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下欧盟对华贸易保护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欧债危机下欧盟对华贸易保护的特点、成因及对策[20191212140411]
摘 要
近年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众所周知,历史上每一次的金融危机都会引发贸易保护主义,因为从古至今,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都是交替出现的。自2009年希腊爆发债务危机以来,欧债危机开始蔓延至整个欧元区,归根到底,欧债危机起源于欧洲各国的信用问题。欧盟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此次欧债危机之后,欧盟对华展开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虽然欧盟不同成员国的对华措施各具特色,但却有着一些共性的地方。
本文以欧债危机为研究背景,首先对欧债危机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其发生与发展以及产生的影响。其次,对欧盟对华贸易保护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具体的说明。再次,阐述了欧债危机下欧盟对华贸易保护的成因,从多方面总结出欧盟对华贸易保护的成因,具有全面性。最后,以积极的心态思考中国应如何应对欧债危机下欧盟对华的贸易保护政策,分别从企业与政府角度进行分析。另外,本文也列举了一些在应对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应注意的问题,使中国企业能更好的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发挥自己的价值。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欧债危机;欧盟;中国;贸易保护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2
第2章 欧债危机的相关理论概述 2
2.1 欧债危机的发生与发展 2
2.2 欧债危机的主要影响 3
2.2.1 对欧盟的影响 3
2.2.2 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3
2.2.3 对中国贸易的影响 4
第3章 近几年来欧盟对华贸易保护的特点 5
3.1 欧债危机前后中国贸易的基本情况 5
3.2 欧债危机后欧盟对华贸易保护的主要特点 6
3.2.1 贸易保护措施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6
3.2.2 对华贸易保护措施趋向密集 6
3.2.3 技术性贸易壁垒增添新法规 8
3.2.4 贸易保护主义形式与手段新颖 9
3.2.5 贸易保护主义主客体发生变化 9
3.3 欧盟对华贸易保护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9
3.3.1 出口数量和出口竞争力下降 9
3.3.2 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遭遇重灾 10
3.3.3 影响社会稳定和中国的崛起 10
第4章 欧债危机下欧盟加强对华贸易保护的成因 10
4.1 早期欧洲贸易理论政策根源 10
4.1.1 重商主义理论 10
4.1.2 幼稚产业保护主义理论 10
4.1.3 超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10
4.1.4 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11
4.2 欧盟方面原因 11
4.2.1 欧盟地区失业率持续上升的失业压力 11
4.2.2 中欧持续的能源利益冲突 11
4.2.3欧盟地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 11
4.3 中国方面原因 12
4.3.1 中欧贸易不平衡 11
4.3.2 “中国制造”地位被动 12
4.3.3 WTO制度的缺陷和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 12
4.3.4 中国出口企业存在软肋 12
第5章 应对欧盟对华贸易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13
5.1 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 13
5.1.1 积极应诉,做好准备 13
5.1.2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产业升级,扩大内需 13
5.1.3 技术创新,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 13
5.1.4 实行“走出去”战略 13
5.1.5 收购高端企业,参与投资著名品牌 14
5.2 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 14
5.2.1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14
5.2.2 开拓新市场 14
5.2.3 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和诉讼程序解决贸易纠纷 14
5.2.4 支持企业应对贸易壁垒 15
5.2.5 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权益 15
结束语 15
