否则将他们就会面临法律或行政渠道所施行的处罚(OECD,1994)。由于企业和地域间的差异性,尽管不同行业的企业采用相同的技术所产生的减污成本也有可能不同,这就让国家无法制定统一的环境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这就让政府在监管层面上存在漏洞,无法使环境规制达到预期的效果。
基于市场的环境规制政策(Market-Based Incentive,简称MBI)是一种给企业相关经济激励的政策,因此也被叫作经济激励政策。政府相关部门主要会通过减少和免收税费和奖励补贴方式来调动起企业生产者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积极性,这些积极的方法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也为企业指引了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来。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调动了企业生产者的积极性,政府也达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这是“双赢”的方式。政府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政策方式来调动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积极性:排污权交易制度,排污收费(税)制度,补贴和押金返还制度,自愿性协议制度。
2.2 环境规制对技术效率影响的理论研究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不少经济学家就已经开始不断地关注起环境规制对企业影响这一个命题。本文是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认为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观点:
2.2.1 观点一:环境规制导致产业效率下降
?传统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08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