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下mundellfleming模型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附件)

摘 要在美联储QE政策退场以后,无论是当前紧锣密鼓的加息政策还是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新形势、新形势下的货币政策以及全球进入的宽松货币周期,都构成了整个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乱象,因此在这个背景下国内外货币政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F模型在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该模型在初期主要用来分析小型开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这里适当变更条件用M-F模型来分析我国的货币政策与国际货币政策效果。迄今为止,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以加息和缩表为主,寻求恢复美元的强势地位。而我国的货币政策偏重于引导金融和实体经济相辅相成,主要关注拉动国内需求。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上,与美元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货币政策来辅助这一过程,再加上我国正处在汇率制度转型的关键时期,货币政策对于利率汇率双市场化改革就显得更为重要。金融危机和QE的经验教训表明,注重实体经济和核心技术的发展、进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使用,并做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准备,才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强大自身的最优战略。
目录
一、 引言 1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二、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界定和两类货币政策说明 3
(一) 后金融危机时代环境分析 3
(二) 数量型货币政策 4
(三) 价格型货币政策 4
三、 后金融危机下MundellFleming模型适用性分析 6
(一) 小型开放经济下的分析 6
(二) 大型开放经济下的分析 8
四、 后金融危机下我国货币政策与国际货币政策的运用 8
(一) 国内外货币政策实施背景 8
(二) 国内外货币政策概况 10
五、 MundellFleming模型下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10
(一) 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10
(二) 国际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12
(三) 国内外比较分析及原因分析 12
六、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外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对我国的启示 13
(一) 对实体领域的启示 13
(二) 对金融领域的启示 13
(三) 对不同类型货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政策搭配的启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7
一、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美元退出货币宽松周期以后,加息之说甚嚣尘上,人民币也在汇改之后经历连续贬值,我国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宽松货币政策周期。2015年8月11日,我国央行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下调1000点,人民币一次性贬值2%,创下历史记录。而整个2016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已是一跌再跌,屡创新低。811汇改和人民币入SDR后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市场化进一步加速,在汇改之后的的一年多里,人民币总计进行了三轮贬值,两次在美国大选之前,一次则是在大选之后,而在2017年12月的美联储会议上,美联储进行了2017年第三次加息,美元有望反弹。因此整个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需要面对美元强势回归的态势,而我国自人民币加入SDR及811汇改以来,在对冲外部经济政策方面的措施和制度已经有了较大变化,变动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体现在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中则是从资本管制边向浮动汇率边移动,正逐步放开资本管制,加大资本的流动性,这也是基于保护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考虑;其次,在我国国际贸易收支正负检验方面,已有的文献没有对马歇尔?勒纳条件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作足够的评述,而实际上该条件在检验国际贸易收支方面有着较大的作用。?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立足于经典的MundellFleming模型,分析以美国货币政策为代表的国际货币政策以及我国自身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的汇率稳定、外汇储备、贸易条件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在早期关于开放经济分析的文献当中,最经典的当属Mundell(1963)Fleming(1962)模型,蒙代尔(Mundell)和弗莱明(Fleming)这两位学者对开放经济下的ISLM模型进行了分析,具体分为Mundell模型和Fleming模型,这两个模型均为讨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及浮动汇率下的相对产出效果,又因为它们在国际资本流动性系数和货币当局是否实施冲销措施方面各有不同假设,造成了所推理的论断有所不同。?
1999年,克鲁格曼基于MundellFleming模型,结合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实证分析,提出了该理论,即一国在资本完全移动、货币政策自主性、固定汇率三者中只能选择其中二者,无法做到三者兼顾,又名“不可能的三头马车”。?
泰勒,多恩布什(1999)等学者分析了欧洲实行单一型货币政策后,欧盟各成员国国内货币政策的实施状况, 得到了各国间在实施货币效果之后的差别;Carlino 和 De Fina (1999)分析了美国全部州的数据, 认为美联储实行的货币政策有可能造成区域效应,并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利率管道所导致;斯坦尼克(2001)认为,基于欧元使用国之间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明显区别,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会很困难,因为欧盟各国的经济发展周期和民众消费倾向有所不同,文化传统、金融体制也存在很大不同,因而这将导致欧盟执行的单一的货币政策下国与国的效果差异长期延续;Owyang 与Wall(2003)提到美国在不同的区域实施相同的货币政策后却得到了完全相异的效果。
2.国内研究现状
张清雨(2016)研究了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不利影响,结论是货币政策多重目标的实现将会面临挑战,且加入SDR会使得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遭到削弱,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将会变得低效,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或将受到影响,作者认为我国央行应当注重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的结合使用,并应强化预期管理,释放明确信号,注重和财政、汇率政策的配合使用,就货币政策的制定而言,应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王栋(2012)利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研究了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的货币政策,结论是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具有相当的局限性,而针对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应当更具创新性,作者认为应当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步建立符合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假设的灵活的汇率机制,资本流动应循序渐进,财政政策应当起到稳定物价的作用,推行结构性减税政策,以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这样将有利于缩小我国的服务业贸易逆差;陈平(2016)研究了美元货币权力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认为美元的货币权利将会从从宏观经济稳定、进出口贸易、金融稳定、原材料等五个方面对我国经济安全造成威胁,我国应提早做好准备、未雨绸缪,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路途上,强化人民币国际货币权力,从根本上对冲、弱化美元货币权力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安全压力;孙焱林(2016)对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作了探究,主要通过价格型渠道解释,结果得到了1999、2004年美联储两次加息周期的正向效应分别得益于逆向调控刺激信贷和人民币贬值促进出口,而目前全球经济仍处于疲软状态,资本外流和美国进口需求下降造成了负面效果,结论是我国当前应防范国际资本的外逃,加强购汇管理,鼓励境外资本流入,通过减税、发行地方债等方式优化国内融资投资环境,减少对境外资金的依赖,在出口无力拉动产出的情况下,应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丁一(2016)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溢出效应,结论是当前人民币汇率虽然面临压力,但实体经济比较稳定,低水平的外债和相对高位的外汇储备足以应对加息的冲击,本轮加息虽会对金融市场造成一定冲击,但总体引发市场震荡的概率较小;陈晓莉(2012)在对美联储数量型货币政策分析后认为,其货币宽松政策对我国的名义产出以及名义物价都产生正面效应,并且对产出的影响大于对物价的影响,同时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方面金融管道要优于贸易管道;刘尧成(2016)研究了国际货币政策对我国汇率和经常账户的影响,得出了国际货币政策变动会对我国产生时变性影响的结论,并认为在变动窗口期内国际货币政策会对我国经济产生较为明显的溢出效应,一旦国际货币政策发生改变,或者人民币的汇率变动,都将会导致中外利差的变化,总的来说为应对国际货币政策的冲击,我国应当进行适当的国内和国外政策的组合搭配,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21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