参考文献 17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欧盟作为中国贸易伙伴的龙头之一,其对华贸易保护政策自双边贸易以来不断加强。[1]自2010年以来,欧债危机起源于希腊,逐渐蔓延至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渐渐发展成为制约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一场债务风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欧债危机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延续与深化。欧债危机加深,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欧盟近年来的贸易保护势头越发趋于明显,手段越发趋于强硬化与多变化。虽然在峰会上各国都大力提倡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事实上在包括G20成员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出台的一些经济政策中暗藏了贸易限制条例,来保护本国的商品贸易,这对作为最大贸易出口国的中国来说影响巨大。
在欧债危机的背景下,中欧的经贸形势较为严峻。近几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都对欧债危机下欧盟采取的各类贸易保护措施提出了研究,尤其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如今,贸易摩擦频发且突出,故研究欧盟对华贸易保护的特点、成因及对策意义重大,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能够丰富学术界对于欧盟对华贸易政策的解读,便于后人做更深入的研究;第二,能够给予欧盟一些治本的措施来拯救欧洲低迷的经济,使欧债危机的阴霾尽快消散;第三,能够指导中国出口企业正确应对欧债危机下欧盟对华的贸易保护措施,使本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也使得中欧双方共同友好发展,成为战略合作型伙伴。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欧债危机下欧盟对华贸易保护的现状,国内外专家都对其有了一定的研究。在国外观点中,David M.Gould指出,新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趋向于运用反倾销、反补贴税以及保障措施政策工具,因为这些政策工具都在WTO主导的多边贸易体制允许范围之内。[2]Richard Baldwin和Simon Evenett以及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持共同观点,认为保护主义不能解决问题,对华推崇互惠性接触政策。
在国内观点中,李兵、杨秀清、林桂军认为,欧盟对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因为贸易保护对贸易赤字、失业问题和能源冲突都能起到很好的控制缓解作用,以及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对外扩张,这些都构成贸易保护。杨逢珉、徐利成、洪雪萦认为,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数目不容乐观,贸易摩擦形式多样化,技术性贸易壁垒再添新法规,贸易预警力度加强。王钟灵认为,欧盟主要实施以扩大出口限制进口的贸易策略。对于欧盟对华贸易保护措施的日益加强,专家们也都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崔洪建、童天齐认为,要缓解欧盟对华贸易保护,提升欧盟在中国对外总体经济关系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另外还要理清中欧经贸关系中问题的不同性质,合理区分不同政策领域并加强政策手段的协调运用。冯仲平则指出,欧盟之所以强化对华政策,是为了让中国能够认识到欧洲“集体的实力”,使欧盟各国的利益得到更好的实现。中国需要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另外还有一些专家提出了产业升级、寻找新型市场等应对措施。
对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总的来说,国外对于贸易保护的研究较多,而国内的研究缺乏理论性的研究,定性分析多过定量分析,主要是结合中国的实际案例,分析欧债危机下欧盟加强对华贸易保护对中国造成的影响,较为浅显,这是需要改善的地方。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那么,欧债危机下欧盟对华贸易保护措施究竟有何特点?究其成因,又该如何分析?中国企业又该如何理性应对?本文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具体探索。
第一,归纳总结。主要通过文献检索、查阅相关资料,包括去图书馆翻阅书籍,去互联网上找寻期刊,搜集资料后进行大量阅读与筛选,梳理与分析,形成基本的框架,深入总结出欧债危机下欧盟对华贸易保护的特点、成因与对策。
第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国内外专家的观点,系统归纳出欧盟对华贸易保护的特点,以及从国内外角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研究中国企业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第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即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欧盟对华采取的贸易保护手段事例,立足事实,从政府与企业角度分析问题以及找出所需要注意的细节,使中国能够抓住机遇,妥善处理中欧经贸关系,加强中欧之间的合作、共渡危机,更有利于加强中欧双方关系的稳定性与战略性。
第2章 欧债危机的相关理论概述
2.1 欧债危机的发生与发展
