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双反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及对策

欧美双反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及对策[20191212132718]
摘 要
二十一世纪初,由于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价格持续大幅度暴涨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的开发越来越刻不容缓。太阳能以充足性、安全性、广泛性、清洁性的特点而被各国所推崇,因而各国强有力地支持扶植太阳能,光伏产业近年来得以实现高速增长。
2001年,我国出台“光明工程计划”,积极推动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为那些远离电网的无电地区提供能量,为改变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提供条件。自此,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开始兴起。
2010年,光伏产业的发展到达了一个高峰,近九成的产品销于海外。但由于我国光伏产品出口价格低廉,国外为维护本国企业利益,因而,近年来欧美频频对我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
双反事件后,在高额的关税下,我国光伏企业被挤出欧美市场,我国光伏产业失去了最大的出口市场,多数企业亏损,中国光伏企业瞬间处于低谷。本文通过双反前后我国光伏企业数目、产量、出口额等指标的比较,得出欧美双反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从而提出中国为应对欧美双反应采取的对策。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字双反;光伏;影响;对策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
1.2 研究思路 1
1.3 研究方法 1
第2章 双反前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状况 2
2.1 光伏企业数量急剧攀升 2
2.2 光伏产量井喷式增长 2
2.3 市场集中度高 3
第3章 欧美双反对光伏产业的影响 4
3.1 欧美双反对光伏产业的不利影响 4
3.1.1 出口成本上升 4
3.1.2 对欧美出口额急剧减少 4
3.1.3 龙头企业亏损严重 5
3.1.4 后续资金流失 6
3.1.5 光伏企业数目减少 6
3.2 欧美双反对光伏产业的有利影响 7
3.2.1 有利于光伏产业重组,优势互补 7
3.2.2 有利于加大技术研究,提高技术水平 7
第4章 我国应对欧美双反应采取的对策 7
4.1 我国政府应采取的对策 7
4.1.1 积极采取双反机制 7
4.1.2 拉动内需 8
4.1.3 加大扶持力度 9
4.1.4 进一步规范光伏市场 9
4.2 我国光伏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10
4.2.1 提高积极抗辩意识 10
4.2.2 联合外部企业共同申诉 10
4.2.3 另辟新兴市场 11
4.2.4 转移生产地,规避高额关税 11
4.2.5 向技术密集和终端应用转型 12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2010年11月9日,美商务部宣布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立案,展开针对中国清洁能源产品的首个“双反”调查。
2012年10月11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终裁结果,认定中国大陆光伏制造商向美国出口的太阳能产品倾销幅度在18.32%至249.96%,接受可采取反补贴措施的补贴额度在14.78%到15.97%之间。同年7月欧盟也开始对中国出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发起反倾销调查。
在此之后,中国光伏产业失去了欧美两大市场,我国光伏企业亏损严重、数目骤减,光伏产业跌入低谷。
本文通过研究欧美双反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探寻如何走出光伏低谷,得出我国政府以及中国光伏企业应该采取的对策,并为中国光伏产业提供如何全方面健康发展的未来之路。
1.2 研究思路
本文通过比较欧美双反前、双反后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状况,通过数量、产量、出口额等指标的前后变化,得出欧美双反对中国光伏产业的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从而提出中国为应对欧美双反应采取的对策。
