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双反”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欧美“双反”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20191212151554]
摘 要
从2001年我国建立第一条规模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开始,到2007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稳居世界首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产品制造国,再到如今欧美连续对我国光伏产品的“双反”,我国光伏企业从曾经的辉煌走向萧条。随着化石能源不断减少的威胁,新型能源以其干净可循环以及成本低等特点慢慢凸显了其重要的地位。欧美等国出于能源安全等因素的考虑都相继制定了太阳能的利用和开发规划,大力推进新能源的研究利用以及产品的推广使用。中国紧随其后加紧了对太阳能光伏的开发利用。因而如今来看,欧美对光伏产品的“双反”,不仅仅是光伏企业的危机更是国家新能源利用的推广的危机。
我国的光伏产品遭受“双反”一方面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低迷,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光伏产品的发展速度过快,核心技术比较落后、产能过剩、市场失衡、政府过度的扶持。针对欧美对我国光伏企业的“双反”制裁,我们积极应诉,减少损失,并且要反制欧美企业,同时要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强国内市场的开拓以及整个光伏产业的整合、完善“双反”预警机制等等。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光伏;反倾销;反补贴;对策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1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
1.1.1 问题提出 1
1.1.2 研究意义..........................................................................................................................1
第2章“双反”的定义及现状.................................................................1
2.1“双反”定义..........................................................................................................1
2.2 “双反”的历史演进与发展 2
2.3我国遭受“双反”调查的特点 2
2.3.1中国遭受“双反”调查涉案数量不断增多...................................................2
2.3.2中国遭受“双反”调查涉案税率逐步扩大..................................................3
2.3.3中国遭受“双反”调查涉案行业不断增多...................................................5
第3章 欧美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5
3.1 光伏企业概述......................................................................................................5
3.2 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历程.................................................................................6
3.3 欧美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分析.................................................................6
第4章“双反”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影响..............................................7
4.1太阳能光伏企业失去被迫退出主要市场 7
4.2引发关联企业破产、银行信贷受损、工人失业 9
4.3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将失去重要支撑 10
第5章 欧美对中国光伏企业“双反”原因分析.............................10
5.1光伏企业遭受“双反”调查的外部原因 10
5.1.1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密不可分..............................................................10
5.1.2我国非市场经济地位和“替代国”方法的不合理性...............................12
5.2光伏企业遭受“双反”调查的内部原因 13
5.2.1政府盲目的补贴措施.....................................................................................13
5.2.2行业内盲目的价格竞争.................................................................................13
5.2.3光伏产业发展不合理,技术水平偏低.........................................................14
第6章 应对“双反”的对策 14
6.1 应对欧美“双反”应采取的对外政策 14
6.1.1合理应对“替代国”价格.........................................................................14
6.1.2增加“双反”应诉的灵活性和策略性......................................................15
6.1.3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反倾销和反补贴体系.................................................16
6.1.4光伏企业多方向走出去.............................................................................16
6.1.5改变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地结构.................................................................17
6.2 应对欧美“双反”应采取的对内政策 17
6.2.1规范光伏产业扶持政策.............................................................................17
6.2.2加速整个光伏产业整合.............................................................................17
6.2.3加快推进国内光伏市场............................................................................18
参 考 文 献 19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提出
然而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欧美等国的光伏企业发展是步履维艰,不断有光伏企业倒闭破产,于是欧美等国就把矛头对准光伏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的中国。2011年10月,美国太阳能电池生产商Solar World要求对中国75家相关企业展开“双反”调查,2012年10月11日年美国做出了终裁,受到美国裁决结果的影响,2012年5月欧盟又对我国光伏企业发起了“双反”调查。这一系列的调查给我国光伏企业带来了恶劣的后果,最终推向其走向寒冬。
面临这一严峻的形式,面对着这项近年来涉案金额最大的“双反”案件,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深思。本文以通过对反倾销与反补贴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思考我国光伏 企业遭受调查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1.1.2 研究意义
随着化石能源不断减少的威胁,新型能源以其干净可循环以及成本低等特点慢慢凸显了其重要的地位。欧美等国出于能源安全等因素的考虑都相继制定了太阳能的利用和开发规划,大力推进新能源的研究利用以及产品的推广使用。[2]中国紧随其后加紧了对太阳能光伏的开发利用。因而如今来看,欧美对光伏企业的“双反”,不仅仅是光伏企业的危机更是国家新能源利用的推广的危机。本文通过对光伏企业遭受“双反”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为中国光伏企业走出困境探索出一条走出困境的出路。