何为欧债危机?根据张志前和喇绍华两位专家在《欧债危机》一书中的定义,欧债危机是因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偿付信用降低,而引发的一次世界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的动荡。[3]2009年,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相继遭到了世界三大评级机构的调低举措,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这是欧债危机的起始。自2010年以来欧债危机已蔓延各国,制约着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2011年下半年,欧债危机开始向核心国家蔓延,2012年势头更加扩散,在法国的实体经济受到打击之后,只剩下德国来支撑住欧元区的经济。
欧债危机的问题本质是欧洲国家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它们以负债的方式提前享受了经济结果,然而经济增长却跟不上消费水平。造成这样的局面是与欧元体制有莫大关联的,欧元区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但财政政策却分散在各国的政府手中,依靠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维持高额福利政策,必然会增加公共债务。数据显示,希腊、意大利、葡萄牙的公共债务和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了规定的上限。目前,欧债危机已对欧洲金融机构造成相当的损失。尽管各国都在采取措施挽救局面,但欧元体系的缺陷是较为复杂的,且协商成本太高,核心国家意见分歧较大,激化了矛盾,欧债危机难以化解。
2.2 欧债危机的主要影响
2.2.1 对欧盟的影响
欧债危机以来,各类问题接踵而至,欧盟各国的信用等级下调,伴随着危机的蔓延,各国都在质疑欧元区的生存前景。欧盟成员国都在尽快改善政府财政状况。欧债危机的深化对欧盟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欧盟国家进口需求减少。欧债危机以来,欧盟各国推行财政紧缩计划,减少了政府的公共支出,降低了民众的购买力,从而减少了进口的需求。
第二,欧盟将扩大对华投资。欧债危机使欧盟的内需缩小,失业率急速上升,欧洲企业正在寻找合适的出路来拯救本国的经济。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对欧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根据有关欧盟在华投资企业的商业景气调研报告显示,欧盟大部分企业都有意扩大对华投资。
2.2.2 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目前,欧债危机作为一个重要因素严重影响着国际金融稳定和世界经济复苏。欧元区主权债务和银行风险相互交织的复合型金融危机,严重威胁着国际金融的稳定性。[2]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
首先,欧债危机降低了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欧元的吸引力,国际资本越来越多地逃离欧元资产,全球金融系统风险增加。另外,欧债危机一但失控,国际金融体系将遭受严重打击,很有可能爆发流动性危机,对欧元区的外部投资者造成很大影响。
其次,由于欧洲银行体系是此次危机的重灾区,欧洲的资金撤回将对世界经济造成消极影响。欧元区资金回流将造成那些经济高度依赖欧元区国家银行注资的国家的本币贬值,通胀压力增大,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
最后,欧债危机对世界各国造成的恐慌情绪以及对市场信心的打击也是不容忽视的。欧盟应对欧债危机的政策缺乏决断力,这使得各国投资者对欧元渐渐丧失了信心,这将严重影响货币环境,损害商业利益。
2.2.3 对中国贸易的影响
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由中欧经济的相关性决定,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和第二大进口市场。[4]中国经济长期以来都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为此,欧盟的市场意义重大。欧债危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欧元贬值的影响。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底,欧元对人民币贬值幅度为7%,2012年欧元对人民币贬值的速度有增无减,2012年5月23日,欧元对人民币中间价为7.9980,创下了2002年6月以来的新低,此为10年来首次跌破“8”的整数关口。[5]这使得中国商品的价格被动提高了,削弱了中国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
第二,我国对欧盟国家出口的影响。我国对欧盟国家主要出口纺织品、家具、机器零部件、电子产品等低附加值产品。随着欧债危机的蔓延,欧盟采取了紧缩的财政政策,使得消费需求减少。数据显示,自欧债危机以来,我国对欧盟出口额的同比增幅减缓趋势越来越强,超过其他国家。另外,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下降。
第三,欧盟对华贸易保护的加强。欧债危机以来,欧盟采取了扩大出口限制进口的贸易策略。欧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我国对欧贸易环境恶化,贸易摩擦加剧,且形式越发多样化。2010年与2011年,欧盟对华出口商品的贸易保护仍主要推崇以征收反倾销税为主的反倾销措施,且此类案件频发。至今为止,欧盟与一些国家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反倾销调查中采取“替代国”的方法来确定商品的正常价格,判断倾销程度。[6]然而在选择“替代国”的时候选择随意性较大,故欧盟借此频频对华发出反倾销调查的申请,损害了中国的正当利益。近年来,欧盟对华贸易保护的形式也越发新颖,反补贴调查、技术性贸易壁垒案件数量增加。
