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摘 要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也成为必然趋势,一个国家的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只能不断改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从改革开放到今天,经历了将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出口企业经过近40年的洗礼,自身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但是其他国家经济也在迅猛发展,特别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企业竞争力更是强大,对中国企业来说是极大的威胁和挑战。那么中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强还是弱,企业存在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研究分析。首先根据Prahalad和Hammer的核心竞争理论以及Michael E. Porter的国际竞争理论等理论,并且借鉴已有的研究来进一步分析中国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其次,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以电子产品、机械设备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等为主,因此本文将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比较优势和竞争力指标测度,分析中国出口企业在这些行业的竞争力,并比较中国与美国、日本等经济强国的指标测度,对中国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与分析。最终在分析影响因素和测度的基础上,对增强中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二、中国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3
(一)企业的制度 3
(二)企业的规模 3
(三)企业的品牌 3
(四)企业的技术创新 4
三、中国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测度 5
(一)中国出口企业国际市场占有率测度 5
(二)中国出口企业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测度 6
(三)中国出口企业贸易竞争力指数测度 8
四、结论与建议 10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前言
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我们要主动适应新时代的变化,把握新时代的新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在补齐发展短板、提高供给质量、增强创新活力、扩大开放水平等方面发力,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国际竞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力,为驶入新征程的中国经济贡献力量。”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中国企业有着自己的生产、成长和发展环境,但是与美国、日本等强国企业相比,整个企业的发展水平有着很大的不同,仍然存在不足,比如企业制度、科技技术创新、外部环境等方面。因此中国企业需要不断发现问题,采取合理的方法弥补不足。那么中国出口企业在如此激烈的环境中,应该如何改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能力,成为能在国际上进行强有力竞争的顶尖企业。这需要本文通过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国际竞争理论、显性比较优势和竞争力指标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首先通过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和国际竞争理论分析中国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利于进一步掌握并丰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和国际竞争理论;其次,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和竞争力这三个指标进行测度分析,并且与发达强国企业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中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大小,这有助于深入理解并丰富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再次,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古老但关注度极高的课题,本文通过对中国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可能会有新的发现和讨论,这将充实有关国际竞争力的课题研究及分析。
2)现实意义
由于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和深入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竞争也变得更加剧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口企业应该积极面对以及改善自己,加强自身的竞争力。本文将通过研究,寻找不足,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贸易发展,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本文首先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等理论,对比分析哪些因素会对中国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产生影响,从中发现企业需要改进以及值得保留的地方;其次,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和竞争力指标测度,对比美国、日本等经济强国,衡量中国出口企业竞争力的大小,这有利于清楚客观反映出中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实力;最后,依据影响因素和测度分析,吸取借鉴其他强国企业发展的先进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对策,这有利于培养能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强有力竞争的中国顶尖企业。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从八十年代开始,我国才对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研究分析。1992年我国正式出版了第一部跟国际竞争力相关的专业性书籍,这本书是由相关研究机构根据国家科委下达的指令,通过研究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影响因素,根据指标测度,对比亚洲及太平洋沿岸的各个国家的竞争能力,并且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对比。从此国际竞争力这个课题受到我国学术界的追捧,越来越多的机构、学者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分析,至今都是备受关注的课题。彭丽红(1999)通过相关理论及指标,分析中国企业管理国际竞争力总体水平以及中国企业内部管理优势及劣势。她认为中国企业想要提高竞争力就要改善企业的各个部门,同时也要重视外部坏境的改善[1]。王一多(2008)认为中国企业规模总体来说都比较小再加上中国企业劳动生产率总体水平一直不高,管理盈利等能力也比较弱,这三个主要原因导致中国企业与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比较落后,国际竞争力也比较弱[2]。孟庆涛(2014)在钻石模型的基础上,将山东省与其他地区进行对比,分析山东省出口企业的竞争因素和优点。肖德,李坤(2016)比较了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指标测度,阐述了这些国家在金融服务贸易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并对其因素进行进一步剖析,主要包括需求结构、生产要素以及国际直接投资规模[3]。
国外研究现状
迈克尔.波特认为提高竞争力最为重要的因素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以及企业的战略等,这也是他最为经典的“钻石理论”。乔东逊(1994)发现由于韩国人民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以及大多数韩国人民充具有强烈的献身主义精神,这使得韩国经济迅速增长。于是乔东逊通过研究分析中国的发展特点及现状,提出了有利于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要素组成模型。弗里曼(2004)认为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是产品的质量、价格、功能性等,也就是微观方面;另一方面是企业的产业结构、外部环境等,也就是宏观方面。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2005)认为,如果一个企业想要获得更多的实惠,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降低自身的成本,这时就可以使用外包这种方法。如果将这种方式上升到国家的高度,这就是国际分工,这必将影响到一个国家以及这个国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中国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古往今来,很多研究者在钻研有关竞争力问题的时候,大多都会借鉴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中,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为基础层,包括企业文化、理念、价值观、形象、创新、特色、人才以及信息;第二层面为载体层,包括企业的结构、机制、规模、战略、品牌、关系以及制度;第三层面为转换层,包括服务、质量、成本、营销、技术以及能力。本篇文章将利用这三个层面,从企业内部分析影响因素,共同分析中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企业的制度
随着我国企业制度的不断改革,现在得到普遍认可的便是现代企业制度,它是以产权制度为中心。但是在现实中现代企业的制度的实施仍存在问题,现实与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严重影响中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产权不明确,尤其是国有企业。当企业有利润可图时,不同的产权主体就会争先宣称自己是所有者;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推卸责任,这不利于企业形成高效的运作机制,严重阻碍加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19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