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对就业的影响的研究

摘 要本文利用2000-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及就业的相关年的数据,探索国际贸易对我国就业的影响。首先,对外贸易与就业内在关系的理论模型进行设定,通过对现有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把数据带入最小二乘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外贸易对就业有显著的影响。目前来看,出口对就业具有正面影响, 进口对就业具有负面影响。要使得失业人数减少,就业人数增多,需要采取一些方法,如积极发展出口、正确看待进口、大力培养优秀的外贸人才,让国际贸易可以带动更多的就业,提升国内生产总值。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第二章 我国国际贸易与就业现状分析 4
2.1我国国际贸易的现状分析 4
2.2我国就业的现状分析 9
第三章 我国国际贸易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12
3.1研究方法 12
3.2模型选择与指标说明及数据来源 12
3.3描述性统计分析 13
3.4实证分析 14
第四章 研究结论 17
结束语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不断加强,国际贸易与就业的关系十分紧密,单从2014年来看,进出口总额达到264241. 77(人民币)(亿元),就业人员达到了77253.0(万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重视国际贸易对就业的影响问题,更好地融入到经济全球化中去并解决就业问题,因此研究中国对外贸易对本国就业形势的影响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国际贸易与就业形势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就现有的研究来看,初步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从出口的角度,出口可以带动生产,生产可以带动就业,显然出口可以提高中国的就业数量;二是从进口的角度,进口对就业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过多的商品进口会对就业产生阻碍,但是,适当的资本商品进口可以鼓励就业。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国际贸易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并且对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从2005年到2014年,在此期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从839.0(万人)上升到952.0(万人),失业上升的比重是很可观的。因此,国际贸易增长对城镇就业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这已经成为很多学者以及研究人员关心的首要问题。
本文借助中国对外贸易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以及中国就业人员数据和中国失业人员数据,结合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和就业人员数量的相关变量,建立数据模型,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回归分析,得出国际贸易是否与就业形势具有相关性。
1.2文献综述
关于国际贸易与就业形势的关系,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不同的学者对不同地区的数据,各自采取了不一样的研究方法。本人从国内外有关的资料文献中归纳整理出以下三种观点:
1.2.1出口对就业有积极影响,进口对就业有消极影响
明娟、邢孝兵、张建武(2010)采用系统GMM的方法构建出劳动力需求的动态计量模型,将2001至2008年之间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进行评估,得到出口、国内需求对制造行业的就业有积极影响,进口对就业有消极的影响[1]。马眸眸(2015)采集了1981~2012年中部地区的国际贸易与就业相关的数据,借鉴了Hine & Wrish(1998)的方法分析出该地区贸易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口渗透度的上升对就业具有负向作用,出口导向率的增长对就业具有正向作用[2]。张青磊(2011)认为出口对就业具有正面影响, 进口对就业具有负面影响,他利用泛长三角地区1986 2009 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本地区出口与进口对就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3]。朱江梅(2009)利用19852008年的
数据, 利用协整理论,得出出口对城镇就业的拉动作用显著,而进口对城镇就业有抑制作用, 而且出口对就业的促进作用远大于进口对就业的抑制作用[4]。刘国晖(2012)梳理了近年国内关于国际贸易对就业影响的研究文献, 这些文献基本上是用计量分析方法,说明国际贸易与就业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大体上符合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5]。魏浩、黄皓骥、刘士彬(2013)利用1991~2008年期间全球6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从不同视角针对国际贸易的就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大致得到出口与就业效应为正且显著,进口的就业效应为负或不显著[6]。
1.2.2出口有益就业,进口则不能一概而论
杨晶、张建华(2008)本文通过回归实证研究分析了贸易对城镇就业水平和城镇就业结构的影响,发现出口对城镇就业的确有一个明显的拉动作用,而进口却不一定是阻碍城镇就业的,消费品进口会阻碍就业,而资本品的进口却有利于就业[7]。李金玲、宋世琳(2015)以2000-2013 年西部地区国际贸易与就业的数据,利用实证分析出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是:西部地区出口贸易的发展对拉动就业具有积极影响,而进口则与西部地区的就业呈负相关;西部地区初级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对其产业就业具有消极影响;西部地区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对其产业就业具有积极影响,而进口则抑制就业[8]。杜萍(2008)利用我国1994~ 200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 从全国和区域两个角度分析对外贸易对就业的影响,证实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就业量的增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区域来看, 东、中、西部的外贸就业效应存在着显著差异, 其中出口的就业效应均为正, 进口的就业效应在东、中部不显著, 但在西部则显著为负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相关的结论[9]。胡德波(2011)总结出口对提高中国的就业数量有益,但是进口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但是过多的进口会导对就业产生消极的影响[10]。
1.2.3国际贸易对就业影响的不确定性
谢欣露(2010)评述了国际贸易影响就业的模型及相关实证分析,侧重研究计量经济模型、投入产出模型和CGE模型,认为就业是一项复杂的问题,不能单纯从数量上分析到实质,各种模型在国际贸易对就业影响的研究中各有优势,因此在研究国际贸易与就业关系上存在互补作用[11]。周子超(2013)也认为国际贸易与就业的关系的论述只是冰山一角,研究还不够全面[12]。
另外,还有不少学者认为出口即对外贸易可以拉动就业。比如,Xiong, Zhanglin、Zhou, Song、Li,Yuhong就总结出口有利就业[13]。赵婷(2011)在5变量系统内检验了19782009国际贸易与就业的关系,认为出口拉动就业[14]。蒋荷新(2007)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表明, 对外贸易对我国就业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15]。杨玉华(2006)也分析认为我国对外贸易对就业影响是积极的[16]。也有小部分学者持反对的态度,比如,张小雪、陈万明(2006)通过定量分析认为我国对外贸易与城镇失业人数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虽然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的增长,但不利于中国宏观就业均衡目标的实现[17]。于洋、王敏、祝晓波(2011)以山东青岛为例,总结对外贸易出口拉动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经济增长,但可能不利于宏观就业目标的实现[18]。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485.html

好棒文