1.3 研究方法
本文是基于理论研究,通过研究欧美双反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得出我国为应对双反应作出的对策。本文主要采取了文献研究法和定量分析法两种研究方发。
文献研究法:本文基于欧美双反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影响及对策这一课题,通过调查各类相关文献来获得与课题有关的资料,从而对所研究的课题有着较为深刻的了解,能全面的研究该课题。
定量分析法:本文通过对于双反前后我国光伏企业在数量、产量、出口额等指标的变化,得出欧美双反对于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
第2章 双反前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状况
2.1 光伏企业数量急剧攀升
中国光伏企业在国家导向型政策和在国外光伏产品需求旺盛的双重吸引下,我国光伏企业数目急剧增加。在2007年,我国光伏主要生产链企业,包括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相关生产设备的制造商数量仅有不到100家,在两年之后翻了数倍,变成400家,到2010年时达到了800多家。如下图:
图2.1 2007-2010年中国光伏主要生产链企业数目 (单位:个)
资料来源: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数据整理
2.2 光伏产品产量井喷式增长
在短短几年内的发展中,中国光伏产业以数倍的增速发展,光伏产品也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到产能第一的变化,的增长最为迅速。
现以太阳能电池的产量为例,在2006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仅为400MW,世界产量为2500MW,短短一年之后,产量一跃变为1088MW,首次超过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的光伏电池产能大国,到2010年时我国太阳能电池的产量已超过10000MW,世界产量为27200MW。在这五年中,我国光伏电池产量占全球产量的比例也由2006年的不足20%到2010年的50%左右。如下图:
图2.2 2006-2010年中国及世界的太阳能电池产量(单位:MW)
资料来源: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数据整理
中国行业研究网数据统计整理
2.3 出口市场集中度高
我国的光伏产品多数销于海外,最大的市场是欧洲及美国。中国将95%的光伏产品用于出口,其中大约70%-75%出口到了欧洲,10%-15%出口到了美国,整个光伏市场集中于欧美市场。
以2010年全球光伏市场分布为例,欧洲占全球光伏市场的73%,居于首位,美国占全球光伏市场的10%,中国仅占7%,与欧洲相差巨大。如下图:
图2.3 2010年全球光伏市场分布图 (单位:%)
资料来源:《SEMI全球光伏制造数据报告》
第3章 欧美双反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
3.1 欧美双反对中国光伏产业的不利影响
3.1.1 出口成本上升
由于光伏市场全球性的供大于求,光伏各类产品价格均下降。至2012年,多晶硅价格跌至不到20美元/千克,在2011年时,多晶硅价格曾达到最高峰110美元/千克,太阳能组件也从2011年的70美元/瓦降到212年的33.7美元/瓦。在各类产品价格均下跌严重下,中国光伏企业可以获得的利润十分低微。
2012年底,美国商务部作出的终裁,判定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18.32%-249.96%的反倾销税,且征收14.78%-15.97%的反补贴税。这样的情况下,如若中国光伏企业仍将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出口到美国,在薄利之上增加高额关税,企业无力承担高额的出口成本。
3.1.2 对欧美出口额急剧减少
受欧美双反案及出口成本大幅上升的影响,近两年来中国光伏产业到欧美的出口额大幅下降。
2011年,中国光伏产品对欧洲的出口额为200亿美元,一年后降为130多亿美元,同比降低了40%;对意大利的出口从38.8亿美元骤降为8.9亿美元;对德国的出口额降了50.7%,从153.5亿美元变为不到百亿美元。如下图:
图3.1 2011-2012年中国光伏产品对欧、德、意出口额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赢硅网数据整理
同样,在2012年10月,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光伏电池组件仅为7500万美元,与一个月前1.13亿美元的出口额相比环比下降了三分之一,与2011年10月份2.13亿美元的出口额相比更是相差巨大。如下图:
