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正向创新驱动转变,劳动力市场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人力资本的不断提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侧重对于劳动力的转移与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有关农村劳动力流动教育因素的研究,以及侧重对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分析等相关的文章进行分析,探寻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与农村劳动力流动之间的关系并对这一问题有相对系统的认识。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2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人力资本重要性研究2
农业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和转移方式的研究2
关于经济发展中的职业教育研究3
相关概念3
模型构建4
理论模型4
数据来源4
实证研究结果4
调查数据回归分析4
农研中心数据回归分析6
各因素对劳动力的影响分析6
结论与建议8
致谢9
参考文献10
目录
表1:农民基本信息和培训状况表(2015年7月8月调查数据)4
表2:2008年和2015年农民非农就业情况对比表5
表3:2015年农民选择是否离开资源开采行业的影响因素——logit模型结果5
表4:农研中心数据6
表5:2013年获得数据的885个劳动力的主要就业行业 6
表6:各因素对劳动力的影响分析—Logit模型7 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引言
引言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而言,普通教育培养的是通用化的人力资本,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专用性的人力资本,前者的适用范围和流动转换领域更大。实践中,普通教育侧重于跨学科、多元化和通用型知识的传授,职业教育则侧重于对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技能的培养。 基于此,放眼未来,在经济转型期,职业教育与培训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有着怎样的影响,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对农村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动力在不同行业间流动的影响。
因此本文计划通过利用国内一定阶段内的数据,通过计量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探寻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通过对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这一影响因素的重点关注,探究其对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发展的影响,为进一步推动国内劳动力的转移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验分析依据。我国普遍存在的劳动力差异,行业差异,区域差异,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通过对一定阶段内数据的分析,希望揭示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与劳动力流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此为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发展的不同状况提供相应的建议,以此推动农村劳动力的发展,并且提供相应的建议,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以及健康发展,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此来适应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的建设。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人力资本重要性研究
中国社会在在跨越了刘易斯转折点以及第一次人口红利消失之后,必然要经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在这一经济转型变化的过程中,人力资本的积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蔡昉、陆旸(2014)测算发现,如果通过发展教育和培训,从而将会提高人力资本积累的数量,并且可以在未来为中国贡献大约 0.1~0.4 个百分点的潜在增长率。同时,如果将人力资本的质量纳入人力资本变量中,那么其产生的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还将大幅度提高,甚至超过生产率提高的贡献(Manuelli & Seshadri,2014)。那么也就是说,人力资本对经济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人力资本的数量上,更重要的还体现在人力资本的质量上。中国目前的人力资本状况尚难以适应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蔡昉、王美艳,2012),因此要如何显著地提高人力资本的数量和人力资本的质量,从而以此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将会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随着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非熟练工人与熟练工人之间的工资趋同的现象,表现为大学毕业生与普通劳动者之间以及普通劳动者内部之间的工资差距缩小(蔡昉、都阳,2011)。教育回报的下降对教育产生了一种负激励,尤其对农村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影响更大,很多农村学生选择不读高中甚至初中辍学而较早地进入劳动力市场。然而,发达国家和成功转型经济体的经验表明,产业转型升级必须要有适宜的人力资本积累作为基础,尤其需要建立至少接受过高中阶段教育的劳动力储备体系(罗斯高,2014)因此,对于处在经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教育培训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劳动力的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何推进农村社会劳动力的转移就会显得尤为重要。
(二)农业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和转移方式的研究
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和转移方式的研究,我国的学者们也取得了一些成果:虽然已有的研究大部分都认为农业经济增长是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采取部分劳动力短期转移的方式是户籍制度和高昂家庭搬迁成本约束下农户的理性选择(纪月清等,2009;2010)。然而,武学凤等人(2011)对江西省的经验分析却得出了二者负相关的结论,他们解释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需要有在城市生存的经济承受能力,如果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相对低收入的农村劳动力就难以支付高昂的转移成本,反而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就业,不仅与宏观经济形势、国家政策、制度因素等有着一定的关系,还与他们的自身能力,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情况密切相关(周其仁,1997;张林秀,1999;孙超 ,2010;)。但是国内关于劳动力转移这一问题中并未对职业教育与培训对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的影响这一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
(三)关于经济发展中的职业教育研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15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