摘 要
近年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众所周知,历史上每一次的金融危机都会引发贸易保护主义,因为从古至今,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都是交替出现的。自2009年希腊爆发债务危机以来,欧债危机开始蔓延至整个欧元区,归根到底,欧债危机起源于欧洲各国的信用问题。欧盟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此次欧债危机之后,欧盟对华展开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虽然欧盟不同成员国的对华措施各具特色,但却有着一些共性的地方。
本文以欧债危机为研究背景,首先对欧债危机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其发生与发展以及产生的影响。其次,对欧盟对华贸易保护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具体的说明。再次,阐述了欧债危机下欧盟对华贸易保护的成因,从多方面总结出欧盟对华贸易保护的成因,具有全面性。最后,以积极的心态思考中国应如何应对欧债危机下欧盟对华的贸易保护政策,分别从企业与政府角度进行分析。另外,本文也列举了一些在应对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应注意的问题,使中国企业能更好的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发挥自己的价值。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欧债危机;欧盟;中国;贸易保护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2
第2章 欧债危机的相关理论概述 2
2.1 欧债危机的发生与发展 2
2.2 欧债危机的主要影响 3
2.2.1 对欧盟的影响 3
2.2.2 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3
2.2.3 对中国贸易的影响 4
第3章 近几年来欧盟对华贸易保护的特点 5
3.1 欧债危机前后中国贸易的基本情况 5
3.2 欧债危机后欧盟对华贸易保护的主要特点 6
3.2.1 贸易保护措施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6
3.2.2 对华贸易保护措施趋向密集 6
3.2.3 技术性贸易壁垒增添新法规 8
3.2.4 贸易保护主义形式与手段新颖 9
3.2.5 贸易保护主义主客体发生变化 9
3.3 欧盟对华贸易保护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9
3.3.1 出口数量和出口竞争力下降 9
3.3.2 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遭遇重灾 10
3.3.3 影响社会稳定和中国的崛起 10
第4章 欧债危机下欧盟加强对华贸易保护的成因 10
4.1 早期欧洲贸易理论政策根源 10
4.1.1 重商主义理论 10
4.1.2 幼稚产业保护主义理论 10
4.1.3 超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10
4.1.4 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11
4.2 欧盟方面原因 11
4.2.1 欧盟地区失业率持续上升的失业压力 11
4.2.2 中欧持续的能源利益冲突 11
4.2.3欧盟地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 11
4.3 中国方面原因 12
4.3.1 中欧贸易不平衡 11
4.3.2 “中国制造”地位被动 12
4.3.3 WTO制度的缺陷和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 12
4.3.4 中国出口企业存在软肋 12
第5章 应对欧盟对华贸易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13
5.1 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 13
5.1.1 积极应诉,做好准备 13
5.1.2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产业升级,扩大内需 13
5.1.3 技术创新,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 13
5.1.4 实行“走出去”战略 13
5.1.5 收购高端企业,参与投资著名品牌 14
5.2 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 14
5.2.1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14
5.2.2 开拓新市场 14
5.2.3 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和诉讼程序解决贸易纠纷 14
5.2.4 支持企业应对贸易壁垒 15
5.2.5 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权益 15
结束语 15