图3.2 2011年10月、2012年9、10月中国光伏组件对美出口额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企博网数据整理
3.1.3 龙头企业亏损严重
2011年,最早在海外上市的无锡尚德电力亏损额达到10.1亿美元,2013年3月,无锡尚德收到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要求公司破产重整;英利绿色能源和赛维LDK在2011年、2012年前三季度的亏损额均超过5亿美元;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在2012年前三季度亏损严重,均比2011年增加了1亿美元的亏损额。如下图:
图3.3 2011-2012前三季度海外光伏上市公司净亏损额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新浪网财经频道资料数据整理
由于近两年来多晶硅、光伏组件价格一跌再跌,中国光伏生产商可获利润也随之缩水,再加上双反后中国光伏产业对主要光伏市场的出口额急剧降低,中国光伏业曾今的业界传奇年亏损额均达数亿美元。
3.1.4 后续资金流失
在2010年后我国光伏产业在全球经济衰退、光伏市场产能过剩,以及欧美双反调查的接连打击之下,中国光伏行业发展停滞,风光不再,曾经高投入、高产出、高利润的“三高”产业,似乎瞬间走入低谷。我国光伏企业在高额亏损的情况下,没有自主资金进行生产,而由于地方政府和银行对光伏产业已十分悲观,为了自保,他们抽出资金或是不再向光伏企业投入资金,因而光伏企业有着天文数字的贷款和债券的同时又没有资金的流入,在同时缺少自有和外来资金之下,整个中国光伏产业不断恶性循环,近九成的企业只能停产。
3.1.5 光伏企业数目减少
在2011到2012年间,由于双反的影响,我国光伏企业数目迅速下降,从901家变为704家,其中:太阳能组件的生厂商数目从2011年的624家骤减为461家,降幅最大;生产硅棒的厂家数目减少了20多家;硅片、电池片的生产商数目小幅减少。如下图:
图3.4 2010-2012年光伏厂家数目 (单位:个)
资料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数据整理
3.2 欧美双反对中国光伏产业的有利影响
3.2.1 有利于光伏产业重组,优势互补
中国光伏产业经过了高歌猛进的十年发展,之后接连遭遇全球金融危机和以欧美为首的一些国家的双反调查,为迎来转机,中国光伏行业必须进行整合。
在中国光伏产业低迷的状态下,许多处于低谷的中国中小企业被迫向一线企业靠拢,选择兼并重组的方式,整个光伏产业也会加速从组过程,因而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光伏产业将会精简数目,从而推动整个产业处于低成本、高效率、高创新力的状态,以促进光伏产业链的长远发展,促进良性循环,为中国光伏业带来机遇。
3.2.2 有利于加大技术研究,提高技术水平
从2011年10月开始的美国对中国出口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开始,我国的光伏产品接二连三的遭受调查,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光伏企业长期以低价出口,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国外企业,欧美为维护本国利益对中国产品进行调查,以期阻止中国光伏企业进入欧美市场。
此次的欧美双反案也迫使中国光伏企业正视自身发展的问题,深刻的了解到自身技术的短板,加大光伏专业技术的研究,提高技术水平,以改变过去徘徊在产业链低端,缺乏太阳能的自主核心技术,核心技术依赖进口的状况。
虽然欧美双反案对于中国光伏业加快行业重组,加大专业技术研究有着一定推动作用,但它的发生直接导致了我国光伏出口成本的上升,出口额的急剧减少,从而使得我国光伏业亏损严重,光伏企业数目骤减,对我国光伏产业带来大量不利影响,严重阻碍了中国光伏产业的长远发展。
第4章 我国应对欧美双反应采取的对策
4.1 政府应采取的对策
4.1.1 积极采取双反机制
近年来,欧美国家多次对中国出口的各种产品进行调查,指责中国政府对出口企业的高额补贴,在2012年底,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做出了最终裁决,但紧跟而来的欧盟也对中国太阳能板、组件等做出调查。欧盟的此次双反调查是有史以来涉及资金最多、损害最为严重的贸易战争,预计在2013年6月得出结果。
对此,我国不能坐以待毙,对于国外的贸易打击,积极采取双反机制,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健全的双反机制包括预警机制、应诉机制、保障机制。
对于已经发生的欧美双反调查,我国要积极采取应诉机制和保障机制。我国政府要在积极与欧美商务部协商的同时,鼓励涉案企业参加应诉,我国政府应该作为中国光伏企业的坚强后盾,力图利用国家威望,要求欧美放弃对中国企业的制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65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