第2章 我国遭受“双反”的现状
2.1“双反”定义
“双反”,是指对来自某一个(或几个)国家或地区的同一种产品同时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4]
当进口产品以倾销价格或在接受出口国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低价进入国内市场,并对生产同类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的情况下,世界贸易组织(WTO)允许成员方使用反倾销和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恢复正常的进口秩序和公平的贸易环境,保护国内产业的合法利益。[14] “双反”调查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WTO相关协定和国内法。其中,WTO相关协定主要包括《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6条、第16条、《关于实施1994年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第6条的协定》(《反倾销协定》)和《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等。我国国内法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 》和配套的部门规章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 》和配套的部门规章。
2.2 “双反”的历史演进与发展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化,自2004年加拿大首次对我烧烤架产品发起“双反”调查以来,截至2012年11月我已先后遭受“双反”调查37起,连续15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4年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其中,美国自2006年11月以来对我发起“双反”调查共23起,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仅2012年美国就对中国发起11起“双反”调查。由于进出口行业频繁的遭受“双反”调查,唤醒了国内相关产业的法律意识,加深了国内对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的了解,相关涉案行业开始运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2.3我国遭受“双反”调查的特点
对华的反倾销与反补贴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一个十分突出并且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对世界贸易组织从1995年到2011年的统计来看,对华的政策呈现以下的特点:
2.3.1中国遭受“双反”调查涉案数量不断增多
我国从2004年开始遭遇“双反”调查直至2012年总共涉案63件,涉案总金额高达230亿美元,其中,美国自2006年11月以来对我发起“双反”调查共23起,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仅2012年美国就对我发起10起“双反”调查。[6]2004年涉及烧烤架1起,2005 年涉及钢管、铝制器材5起, 2006年涉及铜版纸2起,2007年涉及标准钢管、编织袋、轮胎、橡胶等7起,2008年涉及厨具,物架等8起,2009年涉及轮胎、钢铁或铜制标准紧固件等14件。整体来讲,我国受“双反”调查的数量是呈上升趋势。
图2.1 2006年-2013年我国遭受的反倾销与反补贴
资料来源:中国贸易救济网统计整理
2.3.2中国遭遇“双反”调查涉案税率逐步扩大
我国遭遇“双反”调查的规模巨大。2013年2月20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不锈钢拉制水槽做出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终裁,终裁决定,认定该产品存在倾销和补贴,其中应诉企业倾销率为39.87%,补贴率达到了12.21%,涉案291万美元。2013年2月8日,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铜管件做出终裁,对于涉案企业以其正常价值按照出口价格乘以242%确定,涉案达500万美元。同样美国对中国的“双反”调查也是频频发生,2012,美国对华硬木胶合板进行“双反”调查。2012年8月22日,美国对华厨房用金属架(筐)做出反倾销和反补贴行政复审终裁。2012年10月10日,美国对华光伏产品对出了反倾销和反补贴终裁,决定对相关生产和出口企业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倾销关税和14.78%至15.96%的反补贴关税。[7]这是近年来美国对华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中涉案金额最大的一宗。这些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目前更是呈现了扩大的趋势,中国政府和相关企业需要采取一些政策措施予以解决,否则中国出口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损害。
摘 要
从2001年我国建立第一条规模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开始,到2007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稳居世界首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产品制造国,再到如今欧美连续对我国光伏产品的“双反”,我国光伏企业从曾经的辉煌走向萧条。随着化石能源不断减少的威胁,新型能源以其干净可循环以及成本低等特点慢慢凸显了其重要的地位。欧美等国出于能源安全等因素的考虑都相继制定了太阳能的利用和开发规划,大力推进新能源的研究利用以及产品的推广使用。中国紧随其后加紧了对太阳能光伏的开发利用。因而如今来看,欧美对光伏产品的“双反”,不仅仅是光伏企业的危机更是国家新能源利用的推广的危机。
我国的光伏产品遭受“双反”一方面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低迷,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光伏产品的发展速度过快,核心技术比较落后、产能过剩、市场失衡、政府过度的扶持。针对欧美对我国光伏企业的“双反”制裁,我们积极应诉,减少损失,并且要反制欧美企业,同时要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强国内市场的开拓以及整个光伏产业的整合、完善“双反”预警机制等等。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光伏;反倾销;反补贴;对策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1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
1.1.1 问题提出 1
1.1.2 研究意义..........................................................................................................................1
第2章“双反”的定义及现状.................................................................1
2.1“双反”定义..........................................................................................................1
2.2 “双反”的历史演进与发展 2
2.3我国遭受“双反”调查的特点 2
2.3.1中国遭受“双反”调查涉案数量不断增多...................................................2
2.3.2中国遭受“双反”调查涉案税率逐步扩大..................................................3
2.3.3中国遭受“双反”调查涉案行业不断增多...................................................5
第3章 欧美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5
3.1 光伏企业概述......................................................................................................5
3.2 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历程.................................................................................6
3.3 欧美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分析.................................................................6
第4章“双反”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影响..............................................7