参考文献 17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欧盟作为中国贸易伙伴的龙头之一,其对华贸易保护政策自双边贸易以来不断加强。[1]自2010年以来,欧债危机起源于希腊,逐渐蔓延至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渐渐发展成为制约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一场债务风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欧债危机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延续与深化。欧债危机加深,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欧盟近年来的贸易保护势头越发趋于明显,手段越发趋于强硬化与多变化。虽然在峰会上各国都大力提倡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事实上在包括G20成员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出台的一些经济政策中暗藏了贸易限制条例,来保护本国的商品贸易,这对作为最大贸易出口国的中国来说影响巨大。
在欧债危机的背景下,中欧的经贸形势较为严峻。近几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都对欧债危机下欧盟采取的各类贸易保护措施提出了研究,尤其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如今,贸易摩擦频发且突出,故研究欧盟对华贸易保护的特点、成因及对策意义重大,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能够丰富学术界对于欧盟对华贸易政策的解读,便于后人做更深入的研究;第二,能够给予欧盟一些治本的措施来拯救欧洲低迷的经济,使欧债危机的阴霾尽快消散;第三,能够指导中国出口企业正确应对欧债危机下欧盟对华的贸易保护措施,使本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也使得中欧双方共同友好发展,成为战略合作型伙伴。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欧债危机下欧盟对华贸易保护的现状,国内外专家都对其有了一定的研究。在国外观点中,David M.Gould指出,新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趋向于运用反倾销、反补贴税以及保障措施政策工具,因为这些政策工具都在WTO主导的多边贸易体制允许范围之内。[2]Richard Baldwin和Simon Evenett以及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持共同观点,认为保护主义不能解决问题,对华推崇互惠性接触政策。
在国内观点中,李兵、杨秀清、林桂军认为,欧盟对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因为贸易保护对贸易赤字、失业问题和能源冲突都能起到很好的控制缓解作用,以及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对外扩张,这些都构成贸易保护。杨逢珉、徐利成、洪雪萦认为,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数目不容乐观,贸易摩擦形式多样化,技术性贸易壁垒再添新法规,贸易预警力度加强。王钟灵认为,欧盟主要实施以扩大出口限制进口的贸易策略。对于欧盟对华贸易保护措施的日益加强,专家们也都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崔洪建、童天齐认为,要缓解欧盟对华贸易保护,提升欧盟在中国对外总体经济关系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另外还要理清中欧经贸关系中问题的不同性质,合理区分不同政策领域并加强政策手段的协调运用。冯仲平则指出,欧盟之所以强化对华政策,是为了让中国能够认识到欧洲“集体的实力”,使欧盟各国的利益得到更好的实现。中国需要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另外还有一些专家提出了产业升级、寻找新型市场等应对措施。
对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总的来说,国外对于贸易保护的研究较多,而国内的研究缺乏理论性的研究,定性分析多过定量分析,主要是结合中国的实际案例,分析欧债危机下欧盟加强对华贸易保护对中国造成的影响,较为浅显,这是需要改善的地方。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那么,欧债危机下欧盟对华贸易保护措施究竟有何特点?究其成因,又该如何分析?中国企业又该如何理性应对?本文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具体探索。
第一,归纳总结。主要通过文献检索、查阅相关资料,包括去图书馆翻阅书籍,去互联网上找寻期刊,搜集资料后进行大量阅读与筛选,梳理与分析,形成基本的框架,深入总结出欧债危机下欧盟对华贸易保护的特点、成因与对策。
第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国内外专家的观点,系统归纳出欧盟对华贸易保护的特点,以及从国内外角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研究中国企业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第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即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欧盟对华采取的贸易保护手段事例,立足事实,从政府与企业角度分析问题以及找出所需要注意的细节,使中国能够抓住机遇,妥善处理中欧经贸关系,加强中欧之间的合作、共渡危机,更有利于加强中欧双方关系的稳定性与战略性。
第2章 欧债危机的相关理论概述
2.1 欧债危机的发生与发展
