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摘 要东盟与我国在国际贸易上交流频繁,其成员十国多数属于传统农业生产国,东盟成员国在先天地理优势、产品结构和经济发展基础上,与我国的经济贸易具有互补性。亚洲地区一直以来是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国际市场,东盟自然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区域。自2000-2017年,我国对东盟农产品进出口量呈上升趋势,但是我国农产品出口却一直遭受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抑制。特别是2014-2017年,东盟对我国实行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数量居高不下,占据着2000-2017年前四位,东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使用次数最多,影响损失也最大。东盟技术性贸易壁垒也根据双方贸易的加深,频繁出现,对我国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包装等要求越来越严苛,五种技术性贸易壁垒形式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常用手段。本文通过模型构建,时间跨度为2000-2017年,并对数据进行对数处理,通过协整与检验,我们发现随着时间推移,东盟十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实施的次数越多,我国农产品出口额便会相应的减少。也正是东盟加大了对成员国农业的保护,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方式,才让我国TBT和SPS通报量越来越多,农产品出口损失严重。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2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3
(一)国内研究综述 3
(二)国外研究综述 3
三、模型与数据 5
(一)计量模型 5
(二)数据来源及描述 5
四、实证结果分析 9
(一)平稳性检验 9
(二)最优滞后阶数 9
(三)Johansen协整检验 10
(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11
(五)模型结果 11
五、结论与建议 12
(一)结论 12
(二)建议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前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世界的自由贸易程度不断加深,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之后,东盟的崛起更为自由贸易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2010年始,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让我国和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盟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着13%的市场,也宣告着中国东盟自贸区成为了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东盟十国多为依赖着农产品,和我国在资源、地理等潜在条件下相契合,互补合作。从2010年我国把东盟93%的产品贸易关税降为零,再到2018年1月1日我国对东盟十国实行零关税政策,标志着我国同东盟贸易合作日益密切。其中,在我国对东盟的出口贸易中,农产品出口行业深受东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遭受通报最多,占据着东盟对我国实行技术性贸易壁垒总量的八成以上[1]。因而,研究东盟与我国农产品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对于我国经济的正向发展和农产品出口贸易程度的加深具有深远影响。
研究意义
东盟使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次数近年逐步增加,我国WTO/TBTSPS通报咨询网显示,20002017年仅印尼TBT数量229起,SPS数量119起。东盟对我国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难题接连不断。立足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我国依旧是农业大国,东盟市场对于我国农产品出口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我国农产品出口需要冲破东盟技术性贸易壁垒,这是农业发展和我国国情的必然要求,更是为实现2020年全体小康,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保障,为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有一定指导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是前言,指出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研究内容和方法,并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作出概念性的界定。
第二部分是现状分析,通过运用权威数据,列举图表,以我国农产品出口为切入点,对我国遭受东盟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进行分析,着重从总量、国别、行业方面进行研究。
第三部分为实证分析,进行数据选取与模型构建,加以实证分析,得出实证结论。
第四部分为对策建议,根据文章研究的主题提出合理有效的五条对策建议。
第五部分为总结部分,依据以上分析作出最后总结。
2.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证,首先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收集与翻阅国内外经典文章书籍,结合互联网新闻,深入解读国内外最新的研究理论与成果;其次进行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从我国WTO/TBTSPS通报咨询网、国家统计局、中国东盟贸易数据商务年鉴等各类官方网站整我国农产品出口情况和东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使用情况;最后,运用实证分析的手法,对数据进行选取与模型构建,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相应的实证结论。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孙林(2005)[2]在基于我国与东盟未来农业交流上,利用出口相似性指数,研究出农产品有无竞争关系的存在与其变动趋势的发展走向;吕洵(2013)[3]运用数据分析证明我国同东盟在贸易交往中,我国对东盟的农产品出口量不断增多,体现了东盟对于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较弱,资源优势不足,出口形势严峻。蒋颖(2009)[4]指出中国与东盟十国存在贸易逆差的原因是由于我国农产品的产品优势一直未提升反而不断下降,而东盟成员国的比较优势却不断上升;冯阳(2013)[5]指出我国与东盟各国在农业上的资源优势与农产品竞争力上相比差异性较大。徐维,贾金荣(2013)[6]充分利用引力模型,并且站在欧盟、东盟、北美视角下,得出三者技术性贸易壁垒遏制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活力,特别是东盟抑制效果最强,并从20022009年通报量的数据与趋势来看,更加证明了东盟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使用愈加频繁。刘应元,李雨晴(2016)[7]指出应对东盟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农产品出口商需要基于产品本身,提高产品的质量硬性要要求,不断与国际标准相契合,才能应对东盟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改善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环境。
有学者认为,东盟对我国农产品持续发难,我们也需要多角度从农产品自身发展看待问题。马明欢(2015)[8]提出东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双重性,认为这种为保护本国农产品,而采取的不当竞争方式,抑制了我国农产品出口,但是长远来看,这种方式也会提高产品质量,刺激贸易增长;李雨晴(2017)[9]也认为虽然东盟采取的贸易保护手段不利于我国农产品出口,但也不可否认,其也在倒逼我国农产品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科学化生产与经营,提升农产品竞争力,这需要我国进行总结、反思与改进,缩小标准差距,实现农产品出口的长久发展。
(二)国外研究综述
Baldwin Robert是率先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先驱者,随后,技术性贸易壁垒概念开始吸引了各国的目光。Voon,Jan,Yue,Ren(2003)[10]指出了我国与东盟十国在农产品方面相比,东盟国家比我国农产品出口更具有贸易优势和竞争力。Huanguang Qiu,Jun Yang(2007)[11]发现了我国东盟自贸区的成立,使双方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提升,但是,各区域农业产业结构的差别,会使区域之间产生不同的效果。Sun ,Lin,Reed, Michael R.(2010)[12]指出凡是有着影响地位的自贸区内,农产品的贸易创造和转移效应,我国东盟自贸区的成立为双边贸易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我国与东盟十国农业方面实现共同发展。 Larry D.Qiu (2012)[,13]通过建立引力模型,依据TBT对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贸易的影响,指出发展中国家之间使用技术性贸易壁垒会彼此产生明显的抑制效应,而发达国家对于这种影响并不显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19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