4.1太阳能光伏企业失去被迫退出主要市场 7
4.2引发关联企业破产、银行信贷受损、工人失业 9
4.3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将失去重要支撑 10
第5章 欧美对中国光伏企业“双反”原因分析.............................10
5.1光伏企业遭受“双反”调查的外部原因 10
5.1.1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密不可分..............................................................10
5.1.2我国非市场经济地位和“替代国”方法的不合理性...............................12
5.2光伏企业遭受“双反”调查的内部原因 13
5.2.1政府盲目的补贴措施.....................................................................................13
5.2.2行业内盲目的价格竞争.................................................................................13
5.2.3光伏产业发展不合理,技术水平偏低.........................................................14
第6章 应对“双反”的对策 14
6.1 应对欧美“双反”应采取的对外政策 14
6.1.1合理应对“替代国”价格.........................................................................14
6.1.2增加“双反”应诉的灵活性和策略性......................................................15
6.1.3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反倾销和反补贴体系.................................................16
6.1.4光伏企业多方向走出去.............................................................................16
6.1.5改变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地结构.................................................................17
6.2 应对欧美“双反”应采取的对内政策 17
6.2.1规范光伏产业扶持政策.............................................................................17
6.2.2加速整个光伏产业整合.............................................................................17
6.2.3加快推进国内光伏市场............................................................................18
参 考 文 献 19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提出
然而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欧美等国的光伏企业发展是步履维艰,不断有光伏企业倒闭破产,于是欧美等国就把矛头对准光伏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的中国。2011年10月,美国太阳能电池生产商Solar World要求对中国75家相关企业展开“双反”调查,2012年10月11日年美国做出了终裁,受到美国裁决结果的影响,2012年5月欧盟又对我国光伏企业发起了“双反”调查。这一系列的调查给我国光伏企业带来了恶劣的后果,最终推向其走向寒冬。
面临这一严峻的形式,面对着这项近年来涉案金额最大的“双反”案件,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深思。本文以通过对反倾销与反补贴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思考我国光伏 企业遭受调查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1.1.2 研究意义
随着化石能源不断减少的威胁,新型能源以其干净可循环以及成本低等特点慢慢凸显了其重要的地位。欧美等国出于能源安全等因素的考虑都相继制定了太阳能的利用和开发规划,大力推进新能源的研究利用以及产品的推广使用。[2]中国紧随其后加紧了对太阳能光伏的开发利用。因而如今来看,欧美对光伏企业的“双反”,不仅仅是光伏企业的危机更是国家新能源利用的推广的危机。本文通过对光伏企业遭受“双反”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为中国光伏企业走出困境探索出一条走出困境的出路。
第2章 我国遭受“双反”的现状
2.1“双反”定义
“双反”,是指对来自某一个(或几个)国家或地区的同一种产品同时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4]
当进口产品以倾销价格或在接受出口国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低价进入国内市场,并对生产同类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的情况下,世界贸易组织(WTO)允许成员方使用反倾销和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恢复正常的进口秩序和公平的贸易环境,保护国内产业的合法利益。[14] “双反”调查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WTO相关协定和国内法。其中,WTO相关协定主要包括《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6条、第16条、《关于实施1994年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第6条的协定》(《反倾销协定》)和《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等。我国国内法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2.2 “双反”的历史演进与发展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化,自2004年加拿大
2.3我国遭受“双反”调查的特点
对华的反倾销与反补贴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一个十分突出并且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对世界贸易组织从1995年到2011年的统计来看,对华的政策呈现以下的特点:
2.3.1中国遭受“双反”调查涉案数量不断增多
我国从2004年开始遭遇“双反”调查直至2012年总共涉案63件,涉案总金额高达230亿美元,其中,美国自2006年11月以来对我发起“双反”调查共23起,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仅2012年美国就对我发起10起“双反”调查。[6]2004年涉及烧烤架1起,2005 年涉及钢管、铝制器材5起, 2006年涉及铜版纸2起,2007年涉及标准钢管、编织袋、轮胎、橡胶等7起,2008年涉及厨具,物架等8起,2009年涉及轮胎、钢铁或铜制标准紧固件等14件。整体来讲,我国受“双反”调查的数量是呈上升趋势。
图2.1 2006年-2013年我国遭受的反倾销与反补贴
资料来源:中国贸易救济网统计整理
2.3.2中国遭遇“双反”调查涉案税率逐步扩大
我国遭遇“双反”调查的规模巨大。2013年2月20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不锈钢拉制水槽做出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终裁,终裁决定,认定该产品存在倾销和补贴,其中应诉企业倾销率为39.87%,补贴率达到了12.21%,涉案291万美元。2013年2月8日,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铜管件做出终裁,对于涉案企业以其正常价值按照出口价格乘以242%确定,涉案达500万美元。同样美国对中国的“双反”调查也是频频发生,2012,美国对华硬木胶合板进行“双反”调查。2012年8月22日,美国对华厨房用金属架(筐)做出反倾销和反补贴行政复审终裁。2012年10月10日,美国对华光伏产品对出了反倾销和反补贴终裁,决定对相关生产和出口企业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倾销关税和14.78%至15.96%的反补贴关税。[7]这是近年来美国对华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中涉案金额最大的一宗。这些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目前更是呈现了扩大的趋势,中国政府和相关企业需要采取一些政策措施予以解决,否则中国出口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损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