何为欧债危机?根据张志前和喇绍华两位专家在《欧债危机》一书中的定义,欧债危机是因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偿付信用降低,而引发的一次世界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的动荡。[3]2009年,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相继遭到了世界三大评级机构的调低举措,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这是欧债危机的起始。自2010年以来欧债危机已蔓延各国,制约着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2011年下半年,欧债危机开始向核心国家蔓延,2012年势头更加扩散,在法国的实体经济受到打击之后,只剩下德国来支撑住欧元区的经济。
欧债危机的问题本质是欧洲国家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它们以负债的方式提前享受了经济结果,然而经济增长却跟不上消费水平。造成这样的局面是与欧元体制有莫大关联的,欧元区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但财政政策却分散在各国的政府手中,依靠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维持高额福利政策,必然会增加公共债务。数据显示,希腊、意大利、葡萄牙的公共债务和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了规定的上限。目前,欧债危机已对欧洲金融机构造成相当的损失。尽管各国都在采取措施挽救局面,但欧元体系的缺陷是较为复杂的,且协商成本太高,核心国家意见分歧较大,激化了矛盾,欧债危机难以化解。
2.2 欧债危机的主要影响
2.2.1 对欧盟的影响
欧债危机以来,各类问题接踵而至,欧盟各国的信用等级下调,伴随着危机的蔓延,各国都在质疑欧元区的生存前景。欧盟成员国都在尽快改善政府财政状况。欧债危机的深化对欧盟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欧盟国家进口需求减少。欧债危机以来,欧盟各国推行财政紧缩计划,减少了政府的公共支出,降低了民众的购买力,从而减少了进口的需求。
第二,欧盟将扩大对华投资。欧债危机使欧盟的内需缩小,失业率急速上升,欧洲企业正在寻找合适的出路来拯救本国的经济。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对欧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根据有关欧盟在华投资企业的商业景气调研报告显示,欧盟大部分企业都有意扩大对华投资。
2.2.2 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目前,欧债危机作为一个重要因素严重影响着国际金融稳定和世界经济复苏。欧元区主权债务和银行风险相互交织的复合型金融危机,严重威胁着国际金融的稳定性。[2]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
首先,欧债危机降低了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欧元的吸引力,国际资本越来越多地逃离欧元资产,全球金融系统风险增加。另外,欧债危机一但失控,国际金融体系将遭受严重打击,很有可能爆发流动性危机,对欧元区的外部投资者造成很大影响。
其次,由于欧洲银行体系是此次危机的重灾区,欧洲的资金撤回将对世界经济造成消极影响。欧元区资金回流将造成那些经济高度依赖欧元区国家银行注资的国家的本币贬值,通胀压力增大,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
最后,欧债危机对世界各国造成的恐慌情绪以及对市场信心的打击也是不容忽视的。欧盟应对欧债危机的政策缺乏决断力,这使得各国投资者对欧元渐渐丧失了信心,这将严重影响货币环境,损害商业利益。
2.2.3 对中国贸易的影响
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由中欧经济的相关性决定,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和第二大进口市场。[4]中国经济长期以来都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为此,欧盟的市场意义重大。欧债危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欧元贬值的影响。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底,欧元对人民币贬值幅度为7%,2012年欧元对人民币贬值的速度有增无减,2012年5月23日,欧元对人民币中间价为7.9980,创下了2002年6月以来的新低,此为10年来首次跌破“8”的整数关口。[5]这使得中国商品的价格被动提高了,削弱了中国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
第二,我国对欧盟国家出口的影响。我国对欧盟国家主要出口纺织品、家具、机器零部件、电子产品等低附加值产品。随着欧债危机的蔓延,欧盟采取了紧缩的财政政策,使得消费需求减少。数据显示,自欧债危机以来,我国对欧盟出口额的同比增幅减缓趋势越来越强,超过其他国家。另外,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下降。
第三,欧盟对华贸易保护的加强。欧债危机以来,欧盟采取了扩大出口限制进口的贸易策略。欧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我国对欧贸易环境恶化,贸易摩擦加剧,且形式越发多样化。2010年与2011年,欧盟对华出口商品的贸易保护仍主要推崇以征收反倾销税为主的反倾销措施,且此类案件频发。至今为止,欧盟与一些国家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反倾销调查中采取“替代国”的方法来确定商品的正常价格,判断倾销程度。[6]然而在选择“替代国”的时候选择随意性较大,故欧盟借此频频对华发出反倾销调查的申请,损害了中国的正当利益。近年来,欧盟对华贸易保护的形式也越发新颖,反补贴调查、技术性贸易壁垒案件数量增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